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年,3000萬 個天婦羅,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他說:我還想一直做到130歲~

2021-02-27 InsDaily

InsDaily-每日lnstagram最新資訊

說起日本料理界的大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小野二郎。

93歲高齡的他是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用一生的時間將壽司的製作發揮到了極致,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職人」和「匠心」。

一部《壽司之神》更是讓他和他經營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享譽全球,吸引著全世界的美食愛好者前往朝聖。

不過要想吃到小野二郎的壽司可不容易,不管你是政界名人還是明星大咖都得提前預約,而且還不一定能預定到,畢竟店鋪裡只有十個座位。

但唯獨有一個人例外,十個座位裡永遠為他預留了一席。

他,就是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和小野二郎勢均力敵的另一位料理屆傳奇。

01

「吃天婦羅,

是山居是我唯一的選擇」

小野二郎曾說,「如果要吃天婦羅,那麼是山居是我唯一的選擇」,事實上,他也確實每半個月就會去一次是山居。

這家徵服了壽司之神的味蕾,讓他點名表揚的是山居,正是由「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主廚。2012年曾被評為米其林一星,是無數人心目中的天婦羅最高食府,

預約難度絲毫不亞於數寄屋橋次郎,但還是吸引了包括周星馳,成龍,舒淇在內的明星們前去摘星,只為一品早乙女的精湛手藝。

不同於其他的高級日料店,是山居不做壽司不做拉麵,只做天婦羅,而且人均還在一萬日元以上,可以說是非常任性了。

畢竟天婦羅在日本是一種非常平民的食物,常常出現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很多人甚至還有一種「誤解」,覺得天婦羅不就是油炸嗎,把蔬菜魚蝦裹上麵粉再扔進油裡一炸不就行了?

然而,天婦羅看似門檻低,要做好卻絕非易事——

整個油炸的過程實際上是對食物同時進行表面脫水與內部蒸氣加熱的高難度烹飪技法,對水分的控制是關鍵所在,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在毫秒之間。

而早乙女之所以被封神,正是將這種「時機」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將準備好的食材夾起、蘸漿、入鍋、翻滾,憑敏銳的直覺判斷最佳出鍋時間,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不帶一絲拖沓。

出鍋的天婦羅,完全沒有傳統油炸食物的油膩感,吃完後紙上甚至不會留下油的印記。

薄薄的羽衣清透酥鬆,能透出內裡食物的顏色和紋路,蔬果類多汁鮮美,魚蝦類濃香醇厚,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

著名料理評論家山本益博曾說:能讓人覺得天婦羅竟然如此美味的餐館,我想只是山居一家。

而這樣嫻熟的手法和敏銳的直覺,絕非一朝一夕練就的,背後,是早乙女50餘年間無數次的刻意練習和不斷精進。

02

「何為一流
把理所當然的事做到真正的完美」

說起早乙女的天婦羅職人之路,還得追溯到17歲那年。中學畢業後的早乙女,從栃木縣鄉下隻身來到東京打工,在面試之前,介紹人帶他去一家天婦羅店裡吃飯。

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冥冥中註定,17歲的早乙女,便在那一刻暗下決心,要把炸制天婦羅作為一生的事業。


然而剛開始師傅只當他一時衝動,雖然表面上收他為徒,卻並不急於教他,只是讓他做一些又髒又累的活,每天開店之前買菜擇菜,準備食材,打烊之後還要留下來打掃收拾。

這樣枯燥又累人的工作,早乙女一做就是兩年。

原來這是師傅對他的考驗,一方面想讓他磨去年輕人的急躁脾氣,另一當面也讓他對各種食材有充分的了解。

通過考驗的早乙女,終於被調到炸物臺,自以為暗中「偷師」了兩年,已經掌握了技巧,迫不及待想要上手試。

然而即使一樣的食材,一樣的麵漿,炸出來就是不如師傅炸的美味。

於是他靜下心來,從頭開始,認真學好每一個環節。

跑到菜市場和小販交流,學習辨別和挑選新鮮食材, 一遍遍練習刀工, 哪怕是手劃破了,也要做到完美才罷休。但這些都只是準備工作,最難的在於調配麵漿和炸制過程。

根據食材的不同,麵粉、雞蛋和水的調和比例也要相應調整,而且每種食材炸制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而這些,都是沒法口頭傳授的,只有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和摸索。


剛開始只能笨拙地默默在心裡數秒,失敗了成百上千次後,終於總結出經驗,練就了憑藉鍋內熱油細微的聲響變化來判斷的功力。


這一學,又是十二年。

同期的學徒有的不到五年就中途放棄,有的則早早出去自立門戶,唯有他一直堅持,從懵懂少年到而立之年,用十二載春秋精益求精,終於把自己修練成了天婦羅大師。

 


