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尕慫:我火嗎?為什麼我還這麼窮?

2020-11-18 騰訊網

《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火了以後,姑姑張榮霞的快手漲了很多個粉絲,張榮霞特意錄了一段視頻,感謝侄子。很多甘肅醫務工作者聽了這首歌,「聽哭了」,他們說,「這是西北人自己的聲音。」

文|黎小軍

1

張尕慫是在大理他開的「尕鋪子」二樓陽臺,一個可以吃西北菜聽西北民謠的根據地,接受採訪的。那是個溫暖的下午,他坐在椅子上,任由太陽不遮不掩地打在身上,兒子狗娃哭鬧著上來,他抱起兒子,「寶貝兒,媽媽罵你了?」狗娃嗚咽著,情緒很快又高漲了,「寶貝兒,和媽媽說要一瓶啤酒,冰鎮的。」曬太陽,喝點兒啤酒,不時接待來店裡找他,更多的是通過手機聯繫上他的陌生人。白天就這麼過去了。

「早知道在家待了這麼久,我也不會只買兩包紅蘭州,早知道村裡封了路口,我就應該多拉拉妹妹的手.....」2月15日,這首《早知道在家呆這麼久》一經上傳,微博轉發將近四萬,有兩萬多條留言。

視頻中,張尕慫身穿灰色對襟棉襖,頭戴護耳雷鋒帽,鼻梁架一副茶色眼鏡,黑色口罩捂著下巴,露出一張粗獷的鬍子臉,典型的西北漢子。他用一張銀行卡代替撥片,彈三弦,操高亢的西北腔,聲音洪亮,生機勃勃。背景是一個院子,用紅磚和泥土砌的牆,隱約能嗅見黃土的味道。這段視頻在快手等短視頻app迅速下沉,隨後,媒體跟進報導。歌手龔琳娜說:「難得聽到的民歌傳遞出新的生命活力,西北好民謠,真喜歡。」

歌的動機很簡單。本來張尕慫家過年買了很多菜,他是個大家族,他爸爸有十二個兄弟,到他這兒,平輩就有二十多人。除了張尕慫,他還有三個親兄妹。到了初八,家裡的菜快吃光了,因為疫情,村子封路,張尕慫的妹妹說:「早知道在家呆這麼久,應該多買點菜。」張尕慫就把這句話唱了出來。用的是西北民間曲調《倉啷啷令》,民謠歌手趙牧陽、野孩子樂隊也唱過。

還有一首歌叫《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寫的是他的姑姑張榮霞。姑姑是一名醫護人員,過年期間張尕慫突然找不見她人,才得知她去了武漢。姑姑喜歡刷快手,在快手上,他看到了姑姑在武漢抗疫的生活,很擔心她。他為姑姑寫下了這首歌。

4月25日,張尕慫在微博上發布了這首歌的MV,剪了快手上有關醫護人員的短視頻作為素材,這支視頻的觀看量超過1306萬次,並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歌手老狼、鬱可唯,樂評人鄧柯、耳帝,演員大鵬等,甚至連官媒新華社都轉發了這條視頻。鄧柯評價歌曲,「穿插其中的三弦和硬朗的方言給人以強烈的親切感——這也是民間音樂最大的魅力。」

就這樣,來自甘肅省白銀市的西北青年張尕慫,肉眼可見地火了。

熱鬧是外人的熱鬧,落在他身上的,卻是糟心事居多。他在微博舉了三個佔他便宜的例子:老家政府搞了一個鄉村旅遊節,因為疫情,大型歌舞沒有了,只能在一個小亭子裡給開幕式的領導唱唱,領導點名要他去,主辦方聯繫他,但沒人掏錢;一個紀錄片想用他疫情期間寫的歌,問到有沒有預算,對方答這是公益活動;還有一個電視劇,想用他的歌作插曲,問他們有沒有預算,乾脆不回復了。

也有願意掏錢的,叫他發一些帶廣告的視頻,他不願意發,叫他去演出,他不樂意去,他說這不是「裝逼」,「別人讓我幹的我幹不了,面對巨大的誘惑,我不會一下子掉進去,你明白嗎?」

他就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名氣大卻賺不到錢。「真的太窮了」,張尕慫哀嘆道,「要不咱們報導的標題叫《張尕慫太窮了》。」

