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的三次夢

2021-02-08 元音精舍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係的夢。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夢本來不值一談,但大師的夢卻與眾不同,不單純是意識的反映,而是滲透著神通妙用及其悟證境界,所以介紹一下大師從開始住五臺龍門到抄寫《華嚴經》這四五年間的三個佳夢,對了解大師在這一階段的修行悟證境界,是極有好處的。 


第一次,大師夢見自己走入金剛窯,看見裡邊有兩扇大門,旁邊有座大般若寺。一跨進寺門,就好象處在無比廣大的虛空一樣,殿宇和樓閣的莊嚴,無法以言語形容。在正殿當中,安放了一張大床,清涼國師倚臥在床上,妙峰大師侍立在左方。大師一見國師,趕緊過去禮拜,然後侍立在右方。這時聽到清涼國師開示著切入法界圓融的觀境。隨著國師的開示,大師的眼前即現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覺身心交泰互入。國師講畢後,妙峰大師問:「這是什麼境界?」大師笑著說:「無境界的境界。」大師醒來後,自己覺得心境融徹,再也沒有掛礙。 


第二次,大師夢見自己升向天空,當升到無邊無際的高空時,又逐漸飄落下來,只見四周空空洞洞,沒有一點東西,大地在天空的下面,圓圓地像一枚鏡子那樣平滑光亮,有如琉璃鏡的晶瑩。遠遠望去,在無窮的天空中,現出了一座廣大無比的樓閣,它鋪天蓋地,雄偉壯觀。在樓閣中又現出了世間的人事往來,就連最小的市井鄙惡之事,也都容含在那裡。 

在樓閣的中央,設一紫金焰色的寶座。大師心裡想:「這大概就是金剛寶座了。」大師對這座莊嚴妙麗、不可思議的樓閣非常歡喜,想走近它,可是轉眼又想:「為什麼在這清涼的世界中,有這些雜穢的樓閣呢?」這念頭只一起,樓閣即刻去遠了。

大師心中又想:「一切淨穢的境界,都是由我心而生的。」思惟著心生萬法的道理,樓閣又近了。片刻之間看見金剛座前,侍立著許多身材高大、相貌端嚴的僧眾。這時忽見一位比丘從金剛座後面出來,手捧一卷經書,徑直走到大師面前,對大師說:「和尚叫我把這卷經書授予你。」 

大師接過一看,全是黃金色的印度梵文,一字也不識。大師將經書收起後,即問那比丘:「那個和尚是誰?」比丘回答說:「是彌勒菩薩。」大師一聽非常高興,立刻跟隨比丘到了陛下,瞑目斂念而立。過了片刻,忽然聽到罄的鳴擊聲,大師睜眼一看,彌勒菩薩已經登座。大師即在菩薩前恭敬地瞻仰頂禮,只見菩薩的面容,晃耀著紫磨金色的光彩,世間上再也沒有比菩薩更壯麗的了! 

大師頂禮後心想:「今天菩薩特為我升座說法,那我就是當機者了。」於是大師長跪合掌,拿出經卷翻開。這時彌勘菩薩開示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大師聽到這裡,身心忽然頓空,只覺得聲音從空中歷歷傳來。 

大師一覺醒後,菩薩開示的聲音仍在耳邊迴蕩。從此「識」與「智」的差別,完全瞭然清楚了。並知夢中所至之處,那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


第三次,大師夢見一僧人來報告說:「文殊菩薩在北臺頂設置浴室,請你去洗澡。」大師跟著他到了北臺頂,走進一座廣大清淨的殿堂,裡面飄散著異香。這裡的侍者都是梵僧,他們帶領大師到了浴池。當大師準備解衣入浴時,見一位女人已在池中洗澡,心裡忽然一陣厭惡,不想再入池了。這時池中人見大師厭惡而不入池,故意露出身體,大師這才知道原來是男的。大師隨即入池與他共浴。 

