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雅婧
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從「一五」到「十四五」,「人民」二字貫穿始終。如何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於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韓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黨和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堅持的根本原則,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根本立場、執政理念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人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更多新成就。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能夠凝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和嚮往,這對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意味著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就全面回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進而也能夠更好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問:為什麼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韓華:首先,《建議》起草過程充分聽取民意。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建議稿起草的重要特點。整個過程聽取專家和基層建議,深入地方調研,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被充分吸收到規劃編制中來。今年8月,「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徵求意見,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留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餘條建議。
其次,《建議》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定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強調「保障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強調「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調「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強調「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建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根本目的,明確回答了新時代新階段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這個根本問題。
問:《建議》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如何理解和把握這一提法的深刻內涵?
韓華:首先,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相應提高。《建議》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任務。
人的全面發展是契合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需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徵程上,我們黨始終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新發展格局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相互促進的,《建議》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發展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使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就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為此,《建議》在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問: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應如何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韓華: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為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供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這要求我們要在認識上到位,行動上自覺,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
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供動力。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向著不斷滿足人民更高需求的方向邁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人民對於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和層次不斷地豐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有效激發人民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追求美好生活的社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