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山河裡回望長安

2020-12-27 騰訊網

《三邊塞上風光》 1984年 方濟眾

《古長城外》 1954年 石魯

《萬語千言》 1979年 郭全忠

《趕集》 1958年 黃胄

《終南春曉》 1956年 趙望雲

《太行鐵壁》 1984年 楊力舟 王迎春

《黃河讚歌》 1981年 崔振寬

《黃河禹門口》 1959年 何海霞

《信天遊》 1963年 武永年

□職茵

睹山河故人,如懷人憶舊。那些歲月深處的時光,被一代藝術家們凝固在畫卷上,便將永不消逝的記憶留存下來,這便是藝術永恆的力量。2020年12月25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支持,中國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主辦的「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隆重開幕。從這一批回到長安的畫卷中,可以窺見20世紀領銜中國畫壇一批陝西藝術家筆下名作的風骨氣韻;可以領略陝西美術一部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大半個世紀的斷代史;可以欣賞那個年代氣質各異的人們,在時光洪流中努力用藝術奉獻於時代的人們——

60年一甲子

回望歷史:「長安畫派」記錄時代經典

山川、湖泊、故鄉、舊人、巍巍秦嶺、環繞長安奔湧的八條水系……都是這片土地的老朋友。在此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展出的畫作裡,觀眾可以一睹上個世紀長安城,乃至整個大西北舊時的淳樸風貌,還有隨著歲月增長留下的年度印記。

60年一甲子,60年一輪迴。2021年是長安畫派進京展60周年紀念,在本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中,「長安畫派」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是展覽作品的重量級組成部分。

據悉,「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是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從中國美術館藏品中選出的陝西藝術家作品及曾在陝西生活工作過的各時期藝術家作品,名家陣容之龐大令人驚嘆。其中,包括「長安畫派」大師在內的81人、87件作品回長安展出。60年前,以趙望雲、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等畫家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從中國美術館出發,開啟了全國巡展之旅,他們筆下的畫作充滿對底層民眾的關照情懷,將藝術與國家社會的命運緊緊相連,在傳統文脈中探索傳統水墨的當代特性。當年展覽規格之高、規模之大、輻射範圍之廣轟動全國美術界,世人稱之為「長安畫派」。

在中國畫從古典形態走向現代形態的過程中,「長安畫派」發揮了重大作用。多少年來,「長安畫派」早已成為陝西大地的文化名片、文明遺產及藝術文脈,世人皆知「長安畫派」聲名顯赫。時隔60年,他們的作品又回到長安,回到了當年出發的地方,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重新整裝亮相,接受時代的檢閱,接受後輩的瞻仰。

重溫陝西美術的高光時刻

陣容龐大:諸多大師之作首歸故裡

這次「回長安」大展展出的諸多經典佳作,經中國美術館收藏之後幾乎從未面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還是首次與家鄉父老見面,這些作品構成了陝西美術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的一部斷代史,也是陝西美術這大半個世紀來整體風貌的集中呈現,可以說對陝西美術的全貌進行了一次高度的全面總結與概括。許多經典畫卷,都是陝西美術時光洪流裡的年代縮影、高光時刻,而這一次,這些作品終於回家了。

在現場,觀眾可以見到石魯、趙望雲、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李梓盛、黃胄、劉文西、高民生、陳忠志、張義潛、羅銘、蔡鶴汀、蔡鶴洲、鄭乃珖、徐庶之等在當代中國畫領域彪炳史冊的名字;也有蔡亮、張自薿、武德祖、諶北新、武永年、靳之林等在油畫領域赫赫有名、勤勉耕耘的美術家、教育家;也有修軍、劉蒙天、劉曠等在版畫領域開拓天地、以筆為媒,為抗日戰爭及新中國革命事業奉獻光和熱的藝術戰士……他們都是一腔藝術熱情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志士。見畫如面,觀眾們徜徉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可以在琳琅滿目的作品中,欣賞他們曾經飽蘸激情的筆觸,他們在西北大地寫生時留在畫作裡的身影,他們對長安、對西部壯闊天地的凝練與概括,他們對萬物生靈酣暢淋漓的描摹。

