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2月12日電(田春、陳宇簫)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包括農信社在內的農村中小銀行如何與地方經濟共生共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2月10日-11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農金30人論壇」上,與會嘉賓為「十四五」時期農村中小銀行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包括農信機構在內的中小銀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點覆蓋鄉鎮、金融服務到家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黨委書記、社長朱進元說:「全國農信系統在服務經濟發展、決勝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向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亮麗、滿意的答卷。」
圖為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黨委書記、社長朱進元在「第二屆中國農金30人論壇」上發言
「但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換檔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尚未消散,國內外的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對銀行業的經營和風險管控帶來新的挑戰。」朱進元強調,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下沉業務和客戶重心帶來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農村中小銀行面臨更加嚴峻、更加複雜、更加艱巨的形勢、任務和挑戰。此外,數位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深刻改變著金融業務和業務運行方式。
「當前,農村中小銀行面臨著發展環境的深刻變革,其中的機遇大於挑戰,我們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認為,正在加快形成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下一階段農村中小銀行發展動力的源泉。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新發展格局將釋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擴大內需、數字經濟、普惠金融五大紅利。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農信社、農村中小銀行如何與地方經濟共生共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時起好步、開好局?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中小銀行,需要在變局中開新局。
「讓農民真正離土不離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發展縣域經濟,金融資源配置是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提出,「十四五」期間農信系統推動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具體路徑包括:一是以機構和機制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縣域金融供給體系;二是以深化改革促進存量風險化解為路徑,進一步增強農信社縣域經濟能力;三是以科技賦能為抓手,推動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四是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促進縣域金融服務和農村社會治理協同發展;五是以服務方式創新為突破,著力打通村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六是以增信擔保功能強化為核心,持續拓寬信貸風險緩釋渠道;七是以保險服務升級為依託,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和提升居民保障水平;八是以監管考核評價為引領,充分調動縣域金融服務積極性和主動性。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社黨委書記趙應雲認為,作為地方金融機構的重要力量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農信系統需要在浪潮中把穩航向,牢記使命,把握優勢,打造特色,著力構建農信系統與地方經濟共生共榮、互惠共贏的大格局,推動形成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同時更好地促進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孔發龍提出,面對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包括農信社在內的農村中小銀行必須堅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抓住五大紅利,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一是以服務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二是以深耕本土市場為戰略支點,推動經濟大發展;三是以強化支農支小為戰略重點,展現金融大作為;四是以深化改革創新為戰略要點,激發發展大活力。
據悉,「第二屆中國農金30人論壇」是受中國銀保監會的領導和指導,由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主辦、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承辦,以「共創共建、共生共贏,譜寫農信事業發展新篇章」為主題。本次論壇還首次發布《中國農金30人論壇重大課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