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文徵明寫的狂草麼?這字真是絕了,不愧是「明代第一」!

2020-12-25 書法網

在中華文化史上,有著一種獨特的現象,就是文化人扎堆,甚至一個時代中一些最頂尖的文化名流,他們往往都是至交好友,這裡面的原因較為複雜,東方跟西方也有所不同,我們這裡不多談!

在書法史上,晉人書法名手往往在高門大姓當中的人群,唐代的書壇名家不是同事就是子侄,不是師徒就是親友,到了宋代不是師徒就是同僚,到了明代中晚期,幾乎所有的書法名家都匯集到了太湖流域!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在此期間,幾乎整個明代最有名望的藝術大師都匯集於此,而文徵明便是其中佼佼者!如果從明代書壇選出一個最具影響力的書壇大師,那麼他一定會是文徵明,他也曾有著「明代第一」的稱謂!

《明史》中這樣稱讚文徵明:

「立風雅數十年,與之遊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錢穀之屬,亦皆以詞翰名於世。」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由此可以看到,文徵明是那個時代文化界的核心!

文徵明的明代文化界的「四大才子」之一,其詩文受教於大文學家吳寬,在畫壇上他是吳門畫派的中堅人物,得到了大師沈周的真傳,在書法上,他更是70多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少年時候從李應禎那裡學到筆法,而後精研諸體,成為了一代宗師!

文徵明如今流傳後世的作品多為小楷或者行書以及小草,在狂草領域的作品極為罕見,甚至有人說他可能不會寫狂草,但是就在文徵明50歲的時候,他寫下了一幅狂草作品,從此作可以看出文徵明在狂草領域也是一代高手。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縱觀整個書法史,真正的大師,永遠是精擅「五體」的,而真正能體現一個書者藝術高度的往往是他的草書境界!

清代的學人王世貞曾經這樣評價文徵明的草書:

「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黃、米及《聖教》,晚歲取《聖教》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家」。

王先生的意思是說,文徵明早年的草書學書學習懷素,後來又受到了宋代人的影響,後來精研《聖教序》,終成一代宗師。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文徵明中的這幅狂草作品乃是他的《草書詩卷》,我們從這幅字細細分析,不難發現,這幅字更多的還是取法了張旭跟懷素的筆法,略有篆籀氣,同時在不經意間也帶出了黃庭堅那種對於線條的處理。

從筆法的豐富性上看,絕對是一代高手,從字形的變化和行氣的處理上看,中規中矩,為了避免單調,文徵明也努力營造出了許多的矛盾衝突,在字形的開合、疏密,字組的處理,墨色的變化都做足了文章,再現了唐人和宋人的意趣!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文徵明此卷《草書詩卷》乃是他書風成熟之後的作品,通篇取勝之處是他超凡的字形控制能力和整體的節奏把握能力,在筆法上更是能夠圓轉通神,宗師之名實在是名不虛傳,此作亦堪稱絕品!

文徵明這幅《草書長卷》本事周培源先生的藏品,在上個世紀捐獻給了無錫市博物館,如今,乃是無錫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如今,我們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比例進行超高清掃描,按照1:1比例還原出了跟原作毫無二致的墨跡作品,字字細膩清晰!

