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味 | 煲仔飯加色 生滾粥走青

2021-02-26 雲端High

《麥兜的故事》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

Miss Chan問麥兜:「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啊?」

麥兜回答道:「粥粉面飯」

轉念一想,也確實如此,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

終究抵不過最樸素的四個字——粥粉面飯。



「加色」與「走青」是茶餐廳術語,

前者意為加「醬油」,後者則是不要「蔥花」。


廣東粥未必要配「油炸鬼」

「油炸鬼」是粵語中油條的意思,電視劇裡,白粥、油條和炒麵的搭配已不新奇,甚至隱隱地有限制觀眾想像力的嫌疑,幸好在半山扶手電梯旁的粥店,會告訴你還有更好的選擇——蜆蚧鯪魚球。

金黃色的鯪魚球十分結實,摻有陳年果皮,散發著獨有的甘香,不給你的牙齒留一絲縫隙,滿是充實的口感。鯪魚球配上的是蜆蚧汁,用蜆、薑絲、陳皮、汾酒一起醃製發酵製成,整體醬汁呈土黃色,還有已經縮水的蜆肉,因其有一股獨特的氣味讓不少人望而卻步,但是當你沾取了第一下就會完全淪為它的俘虜,蜆蚧完全激發了鯪魚球的鹹鮮味,讓人慾罷不能。

大門旁邊廚房冒出的蒸汽模糊了玻璃,粥桶旁堆起了白色的舊式塑料厚碗,師傅在內利落地切著蔥,老顧客們瞥一眼壓在桌面玻璃下從右到左讀的餐牌,就能從十多樣粥品中選出今天的最愛,而新顧客們就吱吱喳喳討論到底是清爽的魚片粥、大粒彈牙的肉丸粥、還是「一次滿足多個願望」的及第粥。

粥底先用武火煲至沸騰,後轉為文火將米粒煲透直到翻起「米心」,一口氣煲到底,中途不加入冷水,所以用勺子舀起粥的時候只看到米粒和湯融在一起,幾乎看不到明顯的顆粒。

不用上學的早晨,我總會來這邊吃一碗熱騰騰的滑牛粥,鮮嫩的牛肉不需要過多的咀嚼,平順的米香和綿密濃稠的口腔觸感,化作了一股暖流,溫暖剛剛甦醒的內臟。

吃過這碗面,

其他的就再也不配了

家樓下的麵店還維持著1968年的模樣,黃色招牌上的紅色大字,塑料帘子上懸掛著寫有「面」字的燈,粉綠色四方瓷磚的牆身上貼著保留了花碼數字的手寫菜牌,老照片、老冰箱、老電視機,幾張木桌木椅自成天地。傳至第二代,先生在廚房燜牛腩,妻子在店裡包雲吞,店內所有事情都靠夫妻二人胼手砥足,反倒羨煞旁人。

每天清晨,先生就親手將幾條大地魚乾兩面用明火烤香,再颳走焦黑的部分,放進鍋內,然後再加入大量豬骨、蝦米熬煮三、四個小時。牛腩和牛筋與湯底同時熬煮,相比起外面店鋪用柱候醬,他使用磨豉醬、蒜頭、蔥頭、姜進行燜煮,吃的時候香濃不渾濁,香料醇厚但不會「涸喉」。

不少顧客都上了年紀,吃不得肥肉,先生便徹底去掉脂膏,再用慢火燜牛筋四五個小時,煮牛腩三四個小時,讓香料慢慢滲透,肉質變軟,味道一如既往的濃鬱。輕柔的湯底,細膩的牛腩配上用竹升手打的鹼水面再好不過了。

小時候,因為牛腩面難以消化,所以只好吃魚蛋粉,那時總眼巴巴地看著父親的牛腩面問他「我到了10歲是不是就可以吃,那12歲呢?還是17歲?」,日日夜夜盼著這神聖的時刻。現在到了能夠獨享屬於自己的牛腩面的年紀,折桌上就是一碟菜心,兩碗牛腩面,父女兩人加浙醋,將湯喝得一滴不剩的動作絲毫不差。

