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術沙龍現場截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鬍子軒 通訊員雷雷)進入後疫情時代以來,國產電視劇與網絡劇以傑出表現撬動了行業與學界對於影視劇創作的固有觀念,中小成本電視劇和精品網劇將疫情中的危機轉換為生機,正悄然改變國產電視劇集的風向。2020年8月30日,「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十四講學術沙龍」在線上舉辦,邀請到九位中國電影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雲端對話,梳理探討當前電視劇與網絡劇的發展現狀,分析後疫情時代下觀眾的審美需求,為戲劇影視學科的師生們更好了地解電視劇發展走向提供思考。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中國地域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芹教授主持開幕式,他首先介紹了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專家學者,並邀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校長張書明教授以及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先後致辭。張書明教授表示,藝術類人才的培養必須緊密貼合行業發展,後疫情時代國產電視劇、網絡劇撬動了行業對影視劇創作的固有觀念,中小成本電視劇和精品網絡劇正在將疫情造成的行業危機轉化為生機,也在悄然改變國產電視劇的發展風向。周星教授指出,從趨勢來看,後疫情時代的影視劇,短時間內必然會隨著人們的欣賞趣味變化而不斷演進,在座專家各有所長,共同密切關注當下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的發展和研究。
學術沙龍的主題發言由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兼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燕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分別就《後疫情時代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的發展趨勢》《電視劇與網劇:求同存異、分眾分需》《國產劇:多樣化積澱與日常美學綻放》《當前網絡電視劇的創作態勢與傳播特徵》《中國網絡劇現狀與分析》《講好中國扶貧故事 為奮進時代畫像——2020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觀察》《2020劇集創作:新賽道與新趨向》《融媒體視域下現實題材網絡劇的發展與創新》《劇網互動歷史和遭際中的啟示》等發言主題進行深度交流和探討。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胡智鋒指出,疫情的緩解為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逐漸建立起更加健康、健全、立體的學術批評環境,讓我們期待並呼喚一個更加開放而專業的影視批評未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兼],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尹鴻表示,國產網劇正在向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方向發展,未來網劇前景將會帶來更多的可能,在後疫情時代也會出現新的調整。
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安華表示,當前優秀的電視劇不僅能夠在傳統的電視媒體上恢宏呈現,還可以在網絡世界獲得極大表現空間,將來可以藉助交互式移動網際網路媒介,找到並發掘和歐亞各國共同的文化症候和美學趣味,成為跨國、跨文化的藝術品類。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範志忠提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網臺互動和媒體秩序的變更將深刻影響中國電視劇的題材形態、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這是國產劇創作深度變革的臨界點。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網絡影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網絡視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副會長張智華表示,近幾年短小精悍的網絡劇比例在不斷增加,短小精悍也是當下國產網絡劇的一個優勢,應當不斷擴大其在海內外的傳播影響。
中國傳媒大學學術期刊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張國濤提出,扶貧類影視作品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我們在秉承藝術訴求的同時要深化扶貧故事的精神內涵,強調主流價值的內容和文藝性審美性追求相結合。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視聽專委會秘書長,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委會特約評論員戴清提出,目前影視劇抖音、火山視頻等碎片化和熱搜化的現象愈發火熱,並波及國產電視劇、網絡劇,這種現象是一把雙刃劍,也許能讓戲劇性更深入生活,同時管理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督和管控。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學者,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王利麗認為,網絡劇好比小劇場,傳統電視劇是大劇場,這種實驗的探索可能進一步為傳統電視劇注入活力,讓傳統電視劇在很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
周星教授指出,電視臺播出和網絡視頻平臺有其各自的優勢和差異,同時還存在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和相互提升,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都要靠內涵和敘事體現價值和審美,各有分工的潛規則之中,相互趣味也就自然凸顯。
在網絡互動提問環節,諸位專家分別就網友的提問進行了細緻而耐心的解答,與廣大在線師生進行同步互動。此次學術沙龍,網友在線討論氛圍熱烈,累計吸引了B站在線參與人數超過15000人次。
周星教授在總結髮言中表示,各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匯合思考,對當下的網絡劇、電視劇發展進行了充分探究,在觀念思辨上凸顯了學者的針對性觀察,為整個後疫情時代國產電視劇與網絡劇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
據悉,在疫情期間,為更好的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線上學習、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廣藝術審美,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牽頭舉辦多次「雲端」會議,並策劃「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聯袂國內頂尖高校與藝術名師公益開講,傳道授業解惑,多維度開創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藝術類教指委的工作先河。
本期學術沙龍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合主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承辦。
線上學術沙龍現場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