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今生所遭遇的、所接受的,就是前世所種的因【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2021-02-28 宣化上人正法匯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卷第二|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複次,屍棄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

在前邊還沒有說完的道理,現在再說一次。

這位屍棄梵王,他是色界初禪天中大梵天(色界第三天)的天王。他能普徧往十方一切處道場中,說自己所修行的清淨法。什麼是清淨法?就是不自私、不自利、不妒嫉、不障礙,沒有貪瞋痴三毒的染汙。

所有的佛,在出現於世時,都建立道場。什麼是道場?就是修道的場所。釋迦牟尼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時,是在七個道場說的:①菩提道場、②普光明殿、③忉利天宮、④夜摩天宮、⑤兜率天宮、⑥他化天宮、⑦逝多林。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都叫道場。講什麼經就稱為什麼法會,譬如華嚴法會、法華法會等等。

這位天王,得到的是無染無礙的解脫門。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三昧住解脫門。」

這位慧光梵王,他有智慧的光,能令一切眾生入禪定三昧。禪譯為靜慮;靜就是止息,慮就是思慮。換言之,就是將意識上的胡思亂想停止,不存妄想。三昧譯為定,所以禪定這個名詞,一半是梵語,一半是華語,是中西合璧。

妄想是浮雲,真心是太陽。浮雲遮住太陽,太陽光便不顯了。禪定是風,能吹散浮雲。浮雲去,光明現。修禪定就是止妄想;沒有妄想,智慧即現前,也就是開悟,所謂「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這位天王明白這種境界,他住在三昧中,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樣的解脫門。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

這位善思慧光明梵王,他有聞慧、思慧、修慧三種智慧。聞是聽法,可以得到智慧。思是思惟,也可以得到智慧。修是修行,更可以得到智慧。這是智慧的三要素。這三慧是後得智,是學而知之。禪定是根本智,生而有之。

這三種智慧放出一種光明,普照一切眾生,令眾生也得這三種智慧的利益。他得到普徧入妙不可言的解脫法門。這種妙法,說也說不出來,想也想不出來,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境界,要修行人自己去體會,去了悟,才能生出無生法忍。

「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

這位普雲音梵王,他能入十方諸佛一切音聲海中,也就是所有諸佛的言語他也聽得懂。我們凡夫,無論如何的聰明,也不能把全世界所有的語言都學會。可是佛能具足一切語言海。他說法時,不管那一類的眾生,都能聽得懂,都能明白其意。各有所得,各有所悟,所謂「一音演說法,隨類各得解」。每類眾生,所悟不同,所得的境界也不同。各位梵王,各得到自己所覺悟的境界。這位梵王得到的是三昧無礙的解脫門。

「觀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憶念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方便解脫門。」

這位觀世言音自在梵王,他能觀察世上一切的語言和音聲而得到自在。因為得到語言和音聲三昧,所以能憶念。無論什麼法?只要經過他的耳根,永遠不會忘記。

一切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所用的方法是權巧方便法,不是恆常不變的法,在這個時候可以用,到了那個時候就不一定可以用,這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藥的方便法。

譬如,砒霜本身有劇毒,如果會用就是良藥,能治一切毒病,這是所謂「以毒攻毒」的方便法。砒霜雖然能治病,但是不可用過量。方便法也是這樣,不能亂用,要對治某種情形才能用。

現在講一個空拳度子的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外出乞食,經過一口水井,遠遠望見一個小孩子,向井邊爬行(孩子不會走路),快要爬到井邊,眼看就要掉到井裡去了。正在千鈞一髮的時候,佛想跑到井邊去救小孩子的命,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於是佛便大聲對小孩子說:「小兒!小兒!我手中有糖。」小孩子聽到有糖吃,就向佛這邊爬來。其實佛的手中並沒有糖,這是騙小孩子的,為了救他的生命, 所以只能用方便法。

佛度眾生也是這樣,看眾生歡喜什麼,就給眾生什麼。然後慢慢對他說法,這就是權巧方便的法門。這位梵王他得到了這種解脫門。

「寂靜光明眼梵王,得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

這位寂靜光明眼梵王,他得到一切世間的業報相。什麼是業報相?就是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換句話說,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善果可以成緣覺、羅漢、菩薩、佛。這是四聖法界的善果報。又可以生天,又可以做人,這是人天的果報。惡果就作畜生、轉餓鬼、墮地獄,這是三惡道的果報。這種業報是絲毫不會錯的。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知道前世所種的是什麼因?今生所遭遇的、所接受的,就是前世所種的因。如果種善因,今生所得的是善果,一切都是順境。假設種惡因,今生所得的便是惡果,一切都是逆境。要想知道來世的處境是怎樣?就要看今生所做的是些什麼事情?所做的是善功德,來世一定有福報;所造惡業太多,來世一定做牛或做馬,嫉妒做蟒,騙人做雞。總而言之,造什麼業?便受什麼報。

