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電影合集

2021-02-11 來映

對待電影多認真啊,有時候就覺得中國電影啊,現在是真完蛋!

下面17部電影資源如下,不要找我單獨要了,附使用方法:

https://pan.baidu.com/s/1dRzomaHw3Wlafx2k32Ov7w 密碼: mkh5

科普 | 如何獲得魔術師給你的資源

下一站,天國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1998)

講述了一個地處雪地的陰間亡靈報到處,每個星期都有一批新死者入院登記,思索一生最為珍貴的回憶,再由職員拍成「送終片」伴死者前往天堂。

無人知曉  誰も知らない  (2004)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

石碑  いしぶみ  (2015)

是枝裕和與海街女神綾瀨遙再度合作紀錄片《石碑》。綾瀨遙在片中作為一名講述者,為大家講述太平洋戰爭末期因原子彈死亡的321名學生最後的遺言。電影將於7月16日在日本小規模上映。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  (2013)

影片講述了一個日本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

奇蹟  奇跡  (2011)

該片講述了一對因父母離婚而分居兩地的小學生兄弟相信著在首列列車交錯的瞬間會有奇蹟發生,用一連串的計劃幫助家人重新找回往日團聚的故事。

沒有他的八月天  彼のいない八月が  (2006)

"是枝裕和"導演早期拍的一部紀錄片,關於日本第一位公開承認因為同性行為染上愛滋病的HirataYutaka。即使是紀錄片到了導演手裡,也能看到他後來的影子

距離  ディスタンス  (2001)

講述了有一天5個人追尋望著兄長們的靈魂再一次來到一個深山林裡,他們的親人在幾年前製造了恐怖事件,往水龍頭的入水處投毒造成了多人死亡,隨後投毒者也被教會殺害,來到這旅行的人們,他們的親人既是恐怖活動的執行者,在那裡各自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沉思之中,回憶著現實和往事……

空氣人偶  空気人形  (2009)

該片講述了空氣人偶女孩(裴鬥娜飾)漸漸產生感情,愛上了錄像帶出租店職員,體會到「人」之喜怒哀樂的故事。

回我的家  ゴーイング マイ ホーム  (2012)

該劇講述了主人公坪井良多因父親病倒而回到老家,在探索父親秘密時接觸到形形色色人物並找回失落的親情的故事。

幻之光  幻の光  (1995)

講述了主人公對於親人之死不能釋懷,思考「生與死」的人生命題,最終找到了答案的故事。緩緩地敘述了一個多次喪失親人的女子的故事,展現了「生與死」以及「失去和再生」這兩個相關的主題。

花之武者  花よりもなほ  (2006)

該片改編自藤澤周平所著同名小說,講述為了追擊殺父仇人,遠離家鄉松本上京的鄉下武士青木宗左衛門,對當地一個美貌的旅店老闆未亡人一見鍾情後,最終他捨棄了只為復仇而活的武士使命,選擇了生存道路的故事。

海街日記  海街diary  (2015)

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鬼怪文豪怪談4:後日  妖しき文豪怪談 後の日  (2010)

有風的一天,年輕的男人(加瀨亮 飾)在寺廟裡祭拜著已離去的孩子。回家的路上,穿越森林,樹葉被風吹得瑟瑟作聲;木屐隨著步履的節奏踩著石階,時輕時響。不知何時,男人背後多了個背著笛子的小孩,一路相隨。這正是夫妻倆已逝去的孩子。赤著腳的孩子從遙遠的地方來與他們重聚,一家人其樂融融,但孩子待不多久便會消失,然後又在某一天出現。在等待孩子來與不來的日子裡,哀傷和幸福交替出現在夫妻倆身上。但這終究不是長久的辦法……

第三度嫌疑人  三度目の殺人  (2018)

該片講述了講述精英律師重盛為30年前就有前科的殺人犯辯護,做好敗訴的心理準備後,他卻在與當事人接觸過程中發現他動機不足,懷疑他不是真兇...
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重盛為有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辯護。三隅的供述卻在每次會面時都不一樣,重盛發現其殺人動機不足。此時出現了關鍵人物,被害者的女兒咲江…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2008)

該片講述了某個普通家庭中的次子回到久別的老家,與年老的雙親一天的團聚的故事。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2016)

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

Cocco的無止盡之旅  大丈夫であるように Cocco 終らない旅  (2008)

Cocco,本名真喜志智子,是一個出生在日本衝繩的女孩,她平凡消瘦的身體內蘊含著對生活無比的熱情與率真。音樂有如生命和靈魂的自白,曾引領她走向事業的輝煌,也讓她與這煩擾浮躁的商品社會中體味過諸多的落寞。經過5年的蟄伏,Cocco帶著對音樂、繪畫以及生命的那份執著重返歌壇。2008年,一封來自衝繩大浦灣的信引起了Cocco的關注,這裡即將成為新的美軍基地,而自古以來便棲息在島嶼之間的儒艮(海牛)則面臨著家園被毀、瀕臨滅絕的困境。Cocco以此創作了歌曲《望見儒艮的山丘》,並積極為了儒艮的生存環境而呼號奔走。

你可能還想看

找不到好看的美劇?來這選一部吧(上)

收藏 | 迄今為止最全的漫威作品合集

看完我不是藥神,還有這些直擊心靈的話劇等著你!

