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的人來說,對武術的嚮往始終像一盞藏在心底的燈,隨時期待著被點亮的一刻。所以,聽說要去拜訪吳家太極拳的張逸康老師的時候,我的興奮是可想而知。
我們一行人來到逸康老師家,不禁有點訝異老師原來是一個溫婉謙遜的人,說話溫文爾雅,春風拂面,讓人覺得很是親切。聽著琴、泡著茶,看到老師書架上滿滿的書,對他的了解就增加了不少。老師平時比較宅,除了練拳,就是喝茶、聽琴、看書。我們的談話也就從這裡慢慢展開。
逸康老師很健談,我們聊他學拳的經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太極拳的歷史和典故,回答我們的各種問題,演示太極拳的勁法勁意等,他輕鬆幽默,娓娓道來。大家發現,聽老師講話,不但沒有強勢之感,似乎有種讓人特別舒服的氣場,你會被這種氣場深深吸引,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與世事的煩惱。這與老師深厚的文化修養老師與對傳統堅守和傳承,密不可分。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對太極拳刻苦深入的鑽研精神以及對太極拳教學的獨特感悟。
吳家太極拳,最大的特質就是內斂,不張揚,修煉的是身體的柔軟和內心的衝淡平和,這是道家思想的深刻體現。
所以,老師特別喜歡道家文化,對《道德經》《莊子》都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在學習太極拳這些年,老師最大的意外收穫是從太極拳明白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不是邏輯的思辨和知識的累積,而是通過身心的證悟才能明白其精髓所在。太極拳是一個很好地體悟傳統文化的途徑,也是觀照身心、修養身心的好方法。
而對於我們聊到的教學模式,老師說,這些年他一直努力在做的是希望能夠傳播原汁原味的太極拳,不希望只去強調太極拳的某一方面價值,他更願意讓學生明白太極拳真正能帶給我們什麼。
我們其中一位學過太極拳的朋友,與老師討論,太極拳到底應該怎樣放鬆。讓我們大為驚嘆的是他只是簡單的通過一隻手的接觸,卻能準確捕捉到對方意識的變化,以及意識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看著大家吃驚的表情,老師笑著說,這其實很簡單,就是練拳練出來的敏銳,人人都可學會,而且非常簡單。
書上形容一種人的人格特質,一般用謙謙君子或錚錚漢子,可不論是心中的方正、還是通透開闊的眼光,逸康老師似乎都具備。在我們看來多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他都可以潤物無聲的讓你明白,處世的底線,與生命的幸福,其實,觸手可及。我想這是,太極拳和傳統文化早已融入了他的身心,而他的身心狀態也是對太極拳、對傳統文化很好的詮釋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