作者: Sky
轉載請註明出處:怪咖金融
今天想說說我們的鄰居「日本」的那些事。
說之前我先來鋪墊下,先替大家吐個槽說說香港。
有在香港旅行的朋友,一定有過這種經歷,唉呀媽呀,字都認識,怎麼湊一塊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我所在的一個WhatsApp群
感受到粵語深深的惡意了吧~
可能很多朋友看英文都好過看粵語了吧。
我同你講:「粵語是一種語言(很多說粵語的朋友也一直堅稱自己的語言不是方言而是一種語言),連聯合國都已經正式把粵語(Cantonese)確認為法定語言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拿粵語做鋪墊,其實我是想說,曾幾何時去日本都好過去香港啊!
因為全是能看得懂的漢字啊!猜也能猜出個什麼意思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現在再去看看,你一定有感受到過日語越來越多的「惡意」!!這種惡意的源泉就是那「萬惡」的片假名!!
先上幾張圖讓大家感受下那滿滿的惡意。
最後這張絕對是放大招了,作為一個10幾年前就學日語的人來說,我實在有閱讀困難症了,你呢?? 反正你要是有機會去日本的西餐廳點次菜,看看專業類書籍,或者時尚雜誌什麼的,分分鐘想切腹自盡,有沒有~
但是今天,我不是想來純粹吐槽片假名的(已經那B樣了)
我是想聊聊片假名和日本文化經濟發展有什麼內在聯繫呢?
(開始嚴肅了)
-
片假名的由來
簡單來說,是這樣的,自打日本有了外來人種之後(原住民是叫什麼阿伊奴族的矮小人種,伊奴其實是日語「汪星人」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後來的人對原住民的歧視,這個貌似和臺灣的情況是一樣滴),他們即形成了現代日語的雛形。
被大和民族一直打壓的阿伊奴族人-日本最早的原著民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研究表明,現代的日本人其實是源於高句麗,現朝鮮半島和咱們吉林省交接地方的一族人(名字記不清了),現代DNA也測定證實了這點(原來日本人和韓國人才是同宗同族,怪不得他們單眼皮的好多。。。也許也是韓國人學日語那麼容易的原因吧,哈哈),和什麼徐福下海帶去童男童女,即為日本人祖先的傳說,就壓根沒關係啦。
很長時間以來,日本人是沒有文字的。傳述古事基本都是利用口耳相傳的。
之後,才通過各種途徑傳入到日本,特別多數人認同的最早傳入途徑應該是在4世紀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經過朝鮮半島傳入的,當然也是隨著兩地經貿發展,之後從各種其他途徑又陸續傳入。
在古時候,因為咱們的漢字和文言文是非常難懂的,所以,在日本,只有少量有錢人,請得起家庭教師的達官貴人才會掌握。其他老百姓說白了就是文盲。
後來日本就掀起了「脫漢」風潮(那啥,其實韓國也是的,只不過韓國是在上世紀中業搞起的「脫漢」~)
成果就是演化出了「假名」,分為「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與「片假名」。二者的造字目的不同。
一開始平假名是給女人用的,男人用的是片假名。因為女人那時候要抄書啊,抄著抄著,我靠,老娘累啊,所以就草起來了~就成了平假名。
而片假名完全是為了拆解漢字而形成的助詞與記號,有趣的是,當時的日本菁英「作弊」方式跟現代學生學外語時的「作弊」方式大同小異。現代學生有鉛筆,可以在「Good morning」旁暗自寫下「古的毛寧」,事後再用橡皮毀滅證據。而古代日本學生,雖然沒有鉛筆,卻懂得用竹籤在漢文旁加上補助記號,算是一種「隱形文字」,不仔細看的話,還真看不出「作弊」痕跡。
外來語的發展
接下來,可以一直來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時代,因為在這之前日語的發展基本也就受著中國漢語的影響,沒辦法,咱們「豪」了那麼多朝代了嘛。
不過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更早要推到17世紀中業,大家對明治維新可能比較熟悉,但是對「蘭學」這個詞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吧。兒時曾經看過一部動畫片《世界名人故事》其中有一集就有介紹(貌似是日本制的),所以到現在還特別記性深刻(看來我打小就有「親日」的傾向啊,哈哈,對比下現在的孩子看的什麼熊大熊二光頭強,我們兒時還真的能看到一些有營養的動畫片)
貌似就是這部動畫片,還有多少人記得?youku上還有得看
蘭學(Rangaku,らんがく)指的是在江戶時代時,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Dutch learning),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Western learning)。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
借著蘭學,日本得以學習歐洲在當時科學革命的大致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能夠迅速並能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蘭學
也正因為「蘭學」,現代日語中開始用起來更多的外來詞彙。
雖然,漢語對於日本來說也算外來語,但是漢字和漢語跟今天的日語關係過於密切的緣故,來自漢語的絕大多數詞彙,在日語裡並不被看作為外來語,而被看做是日語的基本構成部分。
而正真視為外來語的,是通過「蘭學」和明治維新後傳入日本的歐美語言中的詞彙。
日本明治維新
「外來語」的定義?
