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平價的海南雞飯在哪裡?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環行星球 環行星球

文/柳成枝

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SAKON LUMPONGPHAN/Shutterstock

4月7日開始,新加坡正式實施「斷路器(Circuit Breaker)」措施,關閉非必要工作場所,防止新冠肺炎在社區傳播。但「斷路器」措施並不等同於關閉所有公眾場合,許多超市、菜市場、咖啡店都照常營業。

是的,你沒有看錯,即使是在這種非常時期,咖啡店這種人群密集的地方仍然開放。

咖啡店不就是喝喝咖啡的地方嗎?疫情當前,難道去咖啡店買杯咖啡也成了非做不可的事?

圖:igogoli.com

咖啡店和小販中心的前世

在新加坡,咖啡店和咖啡廳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前者是幾乎每一個新加坡人一輩子一定都會去的地方,有的人把它叫作咖啡店(Kopitiam),有的人把它叫作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有的人把它叫作食閣(Food Court)。至於咖啡廳,那是星巴克,抑或是其他品味咖啡的Cafe。

其實名字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見證了新加坡的歷史。

這種在閩方言中叫作「Kopitiam」的咖啡店雛形,至少可以追溯到英殖民時期。

©Heng Lim / Shutterstock

在那個年代,許多餐飲業的規模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當時的小販還不怎麼規範,有的是店鋪,有的是流動式攤販。有人把這種販售飲食的地方叫「攤」,也有人叫「檔」,各個方言族群說法都不太一樣。至於馬來人,則把當時的咖啡店叫作「Gerai」(檔口/攤位)。

由於英殖民時期的政府並沒有嚴格地管制,所以那時很多的攤販聚集地或咖啡店都是非常龍蛇混雜的地方,除了吃吃喝喝,咖啡店還可以是非法投注站,或者是大隱隱於市的非法麻將館。在那時候,咖啡店也是許多人社交的重要場合,甚至包括當時的黑社會,比如電視劇中常見的黑幫談判,也會出現在咖啡店中。

當然,除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戲劇性大場面,咖啡店的形象在更多時候還是很樸素的,譬如說三五好友到咖啡店聊天、下棋。同時,為了吸引廣大群眾來消費,從一開始在店內大聲讀報,到後來用收音機聽新聞、聽歌,再到後來引進電視讓群眾坐下來享受休閒時光,說咖啡店見證了新加坡早期科技的變遷也並不為過。

Circuit Breaker 實施後,各食肆只可打包,不可堂食

© kandl / Shutterstock

© huntergol hp / Shutterstock

而如果沒有海南人這個方言族群,新加坡的咖啡店或小販中心文化可能就不會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

相比起閩南、潮州、廣府、客家等其他方言群體,海南人落腳於新加坡的時間較晚,在找工作方面也相對吃虧,但海南人另闢蹊徑,在新加坡走上了餐飲創業這條路。

現在很多新加坡的知名南洋料理品牌如Killiney Kopitiam、亞坤(Yakun Kaya Toast)、瑞記雞飯(Swee Kee Chicken Rice)等,都是海南人在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前後建立起來的老字號。

之後真正讓咖啡店走進社區,和新加坡人的生活捆綁在一起,甚至發展成為獨特的新加坡小販中心文化,則是上世紀60到90年代的事。在新加坡政府的管理下,咖啡店或小販中心不再是從前那個帶來治安隱患、衛生條件堪憂的地方了,許多咖啡店或小販中心進駐到政府的組屋中。

咖啡店和小販中心的今生:

王子與庶民共存的所在

1972年,新加坡政府在裕廊(Jurong)建立了第一個小販中心。

今天的新加坡,有114座小販中心和超過6000多個攤位,這還不包括那些興建中的社企小販中心(Social Enterprise Hawker Centre)和一些私人食閣。撇開那些在新加坡市中心的小販中心,你幾乎找不到哪個鄰裡社區是沒有小販中心的。

