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傳人進社區 開講「柔性自衛術」

2021-01-12 新民晚報

12月15日,一場名為「精武會中華武術進社區」的活動在楊浦區定海路街道社區活動文化中心舉行。會上,海派傳統武術的老、中、青三代武術家為居民表演了獨具特色、傳承百年的海派傳統武術優秀拳種。

活動現場,孫氏太極拳傳人李忠明,通背拳傳人顧鶴雲,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太極形意八卦傳承基地總教練張健,海派青年武術家周雲鴻,金丹太極功傳人顧志傑等分別表演形意拳、八極拳、通背拳、太極拳功法,並向參加活動的定海路街道居民現場傳授了以推手、擒拿等技術為基礎的,適合於防身自衛用的「柔性自衛術」。

據了解,今年以來,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正在積極將集養生、健體、自衛於一體的優秀中國傳統武術拳種送進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系統、正規、科學、便捷的學習武術的渠道和機會。對此,楊浦區定海路街道及虹口多倫路「景雲裡」社群眾創平臺都在積極探索和構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社區和社群文化平臺建設,打造基於楊浦,虹口特色文化品牌上的社區文化服務平臺,送「武」進「裡」,為社區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環境,讓群眾更滿意。

原標題:把百年武術送進社區裡弄 海派傳統武術大師「手把手」陪練

相關焦點

  • 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
    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舒展圓活,動作敏捷。練之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故又稱活步太極拳。為了推廣武術的傳統套路,我將孫氏太極拳進行了簡化改編。改編時,儘可能去掉原套路中一些重複的和難度較大的動作,但又使之毫不脫離原套路中的身、手、步法及動作承接轉換的規則,務期完整地保留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改編後的孫氏太極學,由原來的九十八式,簡化為三十五式。
  • 陳氏太極拳第十四代傳承人:張曼娜
    >溝陳氏二十世太極拳嫡宗傳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承人蕭勁松老師入室弟子;陳氏太極拳第十四>代傳承人,河南陳家溝陳氏二十一世太極拳嫡宗傳人,中國武術三段;廣州市白雲區陳志強太極拳推廣中心2018年7月參加2018年廣州市老齡委社區文藝展風採樂公益巡演活動海珠站的太極拳演出;
  • 上海吳式太極拳傳人——「二丁」
    「二丁」指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長子吳公儀的兩位上海弟子丁晉三、丁德三親弟兄倆。二人是無錫人,在上世紀30年代來到上海。弟兄倆年齡相差較大(相差十歲左右),性格也不同。弟弟丁德三(1915——1999年)比哥哥丁晉三更早學拳於吳公儀,他1942年拜於吳公儀門下學吳式太極拳。
  • 太極拳傳人王錦士先生演練楊澄甫弟子鄭曼青傳鄭子37式太極拳
    太極拳傳人王錦士先生演練楊澄甫弟子鄭曼青傳鄭子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這次公示的國家級項目,其中保定市4個項目列入名單:保定市「孫氏太極拳」、保定市徐水區「劉伶醉酒釀造技藝」、保定市「清苑傳統制香製作技藝」、保定市「定興書畫氈製作技藝」。孫氏太極拳簡介孫氏太極拳(即孫式太極拳),是近現代影響最為廣泛的太極拳流派之一。孫祿堂先生以畢生精力鑽研形意、八卦、太極等拳術,他在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三家拳的基礎上,融匯貫通,創立了孫式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當日,南通「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團隊的太極拳愛好者們自發來到軍山練拳,慶祝「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他們分別在軍山腳下、望江臺、山頂練習陳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和陳式太極拳小架。「太極申遺成功,太極功夫從陳家溝走向世界,給我們極大鼓舞。」陳式太極拳第二十代正宗傳人、「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創始人施衝如是說。
  • 陳家溝太極拳傳人朱老虎因病去世享年66歲
    中國著名陳式太極拳傳人
  • 忽雷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是咱蒙城「80後」小夥王起
    現已是忽雷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自幼喜歡舞槍弄棒的他心中藏著一個俠客夢,夢想著憑藉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遊走江湖、懲惡揚善。在讀書時候就開始在當地武校習練散打,多年堅持不懈。可是,青年才俊總要成家立業,緣於各種機緣和男人對生活的擔當,王起選擇投入房產建築業。因為為人豪爽,頭腦靈活,居然很快淘得人生第一桶金。雖然每天忙於建小居、攬工程,但對武術的痴愛卻始終有增無減。
  • 拳拳之心 師者有情 — 孫氏內家拳第三代傳人、著名孫氏內家拳大師孫叔容的開封情緣
    她是孫氏內家拳的第三代傳人。   她的祖父孫祿堂(1860年~1933年)是近代著名武術家,2006年網易評選「中華武林百年英雄榜」,孫祿堂被列為「金榜第一人」。資料顯示:他對太極、形意、八卦各門拳法無一不精,年輕時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後遊歷天下,難尋敵手,在世時名家皆為嘆服,他曾信手擊昏前來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陳式第二十世太極拳嫡宗傳人,現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的陳自強說,自楊露禪之後,經過數代太極拳大師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太極拳流派。 楊露禪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傳說在《中國太極拳概述》一書中得到了印證。