當一個民族在生機勃勃的發展、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的時候,語言的變化也異常劇烈,新的語言表達不斷湧現,舊的表達方式則漸漸被冷落,遺忘。而新的表達方式往往伴隨著新生事物得出現而出現,當原有的語言詞彙不足以表新生事物的意義時,就需要從外語中借用一些詞彙,這就是語言中的「外來語」。
外來語,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文化經濟發展的象徵,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碰撞後的沉澱物。
日本是一個善於「借鑑」的民族,從最早的「遣唐使」,到之後的「蘭學」,到「明治維新」,無不是在借鑑先進的外部文明勢力。
遣唐使
而且這種借鑑也是擇優輸入的
所以,有些人覺得,只要英文好,你照著假名去念出來,基本也能猜出假名單詞是什麼意思,but!我想說,你可能需要還精通德文、法文、義大利語 等等,因為這個是有歷史原因的。
其實,霓虹人在選詞上是有取向性的,for一個桑泡
法蘭西:因為藝術、美食方面的造詣,大量關於藝術、服飾、烹飪食品的單詞被引入
德意志:因為工業的發達、醫學的昌明、又多出哲學聖人,所以有關這些的外來語大多出於德國
義大利:歌劇啊,音樂方面的詞彙大多引用義大利語
詞的「借貸」是一種語言對另一種語言最簡單、最直接的影響。每個民族的文化,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總要不斷的同外來文化進行各種不同的交流。文化只有在這種交流中才能夠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所以說,哪個方面哪家強就用哪家的思路,推動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化進程。
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當日本還是矮矬窮的時候,它還只能勉強引進漢語,當「蘭學」、「明治維新」後它已然已經成為一個亞洲高帥富了,當然經濟文化上的發展以伴隨著大量的外來語的加入。
外來語引入日本,也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意識引入,促進日語發展的同時,也促使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迅速躋身世界經濟大國行(參見本公眾號之前的文章《1980 年代的日本經濟對我們的啟示》),大和民族在全方位做到全球化,不僅表現在經濟和產品上,更表現在詞彙上。
二戰後,日本經濟社會發展深受美帝影響,由此,美國的西方文化意識形態也無可避免地對日本文化觀念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70年代,日本工業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遵守著「拿來主義」,引進大量的先進技術、購買先進機械設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語詞彙也就伴隨著這些機械設備進入日本,比如,機器人--「ロボット」,高科技--「ハイテク」,微波爐--「電子レンジ」 等等
外來語的使用正是適應了日本經濟發展的需求,而日語外來語的盛行也充分代表著日本經濟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
日本人習慣不用英文原詞,儘可能都先轉換成片假名,等有了好的翻譯再換。過去,新詞彙出現的速度比較低,所以都能慢慢地使用和製漢語來翻譯。而現在,經濟活動拉近了文化的距離,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詞彙,新詞彙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而懂漢語的又是少數,就只能一直以片假名的形式存在了,越積越多。
