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2020-12-25 三餘書社

在今天的浙江省寧波市中心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碩大的古建築,此建築氣勢宏偉乃是明代風格,整體佔地上百畝,園內林蔭茂密,大門上有三個字的牌匾寫著「天一閣」三個字。

讀過餘秋雨先生文章的人,對於「天一閣」並不陌生,這是中國歷史上少數的藏書樓之一,歷經多次磨難依舊屹立至今,是一種重要的文物寶庫!

這座《天一閣》本是明代的一位收藏家範欽所見,而其中大部分的藏書來源於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是明代一位典型的「土豪」,他家財萬貫,有良田千畝,傭人無數,平生最好收藏,尤其是藏書,且精於書畫,只可惜晚年的時候不善經營,敗光了家業,他的畢生藏書,便獻給了範欽,藏於「天一閣」!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他就是大收藏家豐坊!

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大書法家邢侗曾這樣評價豐坊的書法:

「豐太史直鋒運腕,波拂居然魏晉,文徵仲不及。」

這裡的「直鋒運腕」乃是晉人書法的一個特點,後世能夠繼承這種風格的人並不多,因為晉人的書法習慣乃是一手執筆,一手執卷,手腕可以隨意擺動,到了五代之後,這種方法因為高桌的出現而極少人用。豐坊乃是為數不多能悟此法之人。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由此可見,豐坊的書法在文徵明之上!

曾經有寧波當地的一位企業家將自己收藏的豐坊的一件草書作品《感遇詩三首》獻給了「天一閣」,這件作品是豐坊流傳後世罕見的作品之一,據估計價值千萬以上!

書法作品存世數量少,也是豐坊名氣不及文徵明的一個原因!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古代的大書法家往往具備的這樣的特徵,或者達官顯貴,或是豪富之家,只有這些人才能有足夠的書法學習資源,才能有機會成為書法大師,豐坊就是如此,他自幼生活優渥,20歲的時候就已經博學多才,極有名氣,在父親的逼迫下參加科舉,居然考取了進士,可見其才華之高!

豐坊曾經親刻過一件著名的神龍本《蘭亭序》,此碑現在藏於寧波的「天一閣」,乃是國家重點的一級文物!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對於豐坊來說,他最為精擅的乃是小楷。他的小楷功夫可謂是精絕天下,連當時的書壇泰鬥文徵明都讚嘆不已:

「豐先生寫字,一點一畫,無不從古人中來」

這一點文徵明也做不到,我們如今看豐坊存世為數不多的小楷,就不難發現這個道理。

豐坊如今最為著名的傳世小楷乃是他在張旭的《古詩四帖》後面的題跋。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這段題跋字字精雅,骨力精強,點畫如斧砍刀刻,比之文徵明更具晉唐精神!豐坊的一個好友曾經認為大書法家祝枝山也不及他:

近得南禺所臨太白詩,縱橫開闔,遒勁飛動,其神也哉,惜乎枝山化去不得見之耳!

豐坊的書法在清朝的時候頗為流行,康熙皇帝就很喜歡的他的書法,並且評價他「第四指得力,筆在畫中而無左右之病」,這自然是形容豐坊極善於中鋒用筆!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如今,我們將豐坊題跋在《古詩四帖》當中的這一段跋文截出來,將其原作進行了超高清的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豐坊小楷《古詩四帖》跋文,請點擊下面惠購: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

