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綺帶著山東倒裝句上了熱搜。
不久前,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張雨綺帶著山東倒裝句上了熱搜:「我怎麼那麼醜,化得」「明天給吳亦凡打電話,咱倆」「你眼睛怎麼這麼紅,今天」……
本來廣大山東人對「倒裝句大省」之名的態度還是「沒有吧,我覺得」,這下子一舉實錘!
好吧,山東是有傳統底蘊的論倒裝;文化人都愛倒裝你們沒發現嗎?再說,語言是活的文化,誰是倒裝還不一定:有人習慣主謂賓,也有地方官方語法就是主賓謂。
▶真的愛倒裝句嗎山東人?
據說全國人民都知道,山東人全都是平平無奇的倒裝句小天才。在山東,人們平時打招呼的畫風一般是這樣的:
——吃了嗎你?
——沒有呢還。
——去吃吧一起?
——吃啥啊咱?
——知不道!
乍一看這似乎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所以山東人對「此處人人愛倒裝」的論定,並不是十分認同。實際上這個說法幾年前就開始冒出來,但山東人的回應一般都是:沒感覺啊平時;說啥呢這些網友;明明都很正常我們說話!
但隨著明星們的不斷加持,加上諸多公眾號和大V們的蓋章,「倒裝句」大有代替「挖掘機」成為山東人最大的梗之勢。本著自黑不是黑的精神,山東人開始直面現實:還真是這樣,一直沒意識到呢我們!
山東省內的方言,不同區域差別其實很大,但說到倒裝,卻是一個公約數。除了乘風破浪的德州姑娘張雨綺憑一己之力為山東倒裝句代言外,山東新生代流量小生的代表、來自青島的黃子韜,微博上的日常表述多是這樣的:
你們是想累死我可能;什麼玩意兒這都是些?5777這數字喜歡;雙馬尾哪個女孩沒扎過……
另一個熱門綜藝《爸爸去哪兒》某集中,臨沂大帥哥張倫碩對張亮兒子說:「我不逼你,叔叔」——並不是張倫碩衝小亮仔喊叔叔,他的意思是:「叔叔我不逼你」。
果真,山東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沂河之邊到黃海之濱,妥妥的都是倒裝句高手。
有兩張圖在網上流傳很廣,據說是山東人愛用倒裝句的鐵證——肯德基門上貼著告示:所有玩具沒有了都;校車後面刷著警示語:請停車等候當停車指示牌伸出時。
豆瓣上有人展示了一張微信截圖,其中一人發言說:微信有倆文章被刪除了後臺直接剛才。
這三重倒裝運用得如此清新脫俗又行雲流水、毫無雕琢痕跡,底下有人評論說這得是山東省文科狀元吧?也有人說這位其實是個北京人,只是娶了個山東老婆。
所以現在如果你說沒有一個山東人能逃得過倒裝句,他的態度基本會是:可能這樣比較方便吧我覺著,但也不是特別普遍其實,習慣了也可能是。
在山東人終於認領了倒裝句特質後,全國各地反倒自發組成了後援團。
——愛說倒裝句的難道不是我們廣東人嗎?給支筆我、你走先、有問題我覺得,「粵語倒裝天下無雙」。
——各個省份都這樣啊,比如港臺劇裡:不是吧阿sir?比如天津話:說嘛呢你介是?東北話:不稀得說你我都!
▶論倒裝的文化與歷史
誠如祖國各地兄弟省份對山東人的應援,雖然我們經常倒裝而不自知,但倒裝的也不只山東這一山一水。
如果評選「史上最動人的一句情話」,這句必然會擁有姓名——「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什麼前世姻緣、心有靈犀、一見鍾情,這一個倒裝句看似尋常地一舉全囊括。莫非賈寶玉是山東人?
再翻翻《西遊記》,齊天大聖的身體裡貌似也流著山東人的血液:「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五行山下被壓五百年,收了鋒芒向觀音服軟)、「象那千裡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吹噓自己的千裡眼)。最有意思的一處,別人告訴他弼馬溫一官「沒有品從」,當時還未被生活碾壓過的猴王天真地自忖「沒品,想是大之極也!」
不單單是用倒裝句表達,都直接是用倒裝句來思考了,或許大聖祖籍山東?
