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爭相選購松茸。
凌晨4時松茸早市開市。
◎方欣怡 本網記者 謝臣仁 張亞賢 文/圖
七月盛夏,正值甘孜野生菌收穫季節。從凌晨到深夜,在康定市郭達橋農貿市場野生菌市場,賣菌人吆喝著、買菌者挑選著,在一片菌香氤氳中,山珍野菌通過不同途徑或進入本地人家,或出州跨省,甚至飛越國門,走上國外餐桌。
一個大市場,奉獻綠色生態的豐厚「饋贈」;一顆小菌菇,衍生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
甘孜的夏季,是牧場裡飄揚的花草香,是和煦的微風中徜徉的羔羊,是大家席地而坐圍在一起的一次野炊,更是蔓延在眼前壯闊而逶迤的綠色山巒,然而可以和秀麗的風景相媲美的,還有屬於這裡的氤氳菌香,有屬於這裡獨特的味蕾驚覺。
凌晨4時開市 深夜11時收攤
8月6日,凌晨4點,康定市野生菌銷售商歐玉萍就急匆匆來到康定市郭達農貿市場,開始了一天的野生菌生意。
8月5日深夜11點,歐玉萍收購了一批從康定市和雅江縣山上運來的500斤松茸,還想在早市再收購一批。 「現在網絡發達了,通過微信訂貨的人很多,每天需求量很大,沒有七八百斤滿足不了要求,得趁早再收購幾百斤。」
歐玉萍銷售松茸已經有5年「從業史」了,每年都要在郭達農貿市場忙碌兩個多月。「松茸6月下旬就出產了,由於才出來時量小、價格高,不好銷售,我們是7月10日進的場,這一幹要幹到9月中旬,甚至下旬」。
歐玉萍與其他兩個朋友「搭夥」做生意,每天的作息時間基本是早上四五點趕早市收購菌子,然後按照已有訂單包裝、快遞發貨,手中「單子」發完後,就等候買菌人來選購。
「本地市民選購菌子的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有不少送外地親戚朋友的,不管哪種情況,我們都一視同仁做好服務。」歐玉萍說,「回頭客多,都是因為我們服務做得好。」
「別看我們好像就是簡單地買進賣出,其實很累人的,每天一停下手中的活就想睡覺。」忙碌了一上午,12點半,鋪子裡才松閒下來,歐玉萍的「合伙人」王坤芳甩甩手臂,說:「整個膀子都是酸的,賺的都是辛苦錢」。
正與記者說著話,又來了買菌人,王坤芳趕忙招呼,議價、選菌、裝箱、快遞,又忙碌開來。
歐玉萍介紹,這樣的售賣一般要忙碌到晚上九點過,稍作休息後,又要等著買山上來的菌子,準備第二天的售賣工作。
在康定野生菌市場,有著100餘名「歐玉萍」,他們幾乎都是凌晨4時開市,深夜11時收攤。也正是有了這群忙碌者作為「中介」,才讓山野出產的奇珍走上了大城市每家每戶的餐桌,成為美味佳餚。
菌類近10種 日銷數萬斤
在熙熙攘攘的市場上,買菌人與松茸銷售商討價還價,將挑選好的松茸郵寄給遠方親朋好友或帶回家嘗鮮。
「你看看,剛剛運來的松茸個大、新鮮,質地細密,菌肉白嫩肥厚!」銷售商陳大剛告訴記者:今年松茸產量比往年多,前期價格相對低,每斤平均價格在70元左右;近兩天量相對少了,價格漲了,每斤平均價格在90元左右。為了能夠多收松茸,經銷商戶們經常要跑到各縣鄉鎮農戶家中或松茸採摘的山上收購松茸。
松茸是野生菌中營養價值較高的,被稱為「菌中之王」,除了松茸,還有很多野生菌。在郭達農貿市場,記者見到牛肝菌、大腳菇、青槓菌、刷把菌、雞蛋菌、獐子菌、青菌、白菌等近10種野生菌,這些野生菌相對於松茸被稱為「雜菌」。松茸價格相對較高,其他「雜菌」的平均價格在30元左右。
「不是『雜菌』不好,只是松茸『名氣』大,很多『雜菌』很好吃。」正在選購青菌的康定市民王群英表示,她就喜歡購買「雜菌」。