相關焦點

  • 祝允明、文徵明書法為什麼與宋朝書法疏離?
    文徵明也認為他「早歲楷法精謹, 實師婦翁 (李應禎) 」, 均是指這一時期祝氏書法特點。文徵明早年有過學蘇軾書法的經歷, 但書法不佳, 受制於考試, 遂也轉道晉唐。孫礦在《跋文太史三體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待詔自謂早年效玉局作字, 然玉局淳古, 待詔秀媚, 不得其真, 惟得其偃筆肥墨耳。
  • 你見過文徵明寫的狂草麼?這字真是絕了,不愧是「明代第一」!
    在書法史上,晉人書法名手往往在高門大姓當中的人群,唐代的書壇名家不是同事就是子侄,不是師徒就是親友,到了宋代不是師徒就是同僚,到了明代中晚期,幾乎所有的書法名家都匯集到了太湖流域!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在此期間,幾乎整個明代最有名望的藝術大師都匯集於此,而文徵明便是其中佼佼者!
  •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1498年,文徵明和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參加鄉試。兩年前,文徵明已經單獨來考過一次,名落孫山,自我安慰說,江南天才極多,失敗也算正常。明 唐寅 《桃花庵詩圖》134×64.5cm 鏡片 設色紙本文徵明一生將王蒙作為自己的繪畫榜樣,致力於學習元四家精髓的文徵明,鍾情於表現「桃花源」這一題材的繪畫,也是源於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影響。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新年,看看江南才子文徵明最美的梅蘭竹菊!
    文徵明《冰姿倩影圖》局部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一生所作花卉較之山水要少得多,但他的花卉格調高雅,成就很高,在明代自成一家。所畫花卉又以蘭竹居多,世有「文蘭「之稱,多以水墨寫之,秀潤天成,清麗雅致。其它題材的花卉則較為少見。文徵明擅長用色,在用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類似本軸的設色花卉非常罕見,只是偶爾寫之,極其難得。
  • 文徵明晚年大字行書欣賞:長戈大戟、雄強逸蕩!豪氣堪比黃山谷
    眾所周知,文徵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書畫家,其書法諸體皆能,尤以小楷和行書聞名於後世。他也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 行書小品除了廣為人知的小楷書法,文徵明的行書亦是一絕。
  • 「大明第一才子」文徵明,60年功力寫的楷書,稱霸書壇500年!
    沒有書法經歷的人,聽到文徵明的名字,應該是對於「四大才子」的認知,在明代中晚期的太湖流域,文風極盛,幾乎全天下的大才子,大文人都匯集於此。在書法上,文徵明更是明代為數不多能夠「打通五體」的書法家,他不僅精擅行草書、更加擅長楷書,其楷書得晉唐之餘韻,成為書法史上繞不過去的高峰。文徵明75歲的時候,曾經寫過一件楷書作品,這件作品乃是他平生書寫次數最多,也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就是《明妃曲》。
  • 陸衡:文徵明的朋友圈
    沈周是文徵明的繪畫老師。接下來就講講文徵明的書法老師李應禎(1431-1493)。李應禎,又叫應熊。他的名「甡」,比較少見,一般人不太認識,兩個「生」,還是讀「生」。「生了又生」,是「眾多」的意思。李應禎做到南京太僕寺少卿。文徵明22歲時跟他學字,所以文徵明的字裡有很多李應禎的東西。我看了一下,李應禎的楷書要比文徵明厚,行草書也比文徵明放得開,但比較尖。
  • 文徵明:一個落榜生的逆襲
    其中,左一是唐伯虎,左二是徐禎卿,左三是祝枝山,右一是文徵明。       這部電影裡,徐禎卿和文徵明一閃而過,根本沒什麼戲。而這種劇情,也正是現實:唐伯虎最風流瀟灑,祝枝山最桀驁不馴,徐禎卿才華橫溢但英年早逝,文徵明,是最沒特點最不顯眼的那個笨小孩。
  • 89歲文徵明寫完此書法,安靜離開世界!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要問各位書法愛好者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讓後人稱讚,還有的網友喜歡楷書鼻祖鍾繇,鍾繇創作的楷書也成為了一種經典的字體,看到這些古代的書法名家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自豪呢?
  • 文徵明泥金小楷《金剛經》,高清字帖圖片,精美絕倫!
    小楷泥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代,文徵明,絹本泥金,立軸,縱116釐米,橫31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是文徵明87歲高齡用泥金書寫而成。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重寶,溫文爾雅,出自明朝一位才子之手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才子」,90歲高齡仍練習書法不停筆,到了最後,在給御史嚴傑的母親題寫墓志銘時,執筆而逝,其楷書堪稱明朝第一。文徵明的這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可以說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家風、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 有莫奈、倫勃朗、文徵明……
    這些作品來自其管理的 14家博物館、美術館 作品包括著名中外藝術家 文徵明協會超級慷慨 這些作品不但可以放大欣賞 更重要的是 可以用於個人或商業活動 使用者可根據要求自行修改 而且 不需要特別標註來源和出處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代隱居吳門,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沈周一生布衣,但家世、人品、風採、才華都是頂尖的,在當時,沈周的名氣就非常大了,主要是繪畫成就非常突出,受到眾人敬仰。
  • 70歲的文徵明,行書寫《歸去來兮辭》,仍然是熟悉的精到
    1488年的時候,18歲的文徵明回蘇州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你可能想不到,在歲試的時候,他因為字寫得太難看,被列為三等,遺憾落榜。書法史留名的書法大家文徵明,18歲的時候還能因為寫字影響考試成績,看來他在書法方面的天分並不比普通人強多少,至少,算不上是天賦異稟。
  • 桑蓮居|禮品、催促與推託:文徵明信札的一個側面
    文徵明如何從中獲得收益,他是否向對方收錢?在討論這一類問題時,高居翰雖承認人們獲得畫作的方式不一,但文人畫家在接受報酬的方式上與職業畫家似沒有明顯的區別,他甚至引了一條不見出處的逸聞,說明代職業畫家習慣於在自己的畫室中懸掛潤格。
  •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離騷》欣賞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卷。大凡從事書畫鑑藏和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文徵明(1470~1559年)的大名。他初名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影響一個時代的畫派——「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屬於那種開宗立派的書畫大家。對於文徵明的書畫作品,絕大多數人已經耳熟能詳。
  • 海外館藏:文徵明小楷《文賦》手卷,字字珠璣,筆筆不懈
    文徵明楷書陸機《文賦》手卷,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這件墨跡高二十三釐米,橫一百一十七釐米,書家在卷後識云:「嘉靖甲辰三月過補庵先生緣筠寓,出楮索書此賦。書三日,未及伴而歸。至是再過為補書之,已三易寒暑矣。日就昏耄,指弱不工,不足觀也。丁未二年,徵明識。」
  • 文徵明攜此書法,進賀春節!
    ▲文徵明《立春進賀》行書自作詩卷 紙本手卷 27×637cm文徵明的這件作品,取法黃庭堅筆意,因為是窮款,無法判定具體年份。文徵明最終覺得黃庭堅的「大收放」並不在於筆畫收放本身,而是巧妙揖讓中的意蘊和行氣,理解到了這點,文氏最終注意調整筆鋒,使筆法豐富化,更加注意藏鋒和折筆,黃庭堅的長槍大戟變得綿勁遲澀、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 文徵明最貴的書法!
    不久前,北京保利10周年秋拍上,宣傳冊的封面作品文徵明《雜詠詩卷》以8165萬的高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