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影響後世的狂草大師

2021-02-08 書法欣賞


在唐朝的眾多僧人中,除了去西遊取經的玄奘,還有另外一位,直到今天還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位了不起的唐僧名叫懷素,從小就出家做了和尚,而且也去西遊過,只是他沒出國,只是在國內轉悠了幾圈。畢竟那個時候,玄奘已經取經回來了。

而懷素西遊,其實是去遊學的,一邊沿途欣賞了盛唐秀美的風光,一邊就到處找老師,跟人家學寫字。


這一趟下來,還真沒白走。在書法造詣上提高了幾個臺階,寫出了一手妙到毫巔的狂草。這個狂草和我們小時候寫作業用的「狂草」可不是一個概念,人家是王者,而我們啥也不是。

外行人看不出自己與懷素的差距。只有到了一定層次,才能明白其中的差別。據一些高段位的書法家說,狂草雖然看上去像是喝多了之後胡亂畫的,但實際上就像醉拳一樣,講究的是「形醉意不醉」。



草書最早成型於漢代,最初就是因為著急寫亂了。只不過在隨後的發展中,逐漸的演化出了獨特而嚴肅的書寫規範,也慢慢的具備了極高的藝術價值。


在盛唐時期,一個叫張旭的哥們,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開創了狂草這種書法。如果說之前的草書還能勉強看出是什麼字,那麼狂草就是徹底拋棄了實用性,完全看不出來。可能時間稍微長點兒,作者自己都忘了寫的是啥。

但是到了這個段位,已經達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的境界,根本就不在乎到底寫的是啥。反正也不是看字,而是看寫字的人在字帖中宣洩的情緒和抒發的情感。所以狂草又被後人稱為中國書法藝術「情感」與「浪漫」的美學代表。


雖然張旭是狂草的開創者,但是要說名聲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狂草作品,可能還是要屬懷素的《自敘帖》。《自敘帖》介於狂與不狂之間,就像喝酒一樣,在醉與不醉之間,微醺的狀態才是最美的感覺。

可能連懷素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一幅狂草字帖,竟然能對後世產生那麼深遠的而影響。

自懷素之後,到了一定段位的書法家想學習狂草,都會臨摹《自敘帖》。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高仿的複製品流傳於世。當然這些高仿貨雖是複製品,但是其中一些水平極高的,在今天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痴迷的研究《自敘帖》。現今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這一本墨跡卷《自敘帖》,本身長度超過7.5米,再加上歷代收藏家在上面寫的字,標記著自己曾經擁有過這幅曠世巨作,專業的說法叫題跋,整個裝裱之後的長度超過了15米。但這一幅是真跡還是高仿,在書法界的高端圈子中,一直就爭議不斷。

2004年10月,書法界還專門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聚集了當代的一些高段位書法家,討論臺北故宮收藏的這幅《自敘帖》到底是不是真的。雖然最終還是沒討論明白,不過倒是對推動文物鑑定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據說明代大師文徵明,曾經照著臺北故宮收藏的那幅《自敘帖》製作了鉤摹本,然後章簡甫又刻再石板上,製成了日後著名的「水鏡堂刻本」。


因為製作實在精良,所以很快就出現了很多翻刻本,意思就是照著複製品做的複製品。這樣的複製品在今天留存的還有很多,其中一本還被清代人裁裝成了線裝書,在頁面空白處還有清代沈銘彝的題跋,所以又叫沈銘彝本。目前收藏于謙受堂康益源先生手中,而且據說康益源先生手中至少還有另外三本「水鏡堂刻本」的翻刻本。


另外在《綠天庵帖》和《蓮池書院帖》中還有兩個版本的《自敘帖》,不過現在學術界一般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綠天庵本是一位同樣高段位的書法家的臨本,並非懷素真跡。而連池書院本,據說是清代那彥成帶了自己收藏的一本北宋年間的《自敘帖》到河北保定蓮池書院製作的刻本。