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業報相,各有不同。人有人的業報相,牛有牛的業報相,豬有豬的業報相。牛在印度不會被殺,豬在回教地方不會被殺,這也是眾生不同的業報相。有的人很富貴,但是無兒女,這是有貴無子。有的人很貧窮,但是有兒女,不但有而且很多,這是有子無貴。各有各的環境,都不相同。天地間的事,絕對沒有十全十美的。就是十全十美,但是人還感覺不滿足。為什麼?因為欲望無止境。

這位梵王,他明白世間業報相是各有分別的。他得到這一種解脫門。

「普光明梵王,得隨一切眾生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

這位普光明梵王,他得到隨著不同的眾生而現不同身相的境界。譬如,見到老虎,就現老虎身,來調伏老虎。見到龍,就現龍身,來調伏龍。遇到飛禽的眾生,就現飛禽的身,來調伏牠們。遇到水族的眾生,就現水族的身,來調伏牠們。所以叫現前調伏,令一切眾生,皆發菩提心,修無上道。這位梵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變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

這位變化音梵王,他的音聲能變化,有百千萬種的音聲。因為他能變化音聲,所以住在一切法裡邊,得到法的清淨光明相。寂滅行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他得到這種寂滅行境界的解脫門。

「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無所著,無邊際、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

這位光耀眼梵王。他的智慧光明照耀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擇法眼,能知道這個法是是還是非。他明白佛的法身,猶如虛空。在一切有無方面,無所執著,即不執於空,也不執於有。換言之即是不執著於空有二邊。

因為佛的法身如虛空,沒有邊際可尋,所以沒有一個依止。佛的法身,雖然如虛空,但是佛常常出現於世。為什麼?因為眾生的生死問題還沒有了,所以佛常示現於世來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反迷歸覺, 離苦得樂。這位梵王他得到這種覺悟解脫的三昧法門。

「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

這位悅意海音梵王,他的音聲非常微妙悅耳,眾生聽到之後,即生歡喜心。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大海一般的響亮。他也得到禪那的功夫。禪那譯為思惟修,他能普遍觀察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妙法。他在禪定裡邊開大智慧,明白一切諸法實相無盡法藏不可思議的妙理。他得到的是這種解脫門。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點擊底角藍字「閱讀原文」更多《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連載