【電影推薦】7部風景如畫的電影,每一幅都很美,看完只想去旅行

【超級合集】2018上半年豆瓣電影【口碑榜】Top 50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盤點
    他的新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在大陸上映,憑藉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贏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當時就想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的,後來一直拖著,這次算是補上吧。 怎麼說呢,是枝裕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挺陌生的,他的作品我看過幾部,有點侯孝賢和楊德昌的感覺,挺生活化的,他的作品題材多具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
  • 是枝裕和。電影的奇蹟
    後來看電影,總喜歡看慢慢吞吞的,有藝術性的,更接近生活的,就像是枝裕和那樣的電影。是枝裕和在是枝裕和的電影《奇蹟》裡,航一的外公多年之後,仍然不能忘懷兒時的一種家鄉甜品以前的我,在電影面前就是弟弟,總感覺如是枝裕和一般的電影導演太悶,其人悶,其電影悶。
  • 治癒這回事,交給是枝裕和就可以啦!
    《比海更深》等電影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是枝裕和」和一部最愛的是枝裕和電影出鏡:是枝裕和 《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是枝裕和是該得到這樣關注和矚目1995年至2018年從處女作《幻之光》到《小偷家族》23年導演生涯,13部電影從來沒拍出一部爛片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簡說
    從後者方面看,本屆北影節的展映單元可謂精彩紛呈,設有「繽紛喜劇:歷史作者潮流」「文人電影:重探東方古典精神」「國別單元」「注目未來」等國際展映單元,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影人及其作品,不但在「國別單元」設立了「日本電影廣角鏡(日本電影周)」,而且在「焦點人物」單元關注的兩位影人中,排在首位的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另一位是中國影人張艾嘉),電影節為此特安排了「是枝裕和影片回顧展」,集中放映是枝裕和的八部劇情長片
  • 「電影作家」:是枝裕和的五個細節與四種身份
    這種創作中的「分寸感」,或者說較為成熟的「調用素材和技術」來講故事的能力,必然是在實踐中反覆操練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它也向我們暗示,作者顯然抱有充分的創作意識與自覺。那時在我心中,「是枝裕和」這個名字已經同「作家」聯繫在了一起。第二深的感觸是,從電影院出來,我出門左拐就去街邊的全家,買了一塊可樂餅——電影裡的治偷完東西,就是帶著祥太去買這樣一塊熱乎乎的現炸可樂餅。
  • 是枝裕和:生命本身就是奇蹟,世界因你而火熱
    日本導演、編劇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在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電影《小偷家族》劇照是枝裕和電影中的鏡頭,更多接近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南針、地圖、電子導航都不能指出我們未來的方向,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一些偏差和不完美的地方,我們很難完全按照父母的規劃成長。在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有英雄跳出來拯救……「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是枝裕和製作完成《花之舞者》的前夕,他的母親去世,這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是枝裕和在筆記本第一頁寫下這句話後,帶著遺憾開始創作《步履不停》。
  • 【收藏】是枝裕和 電影合集!!!
    音樂有如生命和靈魂的自白,曾引領她走向事業的輝煌,也讓她與這煩擾浮躁的商品社會中體味過諸多的落寞。經過5年的蟄伏,Cocco帶著對音樂、繪畫以及生命的那份執著重返歌壇。2008年,一封來自衝繩大浦灣的信引起了Cocco的關注,這裡即將成為新的美軍基地,而自古以來便棲息在島嶼之間的儒艮(海牛)則面臨著家園被毀、瀕臨滅絕的困境。
  • 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是枝裕和「網課」體驗
    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
  • 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是枝裕和「網課」體驗
    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這不僅體現在他創作了若干紀錄片作品,而且在他的劇情片中,也時常有較為濃重的紀錄風格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後一天,電影學堂大師班邀請是枝裕和導演進行現場連線。凹凸鏡DOC作為受邀媒體,參與全程。當我談是枝裕和時,我談些什麼。
  • 電影《奇蹟》:是枝裕和是一抹柔和的甜
