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位於翠亨新區的康方灣區科技園舉行奠基儀式,這是繼第十五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成功舉辦後,中山健康產業界的又一大盛事。
當天的開幕式上,康方生物董事長兼執行長夏瑜博士堅定地說:「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康方生物始於中山,紮根廣東,放眼全球,立足首創,矢志開拓,八年淬鍊,成為今天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康方灣區科技園施工現場。
中山是一方發展健康產業的沃土。早在1994年,國家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聯合創辦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按照國際認可的GLP、GCP、GMP和GSP標準建設的集創新藥物、中西藥、保健品、健康食品、醫療器械、醫藥包裝材料研究與開發、臨床應用、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健康產業園區。
近年來,在康方生物等一批創新藥企,以及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等一批平臺的帶動下,中山健康產業發展蓬勃。「創業奇蹟」背後,體現的是中山健康產業的「發展邏輯」。而面對「雙區」驅動戰略機遇,中山如何進一步用好「先發優勢」,實現健康產業再突圍,書寫「健康中國」產業支撐的「灣區樣本」?
康方生物的員工在進行藥物試驗。
一個康方帶來一群「康方」
8年前的2012年3月,夏瑜等海歸博士「拎包」創業,在中山火炬區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創立了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這裡有「國字號」的金字招牌,有相對成熟的產業平臺和配套,更重要的是,有敢為人先、海納百川的精神基因——對於初出茅廬的康方創業者,中山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只要是好的種子,必定會發光發熱。成立八年來,康方生物已經在中山創建了覆蓋藥物研發、臨床、生產及銷售一體化的全球供應鏈系統,建有國際領先的生物製藥全程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僅研發設備投入就超2億元。
即將過去的2020年,康方生物成績可圈可點:4月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我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全球首創的PD-1/VEGF的雙特異抗體AK112的臨床試驗正在全球多個國家迅速推進……預計2021年初第一款創新藥物上市,並在未來每年實現2-3個創新藥物上市銷售。
昔日創業種子,如今茁壯成長又結碩果。此次奠基的康方灣區科技園,將新增規劃總投資超過25億元,建設集創新抗體藥物研發、原液及製劑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園區,將力爭成為大灣區技術水平最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化基地,服務於康方生物後續豐富產品管線的研發生產。
如果說,8年前,康方生物在中山還只是「新兵」,那麼今天的康方已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當天儀式結束後,夏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中山,康晟生物和冠科生物都是康方推薦進入中山的企業,生物醫藥的發展離不開上下遊供應商的進駐和發展,供應鏈對康方來說很重要。同時,像康晟、冠科這樣的上下遊企業和康方集聚在中山,會起到互相促進作用,利於在中山形成創新藥產業鏈。」
在夏瑜看來,中山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腹地,翠亨新區又是腹地的中心,翠亨新區未來的發展,會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大有可為。翠亨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必將聚集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落戶,帶動翠亨新區整體的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而康方灣區科技園希望在這個成長的過程發揮更多的作用。
副市長雷嶽龍在奠基儀式上表示,中山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加快推進建設生物醫藥科技合作創新區、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灣區國際醫療城等戰略平臺,培育壯大了以康方生物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中山將一如既往支持以康方生物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在中山這片沃土上發展壯大,攜手重塑發展新優勢,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
康方生物的GMP生產車間
產業化加速,企業少了「成長的煩惱」
創新創業沃土不是一朝煉成的,而是需要幾年如一日的培植積累。
在康方生物落戶中山的八年時間裡,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也步入一個全新發展時期。特別是火炬區通過智慧健康小鎮等平臺,通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引入更多創新藥企,並快速實現產業化。
2019年初,廣東君厚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選擇國家健康產業基地智慧健康小鎮落戶發展。這是國內首家具備臨床級逆病毒載體GMP工業化生產的CDMO生產服務平臺。其團隊負責人史淵源博士,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蛋白質結構功能研究專家。
君厚生物在智慧小鎮內從「零」起步,不到兩年時間便實現了產業化。這個速度令該公司副總經理向華博士感到吃驚。向華說:「CAR載體進行CAR-T細胞培養,對GMP車間的生產工藝、轉導效率、安全性、批量生產數量級等要求非常高,在公司高級別的GMP車間建設中,當地政府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這對一家初創型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與當年康方生物「拎包」入駐一樣,在智慧健康小鎮內,君厚生物的創業團隊不用為找地、買地、建廠房而發愁,這裡有現有的廠房,只要項目足夠好,達到了準入門檻,便可享受系列優惠。同時,當地政府還會協助資本力量幫助初創企業進行GMP車間建設或高端設備購買,這大大減輕了藥企壓力和煩惱,為產業化提速創造了條件。
智慧健康小鎮內的另一家企業——達影醫療是國家健康產業基地於2018年重點引進項目,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用於乳腺癌、肺癌等癌症篩查的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其創始人吳濤博士是哈佛醫學院麻州總醫院博士後,也是數字乳腺體層合成(DBT)技術篩查乳腺癌的最早的研究者。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偉濤介紹,當初是在一次創新大賽中,項目被健康基地相中;而公司看中的,正是國家健康產業基地的產業化條件。
「前期在場地、實驗室建設方面,火炬區管委會和健康基地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金融服務方面也搭建了平臺。」王偉濤說,公司今年正式投產,產品已在北京、天津、廣州、中山等地銷售,預計未來3年可累計實現銷售產值超億元。
「康方是我們的客戶,當初選擇中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就近服務客戶。你看,我們兩家取名字都很像。」康晟生物總裁潘洪輝笑著說。