那池中人用手戽水洗大師,水從頭上淋下,一直灌入五臟,好像在洗肉桶一樣。五臟一一都洗遍了,僅存的一身皮,如琉璃籠一樣,洞然透明。 

過了一會兒,池中人叫喝茶,有一梵僧手擎半邊像剖開的西瓜一樣的髑髏,大師仔細一看,見裡面全是人的腦髓,還淋漓著血液呢。大師對這髑髏很覺厭惡,而這位梵僧卻用手指剜了一塊腦髓問大師:「這是不淨的嗎?」隨即送入口中吃了。這樣一邊吃一邊剜,吃得津津有味。腦髓吃光後,只剩下些血水在裡邊。這時池中人說:「可以讓他喝了。」 

梵僧即把髑髏遞給大師,大師喝了一口,味道真像甘露一樣,喝下的血水從通身的毛孔裡一一橫流出來。血水喝完後,梵僧過來給大師擦背,並在大師背上大拍一掌,大師立即醒了過來,這時通身汗流如水,五臟洞然,沒有隔閡。自從做了這夢以後,身心受用較以前又有提高,感到特別輕安自在。


——選自《憨山大師的一生》

The end

  德播寰宇 

微         信:13284622811

聯 系 電 話:15945463399

法物結緣    佛法探討    共修交流

相關焦點

  • 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經歷三次奇夢脫胎換骨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係的夢。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夢本來不值一談,但大師的夢卻與眾不同,不單純是意識的反映,而是滲透著神通妙用及其悟證境界,所以介紹一下大師從開始住五臺龍門到抄寫《華嚴經》這四五年間的三個佳夢,對了解大師在這一階段的修行悟證境界,是極有好處的。
  • 憨山大師:什麼叫念佛得力?持咒開悟的方法
    持咒開悟的方法(憨山大師開示) 禪人以持明為專行,從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發明,乞老人(憨山大師)指示。 老人因示之曰:佛說修行之路,方便多門,歸源無二。即參禪提話頭,與念佛持明,皆無二法。第不善用心者,不知藉以磨鍊習氣,破除妄想,返以執著之心,資助無明,故用力多而收功少耳。
  • 憨山大師傳(三):五臺山的修行歲月
    住在他家期間,憨山入了定,坐著不動不搖五天五夜。胡公推他也推不動,敲引磬數聲後,他才出定。小編:《清涼山志》中的記載較簡略,沒有講述觸發此次入定的原因。當時有位官員來訪,求憨山大師作詩,胡公為啟發他的靈感,找了一些詩集給他看,憨山大師的文字習氣就此爆發,文思泉湧、不可遏制。他知道這是禪病,但當時無人可為他破除,只能靠睡覺來治,但又睡不著,於是就端坐如睡,入定了五晝夜。
  •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的傳奇故事!
    內江(今四川內江縣)人趙文肅公一次看見了他,就用手輕輕地撫摹著他的頭頂說:「這孩子日後一定會成為一代大師!」趙文肅的預言果然不是虛妄之辭。我們的主人公後來終於成為明代的得道高僧,與蓮池、紫柏、藕益三位大師齊名 , 並稱「明朝四大高僧」!他,便是鼎鼎大名的憨山大師!憨山大師名德清,字澄印。
  • 憨山大師:念有物有,心空法空
    後來雪浪法師卓錫三吳諸郡,宣揚佛法三十年,大眾圍繞,東南講席,由此大盛。大師悟後,因無人請益印證,於是翻開《楞嚴經》來參證,大師以前未曾聽過這部經,對其中的義理未盡明了,這時他以現量境界去觀照經文,心識微起,立即覺了,不使落入分別思量。這樣過了八個月,對全經的旨趣,瞭然無疑。因塔院大方法師被奸商誣告,大師為了解救他,一人冒著嚴寒到了雁平鎮代郡胡順庵公館。
  •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記載的三則夢境
    大師一覺醒後,菩薩開示的聲音仍在耳邊迴蕩。從此「識」與「智」的差別,完全瞭然清楚了。並知夢中所至之處,那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三又一夕,夢僧來報云:北臺頂文殊菩薩設浴請赴。隨至,則入一廣大殿堂,香氣充滿,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見有一人先在池中,視之為女子也,予心惡不欲入。
  • 聖法原一味:憨山大師所遇密法境界
    >你的上師蓮池大師就是阿彌陀佛,你就想大師生前的樣子就是想佛了!你想大師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出現在你面前了!你要時時刻刻日日夜夜想,有一念忘記了就是忘恩負義,就入了輪迴生死!大師甚至說,這「便是我老漢隱身三昧也!」,意思這是憨山大師自己真正在修行的也是這樣的!
  • 憨山大師:夢彌勒菩薩聞「智識染淨」之法
    又一夕,夢自身履空上升,高高無極,落下則見十方迥無所有,唯地平如鏡,琉璃瑩徹。遠望唯一廣大樓閣,閣量如空,閣中盡世間所有人物事業,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來無外。閣中設一高座,紫赤燄色。予心謂金剛寶座。
  • 憨山德清大師 圓寂400年肉身不壞