此外,此次畫展油畫、版畫、雕塑、宣傳畫、水彩畫、水粉畫等藝術門類的作品也非常豐富,這些作品是對傳統中國畫的補充和擴展,也是陝西藝術界這幾十年來對外來西洋藝術門類孜孜不倦地進行本土化融匯與探索的見證。

時光流轉:陝西美術發展脈絡

與新中國命運緊密相連

60年滄桑巨變、時代演進。在艱辛的歷史時期裡,「長安畫派」開宗立派,是一個篳路藍縷又銳意創新的過程。時代的洪流與厚重的地域文化賦予了「長安畫派」雄渾、博大、包容的風格。這一次,「長安畫派」的作品構成了「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佔據了畫展比重的三分之一。

在那個激情火熱的年代,趙望雲、石魯等藝術家對待人生、對待藝術是真情至性的。比如趙望雲的《終南春曉》、石魯的《古長城外》、何海霞的《黃河禹門口》等,都向世人展示著「長安畫派」大開大合的氣度、民眾的風骨。前輩藝術家的筆觸所及,均是時光裡的長安舊景乃至西北風光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伊始,劉文西以《祖孫四代》為陝北農民造像,來自黃土地質樸、醇厚的力量躍然紙面。方濟眾《三邊塞上風光》是對蒼茫絲路古道的追溯與回憶。黃胄的《趕集》是對邊塞普通百姓生活片段的真實再現,灑脫隨性的筆觸描繪的少女、老者、孩童,面容上洋溢著幸福與祥和,他開創了中國畫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成為一枚鮮明獨特的繪畫符號。

陝西在油畫領域的成績,自新中國成立伊始逐漸走上正軌:蔡亮、餘鍾志、張自薿、武德祖、諶北新、武永年等一批名家各有建樹。例如,蔡亮的《延安火炬》便是一幅裡程碑式的作品:蜿蜒盤桓的火把映照著歡騰的人群,漫山遍野的燈火一掃陰霾,給人們勝利的歡慶、喜悅罩上了一層浪漫的火炬般的光芒,這幅名作喚起人們對革命年代的深情追憶。武永年的《信天遊》,將陝北草木生靈安寧祥和的精神氣質描繪得淋漓盡致,筆觸色彩裡均是關於生活經年累月的積累,是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此外,周正、修軍、劉蒙天、劉曠、李習勤等老一輩版畫家,撐起了陝西版畫乃至中國版畫的一片天地。他們的作品從延安魯藝的時代裡走來,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炮火裡走來,從左翼美術的黑白方寸之間,再到後來材料、材質、技法的逐漸豐富多樣,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創新。從這批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明晰看到一部新興版畫史在中國發展脈絡的縮影,呈現出那個時代獨有的溫度與力量。

這一批回到長安的名作,都是陝西畫壇曾經閃耀時代芳華的深刻見證。著名美術評論家程徵表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陝西文脈和陝西美術都曾無限輝煌過。可由於歷史原因,西安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的逐漸衰落,導致陝西美術這一千年來基本是零落的、靜默無聲的。而趙望雲上世紀40年代定居西安,緊接著石魯、方濟眾、何海霞、康師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努力,成就和復興了陝西美術新的面貌,開闢了新的表現西北壯闊之美的新繪畫流派。而這一次『回長安』展覽,無疑對陝西美術60年的美術全貌做了高度概括,從一個側面充分記錄和展現了陝西美術復興的過程。」

更先鋒的形式探索

變化萬千:繼任者們新時代的新暢想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全新思潮奔湧而來。「85美術新潮」產生的影響至今不曾消退,西方觀念的傳入,全新的人生信仰與觀念的顛覆、火熱社會現實掀起的浪潮,都成為中國藝術家們靈感的新源泉。這一時期,陝西藝術家對於中國畫的創作不僅更具現代意味,油畫、版畫、雕塑等門類也都呈現出更先鋒的形式探索。本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中自然也囊括了這批佳作,這些作品巨大尺幅、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新銳的繪畫理念奪人眼球。

