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冰姿倩影圖》局部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文徵明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1、明 文徵明《蘭竹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長卷寫幽蘭或與翠竹叢生,或與棘條相雜,或生於湖石之側,或長於流水之濱,或倒垂於懸崖,或招展於平地,千姿百態,神清骨秀。以淡墨寫蘭,濃墨寫竹,飛白勾石,細筆寫草。筆墨瀟灑,師法趙孟頫,隨手成形,風姿綽約;筆意縱橫、神韻滿卷,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
2、文徵明《漪蘭竹石卷》
花卉中,文徵明最喜畫蘭竹,今存《漪蘭竹石卷》,為代表性作品,將趙子固之繁茂、鄭所南之疏淡、趙子昂之筆墨韻致熔於一爐。蘭竹間雜以荊棘,伴以怪石、小草、流水,穿插蒼松,意境清幽。
3、明 文徵明《三友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文徵明《蘭竹圖》故宮博物院藏
5、文徵明《蘭竹圖》故宮博物院藏
6、文徵明《蘭花圖》扇面
7、文徵明《墨竹》
8、文徵明《墨竹》
9、文徵明《竹石靈芝圖》1533年作
10、文徵明《墨蘭》
11、文徵明《幽蘭》1527年作
12、文徵明《幽谷棘草圖》1534年作
文徵明創作此軸花卉己64歲,繪畫已經成熟。畫中「雜用墨瀋藍汁作叢蘭,間以荊棘,旁有雁來黃殊鬱茂,蓋亦隱寓蘭與眾草伍之意,隨筆點綴,生趣自足。(陶梁)」用筆沉穩而文靜,設色古淡秀雅。初看稍淡,愈看愈妙,構圖嚴謹縝密,畫面幽雅清曠。久而久之,令人置身於超脫寧靜的境界中去,既充滿生意,又清空雅靜令人了無雜念。
文徵明一生所作花卉較之山水要少得多,但他的花卉格調高雅,成就很高,在明代自成一家。所畫花卉又以蘭竹居多,世有「文蘭「之稱,多以水墨寫之,秀潤天成,清麗雅致。其它題材的花卉則較為少見。
文徵明擅長用色,在用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類似本軸的設色花卉非常罕見,只是偶爾寫之,極其難得。文徵明不像「元四家」那樣不太重視色彩,而是提高色彩的地位,較多地運用,並將適應宮廷貴族趣味的濃豔的著色法,轉變為與文人情趣相一致的清麗雅致的著色法,清代惲壽平在《南田畫跋》中評價文氏著色「古澹明潔」。這是文徵明用色的一大創舉。
13、文徵明《野蘭》1531年作
14、文徵明《菊花竹石圖》
15、文徵明《菊石圖》1548年作
款識:戊申九月,閒齋無事,偶有素冊在案,信手塗抹,不覺盈紙。蓋亦博奕者用心之類也。
這幅畫表現的是一組坡石,一簇新篁以及一叢野菊花,物象十分簡單。但就是這幾種簡單明了的物象,文徵明卻布置得生動自然、耐人尋味。
位於畫面最前端的是一組坡石,皴擦點染,筆法沉著痛快,可以看出沈周對他的影響。但文徵明用筆毫不含糊,筆不妄下,使它們與聚散有致的竹葉,簡筆揮灑的菊花相呼應。柔弱的小草也更襯託出石質的堅實。
全畫透露出一種上溯元代水墨淋漓的筆墨風格。畫中竹子的塑造尤見精神。文徵明用濃墨畫竹,筆筆清晰、謹慎、健朗。將竹的內在精神形象地刻畫出來。