張尕慫彈唱《早知道在家呆這麼久》圖源視頻截圖

2

張尕慫從高中開始彈吉他唱歌。那時,他用普通話寫小清新的民謠,對著臺下的姑娘唱,「喜歡你,美麗的眼睛,喜歡你,可愛的表情」。那是稚嫩的青春期表達,他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他在湖南上的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想畢業後可以回家鄉種樹,他很快厭煩了大學沉悶的生活,一頭心思地搞音樂,也許是搖滾樂。有一天,他在大學宿舍彈吉他,「小時候稀奇古怪的旋律又重新出現在我的心田」,他後來在日記中寫道,他上網查資料,「原來這些傳統的廟會,小時候瞎哼的調子在西北的一些地方還繼續保留著。」等到暑假,他決定去西北各地尋找民間藝人,拜師學藝。

那是2011年的夏天。他的人生拐上了另一條路。

他先去的西寧,去聽花兒,認識了花兒歌手尕馬龍,他和尕馬龍說,「我是一個學生,很喜歡花兒,想學著唱,能不能傳授我一些技巧方法?」尕馬龍請他唱一曲,聽聽他的嗓音,他害羞地,輕聲地給他唱,結果跑調了。尕馬龍鼓勵他,「你要敢唱,放開了唱!」接著尕馬龍很大聲地唱了一句,把他「震了一跳」,尕馬龍對他說,「這就看你對你的嗓音自不自信。」

此後,張尕慫每年有三個月在西北採風,五月底去一次,那是西北舉辦花兒會的時間,國慶一次,過年一次。2006年的張尕慫還熱衷於跑迷笛音樂節,可當他去了花兒會,他就不去音樂節了。花兒會在一個山口,幾十萬人,每個人都可以即興對唱,他被歌聲包圍,看每個女孩都是花兒,每個男孩都是少年。他認為這是真正的流淌在人血液中的音樂。

他跑遍了大西北,「我能爬上去的小山坡,能跳過去的小水坑,我都去過。」拜訪的民間藝人不計其數,能記住名字的就有一百多個,這一百多人中,有四五位藝人是他固定拜訪的。

比如,定西的魏文清,表情嚴肅,不和人說話,是個古板的人,但當他唱起歌來,張尕慫的心就融化了,人好像被他的歌聲帶走。還有武威的馮傑元,唱涼州小調,眼睛看不見,開一家按摩店,性格孤傲,記者採訪他,他連門都不開,但他只要抱起琴,「整個人散發著光芒」。馮傑元的姑姑叫馮蘭芳,每天彈琴唱歌,「她跟你說話都有節奏」。

張尕慫喜歡和他們待在一塊兒,把他們視作創作的源泉,「這種感覺就可以影響我很久,好像充了電,一年都忘不了」,他把他們的歌錄下來,存了好幾個硬碟,這給了他底氣,「我有這樣的導師,一直一動不動地在西北,我怕什麼?我怎麼能不創作出這麼多好的歌曲?」

張尕慫再也沒有用普通話唱過歌,他用西北方言唱,每一句都唱得格外舒服。有段時間,他甚至只說方言,普通話失去了「骨子裡的親切」,迫於現實,無奈地放棄了。張尕慫有口吃,話說快會結巴,但是唱歌他不會,朋友說,因為他太喜歡唱歌了。

張尕慫彈吉他圖源張尕慫微博

3

張尕慫討厭別人叫他「網紅」,「誰說我是網紅我捯死他!」他給自己的定位是藝術家。

當代音樂人中,張尕慫喜歡趙已然、野孩子、小河、五條人、李劍鴻、馬木爾,等等,他認為這些是「非常屌」的人。民間藝人,他特意提到了賈福德,甘肅人,八十歲,鬍子花白,牙齒幾乎掉光,唱歌有多厲害呢?張尕慫說:「我像看見了大海。」

「這些人是我要模仿,要學習,或者說我要致敬的,是我這一輩子要走的。你說有這樣的人,像一個明燈,他們一直在那裡,就踏踏實實地這麼呆著。這些人都是創造者。」張尕慫說。