這一時期,楊力舟、王迎春、郭全忠、王有政、張振學、崔振寬、趙振川、羅平安、李世南、謝振甌、江文湛、王金嶺、王炎林、王西京、鄒宗緒、苗重安、安正中等老一代藝術家,與邢慶仁、楊光利、郭線廬、陳紹華、楊曉陽、張立柱、晁海、劉永傑等陝西畫壇繼任者們開啟了對筆墨技法、描繪對象、視覺感受、構圖形式等諸多方面全新的反思與探索。他們的力作,猶如一面記錄時代變遷與社會生活的鏡子,讓世人看到現代新中國的巨變,感慨藝術記錄時代的不巧力量。

其中,邢慶仁的代表作《玫瑰色的回憶》曾摘得全國美展金獎,並在中國美術界引發了20年之久的廣泛思考和評論。他們這一代藝術家,對於藝術的呈現更注重自我意識、人文情懷的表達,對時代的超脫,和對歷史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思考。這批藝術家的眼界和思考更加寬泛、包容、多元,從而更能以豐富的視覺表達與精神內核,在藝術創作中探索西北特色、民族特色、中國風格、國際視野的中西兼容性。

邢慶仁表示:「回長安,是省親之路,也是對理想的回望。60年一個花甲,曾經的畫派、曾經的經典已成為一面鏡子,我們在照見自己的同時,也照見故人。翻閱這次展出的畫家名單和作品圖錄,81位參展藝術家中,32人已經故去。但我想說的是,過去看他們,都是老者,今天看他們,卻很年輕。透過他們的作品,能看到他們和世界擁抱的溫度。陝北高原的壯闊,關中腹地的厚重,秦嶺山脈的幽深,在他們的筆下撞擊出神奇的畫卷。」他介紹,此次畫展在布置現場,他看見美術館裡的一位員工打開包裝的《延安火炬》時,眼睛溼潤了:「她雙手捂著鼻子深吸一口氣,擋住瞬間湧出的眼淚。這種由衷的感受,就是對畫家、對作品、對勝利和英雄的一種致敬!」陝西美術在新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高峰,一次是長安畫派,一次是「秦文美」時期的陝西省美術創作組。就革命歷史題材創作而言,陝西在全國無疑都是最棒的,這有作品為證。即便在改革開放後,陝西的油畫在全國也是一流的。

「今天重讀這些作品,依然能感受到一種崇高真誠的精神和力量;那是畫家的心靈之路,也是這些真正流傳下來的作品經歷時間和戰鬥洗禮,經歷苦難之後留下的溫暖回憶。讓藏在中國美術館裡的陝西作品,回長安,回到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展出,因為,我們相信這裡是展示藝術品最好的文廟和殿堂。」

(圖片由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提供)