遊客們總是到熱門店面打卡,說著「沒有吃過某記的面、某記的牛腩就不算來過香港」,殊不知,吃過了這一碗隱世的牛腩面,才真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淋過醬油的飯焦才是最好的

有人說煲仔飯最好的年代好像已經過去了,基於安全和環保理由,明火炭爐已經逐步被煤氣和石油氣取代,炭如何放置才能通風的技巧,一個砂鍋能做多少次煲仔飯的答案,還有那股特有的香味與風味好像就這樣默默地失傳了。

 

盤踞在西環的幾間煲仔飯餐館自有後炭爐時代出奇制勝的方法,或用烤箱令米飯均勻受熱,或先用瓦斯爐煮至七成熟,再放到炭爐上焗烤。不論配菜是腊味、北菇滑雞還是窩蛋牛肉,最讓人期待的一刻一定是打開蓋子,一陣陣白眼冒起,特有的米香和油香傾瀉而出,立刻倒上微甜的醬油,再蓋回蓋子,靜候一分鐘,讓好飯好菜還有脆飯焦在醬油的下融為一體,這時打開才能大快朵頤。

朔風一起,寒意漸深,這時候,再精緻的菜餚,都不及一鍋熱辣辣的煲仔飯來得窩心。新米米香突出,舊米有質感,如何洗米、如何按比例混合才能發揮米飯應有的甜味和焦香,都有講究。醬油要用傳統方法發酵,才有天然豆香,調味調的好,一湯匙便能令煲仔飯升華;當然不能少的是師傅控制的火候,大火、中火、小火,甚至是熄火、離火,加豬油和配菜的時間,都影響飯焦的成色——畢竟食客眼中的飯焦只有兩種,金黃色的和失敗的。