16、文徵明《霜柯竹石圖》
17、文徵明《蘭竹怪石》1549年
18、文徵明《幽蘭竹雀圖》
此軸《幽蘭竹雀圖》是他較為少見的精品之作,用筆濃淡乾濕渾然一體,蘭草竹葉對映相輝,二隻竹雀頗有宋院韻味,其格調高雅,文靜淡逸,文氏雖有宋元董米根底,但此畫更突出個人繪畫風貌,更為珍貴難得之處有收藏家及書畫鑑定家吳湖帆工對竹雀圖文徵明自題詩一首,可見此畫已在吳湖帆心目中的喜愛程度,這足以讓人感慨萬千了。
19、文徵明《蘭竹石圖》
20、文徵明《蘭竹冊頁》1553年作
21、文徵明《鬥雞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22、文徵明《修竹喬柯圖》
《喬柯修竹圖》是文徵明筆下時常出現的題材。喬柯,指高枝。晉陶潛《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逯欽立校註:「喬柯,高枝。」宋曾鞏《秋聲》詩:「喬柯與長谷,秀色故未浼。」清施閏章《浮萍兔絲篇》詩:「兔絲附喬柯,嫋嫋復離披。」
此圖以淡墨側鋒皴出坡上喬柯奇石,墨竹全以書法的筆意寫出,淡寫枝幹,濃墨撇葉,枝梢簡略,緊勁連綿,運筆快而著力輕,時夾飛白,有如書法中的枯筆,雖率意而成,卻用意甚微,以雅弱取姿,筆力行於人所不見之地,振蕩得處處靈動,神如玉花秋雪,無色而豔,蒼古之中饒有秀潤之氣。
畫幅左上端以行草題五絕一首,詩云「修竹雨差差,喬柯霜陸離。未記梁棟具,且保歲寒姿。」其題詩與畫意相發,與其說寫景,不如說是作者心境的寫照。
文徵明的畫向來以乾淨清雅聞名,用筆也極其細膩,樹幹山石用行書筆法,勾,擦,皴,染大都中鋒參以側鋒,書法線條和水墨韻味得以有機結合,帶有濃厚的書法意趣,雖是繪畫作品,卻是文徵明書法修養的自然流露。
23、文徵明《枯木竹石》
24、文徵明《枯木疏篁圖》
明代吳中四大畫家各具複合的風格,沈周厚重雄放,唐寅俊逸峭麗,仇英工整伶俐,文徵明勁爽縝密。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文徵明學習傳統,所獲最多,有評為:遇古人妙跡,惟覽觀其意而師心自詣,輒神會意解,至窮微妙處,天真爛漫不減古人。此作繪古松如龍,虯幹曲枝,老氣橫秋;疏竹翠色盎然,叢簇紛披。
畫家運用自己在書法尤其是行草書方面的高深造詣和雄放的筆力,以溼潤淋漓的墨色自由揮寫,既表現了雨後竹樹蒼潤欲滴、秋意漸濃的狀態和美感,也反映出作者安逸閒適的放鬆心態,是文徵明盛年粗筆繪畫中具有較強筆墨個性和詩化意境的作品之一。作品上有作者自題:「過雨疏篁綠,驚風古木疏。幽人初睡起,秋色滿精廬。徵明。」後鈐「文徵明印」、「停雲館」印等。
25、文徵明《四君子圖》
26、文徵明《雙清圖》
27、文徵明《梅竹雙清》
款識:<畫>徵明為友梅作。<書>八月十四夜,對月有作。月近中秋夜有輝,幽人戀月臥遲遲。及時光景寧須滿,明日陰晴不可期。清影一簾金瑣碎,涼聲何處玉參差。酒闌無線懷人意,都在庭前桂樹掛。十五夜銀漢無聲夜正中,十分秋色小樓東。空瞻朗月思玄度,誰有高懷似瘐公。把酒金波浮桂樹,捲簾清露滴梧桐。碧云何處人如,惆悵東闌一笛風。十六夜入眼冰輪積漸摧,白頭顧影重徘徊。極知武力盈當缺,自惜留念去不來。蟋蟀早將寒氣至,芙蓉都受露華開。殷勤不負花前意,依舊清光在酒杯。徵明。
28、文徵明《冰姿倩影圖》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