作者:石魯

來源:西安晚報

相關焦點

  • 李星/可以安放人們靈魂的長安回望
    果然,在西安文史研究館的幫助下,文杰系統化的雜學文集,以《長安回望》這樣貼切、響亮,熱烈回應著城市化、現代化潮流以及人們渴望了解城市的前世今生、尋找城市記憶的心理需要,文學性、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兼具的書出版了。
  • 直播盛宴丨 雲端共賞千年文脈 回望長安!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西安廣播電視臺與西安市文物局聯合推出直播特別節目千年文脈 回望長安長安是中華文明千年歷史長河中璀璨的字眼今天小編帶您感受西安那些穿越千年的歷史文脈趁著周末小夥伴們可以去古時的匠人們對「美」有著近乎偏執的堅持,這才成就了這些跨越千年依然流光溢彩的藝術珍品。
  • ...陳寶國《國家行動》張涵予《天下長安》馮紹峰《山河月明...
    《天下長安》這部劇,也是近些年不斷延期的常客了。評論家羅伯特·休斯曾說過:「人們將他們的歷史、信仰、態度、欲望和夢想銘記在他們創造的影像裡。」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承載了生活的喜怒哀樂,折射出人性的欲望與掙扎,也是創作者自身表明態度和傳遞信仰的一種方式。然而,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看出其中的深刻內涵,他們需要專業的解讀來幫助他們理解電影;對於大部分影迷而言,他們也有想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這就是影評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 「有你·真好」—山河無恙,人間長安!
    在「有你·真好」的溫情時刻,再大的困難都會變得渺小,歷盡千山萬水,我們只願山河無恙,人間長安!
  • 《從長安到羅馬》回望絲路時尚經典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將鏡頭深入到生活細節當中,徜徉於歲月長河;取一瓢飲,沉澱的儘是文化底蘊。例如,羅馬街頭彩妝店是一種潮流,以藝術的手法設計彩妝妝容,是義大利傳承至今的潮流文化;盛唐時期的女子妝容凸顯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其中畫眉的技術甚至對日本妝容也影響深遠。
  • 《銅錢龕世》高冷禁慾和尚X乖張炸毛真龍,風調雨順,山河長安
    畫師:瓶子裡的猩猩01高冷禁慾和尚X乖張炸毛真龍《銅錢龕世》的主角是高冷禁慾的和尚玄憫和乖張炸毛的真龍薛閒兩位主角看似冷心冷情,實則心繫山河百姓,天下蒼生:真龍歷劫之時被人活抽了筋骨,卻因自己身系山河湖川而硬抗下了抽筋剔骨之痛;高僧兩世身負佛骨,兩世為救黎民百姓欣然赴死,哪怕心中早已有了最深的眷戀。玄憫和薛閒一開始相互防備,不斷地試探對方,卻也逐漸在這個防備與試探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彼此。兩人相伴而行,一個尋找記憶,一個尋找龍骨;一個要尋人,一個要尋仇。
  • 長安朱鴻,朱鴻的長安——史跡、文獻與藝術的長安書系
    沒有人能想到,在這個昔日郭子儀剿滅安史之亂叛軍主戰場旁的古村落裡,千年以後,會有後生出來走遍關中,觀察長安,並深入且細膩地用語言表達長安。    朱鴻早慧。1973年,正當滈水之濱的劉路在石貶峪水庫當報社通訊員、涇水之畔的白描和黃土高原上的路遙扛著行李去大學報到的時候,正上初中的朱鴻因為一場早戀正經歷著一段不公正的遭遇。日後這三個人都會成為朱鴻文學道路上的襄助。
  •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年度壓軸大展即將啟幕
    河山千萬裡 回首望長安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開幕時間:2020年12月25日15:00這一時期,中國畫成就最為突出,以石魯、趙望雲、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等為代表,倡導「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創作理念,不僅展現了革命與時代的宏偉畫卷,而且在深植生活、描繪黃土高原人文風情的同時對民族傳統作轉化性的新創,樹立了雄渾樸厚的藝術風貌,使「長安畫派」異軍突起、響震畫壇,成為新中國三大地域畫派之一。
  • 【國畫周刊】方濟眾的藝術及其對長安畫壇的貢獻與啟示
    家鄉的山川林泉給予了他胸中的自然丘壑,點播下他軀體中生命渴求美的原始基因,父兄、師長的潛在影響不斷孕育著他靈魂中對於藝術的原生律動。這律動牽引著他心潮澎湃,驅使他翻山越嶺要去外面的世界裡尋覓藝術的真諦。在長安街頭趙望雲先生的畫展前,他駐足忘返,並把趙望雲畫作全部描摹了下來。這引起了趙望雲的關注和重視。於是,方濟眾憑此迎來了他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
  • 「回長安」大展梳理陝西美術斷代史
    回望歷史:「長安畫派」記錄時代經典山川、河泊、故鄉、舊人、巍巍秦嶺、環繞長安奔湧的八條水系……都是這片土地的老朋友。在此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展出的畫作裡,觀眾可以一睹上個世紀長安城,乃至整個大西北舊時的淳樸風貌,還有隨著歲月增長留下的年度印記。
