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革命性的刷新小說看法,過去文學是有限的

2020-12-28 貓叔談史

今天在中國文壇上,不能不談馬爾克斯,不能不談《百年孤獨》,一個原因當然確確實實是因為馬爾克斯在當年的出現像福克納的出現一樣。

很多人沒有認真讀過馬爾克斯,也沒有認真體味過《百年孤獨》這本書。但這個人和這本書就成為一個公共話題。大家都談馬爾克斯,談《百年孤獨》,談魔幻現實主義。

有的人讀出了孤獨:

百年孤獨裡幾乎都是獨自一人。有的曾經愛上一個人,但那人不在了,後來再也沒愛過,有的對年輕時候犯的錯懊悔不已。因為沒有愛戀,沒有感情,他們唯一剩下的只有孤獨,阿瑪蘭塔不停地縫製殮衣,縫好了拆,拆完了再縫;上校不停地做金魚,做好了融化,再做;奧雷良諾第二反覆地修理門窗;雷梅苔絲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澡;隔了兩代人重複出現的侄子愛上姑姑的亂倫。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每天都能經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是真能懂得你,理解你,走到你內心深處,讓你不感到孤獨的人,真得有嗎?

正如現在,你無所事是,掏出手機不停地刷微信、刷微博、刷抖音,刷到最下面,回到頂部,再刷新;刷到最下面,再回到頂部,再刷新。這樣的周而復始,與《百年孤獨》裡做金魚的上校,又有什麼不同?

馬爾克斯的這一經典開頭影響了世界上無數的作家,他的魔幻現實主義讓無數作者不斷提起,重複模仿還樂此不疲。對文學史來說,沒有哪一部作品像《百年孤獨》一樣,有那麼大的影響。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僅僅40多個字、一句話,表達了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空概念,這種時空概念構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在一個不確定的現在,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是一種幾乎前所未有的"跨時空敘事",這種方式重新定義了時間,僅僅存在於人類大腦裡的時空。

孤獨本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只是人在孤獨中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狀態,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種種對孤獨反抗的嘗試,儘管最後並沒有什麼用。

馬爾克斯本人出現在小說以真名出現在335頁,"加夫列爾",那是他名字的第一部分,他全名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中加夫列爾是第六代奧雷裡亞諾在書店結識的四位年輕朋友之一,是奧雷裡亞諾上校的同袍赫裡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的後代。馬爾克斯的妻子梅賽德斯也以真名出現,並被冠之以"加夫列爾沉靜的女友",就連她藥劑師的身份都是真的。關於加夫列爾,說他一向想睡就睡,隨處過夜;贏了大獎。

寫給孤獨的你

多年以後,面對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世界,願你能忽地想到親愛的自己在捧讀《百年孤獨》的那個靜靜地夜晚,那時候縈繞周身、沁人心脾的孤獨,如今已穿越時光,歷經多年,成為難以釋懷的親切慰藉。

對於馬爾克斯這本《百年孤獨》的解讀,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就如茨威格說,人心,是神秘又複雜的幽暗世界。何況百年孤獨不僅僅是寫一個人的孤獨,而是寫整個人類的孤獨,讀完這本《百年孤獨》,給我們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那些荒誕的往復,還有最終的虛無。