    (1546~1623)  世稱憨山大師,與雲棲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師雖是禪門宗匠,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極力倡導禪淨一致,尤致意於華嚴;在佛教內主張禪淨雙修,對外又宣傳儒、道、釋三教調和。大師中興曹溪,後圓寂於南華寺,留下不壞金身。
  • 憨山大師與母親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縣(今屬安徽)人。父親姓蔡諱彥高,母親洪氏。母親生平敬奉觀音大士。一天夢見觀音大士攜一童子走進家門,母親很歡喜地把童子抱了起來,從此以後就懷了孕。到了明並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半夜,就誕生了一位白色雙層胞衣的胎兒。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虛雲大師從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 經典丨憨山大師:大事未明 如喪考妣!
    文:憨山大師示石鏡一禪人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專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是養懶圖安閒,任意度時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運糞出,不可運糞入。古德云: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卻人身,誠為苦也,可不念哉!
  • 憨山大師:大事未明 如喪考妣!
    古德云: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卻人身,誠為苦也,可不念哉!摘自《憨山大師夢遊集·卷第五》
  • 憨山大師: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古德云: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卻人身,誠為苦也,可不念哉!摘自《憨山大師夢遊集·卷第五》
  • 《憨山大師夢遊集》
    憨山大師夢遊集卷十五之五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你能看出哪裡不對勁嗎?編輯組現在是末法時代,雖然佛教似乎很興盛,但是卻有各種莫名其妙的謬解流傳著,彼此互相激烈地辯論,讓人不知所從。實證佛教研究中心暫時不想捲入當代的口水戰,但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見道的各種歧路,所以從這一期開始,以各種實例介紹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如果你所學的佛法不落入三縛結,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下面的文字,摘自夏目漱石的〈夢十夜〉。這是描述夢境的小說,既是夢中人,我們拿來評論,不會有什麼忌諱,大家也可以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待這些評論。
  • 憨山大師《書法鉤玄》(附釋文)
    憨山德清(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行書《書法鉤玄冊》六開,尺寸(內):14.8×2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冊頁前半部分為書論,創作於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作者時年65歲。後為一信札,時間與前文相近。本圖文僅展示冊頁書論部分,並加釋文於下。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還原真實的「一休」和尚:曾兩次自殺 聽烏鴉嘶鳴而開悟
    這三個人裡面,只有道鏡法師不為大家所知,空海和尚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真言密教的創始人,也是詩人、藝術家和書法家,並利用中國漢字草書偏旁創造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自幼在寺院聽著晨鐘暮鼓長大的一休,這個在孩童時就說出小蘿蔔大蘿蔔都是蘿蔔這種如佛理一般的一休,這個日夜誦經參禪禮佛的一休卻在青年時有過自殺的經歷。
  • 慧遠大師開悟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解《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是從何處得來六祖的名銜呢?這須從菩提達摩談起。 「菩提」是覺,「達摩」是法。 後來到了廬山,遇到慧遠大師,他專講念佛法門。慧遠大師問:「你們兩位是印度和尚,傳的是什麼法,怎麼沒有人理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