只有回到甘肅,張尕慫的創作力才能被激發出來,「你有這麼多素材,有這麼多激情,老家又有這麼好的磁場,出來的作品一溜一溜的。」他聽見風吹動草地,聽見鄰居喊家裡孩子吃飯了,拖著西北人特有的尾音,」吃飯咯——「,聽見雞叫,狗叫,鳥叫,聽見奶奶的嘆息聲,他的靈感就來了。疫情期間,他被困在老家,陸續寫了十幾首歌。

人紅了,是非就多起來,有人說喜歡,有人說不喜歡。面對褒貶,張尕慫說:「我相信一個人的情緒或者心情有春夏秋冬,他今天不喜歡你,明天會喜歡你,他會變的,如果一個人一成不變,那就很恐怖。」以前他特別想紅,上了幾個電視節目,以為這樣能掙到錢。每年有三個月,他去各地巡演,「我去演出沒有人不喜歡,別人說,我的眼睛像個調皮的孩子。」2011年,他定居大理,2015年,他結婚,在大理開了家店,什麼都賣,吃的,啤酒,衣服……大理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閒著沒事幹,他就陪兒子看《奧特曼》和《小豬佩奇》,「太好看了,這種東西不用思考,騰訊視頻上《小豬佩奇》的彈幕都是我發的。」

總之,他能掙錢,但掙不了大錢。

張尕慫喜歡快手,他在快手上看到很多普通人,「感覺在我們村子都能找到原型」,他原來採風認識的一些民間藝人也開始在快手直播,有時候,他會去看他們,給他們打賞。

《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火了以後,姑姑張榮霞的快手漲了很多個粉絲,張榮霞特意錄了一段視頻,感謝侄子。很多甘肅醫務工作者聽了這首歌,「聽哭了」,他們說,「這是西北人自己的聲音。」網友評價,「中國有一群大夫叫霞霞,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也看不清她們的臉。」在網友們看來,張尕慫的民謠記錄了這個時代。

「我姑姑支援回來了,有多少人能記得?過了明年,大家就忘了。但有這首歌不一樣,人的記憶會消失,但是歌曲會留下來。就像我送給她一對耳環,或者一隻口紅,她可能不會戴,也不會化,她放著,但是個念想。你知道那兩個字嗎?思念的念,想像的想,就是這樣。」張尕慫說。