另外比較著名的,還有一直在日本流傳的三頁《自敘帖》,被稱為流日半卷本。


總的來說,懷素《自敘帖》絕對是狂草作品中的曠世之作。而懷素這個唐朝和尚,也絕對是書法界的實力偶像。

而當下留存的這些版本的《自敘帖》中,到底有沒有懷素真跡呢?這個問題,可能一時半會兒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文章來源於網絡,觀點僅供參

相關焦點

  • 由狂草技法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懷素《自敘帖》之真偽
    一 筆法比勘  懷素作為唐代張旭之後「以狂繼顛」狂草巔峰的代表書家,用筆極其自信準確到位,筆意圓勁堅挺,筆法豐富多變。(一)散鋒入草  傅申在《確證》裡說:「《故宮本》『來』字左第二折處分叉成兩股,《流日半卷本》及《契蘭堂本》皆未分叉。
  • 你見過文徵明寫的狂草麼?這字真是絕了,不愧是「明代第一」!
    文徵明的明代文化界的「四大才子」之一,其詩文受教於大文學家吳寬,在畫壇上他是吳門畫派的中堅人物,得到了大師沈周的真傳,在書法上,他更是70多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少年時候從李應禎那裡學到筆法,而後精研諸體,成為了一代宗師!
  • 懷素真跡1999年"低調現世"
    ,其草書盛譽當代,與張旭齊名,時稱「顛張醉素」,以善「狂草」出名。1977年,中國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率一文物小組赴各地搶救文物,至青島,在一堆廢棄待處理的書畫堆中揀識《食魚帖》,大喜過望。之前,已有鑑定家說是「贗品」,差點毀於一旦。
  • 狂草,應該這麼寫!
    草書寫得狂放不羈,被稱為大草,也稱狂草,狂草是唐代張旭首先創造出來的,後又有懷素加以推波助瀾,狂草逐漸被人們所認可。 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狂草更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深得歷代書家的鐘情和喜愛。狂草以狂放不羈、瀟灑恣肆、飛動張揚為特性。以強烈的節奏感和翻江倒海的氣勢震撼人心。
  • 中國狂草的「鼻祖」,書法登峰造極,卻是一個十足的「神經病」!
    張旭草書《李青蓮序》長卷藝術家有一個獨特的精神境界,在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位狂草大師,他被譽為狂草界的「鼻祖」,書法登峰造極,卻是一個十足的「神經病」!他開創了狂草一種新的書寫範式,是一位繼往開來的草書宗師,論及狂草水平比王羲之都牛,他影響後世1000多年!他就是張旭!為什麼說他是個「神經病」呢?唐代詩人李頎有詩云:
  • 狂草不狂!
    懷素《聖母帖》局部 碑刻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狂草最重視「氣」,歸結到一點,就是氣韻生動,貫穿於整幅作品中,是作者氣質和性情的外化。但狂怪不是狂草的目標,要狂得自然,狂得和諧,在熟練掌握技巧法度的基礎之上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規矩的至高境界。狂草的基本功在正書,張旭楷書在唐代首屈一指。
  • 懷素《自敘帖》傳奇——附超高清長捲圖
    △懷素《自敘帖》原大高清宣紙複製細節實拍懷素在長安住了大約五年回家鄉零陵,途經洛陽。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師張旭多年在洛陽活動,雖早已去世,懷素仍特意造訪洛陽以追思前賢。他篤信佛教,好與僧人交往,且懷素又是他同學鄔彤的弟子,因此對懷素很是器重。見懷素狂草可與先師張旭比美,更是感嘆不已,遂應懷素之請,為《懷素上人草書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礎上,懷素完成「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順時針手機旋轉90度欣賞高清全卷
  • 懷素《自敘帖》完整版、注釋版、臨習解讀
    《自敘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於唐大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為紙本墨跡卷,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草書」。
  • 讀碑帖 | 懷素 《自敘帖》
    結體變化規律懷素《自敘帖》是他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它是一種圓轉流暢的書法藝術。《自敘帖》的結體可以從下面數點來賞析:(一)以圓破方,方圓結合懷素的狂草,不僅大量使用圓筆圓線,而且運用了圓筆圓線組成的圓形字。
  • 習狂草忌照貓畫虎
    狂草與楷隸等靜美書體不同,它以動態美為主要審美特徵。點畫騰躍,線條飛揚,有如天空之飛鳥,草原之奔馬,長江之流水,高山之飛瀑。其貴在動處,所以要臨好狂草,非得有飛箭射鳥的功夫不可。
