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勇奪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更是南韓第一部電影被提名及奪得奧斯卡獎項,連同去年勇奪「第72屆康城影展」最高殊榮金棕櫚獎,風頭一時無兩。
若然你喜歡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那也一定會喜歡奉俊昊的《寄生蟲》,只是你要有心理準備,這次更扭曲、殘酷。
在韓國開映首日已成票房冠軍,打破了《與神同行》、《極限職業》與《驚奇隊長》等紀錄。《寄生蟲》講述金家一家四口住在「半地牢」的房子中,醉漢在窗前小便,是「家常」風景。一家窮得誇張,兒子在朋友介紹下在富有的樸家當補習老師,卻因此而展開了一場「向上流」的長徵之旅-一個又一個「入侵」樸家,妹妹當藝術治療師,媽媽當管家,爸爸當司機。
這樣的胡鬧,註定會爆發;就似電影的前半段也很有韓國喜劇的味道,可《寄生蟲》神奇之處,卻是以幽默搞笑作開首,卻以悲劇作結。電影最精彩是它的「神展開」,而在康城影展放映時,奉俊昊還特別撰寫了一封信給現場觀眾,希望他們能避免劇透,保持驚喜,可見導演對這轉折的重視。
結局雖然荒誕,筆者還在驚訝之際,電影便已完結了。那「悲劇」元素卻來自它荒誕得寫實,且看看現實中,你能想像現在還有人睡在籠屋內嗎?有想過買個口罩也要凌晨3點排隊嗎?要是有人道那「神展開」是重口味,那只能道貧窮本來就是一道甩不掉的「重味道」。
想向上流的窮人,結果只能變得更下流。
電影中最深刻一句,應該是金家的計劃被打亂後,爸爸說了一句:「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看似至理名言,可是金家一家淪落得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了,究竟是豁達的隨遇而安,還是根本無計可施?
《寄生蟲》是一個扭曲的奮鬥故事,用的雖然是窮人的小聰明、智慧,他們拼命的向上流,夢想一家在樸家大宅生活,卻不惜用盡下流的手段,觀眾亦由開初的共鳴、同情到後來的反感。但奉俊昊卻一早在對白中解說:「樸家之所以是好人,因為他們富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