    葵曉曉第56篇原創文章是枝裕和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導演。如果有人沒看過電影《奇蹟》,那前段時間他執導的另一部大熱影片《小偷家族》你一定有所耳聞。是枝裕和為這次「命題作文」編寫的故事,我認為是相當完美的。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故事的主幹。整部電影的故事圍繞著2個親兄弟,航一和龍之介展開。航一和龍之介因為父母分居而被分隔兩地。航一跟著媽媽回到了媽媽的娘家鹿兒島,龍之介跟著爸爸在福岡生活。哥哥航一對父母分開這件事很是介懷,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一家人可以和好如初。
  • 是枝裕和:電影要和權力保持距離
    在日本國會上,日本文部科學省大臣林芳正表示願意當面向是枝裕和表示祝賀。結果,來自日本官方的「熱臉」遭到了冷遇。是枝裕和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過去,因為「國家利益」和「國家政策」,電影本身曾帶來了巨大的不幸。
  • 奉俊昊×是枝裕和:日韓電影「家族故事」
    前段時間,日本電影頻道將奉俊昊和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導演)這兩位剛剛獲得金棕櫚獎的亞洲導演放在一起,進行了一場富有影史意義的珍貴對談。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寫劇本到指導演員,奉俊昊以迷弟的姿態不斷向是枝裕和討教創作方法。
  • 是枝裕和專題
    以後的電影愈發細膩嫻熟,卻未能超越這一部。」劉先森:(8.5分)「1995年的處女作是否會讓成熟後的是枝裕和大師大驚失色?」但整個觀影下來,可以看出是枝裕和還處在侯孝賢的迷弟期。」是枝裕和➕李屏賓➕裴鬥娜。毫無說服力的充氣娃娃變真人設計真是夠奇幻,比喻淺顯易懂的宅男類型片。」
  • 看完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仿佛過了一生!
    紀錄片導演出身的是枝裕和,1995年首次執導了改編自宮本輝小說的電影《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的競賽入圍以及其他影展獎項,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途。當上父親之後的是枝裕和繼續探討「家庭」這個主題,為了探討究竟是血緣重要,還是陪伴重要,是枝裕和借用兩個錯位家庭的故事,有了《如父如子》。
  • 成為「是枝裕和」
    ,觀眾們熱烈地表達著對導演麥可·摩爾卓越勇氣的激贊,可身處其中的是枝裕和心中卻泛起異樣感。是枝裕和拍攝的紀錄片涉獵廣泛,《但是……在這個扔棄福祉的時代》(1991)調查了一位社會福利局官員的自殺之謎;《另一種教育》(1991)記錄了一群小學生餵養小牛的經歷;《我曾經想成為日本人》(1992)講述了一個五十年來冒充日本人的朝鮮人;《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1993)記錄了他熱愛的兩位臺灣導演;《沒有他的八月天
  • 李安對談是枝裕和:電影有自己的生命
    曾以《喜宴》獲得金熊獎肯定的導演李安有現身電影節現場,受邀參加本屆慶祝電影節70周年的對談活動,柏林時間27日下午,李安邀請日本名導是枝裕和與他一同談論電影創作路。除了對談,該活動同時播映李安代表作品之一的《斷背山》,以及他選擇的是枝裕和早期作品《下一站,天國》。他的助理李良山透露,李安來到柏林和年輕的電影工作者碰面,非常開心。
  •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終於獲得金棕櫚大獎
    榮獲過金棕櫚的日本影片:1953,衣笠貞之助《地獄門》;1980,黑澤明《影子武士》;1983,今村昌平《楢山節考》;1997,今村昌平《鰻魚》;2018,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小偷家族》的很多地方讓人想起《無人知曉》是枝裕和被西方影評界視為「新日本電影新浪潮」一代「思想最為嚴肅的導演」。但他在日本並沒有像在國際上那麼受歡迎。
  • 是枝裕和電影的生活化傾向,淡化戲劇性的敘事風格
    是枝裕和電影的生活化傾向,淡化戲劇性的敘事風格是枝裕和的電影與純粹的商業片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他的創作貼近真實的生活,更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導演在進行創作時並不用極強的戲劇性來豐富自己的故事,反而是回歸到生活中最自然真實的一面去進行講述。
  • 是枝裕和:導演不是上帝和法官
    攝影|《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董潔旭  是枝裕和:導演不是上帝和法官  《中國新聞周刊》文|韓曉丹  中國電影資料館一樓,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正在與人合影。他穿著白衣黑褲,頭髮灰白,眼袋明顯,始終一副謙和平靜的樣子。
  • 電影《海街日記》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家庭觀
    是枝裕和鏡頭下的父親電影裡貫穿故事的最大線索是故事前就去世了的父親。>電影改編自漫畫,很多情境已經早有設定,但是枝裕和做了多次修改詮釋。二來很多場面即使跟從原著去演,但是枝裕和卻在情節中加了很微細的變動,讓原著沒提及的意思注入自己的想法,而能達到這個效果,必須依賴演員的演技發揮,這也是是枝裕和選角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