想要親身領會孤獨的真實,不妨看看《百年孤獨》。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反悔,曾經揚言:死後150年不給中國授權《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文學地位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出版,在阿根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快,小說便席捲整個拉丁美洲。多年後,馬爾克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作為他最出名的作品,借勢風靡全球,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發行,更被評為是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2011年馬爾克斯去世時,哥倫比亞總統宣布全國哀悼三天,所有公共機構降下半旗致哀,並號召人們在家裡對逝者進行默哀。
  • 被捉姦三次險槍下喪命,《百年孤獨》賺1100萬,馬爾克斯是渣男?
    多年以後,馬爾克斯的文學經紀人,年過8旬的卡門大媽,每天坐在巴塞隆納數花花的鈔票——從全世界各地匯來的版稅。1966年8月的一天,40歲的馬爾克斯和妻子,一起來到墨西哥城郵局,準備把寫了18個月的《百年孤獨》的手稿寄往出版社。
  • 馬爾克斯抽了3萬支煙寫出《百年孤獨》,後來呢?
    【編者按】1965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創作半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小說《百年孤獨》。最新一期的美國《名利場》雜誌刊登了保羅·伊利一篇關於《百年孤獨》誕生的長文,文中採訪了諸多跟馬爾克斯有關的人士,其中也包括跟馬爾克斯長期合作的文學代理人卡門·巴爾塞斯,採訪結束後不久卡門·巴爾塞斯就以85歲高齡去世。
  •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容易讀了
    馬爾克斯:當然。就像魔術師是絕不會將帽子裡變出鴿子的方法告訴別人的那樣。 《花花公子》:你在《百年孤獨》臨近結尾時寫道:「文學是發明出來逗弄人的最好的玩具了。」你認為真是那樣的嗎?馬爾克斯:實際上,這話是我的一個朋友說的,我把它放進了書中。
  • 妻子的一句話,讓馬爾克斯哭了兩個小時,這才有了《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一本《百年孤獨》讓加不為人知的西亞·馬爾克斯聲名威震拉丁美洲,讓他獲得了世界級的聲望,《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百年孤獨》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
  • 馬爾克斯不滿中國盜版《百年孤獨》:死後150年都不授權
    《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生前照片「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5月30日上午,在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中文版新聞發布會上,作家莫言這樣說。
  • 300萬美元也不願拍《百年孤獨》,馬爾克斯:懂它的導演已去世
    2012年得主莫言被認為是中國作家中受馬爾克斯影響最大的一位,莫言表示,他上午在醫院看牙時,聽醫生說馬爾克斯去世了。「在牙鑽的轟鳴聲中,我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作家幾乎是集體閱讀《百年孤獨》的情景。《百年孤獨》小說的作者,被公認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在2014 年4月去世,他生前一直在阻撓《百年孤獨》拍成影視劇,經紀人曾經開價100萬美金,想以高價打消影視公司的念頭,後來《巴黎評論》願意出資100萬美金,馬爾克斯又"坐地起價"到300萬美金。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百年孤獨
    這是我高中三年讀過最有價值最難忘的小說,導致我重溫很多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體會,感動到不能自已。當時並不知道我手裡這本《百年孤獨》是盜版的,一向痛恨盜版的我,居然也被騙了,但因為這本書確實對我影響很大,我就沒捨得丟,就一直留著。也有不少網友並不了解馬爾克斯,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人物。那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為何發誓不讓我國出版他的作品?
    《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紐約時報》《創世紀》是《聖經》捲軸的開篇,由摩西根據耶和華的啟示寫成,由此可見《紐約時報》對《百年孤獨》的評價有多高,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 1984年,莫言花1塊6毛錢買了一本《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發下狠話
    馬爾克斯給無數作者示範了一個偉大的開場白,尤其是他的《百年孤獨》,開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敘述手法,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循環式的時間觀念。也讓後來的作家爭相模仿。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盛傳一種說法:大半個文壇都在學《百年孤獨》,但只有莫言是馬爾克斯最好的學生。
  • 曾說死後150年不給中國《百年孤獨》正式版權,馬爾克斯因何食言
    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出版,在阿根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快,小說便席捲整個拉丁美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
  • 馬爾克斯抽了3萬支煙寫出了《百年孤獨》,寫完時卻連郵費都沒有
    1965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創作半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小說《百年孤獨》。最新一期的美國《名利場》雜誌刊登了保羅·伊利一篇關於《百年孤獨》誕生的長文,文中採訪了諸多跟馬爾克斯有關的人士,其中也包括跟馬爾克斯長期合作的文學代理人卡門·巴爾塞斯,採訪結束後不久卡門·巴爾塞斯就以85歲高齡去世。《名利場》的這篇長文挖掘了當年促成這本巨著問世的一段往事。
  • 馬爾克斯曾放話:決不讓中國出版《百年孤獨》,為何20年後食言了
    《百年孤獨》,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美國人認為它是全人類都該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把諾貝爾獎給了它的作者,但在很多像筆者一樣的中國網友眼裡,這是一部讓人「又愛又恨」的小說。愛它是因為寫得確實是太好了。一本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寫了7代人的故事,它就像是一種文化的頭腦風暴,文中的藝術手法之多、意象之多,令人瞪目。對於這部小說,諾貝爾獎得主莫言是很有發言權的。據莫言自己回憶,1984年他第一次從朋友那兒聽說《百年孤獨》,然後開始四處找來看,才看了沒幾頁莫言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也準備著手寫魔幻類小說了。而後大家就能發現,莫言的很多小說,其實都有《百年孤獨》的影子。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誰,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誰,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
  •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10句經典語錄,殘酷但有哲理,刻寫人性現實
    在這個時代,一部電影能夠提供無窮幻術、通過電視機就能觀看戰爭實況,而一本小說或許註定只能夠在極小一群的知識分子,和越來越珍稀的文學愛好者內心掀起高潮。但《百年孤獨》不同,或許因為它不是一本小說,它是魔術。
  • 馬爾克斯妻子是《百年孤獨》背後的「作者」,沒她可能就沒這本書
    如果說外祖母是馬爾克斯靈感的來源,那麼妻子梅塞德斯是《百年孤獨》背後的「作者」,甚至可以說,沒有梅塞德斯,就沒有《百年孤獨》。一次馬爾克斯開車帶家人去海灘度假,路上他突然想通了那個纏繞自己十幾年的故事該怎麼寫。於是掉頭回家,走進書屋,在打字機前坐了18個月。
  • 馬爾克斯的「朋友圈」
    馬爾克斯全名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總統曼努埃爾·桑託斯評價馬爾克斯說,他是哥倫比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託則認為馬爾克斯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推向了世界。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寫這篇小說之前,馬爾克斯一直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作家。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震驚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壇。一時間馬爾克斯名噪一時,成為了世界級的作家。這部作品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今天就給大家總結6句裡邊的經典描寫,來一睹為快吧。
  • 《百年孤獨》經典的一句話,幾乎很多人知道!僅8字說透人生孤獨
    谷主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人人都害怕孤獨,但這本《百年孤獨》卻用一個個人物來揭示,孤獨是人生常態,我們每個人都死於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