康晟生物核心產品為蛋白單抗藥物、疫苗藥物研發與生產的核心原材料——無血清培養基。從落戶到產業化,康晟生物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兩年來,該公司業務更是每年有3-5倍的增長。年初疫情來襲,該公司上半年發展有所放緩,但自9月以來,國內國外客戶均有較大的增長。
對於服務產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中山更是不遺餘力。今年8月13日,廣東利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部建設項目在火炬區動工建設。項目創下中山行政審批新速度:從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公開交易開始算起,到獲得施工許可證僅用時145分鐘。這個「新速度」得益於審批機制的創新,也是構建營商生態的迫切性使然。
政府的專業化服務,使得初創型和高成長型企業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潘洪輝對此深有感觸:「八年來,在對康方生物的培育和服務過程中,政府各級部門的服務更加專業化,在實踐中,更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扶持一家創新藥企,這對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創新鏈完善,健康產業有了「新賽道」
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
生物醫藥是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的產業,創新平臺的搭建,創新鏈條的完善直接影響到產業發展。為此,近年來,我市加快搭建各類平臺。據中山健康基地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至目前該基地已聚集了工藝技術服務、檢測技術服務、中試研究服務、動物實驗服務、成果轉化平臺、合同開發生產服務平臺等30多個產業共性平臺。
以國家健康產業基地為例,新近建設的就有中智中藥破壁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廣東省製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藥品檢驗所中山實驗室等10個平臺。這些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了生物醫藥的研發創新鏈條。廣東騰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君睿生物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劍華介紹,未來,君睿動物實驗中心除了為企業自己服務外,還將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相關企業提供對外服務。
一個創新藥物研發過程,需要動物研究、臨床研究、中試工藝放大、註冊申報,再落地生產的漫長過程。2017年,國家健康產業基地內的星昊藥業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建CMC/CMO平臺(研發合同外包服務),開始轉型做產研服務。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忻蓉介紹,這些研發平臺,不僅僅能更好服務企業自身的產品研發,更多的是通過平臺幫助創新藥企加速成長。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正成為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比如,廣東省製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省內首家服務於製藥產業的省級計量測試中心。該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中山市健康製藥產業技術服務平臺體系,促進中山市健康製藥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另外,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於2019年在中山市設立中山實驗室,旨在支持中山市增設允許藥品進口口岸,全面提升中山市藥品檢驗檢測技術能力。
「隨著產業平臺的集聚,創新藥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創新藥企選擇中山紮根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潘洪輝告訴記者,他們公司過去所需的原材料或輔料要到國外去採購,現在有相當部分已可以直接在中山當地配齊。而且隨著他們公司的擴大,也開始帶動一些相關的上下遊企業發展起來。「龍頭企業、共性平臺、上下遊產業都動起來了,產業發展的大循環開始打通了,這對中山健康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再出發,先發優勢如何變為發展勝勢?
回憶中山創建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之初的情形時,原國家科委社會發展司司長甘師俊回憶,當時在中山火炬區考察時,大家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區域,這裡背山面水,又有中山港碼頭,離港澳很近,是天生發展健康產業的好地方。
26年來,中山健康產業從「零」起步,得國家健康產業基地「金字招牌」的先發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已經建成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等若干個國家級和省級醫藥產業平臺和發展載體,涵蓋生物製藥、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健康服務等板塊,落戶諾華山德士、輝凌製藥等300多家知名企業。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看到,近年來,健康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得到了各地的重點關注。上海張江、江蘇泰州等地,健康產業都呈勃發態勢。在「雙區」驅動戰略下,具有健康產業發展「先發優勢」的中山,必須不斷拉升標杆、創新發展,才能更好地下好健康產業這盤「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中山推進生物醫療科技創新」。當前,我市正積極謀劃建設生物醫藥國際合作創新區,帶動產業創新、服務創新、政策創新,爭取在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方面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大灣區生物醫藥研發和製造基地、國際高端醫療和科技服務集聚區、健康領域高層次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今年10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出臺,廣東省出臺關於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更是明確支持中山打造生物醫藥資源新型配置中心、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發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藥品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明確支持在中山火炬區設立進出口口岸,等等。這些「東風」,將極大地推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我市在2018年便印發了《中山市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為加快打造全市健康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群,我市還在抓緊修訂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新藥臨床等相關企業給予更優扶持。火炬區則正在抓緊整備土地,將更多產業用地向醫藥產業集中。
正如市委書記賴澤華在健康論壇致辭時所說:中山健康產業過去有基礎、現在有機遇、未來有前景,必將書寫「健康中國」的灣區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