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佳武士電影⑨《最後的武士》

2022-01-07 微稅時光

收錄於話題 #日本經典電影 10個

最後的武士 The Last Samurai (2003)

導演: 愛德華·茲威克
編劇: 約翰·洛根 / 愛德華·茲威克 / 馬歇爾·赫斯科維茲
主演: 湯姆·克魯斯 / 渡邊謙 / 蒂莫西·斯波 / 比利·康諾利 / 託尼·戈德溫 / 真田廣之 / 小雪 / 原田真人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紐西蘭 / 日本
語言: 英語 / 日語
上映日期: 2003-12-05
片長: 154 分鐘
又名: The Last Samurai: Bushidou
IMDb: tt0325710

劇情簡介

  美國內戰結束的十年後,當年的南北戰爭英雄納森(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因無所事事而終日酗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來美做生意的日本商人。納森的彪炳戰績令對方刮目相看。此時正值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意欲訓練一支現代化的作戰部隊,於是納森被請到了日本。
  日本很多武士都不歡迎納森的到來,他們堅決不肯拋棄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對將武士西化十分反感。他們在首領烏吉奧(真田廣之 飾)的帶領下舉刀起義,躲到了一條偏僻的小山村自立為政。天皇大怒,派納森率領他訓練出來的現代化軍隊去圍剿叛變武士。豈料皇軍全軍覆沒,納森亦成為了階下囚……