圖源張尕慫微博

相關焦點

  • 現場 |張尕慫: 「我按照 '乃小從心'的感覺一直走」
    主持人:尕慫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拍這部片子時的故事嗎?張尕慫:這部片子的導演叫張楠,這個片子是2013年拍的。2013年我那時候是個傻傻的、心裡沒有任何的煩惱、什麼都沒有的年輕人。之前新鄉有個導演,給我拍了一個20分鐘的片子,張楠導演在網上看到,就直接來找我了。來找我之後,就一直跟著我、一直拍。
  • 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我就應該早點聽聽張尕慫
    一首叫《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的歌在網上流傳開來:「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我也不會花500去燙頭……」歌詞巧妙,曲調通俗。演唱者張尕慫就像個粗麻布衣的憨小子,坐在紅磚頭牆根底下,捏個銀行卡噼裡啪啦彈琴,搖頭晃腦,樂呵呵的,也招得手機屏幕前的其他人有了笑容。這段時間,張尕慫還一直在「創作」,或者用他的話說,應該叫「記錄」。
  • 張尕慫,在熱愛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正月裡,是新年,別人家拜年成雙對,張先生一個人, 哎呦我滴親,哎呦我滴妹......」一登場,張尕慫即以改編於涼州民間小曲的《張先生一個人》「燃爆」全場。隨後,《親家母》《三姐妹》《談戀愛》《刮地風》《正是杏花二月天》《張老漢》等民謠,在張尕慫貌似不經意的演唱下,一首接一首,次第唱響。此外,還與拾跌果兒樂隊歌聲合唱了《沒有黃河我活不下》。
  • 西北民謠音樂人張尕慫:和土地有關係的人唱歌,就是要騷情!
    疫情期間西北民謠音樂人張尕慫因為一首《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火遍全網。他手握一把三弦,用西北方言詼諧幽默地演唱居家隔離故事,網友們一邊聽一邊笑:「土潮土潮的,說的就是他了!」他嘿嘿一笑說:「張尕慫有三寶,墨鏡、三弦和銀行卡。」這句話不完全是他的「原創」,而是網友們的精準總結。在張尕慫火遍全網的《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的視頻中,他頭戴小帽,身穿中式對襟襖,坐在磚牆砌起來的農村小院裡,手裡一把三弦,用來撥弦的「撥片」竟然是一張銀行卡。「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我也不會只買兩包紅蘭州;早知道村裡封了路口,我就應該多拉拉妹妹的手。」
  • 張尕慫回蘭州「開唱」了!9月12日見
    這位中國目前最具鄉土色彩的音樂人,或許也是2020年上半年最繁忙的音樂人:1月初,取材西北社火的《春節》上線,尕慫從北京回了大理;1月中,張尕慫按慣例回村兒過年,沒想到疫情爆發,封了村子;2月,在屋頭,靠著紅磚砌成的牆,尕慫一張銀行卡撥弄著三弦,「早知道在家待了這麼久」,他上了熱搜;3月
  • 張尕慫出圈的背後,或許開闢了民間音樂的新出路
    一覺醒來之後,假期又延長了XX天"、"如果學校還不開學,我 "、"早知道在家待了這麼久,我 "類似這樣的句子,成了許多宅家出不了門的網友相互調侃的日常。#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話題,其實是來自一個網絡爆紅的短視頻。視頻中,一位男子身著土氣棉襖、頭戴皮帽子、留著大鬍子、拿銀行卡撥著三弦,哼唱了一首叫做《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的歌曲。
  • 【拯救好片】這次我們去電影院看張尕慫!
    未來遲遲還沒來,等待成名的尕慫逐漸感到失落,能夠慰籍心靈的只有麥穗泥土的深沉味道。而過去的已經過去,唯有聆聽家園故土的遙遠回音。導演張楠和助手小飛跟著張尕慫拍了四五年,200多小時的素材剪成91分鐘的片子。尕慫說: 「這200多小時好像把我的一生都說完了。」 這是一個關於民謠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故鄉的故事。
  • 談談甘肅白銀民謠歌手張尕慫
    文藝評論……… 談談甘肅白銀民謠歌手張尕慫 作者 王新文 一,張尕慫介紹 張尕慫,原名張建煜,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曹峴鄉人,西北民謠代表性音樂人,尕謠班子創辦人。致力於傳承和發揚西北音樂和文化。 三、尕慫的藝術生涯經歷 2019年,張尕慫籤約北京十三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張尕慫在疫情期間創作發布了《防疫農業搖滾》。《泥土味》、《美滴很》榮獲華語傳媒音樂大獎,電影《黃河尕謠》入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亞洲評審團大獎、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片、德國金樹國際紀錄片獎組委會特別獎。
  • 「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我也不會花500去燙頭」,這首歌扎心了!
    我也不會只買兩包紅蘭州」大寫的樸實!尕慫是他的藝名,在方言裡有點調侃和貶損人的意思,直到現在,他老鄉們還說他,咋給自己起了這麼個藝名。但這個名字給人帶來的印象,和他這個人給人的感jio很像:泥土味裡,透著俏皮。《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這首歌,就是張尕慫春節期間回老家,因疫情封村留在老家,他這個人手離不了樂器、嘴離不了歌,哪停得下創作,就坐在村裡唱了這首歌。
