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實驗創作計劃!動畫人的奇思妙想都在這兩部短片裡

2021-02-15 動畫學術趴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實驗性故事計劃「火花短片」,其前兩部作品終於上線了!

本文獲公眾號 CG世界 授權轉載

文/時柒

聽到火花這個詞,我們都會聯想到自由創作和靈感迸發。

此前,皮克斯啟動了「火花短片」(SparkShorts)計劃。目的是為了鼓勵藝術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儘可能探索敘述故事方面的新技巧,嘗試新的動畫工作流程。

可以說這是一次充滿實驗性質的活動,藝術家們可以擺脫固有思維的束縛,大膽地向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故事。多樣和包容說的就是它沒錯了。對於皮克斯的忠實粉絲來說,也是很不錯的動畫體驗。

正好前兩天「火花短片」系列的前兩部作品《Purl》《Smash and Grab》上線了!咱們一塊來看看?

 

首先和大家分享的動畫短片是《Purl》(毛線球布爾),如果你還沒看過正片,先點擊下面的視頻吧。

毛線球布爾加入了一家名為Bro Capital(兄弟資本)的高端公司,顧名思義,成員一水兒的都是男性。此刻,彬彬有禮自信大方的布爾女士在這群bro中間顯得極為另類而又格格不入。

為了能夠迅速融入這個快節奏、激情滿滿的Bro公司,布爾先是把自己變方,織了一身西裝,由改變了說話風格,嘗試各種辦法迎合bro們的喜好。

穿上同款西裝,表現同款語言風格,布爾的「合群」生活似乎順風順水。可是失去自我的合群就真的好嗎?直到另一隻毛線球Lacey來到bro公司...

來自皮克斯動畫的故事版藝術家Kristen Lester執導了這部時長8分多鐘的動畫短片,表現手法看似誇張,卻現實地反映了當今職場缺乏的「歸屬感」和「理解」:面對差異,是該堅持自己還是努力迎合群體?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短片看到一半時,時柒就開始好奇布爾真的就這麼「方」了自己麼?Kriste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短片靈感就來源於自己的真實經歷。第一份動畫工作時,整個辦公室裡只有她一個妹子。為了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能在這「混下去」,Kristen不得不把自己變成一個「漢子」。

直到入職皮克斯,她第一次有了女性同事,這時才意識到曾經為了迎合男同事們,她隱藏了太多屬於自己的女性氣質。很顯然,其他女同事對這一想法也產生了共鳴。

 

出於對80年代《上班女郎》(Working Girl)《朝九晚五》(Nine to Five)等電影的喜愛,Kristen想要表達一種與其他人截然相反卻又在不斷向上爬想要實現個人價值的女性形象,但實際上,她完全可以不用太刻意地改變自己。

所以Kristen選擇了用一個女性毛線球形象進入男性職場的故事,來呈現這個看似很扯*,卻又意味深長的故事。

Kristen並沒有提到太多幕後製作過程,不過似乎也用到了動作捕捉的方式。

Anyway,其實整個製作最享受的其實是藝術家們共同參與的過程,最開始只是一個人悶在房間裡構思故事,隨著同伴們的不斷加入,隊伍越來越大,眾人集思廣益,克服困難,最終完成了一部很有意義的作品。

找到了一些故事版動態預覽,給大家share一下。雖然簡單,也倒清楚表達了故事內容。

《Smash and Grab》(機器人逃跑計劃)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火花短片」的第二部,名為《Smash and Grab》,短片講述了兩個廢舊機器人的故事,姑且就叫他倆「小鐵爪」和「大鐵錘」吧。看過正片就能理解他倆名字的由來了。點擊~

小鐵爪和大鐵錘終日在機車發動艙裡進行著流水線式的機械工作,感覺人生已經快無聊炸了,但他倆也確實在無聊和煩躁中找到了合作產生的樂趣,玩得相當有默契。

高興歸高興,大鐵錘還是被外面世界的自由空氣所吸引,於是他偷來了能量原石,和小鐵爪聯手,冒著生命危險,衝破敵人的阻礙,最終獲得了自由。

 

這部科幻短片導演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Piper)和《勇敢傳說》(Brave)的故事監製布萊恩·拉爾森(BrianLarsen),藝術家們在項目繁忙、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用了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時長為7分鐘的作品。

製作團隊將最初的靈感著眼於不得不屈膝於現實困苦,卻又嚮往自由自在的社會群體。好比人們為了某種工作設計了專門的機器人,卻從來沒有問過機器人他們是不是真的想做這種工作。從以往的作品中,機器人更偏向於呈現出一種冷冰冰的科幻感,這次用機器人這種角色來詮釋這一類群體,走得是「撩撥心弦」路線,既很好地表達了主題,又向觀眾的心靠近了一步。

