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擁有一顆「好勝心」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這個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從兒童心理學來講,「輸不起」是一種普遍現象。孩子想向大人證明,自己足夠優秀,並希望獲得家人和老師的認可。那家裡有個「輸不起」的孩子咋辦?
一般而言,「輸不起」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孩子在遇到挫折時,選擇逃避,甚至直接放棄;另一種是如果自己在比賽中輸了,就會大哭大鬧,發脾氣。
但人生哪能經常贏?「輸」才應該是常態,因此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人生下半場,拼的是逆商,父母別讓逆商成為了孩子的「硬傷」。
為啥有人拿著人生的「優質劇本」,卻還是「輸不起」?逆商是關鍵
在一檔節目中,吳昕哭訴自己在工作中所受到的挫折,她說自己不敢結婚生子,害怕再次復出,便沒有了自己的位置。
有一次在跨年晚會上,因為超時,節目組只砍掉了她一個人的節目,於是她懷疑是不是自己不行,做得不夠好,所以節目被砍掉了?
而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成為了吳昕內心的一個「繩索」,一直無法解開,於是那天晚會結束後,她一直在後臺哭。
但事實卻不像她所說的那樣「誇張」,在跨年晚會的當晚,不僅砍掉了吳昕一個人的節目,還有幾個主持人的節目也沒能播放,但這段記憶卻在吳昕那裡發生了改變。這是為何呢?
其實就像沈凌所說的那樣,吳昕拿到了人生的「優質劇本」,年紀輕輕就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用著昂貴的奢侈品,坐擁無數粉絲,有著別人羨慕不來的工作機會。而她依然會有「輸不起」的心態,這也讓我們明白,人生下半場,逆商是關鍵。而孩子的逆商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張歆藝在一檔節目中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寶寶不小心撞到了頭,本來哭得沒有那麼厲害,可外婆看到後,立刻抱起孩子,用「打地板」的方式哄孩子開心。
於是張歆藝便說:「如果孩子每次摔倒,你都責怪地板,那他長大以後遇到挫折,只能責怪別人,而不會反思自己。」
挫折是人生賜予大家的「禮物」,因為能勇敢活下來的,都是精心挑選的,那些敗下陣來的人,也不會有更好的生活。但如何接受這份禮物,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逆商是一個孩子成功的重要底牌,父母別讓逆商成為他們的「硬傷」
逆商低的孩子,前一天可能還是望著,而下一次就可能成為「逃兵」,他的成功,需要依靠上帝的垂憐,稍有一些大風大浪,他的人生便發生質的改變。可問題是,又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呢?
孩子將來能抗住多少暴擊,就會擁有多大能力,挫折中蘊含痛苦的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而這些是為逆商高的孩子而準備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破繭成蝶,在苦難中翻身,在希望中前行,但這需要家長的悉心培養,研究表明,在孩子3-5歲時,是他們逆商的啟蒙期,父母需要在這個階段著手準備。
在這裡為家長介紹一本《兒童逆商培養繪本》,是專為3-8歲的孩子所涉及的,這套繪本共有12冊,裡面用圖畫的方式告訴孩子,如果「輸了比賽被嘲笑」也沒關係,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站起來重新開始就是勝利。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為孩子講解繪本,還可以讓孩子聽到裡面的故事,這樣就為家長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與此同時,在實際操作中,父母要敢於讓孩子去自己解決問題,當孩子勇於面對問題時,他們就會肯定自己,認可自己,會變得更加從容鎮定,這便是逆商的奠基石。
賜予孩子一個「漁網」才是培養逆商最好的方式,人生的苦難這麼多,父母怎麼可能幫他們抵擋一切?與其這樣,還不如早點放手,讓孩子填平世界上的溝壑。「輸不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商成為了孩子的「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