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海南雞飯形容為新加坡國菜是妥帖,也是危險的,因為身邊的新加坡朋友會說那麼炒粿條、叻沙、羅惹怎麼辦,新加坡小販美食太多,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鐵粉。
作為新加坡人的安心美食(Comfort Food),海南雞飯在外的名聲最為響亮,更勝其他小販美食,本地報章若訪問港臺明星最愛的本地美食,答案通常都會包括海南雞飯,而本地雞飯能揚名海外,這些明星代言人也居功至偉。
新加坡政府近年來積極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媒體機構也曾向民間發出調查問卷,列出讓本地人自豪的文化遺產,而海南雞飯不止榜上有名,還名列前茅。對內對外都有鐵票,因此國菜殊榮當之無愧。
家鄉小販美食,是每一個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的回家之路。經常在外旅行的新加坡人,若想要吃家鄉菜,無論在香港的菜餐廳或歐洲的亞洲餐廳裡,總能輕易找到新加坡海南雞飯的身影,它甚至得冠上新加坡,才顯得地道,更具誘惑力,偶爾我會點來試一試。 每次都有點失望,這些海外的海南雞飯,有別人想像中的,也有亞洲廚師試圖以原材料複製的口味,味道再正宗,環境再完美無暇,但那畢竟依舊有所不同,沒有小販中心和咖啡店裡那些市井味濃厚的叫囂和交談,油膩膩的桌椅,售價才新幣兩塊半(約15人民幣)的海南雞飯還是海南雞飯嗎?因此就算新加坡文華酒店CHATTERBOX餐廳的海南雞飯多讓人讚不絕口,那一盤近30新元的雞飯依舊讓富裕但精打細算的新加坡人卻步。既然是國民安心美食,也必須是親民價格。
海南雞飯和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新加坡人甚至將之製作成漢堡、雪糕、茶品等,電影人則拍成《雞緣巧合》,電影刻畫兩家海南雞飯攤之間的競爭和恩怨,而攤主的兒女卻暗中相愛,類似小販中心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故事情節對我而言實在是太熟悉了,記得小時候家附近的小販中心裡就有兩家海南雞飯攤平列著,就經常發生搶客現象,後來據說還大動幹戈,上了報紙。著名的天天海南雞飯,隔著三個攤位就是阿仔海南雞飯,是原天天的主廚開的,因為和老闆鬧意見,在幾步之遙的距離自立門戶,打起擂臺,吃過的人都說味道差別不大,但排隊人龍卻天淵之別。有時候,味道以外的故事更有戲劇性和刺激感,更令人津津樂道。
永遠大排長龍的天天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確實有不少故事。其中關於海南雞飯起源說的故事更是容易挑起新馬兩國人民之間的爭辯。新馬兩地因歷史、地理等因素,文化風俗頗為相似,美食體驗也相通。
究竟海南雞飯是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發明的?各有各的證據和說辭。毫無異議,海南雞飯起源自海南名菜文昌雞,那是20世紀初海南移民下南洋後,由家鄉帶來的美食,再經過調整改良演變出來的家鄉菜。記得幾年前曾經到過海南島旅遊,吃了當地有名的文昌雞,雖然都屬於白斬雞,但味道卻不盡相同。
海南雞飯的白斬雞也能用來製作另一道本地美食-咖喱雞面
離散在外,家鄉美食不可忘也忘不了,來到異鄉,又得想方設法融入,站穩腳步,一道融合了家鄉和異鄉風味的菜餚,成了南來華人最真實的寫照,這種矛盾心理也成就了海南雞飯。如果沒有南洋的酸柑(用來調配辣椒醬)和班蘭葉(煮雞飯),新馬的海南雞飯肯定失色不少。不止海南雞飯,不少離開原鄉的美食,在不同風土的環境下,都會變味,甚至變得更好,和家鄉菜漸行漸遠,甚至有了自己的身世和履歷。
關於海南雞飯的由來,兩地美食研究者都各有說法。王振春是活躍於新加坡海南人社群的老報人,據他的說法,王義元是第一個在新加坡賣海南雞飯的人,他在家鄉文昌的「毓葵雞飯店」學會了燙雞的手法,1936年離鄉背井到南洋討生活,提著竹蘿沿街叫賣白斬雞和雞飯。攢夠了錢,就在當時的海南二街的咖啡店開檔買雞飯,後來又搬到另外一家咖啡店,因思戀家鄉美食所以取名為王共產雞飯,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還記得王義元的共產雞。1948年,原本幫忙王義元的夥計莫履瑞,自立門戶開了「瑞記海南雞飯」,深受歡迎,成了新加坡海南雞飯的名店,早在五十年代,就有新聞報導,香港巨星李麗華來到新加坡拍戲,一抵達新加坡就直奔當時著名的海南雞飯店瑞記吃飯,引來大批影迷圍觀舉行風採。
瑞記雖然在90年代初結業,但卻已經成了海南雞飯的活招牌,在馬來西亞甚至臺灣等地都能找到瑞記這一品牌,大多由瑞吉老夥計開設或擔任顧問,而幾年前新加坡瑞記捲土重來,由瑞記原老闆的親戚開了新瑞記。這些故事有年份、情節和人物,自然也就更容易把海南雞飯的名聲推廣出去。
但根據馬來西亞美食研究者林金城的說法,早在王義元叫賣雞飯的時候,1920年代末,吉隆坡附近的巴生就有人在售賣海南雞飯。而吉隆坡蘇丹街上的著名海南雞飯店南香早在1938年就已經開業,時間還比王義元早,因此將海南雞飯的發明權歸屬於新加坡並不恰當。對此,我沒深入研究,但各有各的證據和道理,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將海南雞飯發揚光大,名聲遠播海外卻是新加坡,因此在海外,新加坡海南雞飯早已經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聯合詞組。在馬來西亞自然也能吃到海南雞飯,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新加坡的雞比較嫩飯比較香,整體水平略勝一籌,當然這其中不排除我的偏心,但人心不都是偏的嗎?
海南雞飯做法其實不算太難,簡單來說就是將雞浸泡在雞大蒜、生抽、熬製的雞湯中煮熟,然後再泡入冷水中,這樣能讓雞肉更為嫩滑,雞皮和肉之間還會形成凝脂,更為可口,據說過冷水是廣東人引進的手法,這更進一步改良了雞飯的做法,雖然是海南雞飯,其實也加入了廣東人的智慧。雞飯也馬虎不得,除了用雞湯和雞油、還需要加入本地香料班蘭葉,這樣飯才會更香。
海南雞飯雖然指白切雞,但攤販也同時售賣燒雞,如果你想吃白斬雞,和攤販點黑的,就是要燒雞,另外如果你想吃點健康,可以提醒攤販給你雞胸肉,如果想要豪華一點,可以點雞腿肉,另外還可以加雞心或雞胗或滷蛋等小菜,不少海南雞飯還會為你起骨,吃起來更為方便。
雖然是庶民美食,但也不應該隨便,本地小販美食都會搭配蘸料,但鮮少如海南雞飯同時會提供三種不同的蘸料,黑醬油、薑蓉和辣椒醬。其中的辣椒醬,每家檔口都有獨家配製的秘方,還會加入南洋人特愛的酸柑汁,辣中帶有果酸味,南洋的味道本來就是不純粹的,雜陳的,混合的,也應該不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