欲購文徵明此《草書長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

相關焦點

  • 「大明第一才子」文徵明,60年功力寫的楷書,稱霸書壇500年!
    文徵明楷書《明妃曲》長卷時人常常以唐伯虎為「大明第一才子」,其實不然,若是論名望、論地位、論藝術造詣,時人皆以文徵明為宗,所以這「大明第一才子」應該是文徵明才對。如此可見,其才華之高絕!在書法上,文徵明更是明代為數不多能夠「打通五體」的書法家,他不僅精擅行草書、更加擅長楷書,其楷書得晉唐之餘韻,成為書法史上繞不過去的高峰。
  • 陸衡:文徵明的朋友圈
    文徵明22歲時跟他學字,所以文徵明的字裡有很多李應禎的東西。我看了一下,李應禎的楷書要比文徵明厚,行草書也比文徵明放得開,但比較尖。文徵明的書法都比較尖,這一點可能受李應禎的影響。李應禎是祝枝山的老丈人。我們講文徵明朋友圈,有些就要涉及這些聯姻關係,比如,唐伯虎的女兒桃笙嫁給了王寵的兒子龍岡。
  • 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在今天的浙江省寧波市中心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碩大的古建築,此建築氣勢宏偉乃是明代風格,整體佔地上百畝,園內林蔭茂密,大門上有三個字的牌匾寫著「天一閣」三個字。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大書法家邢侗曾這樣評價豐坊的書法:「豐太史直鋒運腕,波拂居然魏晉,文徵仲不及。」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文徵明撥開人群,湊到榜單前,找了兩遍,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被挫敗感擊中的文徵明,再也無法淡定。當晚,落寞地寫了一首《客夜》,感嘆說:此後,文徵明堅持不懈考到53歲,整整27年,交過10次答卷,一次也沒考上,一直都是個秀才身。出生於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試有司,每試輒斥」。
  • 文徵明晚年大字行書欣賞:長戈大戟、雄強逸蕩!豪氣堪比黃山谷
    眾所周知,文徵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書畫家,其書法諸體皆能,尤以小楷和行書聞名於後世。他也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 小楷在中國古代的書畫史之中,不乏大量天資聰穎之輩,而文徵明卻是個例外。其實大家都知道,文衡山公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標誌性人物。和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相比,是缺了些天賦,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筆耕不輟地堅持了下來!
  • 祝允明、文徵明書法為什麼與宋朝書法疏離?
    明代中期, 書法功利性對祝、文依然產生影響。在祝允明的啟蒙和青壯年時期, 其書法就是在前輩教導下有意與宋人書法疏離:僕學書苦無積累功, 所幸獨蒙先人之教。文徵明也認為他「早歲楷法精謹, 實師婦翁 (李應禎) 」, 均是指這一時期祝氏書法特點。文徵明早年有過學蘇軾書法的經歷, 但書法不佳, 受制於考試, 遂也轉道晉唐。孫礦在《跋文太史三體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待詔自謂早年效玉局作字, 然玉局淳古, 待詔秀媚, 不得其真, 惟得其偃筆肥墨耳。
  • 文徵明:一個落榜生的逆襲
    當他把這個消息寫信告訴父親文林時,文林回信祝福了兩句唐伯虎,然後對文徵明說:兒幸晚成,無害也。        這是句老話。文徵明七歲不會說話,所有人都很著急,文林卻不慌不忙說了這句話。       文林少年得志,他絕不相信兒子「考商」如此之低,因此,他再一次用這話安慰和鼓勵兒子:沒關係,你遲早能考上。
  • 新年,看看江南才子文徵明最美的梅蘭竹菊!
    文徵明《冰姿倩影圖》局部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一生所作花卉較之山水要少得多,但他的花卉格調高雅,成就很高,在明代自成一家。所畫花卉又以蘭竹居多,世有「文蘭「之稱,多以水墨寫之,秀潤天成,清麗雅致。其它題材的花卉則較為少見。文徵明擅長用色,在用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類似本軸的設色花卉非常罕見,只是偶爾寫之,極其難得。
  • 70歲的文徵明,行書寫《歸去來兮辭》,仍然是熟悉的精到
    1488年的時候,18歲的文徵明回蘇州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你可能想不到,在歲試的時候,他因為字寫得太難看,被列為三等,遺憾落榜。書法史留名的書法大家文徵明,18歲的時候還能因為寫字影響考試成績,看來他在書法方面的天分並不比普通人強多少,至少,算不上是天賦異稟。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代隱居吳門,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沈周一生布衣,但家世、人品、風採、才華都是頂尖的,在當時,沈周的名氣就非常大了,主要是繪畫成就非常突出,受到眾人敬仰。
  • 懷素--影響後世的狂草大師
    這一趟下來,還真沒白走。在書法造詣上提高了幾個臺階,寫出了一手妙到毫巔的狂草。這個狂草和我們小時候寫作業用的「狂草」可不是一個概念,人家是王者,而我們啥也不是。外行人看不出自己與懷素的差距。只有到了一定層次,才能明白其中的差別。據一些高段位的書法家說,狂草雖然看上去像是喝多了之後胡亂畫的,但實際上就像醉拳一樣,講究的是「形醉意不醉」。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他是「大明第一才子」,一筆好字名震天下,70年功力不一般!
    文徵明《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在明代歷史上,眾所周知,在文學領域,有著名的「四大才子」,他們分別是文徵明、唐伯虎、祝允明、徐禎卿,這四個人唐伯虎在文徵明面前執弟子禮,祝允明的嶽父是文徵明的授業恩師在畫壇有「明四家」,分別是文徵明、沈周、唐伯虎、仇英。在文化藝術領域,無論是詩文還是書畫,文徵明是那個時代的主角!所以被時人稱之為「大明第一才子」,史書上說他的書法「名動海內」,也就是名震天下。
  •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離騷》欣賞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卷。大凡從事書畫鑑藏和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文徵明(1470~1559年)的大名。他初名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影響一個時代的畫派——「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屬於那種開宗立派的書畫大家。對於文徵明的書畫作品,絕大多數人已經耳熟能詳。
  • 文徵明泥金小楷《金剛經》,高清字帖圖片,精美絕倫!
    小楷泥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代,文徵明,絹本泥金,立軸,縱116釐米,橫31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是文徵明87歲高齡用泥金書寫而成。
  • 桑蓮居|禮品、催促與推託:文徵明信札的一個側面
    文徵明如何從中獲得收益,他是否向對方收錢?在討論這一類問題時,高居翰雖承認人們獲得畫作的方式不一,但文人畫家在接受報酬的方式上與職業畫家似沒有明顯的區別,他甚至引了一條不見出處的逸聞,說明代職業畫家習慣於在自己的畫室中懸掛潤格。
  • 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千字文書法展
    《千字文》的歷史源流《千字文》誕生於魏晉南北朝,這是個社會大動蕩而文化卻大繁榮的年代。它的誕生及早期傳播至少與四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第一位是「書聖」王羲之,他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座行書藝術的高峰,也是引領時代書風的楷模。第二位是梁武帝蕭衍,他酷愛王羲之書法,搜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藏於內府。
  • 有莫奈、倫勃朗、文徵明……
    這些作品來自其管理的 14家博物館、美術館 作品包括著名中外藝術家 文徵明 ▲山水 明代 王翬 巴黎城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局部放大 ▼
  • 89歲文徵明寫完此書法,安靜離開世界!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叫文徵明,他是明朝有名的書法家、繪畫家,文徵明的才華非常的高,因為精通詩、文、書、畫,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四絕」全才,可見文徵明的才華也是非常的高,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是文徵明89歲所寫的生前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叫《獨樂園記》,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珍貴,如今被珍藏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