  • 一代山水大師趙望雲丨回望雲峰,仰之彌高
    趙望雲(1906—1977)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市人。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首任主席、陝西省人大代表、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省文化局副局長等職。
  • 雅居樂原鄉藝術中心開放| 在我的山河大地 安放第二人生
    開放日現場,由一場高定舞蹈《我的山河大地》開場,唯美的豎琴表演,極富藝術性氣質,現場還邀請了知名繪畫藝術家與業主畫家共同繪就《我的山河大地》畫作,原鄉「明星業主」中央民族樂團女中音歌唱家宋伶俐老師更是深情客串,以一首《我愛你中國》唱出了對原鄉這片土地的熱愛。
  • 回望,在歷史中照見未來
    70年前,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70年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同樣的地點,希望新中國締造者能看見,山河無恙,國富民強。  這是一次深沉的告慰,也是一次歷史的回望。  我們回望英雄,凝視個體在歷史中的家國印跡。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創新藝術表達與呈現
    剛剛播出的「美術雕塑」系列,隨著文化學者於鍾華的腳步,開啟了一場藝術奧秘的探尋之旅。  羅馬美術學院院長安東諾德阿奇裡表示,「幾十年來,中國藝術和繪畫受到了復興和與西方對話的推動,在這種對話中,分歧和許多共同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和富有成效。來自不同國籍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們都說著通用的語言。
  • 學術|北魏平城佛教藝術與後秦長安的關係
    公元5世紀初,北魏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伴隨著掠奪各地人口特別是能工巧匠以充實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統治者兼收納各地的佛教思想及藝術,最終在5世紀中期形成了北魏平城佛教藝術模式,迎來了雲岡石窟的開鑿。在北魏鮮卑族遇到的各地佛教藝術中,十六國後期北方佛教藝術中心後秦首都長安的藝術創作對平城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 成毅《山河明月》C位難站,演員陣容全是惹不起的狠角色
    《長安諾》剛剛播出就因為C位引起了很多爭議,成毅火了之後在新劇《長安諾》的海報裡成毅一人巨C之位,本來三位主演都是隨後成毅被爆出另一部新劇《山河明月》也將今年播出,很有可能接檔《長安諾》。成毅飾演少年朱棣,《山河明月》雖然圍繞著一代帝王朱棣的成長為素材,但是成毅並不是主演,成毅在前期戲份很足,但是馮紹峰飾演的中年朱棣和老年帝王才是壓軸。
  • 長安十二時辰
    年關將至,總想起《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熱鬧的景象,前段時間出了一期《一日看盡長安花》,小夥伴們被盛唐色彩吸引,反響不錯。
  • 【國畫周刊】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回長安」(多圖)
    回長安,是揮之不去的藝術情結,是對經典的懷想與致敬。如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所言:「回長安,是長久以來揮之不去的情結。新中國美術史上,眾多的畫家和畫派裡,長安畫派無疑是最具誘惑和挑戰的,它雖經歷曲折甚至略帶傷感,好在還有回憶記錄史冊。時間過去了六十年,他們依然照耀著長安的天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傳統是什麼,傳什麼,統什麼,傳以人傳,統以事合。時代在變化,人事亦在變化中變化。
  • 燈燃華夏,光耀山河
    封錦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山河是千峰萬嶺,四瀆五湖;山河是星漢燦爛,日月輝輝;山河是身之所屬,心之所向。山河,一代又一代人以血淚相寄,以性命相託,為之不顧一切。無論身處一個怎樣的時代,它始終如一團熾熱的火焰,點燃中華兒女。
  • 飛花令,含有山河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山河,指大山大河,自然景勝,也指江山、國土。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組成了一副最美的風景。那麼,你還知道哪些含有山河的詩句呢?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唐·杜甫《春望》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唐·李頎《望秦川》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