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下國產電視劇與網絡劇的守正創新」

2020-1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線上學術沙龍現場截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鬍子軒 通訊員雷雷)進入後疫情時代以來,國產電視劇與網絡劇以傑出表現撬動了行業與學界對於影視劇創作的固有觀念,中小成本電視劇和精品網劇將疫情中的危機轉換為生機,正悄然改變國產電視劇集的風向。2020年8月30日,「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十四講學術沙龍」在線上舉辦,邀請到九位中國電影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雲端對話,梳理探討當前電視劇與網絡劇的發展現狀,分析後疫情時代下觀眾的審美需求,為戲劇影視學科的師生們更好了地解電視劇發展走向提供思考。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中國地域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芹教授主持開幕式,他首先介紹了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專家學者,並邀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校長張書明教授以及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先後致辭。張書明教授表示,藝術類人才的培養必須緊密貼合行業發展,後疫情時代國產電視劇、網絡劇撬動了行業對影視劇創作的固有觀念,中小成本電視劇和精品網絡劇正在將疫情造成的行業危機轉化為生機,也在悄然改變國產電視劇的發展風向。周星教授指出,從趨勢來看,後疫情時代的影視劇,短時間內必然會隨著人們的欣賞趣味變化而不斷演進,在座專家各有所長,共同密切關注當下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的發展和研究。

  學術沙龍的主題發言由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兼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燕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分別就《後疫情時代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的發展趨勢》《電視劇與網劇:求同存異、分眾分需》《國產劇:多樣化積澱與日常美學綻放》《當前網絡電視劇的創作態勢與傳播特徵》《中國網絡劇現狀與分析》《講好中國扶貧故事 為奮進時代畫像——2020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觀察》《2020劇集創作:新賽道與新趨向》《融媒體視域下現實題材網絡劇的發展與創新》《劇網互動歷史和遭際中的啟示》等發言主題進行深度交流和探討。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胡智鋒指出,疫情的緩解為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逐漸建立起更加健康、健全、立體的學術批評環境,讓我們期待並呼喚一個更加開放而專業的影視批評未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兼],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尹鴻表示,國產網劇正在向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方向發展,未來網劇前景將會帶來更多的可能,在後疫情時代也會出現新的調整。

  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安華表示,當前優秀的電視劇不僅能夠在傳統的電視媒體上恢宏呈現,還可以在網絡世界獲得極大表現空間,將來可以藉助交互式移動網際網路媒介,找到並發掘和歐亞各國共同的文化症候和美學趣味,成為跨國、跨文化的藝術品類。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範志忠提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網臺互動和媒體秩序的變更將深刻影響中國電視劇的題材形態、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這是國產劇創作深度變革的臨界點。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網絡影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網絡視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副會長張智華表示,近幾年短小精悍的網絡劇比例在不斷增加,短小精悍也是當下國產網絡劇的一個優勢,應當不斷擴大其在海內外的傳播影響。

  中國傳媒大學學術期刊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張國濤提出,扶貧類影視作品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我們在秉承藝術訴求的同時要深化扶貧故事的精神內涵,強調主流價值的內容和文藝性審美性追求相結合。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視聽專委會秘書長,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委會特約評論員戴清提出,目前影視劇抖音、火山視頻等碎片化和熱搜化的現象愈發火熱,並波及國產電視劇、網絡劇,這種現象是一把雙刃劍,也許能讓戲劇性更深入生活,同時管理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督和管控。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學者,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王利麗認為,網絡劇好比小劇場,傳統電視劇是大劇場,這種實驗的探索可能進一步為傳統電視劇注入活力,讓傳統電視劇在很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

  周星教授指出,電視臺播出和網絡視頻平臺有其各自的優勢和差異,同時還存在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和相互提升,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都要靠內涵和敘事體現價值和審美,各有分工的潛規則之中,相互趣味也就自然凸顯。

  在網絡互動提問環節,諸位專家分別就網友的提問進行了細緻而耐心的解答,與廣大在線師生進行同步互動。此次學術沙龍,網友在線討論氛圍熱烈,累計吸引了B站在線參與人數超過15000人次。