  • 學習自衛術的基本原則
    今天我們很有必要來談一下自衛術。只要當你拿起報紙或瀏覽各地新聞時,你就應該知道學習並練習自衛求的必要性。當你被流氓惡棍襲擊時,你會如何做?是堅決反抗,一決雌雄還是拼命逃跑?其實生活中傷害事件不僅僅是發生在那些偏僻之處,就是在那些建築物密集之地也有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吳式太極傳人談太極拳的「松」
    「松」 是練好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基礎,松不下來,渾身僵硬, 是不可能練好太極拳的。     「松」,首先是意識活動。意識上自己猶如閒雲野鶴一般,並不著意要幹什麼 ,大腦先放鬆下來,  然後逐一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  ,將肢體、 內臟都放鬆和舒展開來。"松",需要用意念去引導,每一個細微部位都「松」到;需要意念去追尋,去有目的地關照。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單進掌(拳)」打法改為自腰間進掌(拳)的運行軌跡,縮短了運行距離,更加突出了「以腰為軸」「命意源頭在腰隙」的力學原理,使發力的勁道達到最大值;在「白鵝亮翅」的打法上,不同於武、楊兩式和其他派、式太極拳,改為進右腳,掤右掌,更加突出了它的實用性、及進攻性。
  • 太極拳楊派傳人董英傑的夫人劉慧君的奇特往生
    佛號聲中 奇特往生太極拳楊派傳人董英傑的夫人劉慧君,於1994年4月16日凌晨4時逝世,享年77歲。劉慧君與女兒董茉莉本來不住在一起。我4月14日去董茉莉處學太極拳,見到她母親嘔吐,非常不適,經常呻吟,因此送了六個專念阿彌陀佛的念佛機給董茉莉,請她開給母親聽。她母親不太信佛,再加上因為身體不適,大發脾氣,不要聽。我勸董茉莉將念佛機聲量儘量減低,但不可間斷,她母親才漸漸平靜下來。等到4月16日晨9時,董茉莉來電話,告訴我她母親已於該日晨4時去世。
  • 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
    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人氣」!我市自2013年以來,開展了以「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為主題的太極拳「六進」活動。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在全市開展太極拳「六進」活動的通知》。其中,太極拳進學校,是將太極拳納入全市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在課間操時間組織學生習練太極拳。
  • 忽雷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是咱亳州蒙城「80後」小夥
    現已是忽雷太極拳第五代傳人。痴愛武術精習絕學 忽雷太極拳入駐蒙城 但唯獨對慢悠悠的太極拳,他始終「看不上眼」:這哪叫拳術,分明是老人鍛鍊身體用的「健康操」嗎!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一位遠方老人卻讓他與太極拳「情定終生」。 這位老人名叫楊興靖,忽雷太極拳大師楊虎之曾孫,溫縣太極拳名師,也是忽雷太極拳第四代掌門人。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臺灣忽雷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忽雷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陳應德弟子。1925年,20歲時請陳應德老師每月來家授課一周,學習忽雷太極拳,每日練拳二十多遍,持續三年,拳藝精進。1940年移居臺灣省高雄市。後來因為見了楊式太極拳傳人厲毓海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直至退休後,為綿續此優秀拳藝,重拾舊學,於1964年在臺灣傳授此拳。
  • 縣太極拳「五進」活動教練員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結業
    經過5天的培訓,12月25日,太極拳「五進」活動教練員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圓滿結業。 「五進」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環節。本次培訓只是我縣推進太極拳「五進」活動起點,吹響了「五進」行動的「集結號」。希望全體學員堅持常態化精研苦練,熟練掌握24式簡化太極拳和八法五步精髓,積極引領我縣太極拳運動行穩致遠,優秀學員要發揚先鋒模範作用,深入基層站點以身教學,傳教幫帶,努力讓太極拳運動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 太極拳愛好者 李忠吉
  • 【視頻】西安市武術協會副主席、西安陳金鰲太極拳學會會長劉永強演練春秋大刀
    、西安陳氏太極拳傳承人聯合會主辦,西安陳金鰲太極拳學會承辦,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小架研究會協辦的陳金鰲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古城西安隆重舉行,兩百名武林豪傑同聚西安天域凱萊大酒店參與活動,秉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緬懷先輩陳公金鰲的拳技風骨和精神品格,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共話太極拳當代傳承的使命擔當。
  • 吳家太極拳傳人張逸康隨訪
    逸康老師很健談,我們聊他學拳的經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太極拳的歷史和典故,回答我們的各種問題,演示太極拳的勁法勁意等,他輕鬆幽默,娓娓道來。大家發現,聽老師講話,不但沒有強勢之感,似乎有種讓人特別舒服的氣場,你會被這種氣場深深吸引,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與世事的煩惱。這與老師深厚的文化修養老師與對傳統堅守和傳承,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