相關焦點

  • 日本十佳武士電影
    相信最近一定有不少朋友在某音聽到過這句「來點純正的味,1966座頭市」,其中的座頭市指的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一位武士盲劍客。武士道作為日本特有的一種文化,影響到了日本人的方方面面。在電影方面也形成了一門特殊的電影:日本武士電影。
  • 最後的武士
    幾年前看了一個電影《最後的武士》,昨天回憶起來,覺得還有點想法,於是寫篇博客。
  • 日本十佳武士電影③《奪命劍》(1967)
    收錄於話題 #日本經典電影 奪命劍 (1967)導演: 小林正樹編劇: 橋本忍 / 瀧口康彥主演: 三船敏郎 / 司葉子 / 加藤剛 / 江原達怡 / 市原悅子 /
  • 解讀《最後的武士》
    不論何處,沒有什麼大的擾動和喧嚷,沒有熱鬧的交通,沒有隆隆之聲,與轟轟之音,沒有急如星火的匆促」(《日本與日本人》)魯斯·本尼迪克特則將日本形象凝聚為「菊」和「刀」兩個基本面向,並構成了諸多美國人的日本經驗,也有觀點認為以「櫻」替代「菊」或許更為貼切。顯然,《最後的武士》並不打算打破這一東方幻想:游離於文化現代性之外一成不變的日本田園,溫順的東方女子,落後的東方和強大的西方。
  • 我的電影之《最後的武士》
    片名: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 Bushi dou類型:動作/劇情/冒險/戰爭國家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西興隆盛兵敗自殺,他也被稱為「最後的武士」「大義之人」,此後,武士這一群體徹底沒落。2004年湯姆克魯斯的那部電影《The Last Samurai》(譯名《最後的武士》《末代武士》)中的渡邊謙扮演的森勝元就是以西鄉隆盛為原型。
  • 另類的「武士」電影
    武士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一直在日本社會傳承。日本武士那種忠於職守、不畏艱難的性格也依然可以在現代日本人身上看到,武士道精神也是西方社會對於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最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電影歷史上武士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黑澤明的《七武士》和《亂》等作品奠定了日本電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另類的「武士」電影
    武士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一直在日本社會傳承。日本武士那種忠於職守、不畏艱難的性格也依然可以在現代日本人身上看到,武士道精神也是西方社會對於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最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電影歷史上武士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黑澤明的《七武士》和《亂》等作品奠定了日本電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電影《最後的武士》武士都幹了啥,女人要服侍殺死自己丈夫的男人
    這裡是小離聊電影,今天給大家聊一部日本電影《最後的武士》,看看武士都幹了啥。電影開始,是男主歐仁窩在軍火販子那裡給軍火販子做軍火營銷。他是美國西進運動的英雄,但是當初的殺戮使得他內心充滿了愧疚。當他走出售賣大廳,等在門口的小夥伴把他介紹給了日本首相大村。
  • 日本武士最後的輓歌,放棄生命證明血性
    不管是電影還是音樂,日本給世界留下最深印象的應該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黑澤明大師1954年憑藉《七武士》享譽國際,把武士文化展現給全世界,2003年愛德華·茲威克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最後的武士》表現了西方對武士道精神的理解。
  • 【遊影史話】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
    《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上映於2003年,主要講述了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前美國軍人受邀為日本明治政府編練新軍以鎮壓守舊派武士叛軍,戰鬥途中被俘,在與武士們的交往過程中逐漸被日本傳統文化吸引,最終加入到武士的隊伍中的故事。
  • 真田廣之:最後的武士之魂
    稜角分明的臉龐下隱逸著武士的殺伐與冷酷,面對強敵毫不退卻,身受重傷直至倒下,生命的終結才是武士的退路。 在日本影視圈,真田廣之屬於影帝級的演員,他與渡邊謙、中井貴一、佐藤浩市其他三人享有「中年演員四大天王」的美譽。
  • 西鄉隆盛,最後的武士
    西鄉隆盛的一生充滿矛盾:他是明治維新的締造者,又是封建武士的捍衛者;他以忠義聞名於世,卻發動了近代日本最著名的兩次「叛變」;他因叛國罪而亡,死後卻被立碑紀念……這樣豐富的人生被拍成劇,觀眾也很買帳,收視率始終位居前三。
  • 從電影《武士的一分》看江戶時代武士的生活 015
    幾年前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帶來了自己的古裝電影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武士的一分》參加角逐,受到了中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 武士電影十選之《武士的一分》
    時間:2006年導演:山田洋次編劇:山本一郎/山田洋次主演:木村拓哉/檀麗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之第三部《武士的一分》,講述了一個有關武士尊嚴的故事。和同樣探討武士尊嚴的小林正樹的《切腹》不同的是,前者是用悲涼諷刺的口吻揭露出這種「死要面子」的不切實際,而後者則是對武士尊嚴的最後辯白與維護。
  • 最後的武士:好萊塢對日本帝國的看法真的如此「有問題」嗎?
    但這部電影立即引發了人們對其對日本文化的描述的質疑。《最後的武士》由茲維克執導,他還與約翰·洛根和馬歇爾·赫斯科維茨合寫了劇本,《最後的武士》與同樣令人懷疑的《殺死比爾》和《迷失東京》幾乎同時上映,這兩部電影都講述了西方人在東方所經歷的故事。
  • 銀幕回眸|日本的武士電影反映的是真正的武士道麼?
    不錯,這一情節正是2003年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中的著名橋段,創作者把歷史與虛構巧妙融合一處,為影片的「舊日本武士」、「西洋新陸軍」之間的最終戰爭巧妙鋪設伏筆但也須注意,《最後的武士》對其時代原型——1877年日本西南戰爭的描繪依舊有著美麗的錯誤:西鄉隆盛所率領的反政府軍並不是舊武士部隊,而是一水洋槍洋炮的西式陸軍,西南戰爭是一場很類似於美國南北戰爭的。當然,這個錯誤並不是《最後的武士》首創,事實上早在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時,法國《世界畫報》就畫了一張滿是古武士的「反政府軍」插畫,這倒也成了一種藝術傳承。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經典電影劇本《最後的武士》賞析
    歐格倫掙扎著爬到勝元身旁,子彈在四面開花…… 185.外景,對面山頭,日落一名日本軍官命令加特林機槍停止射擊。日本軍官(字幕):停止射擊!大村喊叫著讓他繼續射擊。大村(字幕):混蛋,繼續射擊!日本軍官高聲回應,拒絕服從。日本軍官(字幕):停止射擊!停止!
  • 品樂下午茶那些關於史詩的電影——《最後的武士》
    史詩電影,根據和歷史有關的人物傳記或歷史文獻等改編而成的電影。具有宏大的主題、浩大的場面、大明星演出、大成本製作……一直以來,電影導演對史詩電影倍加青睞,當年叱吒影史的《賓虛》也好,現今創造電影界神話的《指環王》也罷,無一不是令影迷激動不已的史詩電影。本周「那些關於史詩的電影」為大家帶來影片《最後的武士》,這是一部氣勢宏大、感人至深的史詩,講述了現代日本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