  •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因為……
    》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這麼火?不久,風停雨住,一起去某影院看電影《我不是藥神》,何種心境,不得而知。巨幕電影,然而觀眾不多,大抵因為惡劣天氣吧。不過,此一場觀影人少,不足為慮。這部像雙刃刀一般刺痛現實的電影吸睛能力很強,而攬金能力更是不可小看。整體來說,劇情一般,但是作為國產影片來講,創下了又一個票房紀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一切都源於它的超強現實性。
  • 快手火到央視,張尕慫《環球綜藝秀》再唱《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
    9月13日,西北民謠歌手張尕慫亮相CCTV4最新一期《環球綜藝秀》節目,深情獻唱個人原創歌曲《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當民族韻味十足的三弦曲調響起,張尕慫一口西北鄉音娓娓唱出「甘肅有一個大夫叫霞霞,人美心美還會划拳,沒事就在快手上發視頻,自拍耍寶唱歌彈鋼琴」時,立即引發現場嘉賓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 我是民謠歌手張尕慫,關於西北民歌的魅力,問我吧!
    HTML5 video 我叫張尕慫
  • 從九連真人到張尕慫,方言民謠原來這麼好聽!
    中西合璧還記得在牙牙學語的孩提時期,你跟祖父母學會的第一句方言是什麼嗎?方言,曾經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長大以後求學、工作、進入社會,我們開始學會講標準化的語言,但方言始終都呆在心底最溫柔的那個角落。如何用方言音樂,來保留屬於你我他的集體記憶?
  • 從快手火到央視,張尕慫亮相《環球綜藝秀》再唱《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
    9月13日,西北民謠歌手張尕慫亮相CCTV4最新一期《環球綜藝秀》節目,深情獻唱個人原創歌曲《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當民族韻味十足的三弦曲調響起,張尕慫一口西北鄉音娓娓唱出「甘肅有一個大夫叫霞霞,人美心美還會划拳,沒事就在快手上發視頻,自拍耍寶唱歌彈鋼琴」時,立即引發現場嘉賓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 「One World」到張尕慫:疫情時期的音樂
    跟「One World」演出和其他音樂人比起來,類似張尕慫這樣不加修飾的本土音樂人,帶給我們的又是另一種「在地」陪伴感。 我第一次認真聽張尕慫,是在幾個月前。
  • 《踏歌行》第三集:張尕慫(大山 美滴很)
    張尕慫有個我記不住的原名,「尕慫」是他後來給自己起的藝名。在西北,「尕慫」是句罵人的話,類似東北話裡的「犢子」,但加在張尕慫身上就恰當無比,他本人就是那麼個四處撒歡搗蛋、想唱就唱、說走就走、永遠長不大的熊孩子。 跟張尕慫聊天有個風險,就是一不小心就會被他帶成結巴。
  • 急診科醫生這麼爛,我為什麼還追?
    這劇爛不爛?為什麼說它爛?從專業醫生、到各大影評人、再到吃瓜群眾,一圈圈下來,想必也已經吐槽的差不多了。知乎上有位專業急診科醫生評論說:我們一般不會醫生自己掏錢給患者治病,因為這樣的患者太多了,有真窮的,有耍無賴惡意逃費的,醫院現在自負盈虧,本身我們巨大的工作量就無法在我們的績效中得到體現,自己日子也就是一般小康水平,上有老下有小並不比誰好過多少,我沒有那麼多錢去給人墊付治病。而王珞丹飾演的江主任,墊錢的手根本停不下來。
  • 農村諺語「窮柴火,福水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有句老話:窮柴火,福水缸。你聽說過這句話嗎?這句話主要說的是以前的農村,那時候大家都用柴火燒飯,所以家家戶戶都在院裡面放很多砍好的柴火。很多人在用土灶臺做飯的時候,習慣性的會給灶臺旁放很多柴火,做好飯沒用完的也不收拾,所以有時候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發生火災,把家裡燒的一窮二白,所以說窮柴火。
  • 一首圈粉撒貝寧汪涵,唱哭全國卻窮得只有60塊,他的故事早該紅了
    「張尕慫,你一定會火的!」  他在微博上發布了這首歌的MV,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播放量超過1300多萬。但這個來自甘肅白銀的西北青年,卻在光環帶來的成就感中感到迷惑:我火了嗎?但我為什麼還是這麼窮?歌曲帶來的熱度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人們只看到了尕慫的其中一面,卻鮮有人了解他這一條跌跌撞撞的路走了多長。他接連奔赴一百多個城市巡演,被同行們戲稱「民謠流竄漢」,但有時窮得口袋裡只剩60塊錢,連去下一場演出的路費都湊不出來。
  • 將民謠唱到爵士音樂節,張尕慫用行動詮釋跨界
    上周末,北京十三月文化創始人、新樂府廠牌主理人盧中強攜新樂府廠牌音樂人張尕慫、新樂府金牌製作人周俠參加了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系列活動,兩場主題沙龍,一場專場演出,用跨界音樂的魅力點燃廣州星海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