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的2020年網絡劇
——以網絡劇精品化、特色化、廠牌效應之路為例
2020年的網絡劇市場呈現朝氣蓬勃的局面,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四大主力視頻平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差異化競爭,給受眾帶來了驚喜和多元化的選擇。據統計,2019年網絡劇上線221部, 2020年上線網絡劇達到268部,增幅比例逾兩成。
關於網絡劇的質量問題,2020年2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文內明確提出網絡劇創作中有「高原」缺「高峰」、原創能力不足、故事情節「注水」、行業秩序有待規範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劇精品化、大眾化、特色化的人民心聲,從上層設計規範中得到了確證。
網絡劇興起以來,題材集中在都市情感、古裝、玄幻等類型,女性受眾佔比較大,甜寵劇等「爽劇」成為劇集市場的寵兒。據統計, 2020年登陸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網絡平臺的甜寵青春愛情劇約為40部。而今年成為「爆款」的網絡劇在創作題材上呈現出新的趨勢,現實向度題材的懸疑劇、短劇、行業劇大放異彩,成功擊敗古裝劇,形成現象級作品的集中圈層,其「高光時刻」照進不少觀眾的心坎裡。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客觀上增加了許多人的「居家」時間,網絡劇的男性觀眾有較大幅度的上升,男性受眾比例已由2019年的3%上升到20%。
2020年播出的網絡劇,創作的最大特點大致可概括為實現模仿到創新的突破。早期網絡劇的敘事模式主要是模仿情景喜劇,人物設定、故事風格以搞笑、「無釐頭」為主,情節以喜劇段落串聯,將故事以線性的方式呈現給觀眾。2020年播出的網絡劇,探索出了更多適合網絡媒介的敘事方式,即以單元劇、短劇的方向創新發展模式,劇情推進節奏快,情節反轉次數多。例如12集現實題材短劇《我是餘歡水》,以詼諧荒誕的方式描寫了社會底層小人物餘歡水的艱難境遇與心路歷程。該劇深刻貫穿現實主義精神,人物情節設置處處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觀眾先是笑呵呵地觀劇,然後隨著不斷反轉的劇情體會到人物身上的痛感。此外,中後期劇情增添了懸疑和傳奇的元素,體現了主創對網絡劇表現手法的探索。一部短劇呈現多元化元素,這也是本劇的亮點之一。
校園青春愛情網絡劇不約而同成為熱點,這也是2020年網絡劇的重要現象。前兩年的劇集《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最好的我們》《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你好,舊時光》《忽而今夏》《一起同過窗》《春風十裡不如你》等成為校園愛情題材中質量較佳的代表作品。今年播出的與之前播出的校園青春題材網絡劇從創作到呈現效果有異有同。同的是校園青春題材關注度高、「吸粉」能力強,收視喜人,異的是與之前網絡劇相比,畫風更為國風化,影像畫面技術創新提升,審美藝術上追求唯美素雅,製作要求更為精良,審美向度上體現了追求向美、向善和向上的「初心」。如《漂亮書生》將校園場景設置在古代,旗幟鮮明地挑戰古代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端,無聲控訴「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劇情內容上有「梁祝」的那種「熟悉的味道」,不過外殼包裝的場景已然「變形」,增添了陌生感和異域化。劇中主人公一家生活重任落在年輕女子雪文曦一人之肩,為討生活陰差陽錯進入雲上學堂。在搞笑幽默的學堂時光裡,雪文曦與其他三位男同學共克困難,譜寫了「雲上四傑」的青春成長勵志故事。網絡劇《青青子衿》的故事情節設計更為大膽,充滿想像力,滿滿的現實主義質感:文武雙全的「土匪」頭目東夷山君駱秋遲,拋棄「山大王」身份到竹岫書院就讀,被竹岫書院破格錄取,獲得新身份有機會重回正道。有趣的是,駱秋遲在查找仇人身份過程中,完成了對眾人的救贖,並帶領同學完成書院文風的改變,詩風也由華麗風改為樸實風。添加了懸疑元素的《青青子衿》實為校園青春題材網絡劇的創新,一改風格和元素的單一,雙線齊進,頗具批判意識的創作趨勢引起觀眾的深入思考。
2020年懸疑類網絡劇頻頻出現「爆款」,這也是2020年度網絡劇的顯著特徵。前幾年的懸疑劇《白夜追兇》《法醫秦明》《無證之罪》《破冰行動》等作品,贏得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白夜追兇》取材緊貼社會熱點案件,「雙生主角」的人物設定,故事情節和結構設計更為本土化、戲劇化。央視和愛奇藝聯合製作的《破冰行動》,在精神價值內核等方面精益求精,不但斬獲第三屆中國銀川網際網路電影節網絡劇單元最佳網絡劇獎,更是獲得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獎」。而2020年播出的懸疑劇呈現了主流化的新趨勢。以《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為例,《隱秘的角落》6月16日在愛奇藝「迷霧劇場」首播,上線僅5天就迎來了口碑的大爆發,豆瓣評分9.0分,之後一直維持在9.2的高分。不少觀眾在播出結束後「二刷」「三刷」,還有觀眾專門刷彈幕。拍攝地廣東粵西城市湛江也因此登上微博熱搜,人氣熱度成功「出圈」。本劇播放時,甚至實現了觀眾與主創者之間展開「智商大PK」,多線並進的「燒腦」劇情深受觀眾喜愛。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曾說過:「哲學講理而使人知,藝術不講理而使人覺。」懸疑劇便有著「不講理」而「使人覺」的魅力。9月16日上線的網絡劇《沉默的真相》中,正義和公平化身的檢察官江陽,堅持十多年,不計成本地付出,只為查清案件真相的故事,展現即便捨身求「仁」亦在所不辭的精神,充滿正能量。律師張超、有記者和受害者雙重身份的張曉倩等,都是謀劃真相重見天日的「共犯」。縝密刺激的劇情,寓教於戲,深入淺出地表達了正義和公平從來不會缺席、「邪不壓正」的價值觀理念。
另外,網絡劇和電視劇為主導的二元聚集內容已成為新常態。網絡、電視平臺同播的女性青春成長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亦是2020年現象級的劇集。《二十不惑》劇中對「95後」群體的三觀和性格有了精準的提煉,群像刻畫到位而無違和感。同時,網絡劇主流化新趨勢將更加明顯,在創作類型方面,除了典型的甜寵、都市愛情類型網絡劇外,聚焦親情、家庭倫理及關注現實民生的健康、醫療、教育、職場、就業等行業網絡劇的作品不斷湧現,其比例或會在未來兩年有明顯增長。
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影視行業面臨各種挑戰,是危也是機,勢必呼喚新產能的橫空出世,未來的網絡劇生產主體將會更加專業化、集約化。新生代影視劇人不斷湧現,或會給劇集製作帶來新活力和驚喜。2020年系懸疑短劇的「大年」,多部劇晉升網絡劇排行榜50強。2021年,懸疑短劇熱度不減反增,吸引各路製作方競相加大投入。據統計,今年第三、四季度,懸疑劇或將迎來「井噴」,20多部懸疑劇「競爭上線」,觀眾翹首以待。國產網絡劇的精品化路線,呼喚具有強大標識印記的「廠牌效應」的網絡劇橫空出世,期待兼具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力,能夠「走出去」,輸出有中國特色的審美藝術風格的影視作品。
(作者系青年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