©joyfull / Shutterstock

©Heng Lim / Shutterstock

老人家們口中的「Kopitiam」(咖啡店)成了許多年輕一輩所說的「Hawker Centre」(小販中心),有些人也把裝有冷氣設備的地方叫作「Food Court」(食閣),甚至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這些早期的咖啡店還發展成企業規模,如Food Republic(大食代)、Kopitiam、Food Junction(福將坊)等大型食閣。

但不管是冷是熱,來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人一直都那麼多。

對很多新加坡人來說,小販中心幾乎承包了他們的一天。早餐吃來自印度同胞的印度甩餅+一杯濃濃的咖啡烏(Kopi-O),午餐吃馬來風味的椰漿飯(Nasi Lemak),晚餐吃海南雞飯,一天橫跨三個種族的飲食文化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一點都不稀奇。最重要的是,以上的所有料理小販中心都能一次滿足你。

©2p2play / Shutterstock

©Air Elegant / Shutterstock

炒粿條、炒福建面、印度甩餅(Roti Prata)、沙爹(Satay)、辣椒螃蟹、魚片米粉、披薩、西式炸雞排,從華人餐、馬來餐到印度餐,從南洋料理到國際料理,今天的小販中心只有你不知道如何抉擇的美食,沒有你找不到的美食。

©ZDL / Shutterstock

我們常聽說新加坡生活成本很高,但我們卻很少聽說新加坡人在家做飯。難道只是因為小販中心選擇多嗎?

另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便宜。

事實上,一盤來自一般小販中心的海南雞飯,通常是在新幣3~3.5元(15-18塊人民幣)之間。而這個價位,和十年前並沒有太大的落差。

也就是說,保持價格的公道和兼顧多元種族的味蕾,成了小販中心在新加坡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小販中心的食物不貴,但不代表小販中心無美食。

©THANAN KONGDOUNG / Shutterstock

相反地,小販中心不僅僅是許多新加坡人搭電梯到樓下就能解決三餐的公共廚房,很多小販中心還以個別的美食掏空了許多新加坡人的錢包,

譬如說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的天天海南雞飯、老巴剎(Lau Pa Sat)沙爹街的第7、第8檔沙爹(Satay)、

中峇魯美食中心(Tiong Bahru Food Centre)的楗柏水粿(Jian Bo Shui Kueh)、舊機場路小販中心(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的老夫子炒粿條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老巴剎的百年維多利亞建築風格,也讓這個小販中心在美食之外,多了一重歷史和美學價值。

©Em-ZyM / Shutterstock

©structuresxx / Shutterstock

©Momentos_sg / Shutterstock

俗話說得好,「高手在民間」。這些坐落在尋常百姓家之間的小販中心和咖啡店,卻也貢獻了兩個米其林一星餐廳。一個是位於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Chinatown Complex Food Centre)的了凡雞飯,一個則是在勞明達地鐵站(Lavender MRT)附近的大華豬肉粿條面。以了凡雞飯來說,位於小販中心攤位的了凡雞飯一盤差不多是3塊新幣。從性價比來說,這些平價美食的輸出還是很高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總能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見到各種最熟悉的陌生人,譬如說林俊傑。在周杰倫的綜藝節目《週遊記》中,林俊傑帶周杰倫去的其實是位於新加坡森林廣場(Sim Lim Square)的小販中心。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林俊傑對這一帶非常熟悉,而他點的「Mee Pok」(肉脞面)雖然不像肉骨茶、海南雞飯等料理在國際間發光發熱,卻也是非常地道的新加坡美食。

如果說林俊傑的光顧還不足以突顯出小販中心的星耀級別,那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對於民間美食的熱愛和執著也許可以說明問題。除了曾和家人在小販中心吃飯之外,李顯龍也曾因排隊買雞翅而被路人拍下上傳臉書。