「 當我為客人呈上天婦羅,客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我每次都對他們說,天婦羅就是應該這樣美味的。」對早乙女而言,所謂的「一流」, 就是把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做到真正的完美。

03 

「60年太短了
我要一直做到130歲」

順利出師之後,早乙女如願開了自己的天婦羅店——是山居。與其說是一家料理店,更像是一家小型藝術博物館,處處透露著早乙女對美的極致追求。

店外是精心修剪的花草,店內隨處可見價值不菲的畫作和收藏品,就連食物容器,也是從各地搜集來的名品。尤為特別的是,店內的菜單,是由早乙女親手畫的,栩栩如生的魚和蝦,還細心地標註了當季的最新食材。

不僅把店鋪裝點得像藝術博物館一樣,早乙女對天婦羅的精益求精,也從未停止,「我要以不輸給這些一流藝術家的水準來炸天婦羅」。

即使已經做到了無人超越的存在,但早乙女還在不斷實踐不斷創新,追求更高的境界。

比如他獨創的27秒炸蝦法,擯棄了業界傳統的60秒炸法,在220℃的高溫下快速炸27秒,讓蝦芯的溫度接近45℃,只因為人的舌頭在這個溫度時最敏銳,最能嘗出蝦肉極致的鮮與甜。

整炸海鰻也是早乙女的招牌菜,不僅完全去除了腥味,外殼酥脆到可以用筷子瞬間一分為二,而內裡卻依然保持鮮嫩,騰騰的熱氣噴薄而出。

「我每炸一道天婦羅,必然會找出它最完美的平衡點,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不能只是差不多的程度,而是追求那個極致的剛剛好」。

就這樣,早乙女每天工作十小時,炸了3000萬+個天婦羅,50多年間從未間斷,即使是父親出殯的那天也不例外,「我上午出殯,晚上就趕回去工作了,怕客人等。」

如今已經70多歲的他,還會在店裡員工和客人都走完之後,回憶和總結當天的工作,並記錄下來,永遠都是最晚走的那個人。


對於「天婦羅之神」這個稱呼,他說,如果一定要稱某些人為神的話,大概是從不認為自己做到了最好,仍追求更好的境界,不斷提升的人。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是這樣,早乙女同樣如此,二人還曾相互約定,要一直堅持做下去,「我每天都在想,我還能做出更好吃的天婦羅,我要一直做到130歲~」


哪怕不知道巔峰在哪裡,也要傾注畢生的熱愛與堅持,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早乙女這樣的匠心精神,在如今這個紛繁變幻的世界裡,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心變得越來焦慮,浮躁,外賣要準時,快遞要次日達,就連追劇也要開2倍速率,更不用說永遠堅持不了兩周的健身,和碰到一點挫折就放棄的夢想.


我們越來越難以在一件事上專注,堅持,往往在奇蹟發生之前就輕易放棄。


但好在,依然有像早乙女這樣的人,始終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永不言棄,並最終迎來自己的人生奇蹟。比如被稱為面霜之王的海藍之謎背後,也有這樣一段「匠心成就奇蹟」的品牌秘聞——


海藍之謎的創始人麥克斯·賀伯博士,原本是NASA的太空物理學家,在一次偶然的試驗中,臉部肌膚遭受了意外的化學性灼傷,經過無數的求醫卻依然無法除去烙痕。


但賀伯博士並沒有輕言放棄,內心對恢復健康容顏的強烈渴望,讓他堅信,一定能找到方法。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賀伯博士發現採集海藻的漁民,每天經受風吹日曬,手部肌膚卻意外的白嫩細滑,有時不小心受傷了把海藻裹在手上就能很快癒合。

受此啟發,他開始潛心研究海藻的功效,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近6000次反覆試驗,終於從深海巨藻中萃煉出了具有驚人修復再生功效的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TM,讓自己的容顏重獲新生!



賀伯博士的愈顏故事激勵了無數的人,只要能持之以恆,永不言棄,每個人都能#開啟自己的煥變奇蹟#。

藍之謎對初代成分和高品質始終如一的堅守,也讓精華面霜歷經時光洗禮卻經久不衰——精選深海巨藻,堅持手工採摘,經過品牌獨有工藝與耗時耗力的工序,萃取出靈魂成分神奇活性精萃,再悉心封存於瓶內。

今年9月,為了致敬初代精華面霜,La Mer特別推出了復刻版,再現了博士當年的設計,極簡線條宛如五線譜,品牌Logo更加靈動隨性,滿滿的藝術氣息,非常有收藏意義,估計又要掀起新一輪搶購狂潮啦~


功效什麼的自然不用說,每天晚上堅持使用La Mer面霜,已經成了小IN的睡前必備功課,上臉非常的滋潤舒服,第二天早上肌膚水水嫩嫩,肉眼可見的好狀態。夏天去海邊玩曬傷了還用它來救急,修護功能真的非常強大!