周星馳巔峰時期的喜劇代表作《九品芝麻官》裡,候補知縣包龍星與廣東四大名狀之一方唐鏡鬥嘴,方挑釁包:「咬我呀你!打我呀笨蛋!」
大概這倒裝句的挑戰指數十級,所以包龍星和師爺跳上前去痛扁了這位名嘴,然後還一臉無辜:「大家都聽到了,是他讓我打的」「像這種要求我這輩子都沒見過」。
但有時候倒裝句又自帶緩和屬性。德雲社有段「四人約架」的相聲,嶽雲鵬孫越郭麒麟幾個人為爭德雲一哥,連吵帶鬧約好「找個野湖幹起來」,孫越脫口而出一句「打不死你我」。本來挺嚴肅一個事兒,讓這一倒裝,狠勁兒立馬消解了很多!雖然全國人民都倒裝,但現在山東人也想明白了,為什麼只有山東的倒裝最有名?因為誕生了孔孟之道、作為儒學發源地的齊魯大地文化底蘊最深厚、歷史最悠久。
倒裝,那是從春秋、論語、詩經時代就開始的傳統:
子耶,言伐莒者?——是你嗎,說討伐莒國的?
甚矣,汝之不惠!——也太嚴重了,你的不聰明!
美哉室!——太美了,這房間!
大哉,堯之為君也!——偉大啊,堯作為君主!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太久了,我不再夢到周公。
從那時起,山東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就一路繼承倒裝的真諦。濟南走出的「二安」之一、大詞人辛棄疾,其名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麾下分八百裡炙、翻五十弦塞外聲),倒裝得天衣無縫。
不過正如玩轉三重倒裝的還是北京人,詩詞裡面的倒裝最高境界要推生於河南老於四川的杜甫。著名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不是倒裝高手根本不懂是幾個意思——實際上老杜要表達「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但他真想要強調的是「香稻粒鸚鵡啄餘,碧梧枝鳳凰棲老」。要說詩人都不好好說話,這兩句算是登峰造極。
所以,山東人習慣倒裝、擅長倒裝,很大原因是我們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比較強。
▶「倒裝」與「正裝」的相對性
既然說到語言文字的運用,就來真正探討下語序問題。
討論倒裝,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正裝。世界上絕大部分語句的組成部分,都是主(S)謂(V)賓(O)語法三要素。漢語語序常見排列是SVO,很多語言的句式也都是這個結構。但不同語言中這三要素的排列並不相同,SOV, OSV,OVS,VSO,VOS都有。
簡單地說「我吃飯」,在世界語言大家庭裡,可以有多種表達方法:我吃飯、我飯吃、飯我吃、飯吃我、吃飯我、吃我飯,都可以。
比如日語,就是典型的SOV結構,最重要的放在最後。在日本人眼中,這是正常語序。日本著名語言學家金田一春彥曾開玩笑地說過:世上各國人講話都是顛三倒四的,只有我們日本人講得堂堂正正。
這告訴我們,不要隨便說某個人說話是倒裝,是誰倒裝還不一定!
以人數來論,SVO語法佔有壓倒性局面,畢竟光中國就有14億人口。但按照語言體系種類來說,SOV語言比SVO還要多。也就是說,說「我飯吃」的語言種類,要多於「我吃飯」的語言。從歷史角度來看,人類最早的語法順序是SOV。因為現存的原始語多為SOV,比如原始漢藏語系,原始印歐語系,突厥語系,蒙古語系,通古斯語系等。而且留心下會發現,嬰兒語言通常也傾向SOV。大概這個語序是人類的本能。
但從語言成熟程度來看,SVO似乎更具科學性。雖然考慮到民族情感,很難比較哪種語序技高一籌,但至少不少人造語言如世界語、邏輯語、大同語等,傾向於SVO,認為這樣更容易突出接受關係。
語言是活的使用體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人們的習慣偏好改變、社會潮流導向或者某段時期內特定的文化衝擊等等,都會使其發生變化。一個語言結構內部也可能有眾多的異樣情形,比如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倒裝。
在咱們大一統的SVO裡,各種「亂序」很常見,也就是所謂的倒裝。倒裝——包括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又稱介詞結構後置)、謂語前置等等,多半是為了強調。
與日語不同,我們通常是重要的先說:山東人我是——強調賓語「山東人」;沒有吧我覺得——強調「沒有」;不都這麼說話嗎一直——強調主句。
這也正是今天的漢語倒裝句為什麼多出現在口語裡的原因,思維要快過表達,先想到的東西脫口而出,然後一邊說一邊再補充其他部分。
至於為什麼山東人的倒裝句最為集中突出?廣大網友們已經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因為更爽直啊山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