網友在小販中心遇到李顯龍與林俊傑

當然,去小販中心吃飯的新加坡藝人其實是多不勝數的,只是未必都會引起什麼大騷動,畢竟這些案例實在太多。但從這些經典事例我們就能看出,《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裡富豪們下機後選擇直奔紐頓小販中心(Newton Food Centre)可能並不是在打小販中心的廣告,而是藝術源於生活的表現。

而如果沒有咖啡店或小販中心的話,類似《瓊園咖啡香》、《荷蘭村》、《家在大巴窯》這種講述新加坡草根生活的本土題材電視劇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結語

2018年8月19日,李顯龍在新加坡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講中提出將為「小販中心文化」申遺一事。一時間,坊間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毫無疑問,有很多新加坡人是舉雙腳贊成的。但也有很多質疑的聲浪,尤其是來自鄰國馬來西亞的網民。

很多馬來西亞網民認為,小販中心其實並不是特別的文化遺產,而且椰漿飯、羅惹(Rojak)、肉骨茶、海南雞飯,只要你能說得出名字的新加坡美食,馬來西亞都有。

是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加坡的小販中心的確不是什麼絕世而獨立的存在。畢竟,小販中心的攤位設置,和國內的大排檔什麼的,看起來就是孿生兄弟。但既包含多種地道美食,又能做到兼容多元種族,最重要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餐飲價格還十年如一日,能夠一次滿足這些特性的,恐怕也就只有新加坡的Kopitiam了。

參考資料:

1.Lai Ah Eng, 」The Kopitiam in Singapore:An Evolving Story about Migr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32」, Jan 2010.