  周星教授在總結髮言中表示,各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匯合思考,對當下的網絡劇、電視劇發展進行了充分探究,在觀念思辨上凸顯了學者的針對性觀察,為整個後疫情時代國產電視劇與網絡劇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

  據悉,在疫情期間,為更好的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線上學習、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廣藝術審美,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牽頭舉辦多次「雲端」會議,並策劃「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聯袂國內頂尖高校與藝術名師公益開講,傳道授業解惑,多維度開創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藝術類教指委的工作先河。

  本期學術沙龍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合主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承辦。

線上學術沙龍現場截圖

相關焦點

  • 守正創新的2020年網絡劇
    守正創新的2020年網絡劇——以網絡劇精品化、特色化、廠牌效應之路為例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客觀上增加了許多人的「居家」時間,網絡劇的男性觀眾有較大幅度的上升,男性受眾比例已由2019年的3%上升到20%。2020年播出的網絡劇,創作的最大特點大致可概括為實現模仿到創新的突破。早期網絡劇的敘事模式主要是模仿情景喜劇,人物設定、故事風格以搞笑、「無釐頭」為主,情節以喜劇段落串聯,將故事以線性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 後疫情時代電視劇創作如何「守正創新」
    8月6日,以「守正為本 創新為王——電視劇創作的精品化之道」為主題的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在上海舉行 。他認為在過去的若干年裡,電視劇行業完成了「守正」任務,但未來「創新」的空間還很大,行業內需要一起努力找差距,提高中國電視劇的創新水平。他還提出了電視劇創作應「真些真些再真些,短些短些再短些」,打造時代精品。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中南大,共話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王玲 陳錦洛)近日,第十五屆中西部地區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開,採用線上和現場相結合的形式,圍繞「疫情話語的翻譯」以及「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態勢」展開討論,設有12場主旨發言和12個小組六個分主題論壇。
  • 專家學者齊聚暢談後疫情時代的「雲文化場館」建設
    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上海閔行區千年古鎮---七寶鎮舉行日前,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總論壇在滬成功舉行。
  • 東方明珠百視通:在大屏新時代堅持「守正創新」
    在14號舉行的網際網路電視產業發展論壇上,東方明珠旗下百視通總裁曹雅莉發展題為《大屏新時代堅持「守正創新」》的主題演講,解析百視通在BesTV+流媒體戰略下進一步優化與升級發展戰略,分別從守正與創新兩個方面來構建自身在大屏產業的核心競爭。
  • 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
    張欣迪攝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醫院及醫學專科如何保持學科高速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2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集全球多地醫療界「大咖」,以新時代、新形勢、新常態下醫院管理和學科發展為主要內容,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腫瘤防治、檢驗醫學、心血管疾病等多個領域,探討學科發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創新,為各國醫療機構與創新型醫療企業提供有效交流平臺。
  • 2020年「深交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並舉辦高峰論壇
    央廣網深圳12月23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張麟)2020年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以下簡稱「深交會」)22日至23日在深圳舉行,會上發布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並圍繞「電視劇(網絡劇)的創新模式及市場運行新規則」等議題舉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 央視劇評|2020總臺電視劇:聚合原創之力 堅持守正創新
    在電視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視劇內容越來越多元的現實情況下,央視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大劇看總臺」,「總臺出品,必屬精品」,202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了多部原創精品,把原創之力用在刀刃上,聚焦歷史大事、民族精神、防疫抗疫、脫貧攻堅、改革開放、科技強國,充分發揮電視劇國家隊的精神引領和行業風向標的作用,在行業內激烈競爭和網絡媒體的衝擊下,以其「
  • 2020年「深交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 舉辦高峰論壇
    12月22日至23日在深圳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並圍繞「電視劇(網絡劇)的創新模式及市場運行新規則」等議題舉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隨後尤小剛從多個維度對產業報告進行了闡述,包括「持續累加的困難和『重啟升級』的機遇」、「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務實調研」、「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綜合研討」等,並介紹了一部分重要問卷調查數據。同時「產業調查報告工作組」也對當前行業值得關注的一些老問題和新情況進行了梳理,並嘗試對其中部分問題進行分析、給出建議或引發思考。