  • 狂來輕世界 醉裡得真如——佛心草翰 怪僧懷素
    在洞庭湖畔,李白邂逅了一位專程拜訪自己的少年僧人,懷著仰慕之情的少年僧人向李白展示了自己的書墨,李白對其大為稱道,為獎掖後學,李白吟寫「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這首《草書歌行》李白與贈少年僧人懷素,這是二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相會,望見李白黯然離去的背影,懷素決定聽從李白的建議,旅學長安。那年,懷素22歲。
  • 【經典】 懷素《自敘帖》高清附釋文
    《自敘帖》為懷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錄顏真卿、張謂、戴叔倫等人對其的贈詩成文。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有疾有速,有輕有重,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採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自敘帖》自唐末五代以來一直是草書領域的熱門法帖,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後,在書法藝術領域影響深遠。
  • 《自敘帖》在高速行駛中常常點剎車減速,懷素不愧是狂草老司機
    狂草的學習也有技巧和規律。《自敘帖》,紙本墨跡卷,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製,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蕩,"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懷素的《自敘帖》是狂草的經典法帖。
  • 毛體書法的精髓之作,《沁園春雪》狂草字帖欣賞,學毛體的首選帖
    毛體書法在當代廣受好評,毛體草書可以說已經超越了懷素、張旭的狂草。毛體草書真的是每一筆都如鑽龍,有寸勁,有靈氣有秀氣!可以看出寫時一氣呵成,不停頓!字體結構如神龍,緊湊帶勁,靈氣秀美!筆鋒,筆畫俊美秀氣,毫不拖泥帶水,一看就是楷書練到家了,有楷書加持!毛體書法和懷素的狂草有些相似,但是懷素的行草看上去軟了很多,停頓多了,勁道差多了,高下立判!毛體草書可謂是書法界的第一。
  • 14個字的書信,被後世大加稱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人們又在草書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說法叫做狂草。這種無法對字體的要求,其實沒有那麼嚴格,只需要表達出自己依圖無論你是如何書寫,都隨自己的人愛好就可以了。因此這個書法藝經出現,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草書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讚譽,其中有一些作品也被譽為是草書裡面最最經典的入門之作和巔峰之作。這些書法作品大多數來自於同一個人。這人的名字叫做懷素。
  • 物華天寶,古之零陵,懷素的出生地——永州
    而就在這一年,我們的主角——懷素,出生了。一個喜歡喝酒,喜歡雲遊,喜歡潑墨揮毫的傳奇人物。他既有著僧人的身份,卻從不遵守那寺廟裡的戒律清規,嗜酒成性,醉了便喜歡寫狂草,稱之醉僧,亦不為過。懷素出生在零陵。零陵是哪?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
  • 懷素《自敘帖》真假迷霧!
    不管怎麼說,這件被認為是懷素晚年代表作的草書,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作者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作品表現出的豪邁氣勢,體現出盛唐寬闊之氣,這是後世無法複製或偽託的。
  • 一位酷愛狂草的縣委書記,一幅字能賣4個億,普通人有錢也買不到
    在10年前北京保利的一場拍賣會上,有一位酷愛寫狂草的「縣委書記」的書法,最終賣出了4.368億的天價,這幅草書長卷,總計600多字,折合算下來的話,一個字能值70多萬了,這件作品的成交價格打破了多項拍賣紀錄,令國內外震驚。這件作品就是黃庭堅的《砥柱銘》。
  • 懷素與酒
    這種看法同樣也影響了禪宗,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僧人形象———酒僧。酒僧多矣,有知名的、不知名的,像濟公這樣傳於民間故事的、被文人畫家記載下來的也不少,懷素亦是其中翹楚。《金壺記》說懷素「一日九醉」,孟郊稱他「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其酒醉狷狂之態可見一斑。懷素的酒醉不是打禪機,不是抖機靈,而是在半夢半醒中追求一剎那間的智慧和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