2.https://www.nea.gov.sg

3.https://data.gov.sg

END

版權所有,轉載請後臺聯繫

原標題:《最平價的海南雞飯在哪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南雞飯到底是不是海南的雞飯?
    海南雞飯在某種意義上,也屬於「那不勒斯義大利麵」。拆開來說,海南的確有雞飯,那不勒斯的確有義大利麵,但外人所指的海南雞飯與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卻在很長時間裡讓兩地居民有些摸不著頭腦。當年海南華僑回鄉大多未能吃到海南雞飯的原因也在於,他們可能就只見到了用文昌雞做的白斬雞而已。由於海南雞飯在當今東南亞一帶的普及(甚至是跨民族性的,當地各族都會在日常食用),許多國家的學者和媒體都在研究海南雞飯的演化史。
  • 為什麼海南沒有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源自中國海南島,卻為何成為新加坡地道的名菜?一碗好的海南雞飯,到底是啥樣的?現在我們也會把燙好的白雞浸在冰水中,這樣可鎖住雞汁,同時讓雞皮變得爽口。」[1]也有人認為,雞飯、煮雞的門檻並不高,斬雞是最重要、最難的一環。需要快、狠、準,雞要有漂亮的切面。據說近些年,優秀的斬雞人已經很難找了。
  • 10碗紅遍上海灘的極品海南雞飯
    所以……歡迎大家踴躍跟小編爆料哦~回歸主題→→上次為大家推薦了一家小小的海南雞飯店,一下子就有不少粉絲趕去嘗鮮了,小編這才知道原來你們都好海南雞飯這口呀~所以這回為你們擼一擼魔都那些好吃的海南雞飯到底都藏在哪裡啦~
  • 第137頁 | 海南雞飯
    臨走那一天,丈母娘向老鮑豎起了大拇指:「隔壁鄰居家有一個武漢來的上門女婿,已經來了五年了,但仍然不習慣海南白切雞的味道。」上得了「廳堂」的海南雞飯(資料圖)海南雞飯成了朋友受到丈母娘肯定的「快速通行證」,立了大功。於我而言,雖然也曾有過一位海南籍女友,一起吃過很多次雞飯,但腦海中,相比那段感情,雞飯本身的印象更為深刻。
  • 全宇宙最好吃的海南雞飯,不能光我一個人知道!
    雖說黃秋生早已無緣出現在大陸電影院銀幕之上,但他在社交媒體上大鬧香港君悅酒店的海南雞飯不好吃,卻讓已經離開君悅酒店的陳師傅火爆美食圈。而這位大佬全然不知陳師傅的去向,看來消息也還是不夠靈通啊!那麼陳師傅究竟去了哪裡呢?當然是良禽擇木而棲,於上海港匯恒隆廣場6F帶來了「海雲陳記」品牌,而最最受矚目的就是金牌海南雞飯又讓眾多吃慣了港島君悅的食客可以在上海大快朵頤,貴唔貴?試下就知道啦!
  • 由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新加坡海南雞飯
    作為新加坡人的安心美食(Comfort Food),海南雞飯在外的名聲最為響亮,更勝其他小販美食,本地報章若訪問港臺明星最愛的本地美食,答案通常都會包括海南雞飯,而本地雞飯能揚名海外,這些明星代言人也居功至偉。
  • 星球 · jun | 海南雞飯:在新加坡品嘗中國味道
    海南文昌雞飯,在海南話裡叫做「guail bbuil」(雞糒),是正宗的叫法。「海南雞飯」可以說是馳名中外,不但本地人喜歡吃,外地的旅客也同樣愛吃。後歷經演變, 以新加坡的海南雞飯為正宗,這個觀念由2004年張艾嘉主演的電影《海南雞飯》可以體現。
  • 泰國吃喝那點事兒 —— 海南雞飯篇
    其實海南雞飯有好幾種左邊那個是雞油飯配炸雞中間那個是雞油飯配白斬雞右邊那個則是雞油飯配烤雞(不過不多見)不同的配餐,醬汁也不一樣呦!在大眾點評曼谷飲食排行榜上,其中兩家「海南雞飯」的老鋪,牢牢佔據了前十位其中的兩位,今天老六就要特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家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鋪!
  • 新加坡 地獄大廚敗北 雞與飯的約會,同海南無關
    在一眾小吃之中,最讓我懷念的除了之前介紹過的 叻沙(相關推介點這裡) 外,就屬海南雞飯了。今天介紹的就是新加坡當地海南雞飯中的三宗最:最人氣—天天,最奢華—文華Chatterbox,最老牌—逸群。海南雞飯的主要食材是雞肉和大米,主要烹飪工藝是燙煮。
  • 天津飯、海南雞飯、炒雜碎:世界各地的冒牌中國菜
