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正在向我們走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021-01-07 涉縣融媒體中心

盼望著!盼望著!

經過60餘年民事立法探索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即將出爐!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

包羅了社會萬象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

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

······

那麼民法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一起來看

規定: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

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

規定:

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解讀:

小區電梯廣告、外牆廣告收入歸誰?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明確,引發了一些矛盾糾紛。民法典草案明確,利用小區業主共有場所產生的收入屬於業主共有。這將發揮定分止爭的作用,維護業主合法權益。

規定: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解讀:

近年來,「校園貸」「套路貸」等頻發,高利貸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貸,表明了國家鼓勵人們投資實體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因高利放貸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規定:

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解讀:

數位化時代,個人信息如何保護?面對人肉搜索、垃圾簡訊、電信詐騙等挑戰,民法典草案確認和保障與個人信息有關的人格權益,並規定個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規則,讓個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將有效遏制過度搜集個人信息的亂象。

規定:

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讀:

離婚時,夫妻雙方的債務該怎麼認定?是共債共籤還是單方舉債共同償還?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現行司法解釋的有效做法,規定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或者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否則不予認定。

規定:

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解讀:

列印遺囑有法律效力嗎?現實中,列印遺囑十分常見,但卻常常引發糾紛。對此,民法典草案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回應,對列印遺囑的效力作出界定,明確了列印遺囑必須具備的形式,填補了立法空白,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

規定: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解讀:

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人員受傷、財產損失讓不少人心驚膽戰,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這一規定,意味著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如果不能明確責任人,那該樓業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償責任。這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時為補償人進一步追償提供了法律依據。

從出生到去世

民法典草案中的每一條

都與每個涉縣人息息相關

守護著我們的一生

請各位務必重點關注!!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李甜甜

相關焦點

  • 磐石法院:宣傳民法 「典」亮生活
    磐石法院:宣傳民法 「典」亮生活 2020-12-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2020-09-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明法院:普及宣傳民法典,我們是認真的!
    三明法院:普及宣傳民法典,我們是認真的!讓法律成為群眾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帶動群眾平時學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培訓「充電」三明中院到上坪村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02送法進社區
  • 《民法典》與美好生活同行宣傳活動
    《民法典》與美好生活同行宣傳活動 2020-11-26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從胎兒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它的出臺有何重要意義?有怎樣的鮮明特點?在此次編纂民法典的整個過程中,立法機關努力在每一個環節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了多次論證會、聽證會和研討會,邀請了不同領域的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司法實務部門、各業務部門的同志參加。每一次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草案也會上網公布,徵求社會意見。
  • 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
  • 民法典,一部人民至上的法典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 《民法典》被稱為日常生活的法律「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 民法典的誕生,讓中國人民終於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 《民法典》走進你我他的生活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規定:找小三會淨身出戶。婚姻期間,丈夫背著妻子在外面找小三,並給小三轉帳、買車、買房。侵害了妻子對共同財產的平等處理權。妻子可通過兩種方式維權: 1、起訴小三,認定贈與行為無效,要求小三退還財產。
  • 「學「典」知識」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雲南省楚雄州中級人民法院推出民法典宣傳片系列情景劇場,由楚雄中院幹警主演,帶你解讀民法典的亮點法條。本集提示: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
  • 《民法典》被徵收人一定要了解,它和你息息相關!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它的實施,標誌著我國對民事活動規範、民事主體權利保護等方面有了系統性規定,能夠更好地保障民事主體權益。作為專業徵地拆遷律師,我們的目光著落點總是在我們所從事的徵地拆遷領域,要知徵收與補償如何規定,且請看下文。《民法典》第117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 《民法典》從文本中走出 法院共宣講135場 受眾超17000人次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將於2021年元旦正式實施,如何讓《民法典》從文本中走入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記者從市中院獲悉,今年下半年以來,無錫法院通過以案釋法、組織開展「百日百場大宣講」及發布新媒體作品等方式將《民法典》宣傳的「定製大餐」送到百姓身邊。
  • 北太平莊街道《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
    「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對渴望了解《民法典》的我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在北太平莊街道《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現場,居民們豎起了大拇指。近日,北太平莊街道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宣傳《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營造地區學習宣傳《民法典》的濃厚氛圍。
  • 《民法典》是保護私權利的法律大全,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民法典規定了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不過,針對離婚訴訟中出現的「久調不判」的現象,《民法典》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一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還對方一份自由。
  • 《民法典》之「遺失物」,幫遺失物找到回家的路
    《民法典》之「遺失物」,幫遺失物找到回家的路 2020-12-24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五)緊急情況被監護人無人照料,村居委會或民政部門應安排照料《民法典》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④關於遺產繼承這些事,你知道嗎?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民法典》會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給繼承人重新獲得繼承權的機會。二、刪除公證遺囑的優先條款按照現行繼承法規定,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5種形式。前4種都不能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意味著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優先於其他形式的遺囑。
  • 《民法典》:地上撿到的錢,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
    【事件普法】解讀:我們在撿到別人丟失的物品時,一定要注意保管好,因為自從撿起東西那一刻,你就有義務保管撿到的物品,並確保它沒有損毀。《民法典》第316條規定:撿到物品的人在將物品上交前,有關部門在未領取物品前,是有責任妥善保管物品的。如果因為自己過失造成物品遺失或者損壞,要是承擔民事責任的。
  • 滄州法院「雲端」發力 持續掀起《民法典》學習熱潮(十)
    《民法典》很好地回應了這個問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社會正能量。河北人保滄州分公司 吳蕾蕾民法典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也與保險業息息相關。特別是第二編到第七編的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六個部分,都與保險有著高度相關性。
  • 《民法典》正式生效!這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問題,都做好攻略了嗎?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實施,這次民法典的出臺,將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哪些法律條款進行了調整:
  • 【憲法宣傳周】營造學好用好民法典的良好氛圍
    【憲法宣傳周】營造學好用好民法典的良好氛圍 2020-12-02 21: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