作者DORIS HO自幼生長在香港西半山,

見證港島線西延前後「半山人」生活變遷。

「閱讀原文」更多驚喜 

 感謝您對《雲端》的支持與厚愛 

本文原載於2018年4月刊

文字 | DORIS HO

圖片 | 源於網絡

編輯 | 寶珠

相關焦點

  • 餐廳巡禮丨沒有他的夜晚,廟街便沒有靈魂 —— 記香港和味生滾粥
    但直到我發現「和味」,才感慨這是抓住我心與靈魂的地方。和味生滾粥,圖自網絡說在廟街,和味其實在廟街口。準確而言,是吳松街與寧波街交叉口,緊鄰廟街。當然,可以從佐敦站出。但若住在尖沙咀,順著彌敦道慢慢走過去也不錯。附近有不少馳名食肆,某間拿了米其林推薦後馬上被加租逼遷的糖水鋪,新址也在附近。
  • 客官小心燙,最地道的港味煲仔飯來了!
    現在一想起揭蓋那刻的熱氣騰騰,撲鼻的飯香吸足了肉汁,魔法般的甜豉油,還有鍋底那層金黃焦脆的鍋巴,口水都不住地要流啊!回津以後,遍尋津城的港式餐廳,都沒能再覓到那個味道。幾個月前,有家據說非常正港的茶餐廳開業,就興衝衝的去了。老闆聽說要我們要尋找香港興記的味道,竟然有些「不懷好意」地笑笑說,煲仔飯還要再準備幾個月,再等等吧,到時可能會有驚喜。
  • 30分鐘熬出美味的皮蛋瘦肉粥,還有老火粥、生滾粥等乾貨分享
    而有味道的粥品又分為了老火粥與生滾粥兩個大類,所謂老火粥就是將粥中的配料與大米和水一起下鍋熬煮,這樣煮出來的粥品配料與大米的熬煮時間是相同的,用廣東話來講就是米與料的受火一樣老,所以叫做老火粥,它的特點就是配料與粥水的水乳交融,味道與口感相較於生滾粥更加的醇厚。
  • 莊裡那些靠譜的粵式餐廳,叉燒蝦餃煲仔飯...果斷約起!
    誰知去年突然有一大波粵式餐廳出現,想必像小編一樣喜歡吃茶點、燒味以及其他粵菜的吃貨不在少數。粵菜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不僅味美,在健康上的追求也超過其他菜系。今天選的店有精緻正宗的粵式餐廳,也有實惠的小店。如果你也愛粵菜,約起吧。「香港鼎珺港島美食專家」第一次看見「港島美食專家」這個名字感覺老闆口氣可不小,但是鼎珺的菜品確實不錯。
  • 深藏明發江湖裡的港式煲仔飯,一口滾熱的飯香就讓你找到它!
    比如,我也沒想到,會在這裡找到一碗港味十足的煲仔飯。沒有臘腸的煲仔飯,那是會讓人寂寞的,貪嘴加了份香腸,據說是老闆從香港帶回的,品質的確完美,淡淡的酒香,肥瘦恰好,嚼著還有滋滋的油花,讓人開心的很。入口的蛋白蝦仁滑溜水潤,不小心就能在口中打個滾兒,淡淡的醋香,分明比蟹黃肥時的鮮甜還要濃鬱,心頭燃起的欣喜喲~
  • 探店 十幾年煲仔粥 地道廣州味
    即使是工作日的大中午,飯點過去,裡面仍是一派的熱鬧景象,生嗜系列是他們家的必點菜品,要了生啫生腸和野味青瓜,本想來一個葷素搭配,誰知素菜的風頭完全蓋過了葷。生啫野味青瓜其實用的是黃瓜,看似清淡,因為加了我愛吃的剁椒,讓原本素淡的黃瓜,味道凌厲麻辣了不少,味蕾甚是過癮,重口的夥伴可以嘗嘗。
  • 在香港 | 生滾粥火鍋魚蛋粉糖水蝦籽面,你不知道的街坊鄰居店
    🕘 早上 9 點旺角:絕版銅鍋生滾粥香港街市的熟食中心是平民美食的天堂,香港人說起「妹記生滾粥品」位於旺角熟食中心生滾粥,是要提前醃料,所有粥現點現滾。竹升面是店家自製,平時會在店裡壓面。菜單很短,滾了菜單,除了番薯幾乎都推薦。花生糯米麥粒粥香滑,燕麥粒香糯,吃起來 QQ 韌韌的:
  • 香港| 地膽帶你挖掘慢慢失傳的正宗煲仔飯
    於是季節性的羊腩煲一定有機會來港品嘗一下。別看它其貌不揚,其實非常濃香,又完全不羶,平時幾乎不吃羊肉的香港人也可以encore多次的。是另一種香港地道美食,生滾粥,為什麼香港的粥品可以那麼嫩滑香濃,下次有機會再給大家分享吧。很多人說評判煲仔飯烤制的水平全看這個飯焦底了。
  • 廣東美食小廚教你:「生滾豬雜粥」家常做法,營養豐富,味道超讚