不過有小仙女吐槽說質地很厚重,此處敲黑板劃重點——使用時要先放在手掌輕輕揉搓,藉助手掌的溫度給面霜「加熱」,等到面霜乳化至半透明狀再上臉,輕輕按壓在面部和頸部~

自從使用La Mer後,感覺整個肌膚變得柔嫩光滑,細膩緊實了許多,以後也會一直堅持用下去,有了La Mer的安心陪伴,讓我能活力滿滿迎接每一天,相信無論肌膚還是工作,生活,都能迎來更多的精彩煥變!

你呢,是否依然相信奇蹟?快來和La Mer一起,為夢想而努力,#開啟你的煥變奇蹟#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廣告

相關焦點

  • 50餘年,3000萬個天婦羅,早乙女哲哉:我還想一直做到130歲!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50餘年,3000萬個天婦羅,早乙女哲哉:我還想一直做到130歲!說起日本料理界的大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小野二郎。93歲高齡的他是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用一生的時間將壽司的製作發揮到了極致,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職人」和「匠心」。
  • 一生懸命只做天婦羅的日本料理大師 | 日本匠人
    吃雖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民以食為天」吃也是一件大事了。日本有一位料理人,他一生只做日本料理,而且,只精心研究天婦羅!不過,對於很多中國食客來說,天婦羅似乎還是比不上壽司那麼有神秘感。北京日料店「京櫻」的店長三輪啟先生。他說,雖然他們店裡的天婦羅小有名氣,但感覺中國客人點的概率不算很高,專門來吃天婦羅的中國客人更少,「可能因為中國油炸的食物很多吧,中國客人總會覺得,天婦羅就是炸魚嘛,不像壽司,有高級感。」
  • 他被稱為「日本天婦羅之神」,55年來只做一種菜.
    給客人夾天婦羅的手,一直在抖。可是這樣還是不行,客人一開口說個什麼,他心裡一慌,油鍋裡的天婦羅就完蛋了。把注意力集中到天婦羅身上又怎麼樣?他無意中發現,原來土腥味很重的海鰻,只要在炸焦的臨界點撈出來,就可以去除土腥味,而且海鰻本身也會變得特別鮮美。他盛給客人,滿心歡喜地說,「您嘗嘗,這是我用了新方法做的,味道會有點不一樣」。「年輕人不要想著自己瞎搞一套。」客人惡狠狠丟來一句話,22歲的哲哉僵在原地,額頭上不停地沁出汗珠。
  •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拯救了億萬地球人
    前幾天,袁隆平爺爺度過了自己的90歲生日,全網都在祝賀這位可愛的老人。他換上件新衣服,還去附近一家理髮店簡單理了個發。這家店他已經光顧了17年,理髮的時候,他問店主:「我是胖了還是瘦了?」店主說,你胖了!袁隆平爺爺笑著回道,「又年輕了5歲」。
  • 一生只為一件大事而來?!如何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有人問及為何喜歡攀巖時,Alex坦言:「因為喜歡啊,我覺得這跟任何人選擇一個興趣一樣,我喜歡將我的極限一直向前推。它會強迫你去爬得更好,爬得更完美無缺。」2.一生只為一件大事而來我也怕掉下山崖摔死,當你挑戰自己並且做到極致時,你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感覺在你面臨死亡時更加強烈,你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 天婦羅名師:所謂料理的巔峰,就是用心做好一件事
    把天婦羅「不油膩」做到極致的,當數近藤文夫,他的天婦羅跟一般家庭相比,卡路裡僅有一半,他的店也以「吃天婦羅,就來近藤」而聞名全國。   這位聞名全日本的天婦羅大師,如今已71歲。當初因為「長著一張和食的臉」而與天婦羅結緣。近藤沒有浪費這樣的「天賦」,52年一直用心鑽研,不僅第一個發明了蔬菜天婦羅,更是多年榮獲米其林二星。
  •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想吃他的菜都排不上隊,這個55年來只做一種菜,還愛調戲女顧客的傢伙,卻被稱為一代之神!!
    給客人夾天婦羅的手,一直在抖。可是這樣還是不行,客人一開口說個什麼,他心裡一慌,油鍋裡的天婦羅就完蛋了。把注意力集中到天婦羅身上又怎麼樣?他無意中發現,原來土腥味很重的海鰻,只要在炸焦的臨界點撈出來,就可以去除土腥味,而且海鰻本身也會變得特別鮮美。他盛給客人,滿心歡喜地說,「您嘗嘗,這是我用了新方法做的,味道會有點不一樣」。「年輕人不要想著自己瞎搞一套。」客人惡狠狠丟來一句話,22歲的哲哉僵在原地,額頭上不停地沁出汗珠。
  • 陳正雷:走遍50多個國家,一生只做一件事
    讓我印象頗深的是,這位太極宗師的記憶力非常驚人,幾十年中發生的各種故事在他的口中件件都能具體到某年某月。超凡的記憶力或許是因為這關乎他熱愛一生的事業,或許是因為太極讓他身心強健,或許是因為旅行讓他得以修養精神。無論因何,他細數的這些傳奇故事都將我們帶入了一位武學大師的精神世界中。   一生只做一件事
  • 被稱為「神」的料理人——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
    日本有位「天婦羅之神」,他將一生的努力化作料理臺前舉手投足間的淡然和優雅。一生只做一件事,讓他成為了與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齊名的「天婦羅之神」。他就是——早乙女哲哉先生。早乙女對天婦羅的追求達到了極致。日本電視臺NHK在紀錄片中用「一生懸命「來形容這位老先生,這個詞在日語中指一生都在為一件事不懈奮鬥。早乙女先生說,他做了很久才知道「油」是幹什麼的。
  • 「陝北歌王」王向榮:一生只做一件事