    不過,這並不僅僅是他們刷存在感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海外中餐經歷諸多流變,所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口味,究其原因都有一連串能延展開來的細節。我們用這篇文章向你解釋:為什麼海南沒有海南雞飯,韓國的炸醬麵和美國的宮保雞丁是甜的。我們也用這些中餐的變化向你解釋,他們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是中國菜」背後嚴肅的邏輯。
  • 從港式三明治吃到海南雞飯!紐約這家性價比茶餐廳,80%都是回頭客!
    ,混醬腸,海南雞飯紫薇-石家莊:炸吉列豬扒焗飯,混醬腸,海南雞飯海南雞飯Cafe 48每隔段時間就會推出一系列新菜。這次聽說他們新出了海南雞飯,醬醬別提多高興了。天氣熱的時候就是要來份清淡又好味的海南雞才過癮!Cafe 48的海南雞頗有分量,蓋滿了一整盒。迫不及待的一口,肉香滑嫩,微微鹹口,不喧賓奪主。
  • 中國吃雞哪裡強?廣東嚇退外地人,海南吃的最用心
    雖然各地都對雞情有獨鍾,卻因為做法不同而賦予了每隻雞不同的靈魂,今天就來說說,中國吃雞到底哪裡強?
  • 電飯鍋一指神功—— 海南雞飯*雞油飯
    聽說如果餐廳做的是真正好的海南雞飯,上菜的時候只有一碗油亮亮的飯,因為它吸收了雞肉的精華。
  • 紅餐廳,七星,初心.吃個海南雞飯,差別竟然這麼大!
    以上都是YY別當真最終決定寫很多人都愛吃的海南雞飯,寧波做海南雞飯店還是挺多的,這次先選擇了三家,可能不是最好也不是最有名的,選擇完全是隨機的(你信麼,請看前一段)。▍圖片來自新加坡旅遊局網站在海南它被叫做文昌雞飯。文昌雞用榨過椰油的椰渣餵養,關在雞籠內不放養,骨軟脂多,做出來的白切雞鮮嫩無比,而剩下的雞油和雞湯不願浪費就會被拿來煮飯,就是文昌雞飯。
  • 專訪|海南雞飯,一個美食博主的美學修行
    而今天,他也要跟大家分享他的海南雞飯食譜。因為小時候,父母工作比較忙,我自己有的時候想吃一些自己想吃的東西,所以就開始嘗試自己煮東西。看您做的食物,擺盤都很精緻,為什麼這麼在意菜品的擺盤?我自己很喜歡藝術,來了法國之後,也有特別研究過法國菜的擺盤。
  • 海南雞飯2.0回來了,送無敵高樓景觀VIEW
    坐在戶外小攤品嘗美味的海南雞飯一鍵解鎖東南亞夜市style在法拉盛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異域風情經典招牌爽滑出汁的海南雞飯套餐2.0採用全新配方升級了雞肉的烹製過程口感更加嫩滑讓人一口就難忘就著牛腩吃上一口米飯,飯香夾雜著牛腩的鮮香,大大的滿足感油然而生~PappaRich帶著全新配方的海南雞飯套餐強勢歸來!地圖作為海南雞飯腦殘死忠粉一直覺得海南雞的烹調方式是對一隻雞最好的敬意!
  • 【連載熱播中】《精聽泰語》第三期——海南雞飯還能有高端吃法?
    海南雞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雖然它叫作海南雞飯,但做海南雞飯最出名的地方居然不在海南!海南雞飯其實是新加坡的「國菜」之一,很多人就會覺得奇怪,「海南」雞飯為什麼會在新加坡出名?其實在早期逢年過節,海南人會準備海南本地文昌雞和用雞油煮過後的白米飯,以此祭拜祖先。隨著上世紀下南洋的浪潮,部分海南島居民移民新加坡。
  • 海南雞飯,蝦醬雞翅,暖暖南洋肉骨茶湯
    點的次數最多的是海南雞飯和肉骨茶,這次加了蝦醬雞翅,不過還是沒有海南雞飯來得舒爽: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一份妥貼的海南雞飯。雞是本地雞,生熟剛剛好,嫩生生又不帶血,鮮而沒有腥氣。大米雞油炒過,又以燙過雞的湯煮熟而成米飯:
  • 號稱新加坡國菜的海南雞飯來潮陽了!人均30元就能撐到扶牆!
    飯  來 潮 陽 了 號稱新加坡國菜連美食家蔡瀾都對它念念不忘的海南雞飯來 潮 陽 了一份只要38元,一碗雞油飯,就能搞大你的肚子別不信!我們這一次把正宗的海南雞飯帶來潮陽,只為讓你嘗到什麼才是上得了國宴臺面的海南雞飯。
  • 海南雞飯免費送,還有全單8折!
    南洋風味100%  口味超正宗的海南雞 海南雞飯是經典南洋菜,一份標準的海南雞飯套餐,有>海南雞+雞油飯+3種醬汁,無論午飯晚飯都很滿足。多達6款基本口選擇,完美搭配海南雞肉,吃出多重口感。 / 這樣吃,雞味十足 / 頂配醬汁+入味雞油飯,充分淋澆攪拌,一口飯、一口雞肉超惹味!還有水靈靈的雞皮,0油膩,雞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