    什麼叫廣東生滾豬雜粥:生滾豬雜粥是廣東的傳統名點之一,屬於粵菜系。是一種粥品統稱,用預先煮好的白粥加新鮮豬雜一鍋鍋滾熟而成。也可以加入少量其它食材進行去一起生滾,喝起來更鮮甜。例如魚片、牛肉片、雞蛋絲、雞塊等,先用油、鹽、糖、酒、食用生粉醃製,再加薑絲拌勻。用小鍋再把白粥燒開,下肉料,滾後片刻即離火,放進切碎的菜心或生菜粒便可食用。老人小孩都很喜歡,簡單易做。
  • 鄭州煲仔飯榜單TOP10出爐~脆皮鍋巴才是煲仔飯的靈魂吶!
    紀錄片《尋味順德》,帶火了一家做煲仔飯的店【牛展煲仔飯】,老闆叫牛展,不足20平米只有8張小桌的店非常任性,沒有菜單,只收現金,現付後吃
  • 沒吃過妹記生滾粥,就不要說吃過旺角的美食
    坐在座位上,可以看到這位老師傅煮生滾粥的過程。手腳超級快,轉來轉去,看得眼花繚亂。所謂生滾粥,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先熬製好粥底,再根據客人的點餐,如加入牛肉、雞粥、魚片等食材,用小鍋現場煮好的熱氣騰騰的雜碎粥。
  • 「一支公的浪漫」吃遍香港 10 大人氣美味煲仔飯!
    蒜香牛脊肉煲仔飯(部分圖片源自網絡)極力推薦蒜香牛脊肉煲仔飯,微微炸過的金黃色蒜粒灑在飯面,蓋子一打開,誘人的蒜味馬上撲面而來,還沒開始吃就已經口水三千尺!-22:00電話:+852 8199 8188人均:$51-100不要以為「陳漢記」只是一家傳統粥粉麵店,從外表上看只是家平凡的粥麵店,不像那些煲仔飯專門店般,會把煲仔飯爐置在門口當眼位置,但是它竟是以煲仔飯而打響名堂的!
  • 生滾豬雜粥這樣做太美味了,鮮嫩爽滑無腥味,廣東人直流口水
    生滾豬雜粥 生滾豬雜粥是一種廣東特色小吃,它的做法就是將預先煮好的粥底加入新鮮肉料逐碗滾熟,就是「生滾粥」。生滾豬雜粥鮮嫩爽滑,營養美味,沒有腥味,吃過的人都說好吃。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它的做法: 食材:豬腰,生腸,粉腸,豬肝,隔山肉( 隔山肉又名擋風肉。是一頭連著豬肝一頭連著豬肺的長條瘦肉。)
  • 港珠澳大橋知多少
    中環的知名餐廳、街角排擋;廟街的路邊攤、麻雀館;尖沙咀無論是彌敦道、廣東道等通衢大道,還是亞士釐道和加連威老道等橫街小巷都藏著美食;銅鑼灣到處都有充滿地道香港風味的冰室、大排檔、茶餐廳、涼茶鋪、粥面、燒味、甜品、特色小吃……
  • 正鬥粥面專家:港式粥粉面,懷舊做出色
    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正鬥粥面專家,以粥面為主調,帶你走近港飲港食。「我們通通都懷舊,沒有什麼新的東西!」由始到終,餐廳的主力都是賣原有的東西,比如:雲吞麵、及第粥、煲仔飯、炒腊味、炒牛肉等。實打實地去做,花俏的東西幾乎不存在。
  • 電蒸鍋食譜 | 鯽魚兩吃:無骨鯽魚生滾粥+清蒸鯽魚骨
    雖然你們不在順德但一樣可以在家做出順德味哦!今天的食譜用上了春天應季食材--鯽魚來看看怎麼使用一個電蒸鍋做出兩道菜吧!\ Recipe /鯽魚兩吃無骨鯽魚生滾粥+清蒸魚骨8.粥中倒入切好的生菜絲與魚片,撒鹽調味即可。
  • 又懶又講究,銷魂煲仔飯.
    正經插播:「廣東『煲仔飯』裡面煲的是很多迷你版的福建人」這種說法是謠言。stop!其實煲仔飯是粵港兩地懶人飲食中的一種。難度和泡方便麵差不多。將所有材料放進瓦煲內,十幾分鐘後就能吃到新鮮滾熱的美食,很神奇。雖然看上去很懶,但要做出好味銷魂的煲仔飯,無論是腊味煲仔飯、排骨煲仔飯、冬菇滑雞煲仔飯、窩蛋牛肉煲仔飯等等,都還是有一些細節要講究的。
  • 廣東名粥大賞
    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十分鮮味可口。在廣州很多父母會買及第粥拿回家中給子女吃,寄託著「望子成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