    但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顯得格外「青春」,不熟悉他的人,初見面,覺得老先生既精神頭足,說話風趣幽默,又和藹可親,與他聊天,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一個人的一輩子有多長,可以做幾件事?王向榮語重心長地說,「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唱陝北民歌。人這一輩子應該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成功與否,從事喜歡的工作和事業,做到得心應手,而且感到愉悅。
  • 探訪天婦羅之神--「是山居」
    曾經在高曉松的《曉松奇談》中看到一期節目,關於日本的匠人精神採訪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老爺子是什麼事呢?
  • 一入「漆門」「深似海」 從此一生只做一件事
    原標題:一入「漆門」「深似海」 從此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新網成都11月26日電 年輕時入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輩子只從事這樣一份工匠式的工作,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莉爾倩一生的真實寫照。
  •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為什麼那樣讓人渴望而不可得?
    所以,雖然他文壇地位卓越,但幾乎無八卦可聊。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只是讀書研究書著書,他一生也就只愛一個人,陪伴了他近六十載的妻子任載坤。他的兒女們也如他一樣,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如既往地過完他們毫無故事的一生。《素與簡》就是出自他的女兒宗璞之手的散文集,既有與家人相處的平庸日常,也有文學間流動的深厚親情,既有素日的平淡,又有為學的執著。
  • 葉嘉瑩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
    隨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公布#99歲的葉嘉瑩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這一話題隨即登上了新浪微博熱搜榜葉嘉瑩先生的一生歷經坎坷,在海外飄零數年,直至晚年才回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99歲,一生,一件事"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以其對古典詩詞的奉獻與堅守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敬佩與感動    桃李天下
  • 天婦羅:油炸的日本藝術—錦才原創
    講到日料,很多小夥伴會說,「全是生的我不喜歡」、「挺健康的但是太清淡了,我不喜歡」。但普通日本人的一日三餐,卻是最不健康的油炸食品佔據了重要位置。餃子被默認了「煎」或「炸」的出廠設置、日式炸雞炸豬排成為美食輸出的大IP,更別說幾十日元一個平價又好吃的可樂餅。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他15歲首次參加「童子試」,未中,從此便與科舉徹底告別,順應內心的召喚,準備問奇名山大川。難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徐霞客的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不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賦所在,而且相信他能闖出一條路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從15歲開始便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
  • 一生只做一件事
    要繼續支持我們哦,咪啾~大家看了標題可能會猜到和櫻娘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匠心精神我曾經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科技如此發達,還需要匠心精神嗎?」關於這個問題日本給出的回答如下▽日本建立了「人間國寶」 認定製度。
  • 看他的「魔怔」之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了不起的匠人」
    這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群人能夠如此安靜地、緩緩地,一生一世只專注於一件事,並且竭盡全力做到極致。為此不禁深深折服,忍不住捫心自問:假設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持有這種「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人之心,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
  • 江南春:營收從30億到130億,我只做了一件事 | 十年二十人
    江南春我只做了一件事——聚焦主業,我把所有收進來的東西全清了,收購總共花了四億美金,最後兩億美金賣出去。我的風格就是我錯了,我就全部不要了。第一就回歸主業,回到價值創造上,回到我最擅長的。第二我能給客戶提供什麼價值。我順著這個角度去做,盯著主業不斷深挖,挖出它的價值。
  • 所謂匠心,就是一直做愛做的事
    徐朗:那你每個月淨賺2萬6,你完全可以賣給加盟商啊,加盟費5000塊錢,如果你在北京開100家店的話,每個月淨加盟費就50,萬,一年600萬,如果全國有5000家連鎖店,每年就可以賺3個億,不出兩年就可以在主板上市了。徐朗:你把配方賣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