這就和中國有很多英文詞沒有翻譯,越積越多是一樣的。區別在於,中國習慣用英文原詞表示(於是,一段話裡中文夾雜英文),日本習慣用片假名表示。(中國特別最近20年,經濟高速增長,所以也出現了滿街都是說話半英半中的人士,其實別人不是裝逼哦,也是苦於沒有恰當的翻譯嘛,比如這種
我today很down, 因為report的feeling老闆不like,哎喲 點算呢~? エヨウェイ )
消極的影響
因為,我們漢語沒有像日語片假名這樣的體系來表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只能是用中文夾雜英文的方式去表達中文中沒有相應內容的情行。
雖然,片假名這個發明的確不錯,but!也大有被島國人民玩壞的可能。
據報導:現在日本的家庭中已經出現了祖孫三代的「交流障礙」問題,年輕人的詞彙中總是充斥著英語、德語甚至義大利語。他們將英語發音用日語假名拼出,然後加上日語助詞就開始使用。這樣一來一方面不懂英語的老人聽不懂,另一方面由於日語假名中有些英語中不存在的音節,因此這些詞語形成了一些極不標準的英語發音,變成英國人無法理解的日式語音,這樣,連說英語的外國人也常常聽不懂。
還聽說過這樣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在一家百貨商場裡,播音員講到「遊樂場」一詞。本來日語中這個詞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外來語「ゲーム.センター」(就是英文的game center),但這位追求時尚的播音員偏偏用了一句英語的外來語,這樣說道:「「……アメンズネツト.スコア(英語的amusement square)は夜十時まで営業いたしております。」」,有一位70多歲日本老婦人問一個中國留學生:「她說的「アメンズネツト.スコア」是什麼意思」?留學生告訴她「ゲーム.センターという意味ですよ」。每當我想起這個故事,就感到有些啼笑皆非,竟然有日本人聽不懂日語要向外國人討教的道理?這個故事也使我恍然大悟,原來有的外來語日本人也是不懂的。
日本社會,如今那種,拿來就用,不經大腦思考的拿來主義,直接導致了片假名的亂用,從而導致信息傳達困難。
商品的名稱,廣告,這些企業對外來語的無限制引入。一部分年輕人外來語用得是爽了,上了年紀看不懂的人只能一遍遍地找商家詢問。比如現在依舊有很多老人並不明白什麼是「リハビリ(英語:rehabilitation ,康復訓練的縮寫)」,你再下功夫做科普也只會是低效率的。
還有那些學習日語的外國人,比如有些歐美國家的,看見漢字還能比較快地念出來,遇到一大串片假名,小心翼翼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出來。。。這個畫面也是很醉人的啊。
大量引入片假名會讓人覺得日語的質量大幅度下降,更有種「我他媽的在學習什麼語言」的錯覺?
年輕人喜歡時尚,覺得日語單詞很土,片假名時尚,這種心態可以理解(就像我們喜歡發個圈圈,時不時用用外語一樣嘛,時尚!)
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這個「惡意」是難以抹去的。
曾經,在日本的地鐵上,聽到兩個妹子在吐槽,現在的片假名的課好無聊好難喲,實在沒有接受~ 但是畫風一轉,開始討論起了化妝品來了,guang guang,又開始了一堆完全不明白的外來語,簡直了~~
其實歸根揭底!!
只能怪美帝太強勢,英語太強勢,一個強大的經濟體,直接影響了別人的文化發展,別人的語言!!
如需轉載請加上來源|怪咖金融|和作者|Sky|。
往期推送(關注怪咖金融回複數字查看詳情)01 年輕人,別老想著投資理財
02 月薪多少才算80後佼佼者?來看看你有沒有拖後腿
03 未來中國哪些城市的房子值得入手?
04 經濟不獨立的人,沒有話語權就是應該的(深度好文)
05 世界動蕩背後的金融暗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