「『雜菌』大部分來自康定市新都橋鎮、甲根壩鎮,松茸有康定本地的,大部分來自雅江縣。」歐玉萍說,整個郭達農貿市場每天買進賣出多少野生菌,沒有準確統計,每個鋪子每天松茸銷量大都在千斤左右、「雜菌」大都在五六百斤。估計每天松茸銷售不低於2萬斤、「雜菌」不低於1萬斤,整個市場日銷量野生菌不低於3萬斤。
雪域高原特產商戶澤仁擁措常年在野生菌市場經營各類野生菌和蟲草、貝母、天麻和高原犛牛肉等生意,由於生性豁達開朗,生意做得很好。她告訴記者:隨著旅遊旺季的來臨,攤位上每天要銷售近千斤新鮮松茸。除了零售,她還兼顧批發。由於貨真價實,經常有成都、重慶的遊客和當地的顧客找上門來購買松茸。她說:「現在買松茸跟以往不同,一是有了網絡,大家都通過網絡銷售,擴大了銷售途徑,銷售量增大了;二是現在物流方便了,也促進了松茸的銷售;三是隨著大家對野生菌的不斷認識,『雜菌』銷量也上去了。」
生態好菌子多 百姓富起來
「今年松茸產量比往年高,到目前我已經賣了兩千多斤松茸了,收入有十萬多元。」康定市甲根壩鎮村民戰燈算著帳,喜形於色。
對於松茸的豐產,戰燈是這樣解釋的:「除了氣候的原因,主要是這些年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往年山上的植被沒有這麼好時,松茸產量就少,走半天都撿不了幾朵。現在一天要撿好幾十斤呢。」
戰燈告訴記者,他每天凌晨4時起床,簡單吃點飯後就騎著摩託車前往目的地,到了山腳下天就亮了,大家就順著山脊自下而上在青槓林中尋找松茸。前段時間,晚上下雨白天放晴,特別適宜松茸生長。今年收成好,全家都很興奮,每天卯足了勁地在山上轉悠。
「撿松茸很辛苦,得弓著身子前行或者半跪身子尋找。松茸大都生長在青槓林裡,衣服、帽子經常被枝椏扯破。鞋子更遭不住,我曾經一周穿破一雙膠鞋。」採摘松茸不是件輕鬆的事,戰燈在山裡一呆幾乎就是一天,午飯是隨身攜帶的糌粑、麵餅和礦泉水,傍晚時分才下山把松茸送到商販手中或者送到縣城擺攤銷售。他說:「這種勞動強度只有高原上經常幹這活的人才適應,外來人是吃不消的。」
戰燈特別提到採松茸的步驟:發現松茸後,第一步把落葉和腐殖土撥開,第二步用削尖的木棍弄鬆插入松茸下方的泥土,木棍下撬,松茸便出土了,第三步小心翼翼地取出完整的松茸,第四步把撬松的土壤、松茸菌種群壓平整,並用腐殖土覆蓋。戰燈反覆強調第四步,他說:「這是為了以後還有松茸撿,不能撿了松茸後把菌種露在外面,必須用土蓋上,不然就不會長松茸了;如果你蓋好了土,一場雨過後,撿過的松茸的地方,又會長出松茸。」
州林草局技術人員何康告訴記者,這關鍵的「第四步」正是群眾生態意識的體現,正是這簡單的一步,保護了植被、保護了生態,優化了野生菌生長環境,才讓野生菌豐產,隨著我州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松茸年產量在同等氣候條件下,呈現出產量和品質不斷遞升的趨勢。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州共有9個縣產松茸, 雅江縣更是被評為「中國松茸之鄉」。全州松茸年產量2800噸左右,佔全國松茸產量的60%。按照每斤平均價格50元計算,2800噸松茸就給全州群眾帶來2.8億元的產值。生態好了,野生菌多了,售賣野生菌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這時,那不能遺忘的一抹菌香,就有了別樣的「味道」。
甘孜日報
原標題:氤氳菌香盛夏時——康定市野生菌市場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