 

在畫面氣氛方面採用了美學上Art Deco的設計風格,帶有一些速度、力量和飛行的象徵物,預示著在科幻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新發展。

 

布萊恩·拉爾森的工作就是負責主要故事發展走向,一般在拿到故事腳本以後,先畫出主要故事版,根據反饋不斷進行調整和修改,但畢竟這個過程會耗費很長一段年時間。

為了儘可能的節省時間,他們直接從故事版進入動作捕捉環節,利用電腦進行製作。動畫師穿戴專業的動捕套裝,真實表現故事角色的動作。他們將捕捉數據結果快速導入到電腦中,就能夠從現場屏幕實時觀看角色的動作。

 

團隊成員在整個過程中通力合作,完成了這樣一部前所未有而且充滿新意的動畫短片,實現了全新的動畫流程和動畫製作方式。

那我們再來分享一些製作細節展示吧。

《Smash and Grab》和《Purl》只是皮克斯「火花短片」計劃的前兩部,剛剛發布就受到全球粉絲的關注,在YouTube上的視頻更是累計了500多萬次的觀看。

在盼望接下來幾部皮克斯短片作品上線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期待國產動畫短片也能夠像火花一樣,多多迸發優質的短片作品。

- END | 動畫學術趴 -

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圖片即可獲取


相關焦點

  • 皮克斯「火花短片」第三部:《Kitbull》公布!
    所謂「火花短片」(SparkShorts)計劃,是皮克斯為了鼓勵藝術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儘可能探索敘述故事方面的新技巧,嘗試新的動畫工作流程而誕生的企劃。之前,學術趴向大家介紹過皮克斯「火花短片」計劃的前兩部作品,其充滿實驗性的動畫短片極具創意,讓藝術家們可以拜託束縛與顧慮,充分表達自己心中的故事。
  • 皮克斯「火花短片」來了!先來看看這兩部,還有詳細幕後!
    實在想不起來的,可以點擊文章標題《皮克斯啟動「火花短片」計劃,目前已出6部》進行回顧哇。聽到「火花」這個詞,我們都會聯想到自由創作和靈感迸發。沒錯啊,皮克斯之所以啟動這個計劃,確實是為了鼓勵藝術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儘可能探索敘述故事方面的新技巧,嘗試新的動畫工作流程。
  • 兩位皮克斯動畫人創作出獲獎無數的動畫短片終於公開了!
    你可以在皮克斯製作一個非皮克斯動畫?《借來的時間》是通過皮克斯公司的合作計劃製作的,這是該公司的內部皮克斯大學的專業人才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員工只要申請成功,就可以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去使用皮克斯的設備。有趣的是,《借來的時間》是公司內部第一個被接受的CG電影,至今為止大多數基於該合作計劃的作品都是真人電影。
  • 走進皮克斯的動畫短片世界
    自1995年橫空出世的皮克斯首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開始,在皮克斯成立的近33年裡已經推出了共20部動畫長片,全球總票房累計超過133億美元,其中更有九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皮克斯的動畫短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影院短片,主要為原創短片,通常會與某部皮克斯動畫長片一同在電影院上映;一類是家庭娛樂短片,主要為皮克斯動畫長片的衍生短片
  • 皮克斯的第一部CG人物動畫短片,你造嗎?
    今天,wuhu君要和小夥伴說一說皮克斯第一部CG人物動畫短片創作的秘密!
  • 皮克斯和迪士尼在計劃什麼?
    從皮克斯創立之初就會看到很多實驗性的短片當時就已經震驚業界,可你是否知道最初計劃創作的短片可都是皮克斯幾大元老親自負責的!其實在皮克斯團隊裡創作動畫短片的機制很早就有了早在wuhu以前的專題裡就有介紹過
  • 這20部皮克斯動畫短片,值得永久珍藏!
    這一周,君君就給大家整理一期「皮克斯動畫短片」吧!按照時間順序,本期精選了20部。每一部都值得珍藏哦!豆瓣評分:7.5時長:2分鐘這是一部計算機動畫短片,由兩盞檯燈傾情演出。大檯燈表情怪異地看著小檯燈在玩一個橡皮球。其中的小檯燈變成了今天皮克斯的公司經典標誌。
  • 有了孩子後,一定要陪他看這20部皮克斯動畫!
    自1986年創立以來,誕生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和精美短片。幾乎每一部都是經典。出自《飛屋環遊記》今天君君給大家整理了20部皮克斯動畫長片。(按上映時間排序)喜歡的朋友快快收好!這種源於現實主義的中年危機與皮克斯天馬行空奇思妙想相融合,碰撞出了別樣的花火。豆瓣評分:7.8時長:117分鐘
  • 不愧是皮克斯!實驗短片帶來最前沿的製作技術
    皮克斯又做到了!不久前,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發布了一部名為《Automaton》的實驗短片,它不負實驗的稱號,因為短片沒有延續傳統的敘事,而是另闢蹊徑,選擇獨特的角度探索當前電腦動畫中的美。該片由克日什託夫·羅斯特(Krzysztof Rost)執導,麥可·奧布萊恩(Michael K. O'Brien)監製。