相關焦點

  • 貪女色的下場丨十位夜叉王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華嚴經淺釋】40(宣化上人)
    ⑥惡口:就是罵人,或者用巧妙的方法來罵人,令人不能回罵,這樣便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一生會多遭諍訟之事。⑦兩舌:就是搬弄是非。蜚短流長,這樣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便會眷屬乖離而招是非。⑧貪:就是慳貪,貪而無厭,越多越好,絕對不布施,絕對不做利益人的事,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心常不知足,得寸進尺。⑨瞋:就是瞋恚,愛發脾氣,瞋恨於人,看所有的人都不對,如是種三惡道之罪。
  • 善現光明(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03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賢首品第十二E8.毛光照益三昧門(分五)F1.一頌標門總辨   F2.八十頌別明一毛光明業用F3.一頌類顯一切毛光業用
  • 十位緊那羅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85複次,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得普生一切喜樂業解脫門。
  • 頭陀行,有十二種頭陀(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444◎宣化上人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有二十四願所遇人物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見嚴飾人:若見著好莊嚴、好修飾的人。嚴飾,就是打扮得很端莊優雅,不是很妖嬈的,不是像妖精的樣子,是有幽閒貞靜這種德行的樣子。所以《詩經》上第一首詩就說:「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詩經》〈關睢篇集注〉解釋這首詩的典故說:「興者先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 22.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離報身的四苦,而得到法身的四樂【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二|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複次,可愛樂光明天王,得恆受寂靜樂,而能降現消滅世間苦解脫門
  • ...流出種種殊勝微妙的寶華,到十方諸佛所去供養|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菩薩在一隻手中,能流出13:07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93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這是半偈頌。所謂「施戒忍辱精進禪,方便智慧諸功德。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神力故。」好像智慧言辭無礙,諸度神通自在,這就是佛的華嚴三昧。
  • 590.什麼是菩薩摩訶薩所應修的如影忍?【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第八 如影忍【佛子。菩薩所修的法門,他也不執著是實,也不執著是不實,一切無所執著。菩薩雖然常常修行一切所有的佛法,可是能辦理一切世間的事。也不是舍世間的俗諦,而修真諦。雖修真諦,而不離世間的俗諦。他能行所無事。世間法就是出世法,出世法就是世間法。沒有一切分別和一切執著。菩薩雖然處理一切俗諦世間法,可是他還能隨緣不變,沒有執著。又能不變隨緣,不執著於法流。
  • 宣化上人:執金剛神,就是佛教的護法|每天一段《法華經》
    法華經、楞嚴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是說一乘之果;也可說前十四品是開權顯實,後十四品是開近顯遠,都是說最上乘法。這部《妙法蓮華經淺釋》,是由宣化上人在美國萬佛聖城講演,以最淺顯的方式,解釋經中的每一字句,非常適合初中學人藉由此經淺釋,一窺法華經成佛之殿堂。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0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0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眾,而說頌言。
  • 你就是單單念《華嚴經》裡這一句,就功德無量(宣化上人)
    《華嚴經》中找智慧我們是誰呢?就是本有佛性。業障是誰呢?就是我們的夥計。◎ 宣化上人 開示於華嚴聖寺一九八八年六月十日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死死生生,不知改頭換臉了多少次;我們自己絲毫做不了主,被業力牽著跑。我們是誰呢?就是本有佛性。業障是誰呢?就是我們的夥計。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70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70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 十位主空神所得到的解脫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97複次,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眾生心解脫門。複次就是再說一次,這位淨光普照主空神,他有清淨的光明。這種光明是由般若智慧所現出來的,而能普遍地照耀於十方。在楞嚴經上說:「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舜若多是空神,這位空神可以沒有,但是堅固心不能動轉。
  •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415◎宣化上人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淨行品第十一D2.有四段明士用果(分四)E1.E2.力謂修習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缽舍那力。思惟力。第四段智首菩薩問如何「具道因緣」。云何得因力:怎樣得到正因的因力堅固?欲力:怎樣才能得到欲力,自己願意修的這種力量堅固?方便力:怎樣才能得到方便這種的力量也是堅固?緣力:怎樣才能得到緣的力量堅固?
  • 這是唯一的方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是得善巧 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 普現大威力就是同類的眾生,也各有不相同;何況異類的眾生,更不相同了,所以說形類非一種。例如以人類來說,就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紅種人。以動物來說,走獸有走獸的種類,飛禽有飛禽的種類,昆蟲有昆蟲的種類,各不相同的樣子。為什麼?因為眾生的妄想不同,如同虛空中的微塵一樣。在有陽光的地方,能看見微塵在空中飄蕩。一粒一粒的微塵,有的向上飛,有的向下降,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各有所往。我們的妄想,也是這樣的情形。
  • 十位主風神所得到的解脫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99複次,無礙光明主風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間解脫門。不知佛法的人,不知道有主晝神、主夜神、主方神、主空神、主風神等等,有這樣多的神。研究佛法的人,才知道有這樣多的諸神眾。單說主風神,不是一個主風神,而是有無量無邊的主風神。在前邊經文不過提出十位主風神的名字而已。沒有提出的不知道還有多少?所以現在又說複次。
  •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五十一)----宣化上人講述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51)◎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向說欲」:對著人專門講欲。好像現在美國,我聽說有這麼一個宗教是多妻主義,說太太越多越好。這就等於這一種的魔一樣的,專門投人所好,一般人好喜這個,他就講這個欲,說多幾個太太不要緊的,沒有關係。「為菩提道」:你太太越多,那就是菩提道嘛!
  •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434◎宣化上人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結上雙跏趺坐,這兩個鬼剛剛把鬼拳頭舉起來,想要往下打呢,一看,又變成金塔了,說:「咦!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還是趕快叩頭。」這兩個鬼又繼續叩頭,他這回就是痛死也不敢再放腿了,就雙跏趺坐,一邊打坐一邊念佛。一邊念佛,念…念…,念到天亮,鬼也沒有了,他的腿也不痛了。腿不痛,他就想:「哦!我趕經懺,人家就叫我經懺鬼,那麼我結雙跏趺坐就是金塔,單跏趺坐就是銀塔,也不單也不雙就變成泥巴。
  • 在三十三天中有一個無形無相的天鼓,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這是天人的業報所感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點擊收聽音頻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20忉利天中有天鼓,從天業報而生得,
  • 立所得心,成所歸果:和修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的這種道理完全相反了 《楞嚴經淺釋》
  • 貪女色的下場(宣化上人)
    恭轉自:楞嚴咒專弘平臺 色慾障道 ◎宣化上人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講的是淫慾心,淫慾心若是斷了,一定會證果,證得阿羅漢果。可惜這是不容易斷的,所有的眾生都有這種毛病。所以在《楞嚴經》上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欲心若是不除去,你就不能證得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