  • 華策譜寫「時代新史詩」,影視公司如何守正創新、自信前行?
    12月13-14日舉辦的2018中國影視藝術創新峰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產業推介會則以「守正創新,自信前行」為主題,既希望理清當前影視創作的基本規律,也想要破解所謂「嚴冬論」提出的難題與困惑。 回顧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狀況,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總結出四個特徵: 第一,講好中國故事,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塑造中華民族文化品格; 第三,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百姓的幸福與立場;第四,把握新媒體發展規律,推動融合發展。
  • 網絡劇為什麼大熱?
    網絡劇為什麼大熱?(圓桌談)  《隱秘的角落》《怪你過分美麗》《重生》《人間煙火花小廚》……近一段時間,引發觀眾熱議的優秀網絡劇作品層出不窮。一些專家和媒體認為,網絡劇已經邁入精品化、短劇化、類型化時代。這一波網絡劇大熱的原因是什麼?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將如何發展?本報記者請業內人士和專家暢所欲言。
  • ​2021年國產劇趨勢前瞻:深耕現實題材 開啟品質時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無疑是對影視行業的一記重擊,上半年影視公司註銷數量同比大幅上升,國產劇面臨新一輪寒潮。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顯示, 1至11月份電視劇備案630部,較2019年減少181部,前三季度電視劇獲準發行許可119部,較上年同期減少42部。
  • 專家學者為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6月2日專家學者座談會講話精神,就如何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特別是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建言獻策。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校院專家盡銳出戰,及時研製貢獻中醫藥良方,為抗擊疫情貢獻了南中醫智慧和力量。當前,正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南京中醫藥大學要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 跨越海峽 蘇臺「面對面」 兩岸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走勢
    今天(6月20號)上午,一場主題為「蘇臺視訊交流: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走勢」的雲對話跨越海峽在南京與臺北舉行。兩岸十一位專家學者,針對新冠疫情衍生的世界新局,研討臺海局勢,解析兩岸關係走勢。此次視訊交流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臺灣研究所與臺灣財團法人民主文化基金會主辦。
  • 「開心文化」嵐山實踐:文化守正創新的「樣板田」
    科學研判顯示,「開心文化」是文化守正創新的一個「樣板田」「風向標」。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與堅持「守正」與「創新」是緊密相連的。「守正」守的是初心,是宗旨,這是基礎和前提;「創新」是動力,是能力,這是活力源泉和動力根基。「開心文化」以基原理和特色,做出了有力回答。
  • 推動行業創新發展!中國電視劇產業調查報告在深發布
    22日的開幕大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本次交易會還圍繞「電視劇(網絡劇)的創新模式及市場運行新規則」等主題舉辦了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22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發布了備受關注的2020年的《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報告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共同組織實施。
  • 第九屆中國電影史年會舉辦 專家學者聚焦1980年代中國電影
    10月22日,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史學研究室與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第九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年會以「1980年代的中國電影:解放思想、探索藝術、振興文化」為主題,專家學者回望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觀照現實。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從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的「半條被子」,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再到長沙市馬欄山文創園,習近平總書記9月的湖南考察路線其實也正是一條文化傳承發展的路線,對文化產業的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啟示。
  • 如何促進醫療創新發展?這場雲集諸多專家學者的峰會進行探討
    12月19日-20日,以「守正創新·轉化引領」為主題的「第二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在上海科學會堂召開。在全球新冠疫情之下,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醫療健康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生物醫藥創新驅動著全球經濟發展,推動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成果轉化也成為國人努力的重要方向。
  • 聚焦|守正創新,跨界融合,乘風破浪
    10月17日,全國藝術教育發展創新論壇在海口盛大開幕。聚智共享,本次論壇踐行「互訪、互學、互聯、互通」的精神,緊跟國家十四五戰略布局,促進藝術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持續創新,積極引領行業影響力。 資深教育分析師 後日資本創始人 洞察教育本質,明見教育本懷,踐行教育本來,回歸教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