  • 皮克斯最經典動畫短片,這三部一定不要錯過
    皮克斯除了《海底總動員》、《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動畫長片,在動畫短片領域也是頗有造詣。咱們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一次皮克斯的經典動畫短片《鷸》,就深受好評。皮克斯每年都會精心製作一些動畫短片,有的是動畫長片的番外篇,有的則是獨立的動畫短片。短片大多數只有5分鐘左右長度,但每一部都凝結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公布:皮克斯新片與科比自製動畫等5部入圍
    作者:富貴兔每年都有5部動畫短片備受關注,即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作品。和它們一起獲得關注的還有其背後才華橫溢、富有開創精神的創意團隊。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作品從63部優秀作品中選出,最終有5部作品入圍。這些作品有的向運動員致敬,有的讚美大自然,有的歌頌家庭摯愛。
  • 《包寶寶》皮克斯動畫短片
    華人女動畫導演Domee Shi創作了短片《包寶寶》
  • 動捕+動畫製作+資源庫,皮克斯火花短片幕後製作
    「火花短片」系列裡的兩支作品,其中一支粉色毛球演繹職場女性生存狀態的動畫短片《Purl》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記得嗎?想法確實很新穎,但是當一想到這是自己第一次做短片,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仔細打磨每一個細節,「一次只能出一個新東西」,她果斷放棄了真人+動畫的念頭。
  • 但這可能是皮克斯最後的神作了
    皮克斯的《心靈奇旅》,堂叔期待已久。早在2019年6月,它還沒有正式中文譯名時,我們就注意到這部名為《Soul》的電影,當時還給它起了個皮克斯風格的名字:《靈魂總動員》。前幾天它上映後,果然不負期待。奇思妙想的設定和溫暖治癒的主題,讓人驚嘆那個動畫之巔的皮克斯又回來了。
  • 真沒想到,這12部人見人愛的皮克斯動畫短片,竟然都是不太正經的教育片?
    晝的身體裡,藏著美好白天的一切,夜則相反。他們兩個性格也是對立的,晝很陽光,夜卻內向沉默。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呢?我就不劇透了。相信孩子看了之後,會受到啟發,明白很多陌生的事物並不可怕,只要勇於探索,就會有意外的驚喜。此外,我們也要學著去接納他人的不同。
  • 專訪|《妙先生》導演:暗黑童話的實驗裡,有國產動畫的光
    那時他第一次知道,動畫片是全憑想像畫出來的,這個荒誕又現實的問題支起了他動畫人生的起點。2019年的11月28日,李凌霄交出《妙先生》完整成片的那一天,正好是他30歲的生日,他實現了自己想在30歲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動畫長片的夢想。這也成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 強推,皮克斯這10部高分動畫,每部都超棒!
    有孩子之前,我是個電影迷(現在依然是,只是沒以前那麼瘋狂了),像迪士尼、宮崎駿、夢工廠、皮克斯等出品的動畫電影,基本上大部分都看過。
  • 皮克斯新人導演培養計劃
    今天,皮克斯發布了 SparkShorts 項目中的第三部動畫短片《Kitbull》,另外《Float》《Loop》《Wind》將於近期推出。該片的編劇和導演是 Rosana Sullivan,她畢業於南佛羅裡達大學,後來去舊金山藝術大學深造,學習繪畫和動畫技巧,於 2011 年以故事板藝術家的身份加入了皮克斯工作室。
  • 皮克斯動畫《海底總動員》系列背後創作的秘密!
    發出了動畫人激動又可愛的聲音!從那之後,皮克斯的動畫被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熟知和喜歡!今天,wuhu君想和小夥伴們說一說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創作皮克斯最新動畫《海底總動員》系列背後的故事!我們會選擇將故事發展下去的動畫拍續集,而且以後皮克斯的計劃是拍兩部全新內容的動畫後會出一部動畫續集!」那《海底總動員》為什麼會選擇拍第二部?
  • 奧斯卡動畫短片每部都值得一看,而最後這一部卻想無限循環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講述了一隻飢餓的小磯鷸(讀yù,「鷸」蚌相爭說的就是這種鳥),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海浪肆虐的沙灘上覓食的故事。畫面超級萌,看了眼睛會懷孕。 每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之前都會有一部皮克斯的動畫短片加映,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僅限北美,其他地區會作為影碟花絮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