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所得心,成所歸果:和修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的這種道理完全相反了 《楞嚴經淺釋》

2021-02-18 正法明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370

宣化上人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阿難!你應該知道這個修定的善男子,他雖然有這麼多魔的境界,無論是天魔、心魔,種種的魔也沒有搖動他的定力。或者他修定,根本就沒有起這種魔境界;或者他已經起這種魔的境界,但他能覺悟、能不迷,所以就打破這種的迷關了。

這種迷的關頭打破了,行陰也就破了;行陰破了,現在是識陰的開始,所以「窮諸行空」,這行陰已經空了。於識還元:現在在識陰上又要還元了,又要把識陰也都破了;識陰如果破了,就返本還原回到如來藏性上了。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他已經滅了生滅這種的境界,而於寂滅的性,這種精妙處還沒有得到圓滿。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淴-心+日],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他在識陰生出一種妄想,說在前邊精妙未圓這個境界上,這個修道人他能令自己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能力,眼睛也會說話,又會聽聲;耳朵又可以吃東西,又可以嗅味聞香。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相都可以通用。

你說耳朵不能吃東西嗎?這回六根互用,它可以吃東西了。那麼說:「它的牙在什麼地方長著?」那你問那個耳朵去!它吃東西,不是我們吃東西。它會吃東西,自然有個牙,它不會掉牙的。或者它不用牙,現生出來也可以,這是真正科學的作用,真正科學的一種能力。

所以每一根都有六種的能力,這叫「六根互用」。「根隔合開」,「合」就是六根合而為一了,六根變成一根了;「開」,那麼雖然一根,能有六根的作用,你說是不是神通?你科學再研究,就算能換人的心,能換人的肝,能換人的……,也不能令人的每一根都有這六種的作用,這是辦不到的。我相信科學再發明,也不會有這種能力的。那麼這自性的科學發明了,就有這樣的作用。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這個不單他自己六根互用,有開合這樣的能力,就是和十方的一切眾生,也都有這種的互相通覺,彼此相知。覺知通[淴-心+日],能入圓元:這種覺知性能知道十方一切眾生的根性,他能入圓滿的那種根元本性。

若於所歸:假設他於所歸的這個地方,生出一種妄執。什麼執呢?立真常因:他說這一個就是真常了。生勝解者:他既然認為它是真常,就生出一種勝解脫、勝知見。可是他不生出這種的知見,還沒有什麼毛病;一生出這種知見,是人則墮因所因執:他以真常為因,根本是不對的。

他以為這個地方就是真常的,其實這還在一個識上,並不是真常,他就變成「因所因執」。本來不是這個因,但是他立這麼一個因;立這麼個因,就生出一種執著;生出這種執著,他就和外道合而為一,和外道歸夥,合股做生意去了,好像股份有限公司。他跑到外道,和外道去做股份有限公司了。

和什麼外道呢?娑毗迦羅:就是那個黃髮外道。以前講過,就是摩登伽女她媽媽跟著學的那個師父,他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這個就叫黃髮外道。這種黃髮外道所歸冥諦:「冥」,就什麼也沒有了。他這個冥諦,就是第八識在現在這個境界上變化出來的。

他說一切萬物都從冥諦上生出來的。成其伴侶:這個修道的人一執這個非因,因立得不對了,所以就和以冥諦為歸宿的黃髮外道做了朋友,開了有限公司。這個有限公司,不知道到什麼時候完;這「有限」,不知道是有限,還是無限。

迷佛菩提:他迷失了佛的菩提覺道,亡失知見:因為他所立的這個「非因計因」,不應該立這個因,而他立這個因。這因所因執,他立得不對了,所以就沒有真正的智慧,這叫「亡失知見」。亡失知見就是沒有真正的智慧,把真正的智慧丟了。丟到什麼地方去了?那你想要幫他找找,你也會丟了!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這是第一種,他立這個有所得的心,成他所歸的一個果。他這種的宗旨就錯了,怎麼錯了呢?違遠圓通:和修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的這種道理完全相反了,完全都不合了。為什麼?因為他生出一種執著,背涅槃城:也違背涅槃的那個大城市。

什麼是涅槃的大城市呢?在什麼地方呢?涅槃的大城市在常、樂、我、淨涅槃四德那個地方。生外道種:他這種非因立因,就變成執著的外道了,變成黃髮外道那個冥諦,和黃髮外道合股,做朋友去了。

相關焦點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耳根圓通法門,在印度又稱Shabd或音流瑜伽,反聞內在自性音流(反聞聞自性),這種自性音流可以洗淨一切難以消除的業障,可以洗掉一切微細執著。是三界以內眾生通向三界以外的一條必須經過的獨木橋。《楞嚴經卷六》:「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 耳根圓通頓悟法門,就是攝心之無漏法
    「學佛修行成覺,離開了人體,離開了自性,就是外道邪道。四、修行方法不正確會怎樣?《大佛頂首楞嚴經》是這樣說的:」修習錯亂。尤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大佛頂首楞嚴經》雲·:」忽遇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以心印心,教外別傳,見道起修,見性才是修行的開始,沒有樹根的木長不出果實。正如《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說:」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六、不知道靈知心在哪裡結果會怎樣?《大佛頂首楞嚴經》:」若不識知心目所在。
  • 元音老人|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 · ·
    觀世音菩薩於《楞嚴經》耳根圓通章中對我們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我們修法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照,返聞聞自性的方法來做功夫最易得力。
  •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法師融通教宗,對於禪淨兩門都有極深的解悟與實踐,尤其對於《楞嚴經》教理研究方面所達到的成就是佛教界所公認的,從而有「楞嚴座主」、「海內獨步」等美譽。經文: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 《楞嚴經素解》卷十:夢裡不知身是客,錯把他鄉作故鄉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吻,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解釋】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進禪堂,修行辦道也怕辛苦又怎麼得了!
  •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聖經》《道德經》裡的造化是什麼?
    二,耳根圓通法門:反聞聞自性(音流)「耳根圓通法門」內在音流的種類,在《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中有記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自性音流代表我們的靈性頻率。只有自性音流頻率等於或高於某個靈性宇宙的頻率,我們才可以到達那個靈性宇宙,否則會被高等境界的振動力所不容。「耳根圓通法門」通過聆聽自性旋律並漸進提升自性旋律的頻率,來不斷增進對真理的了悟,提高自己的修為境界,到達更高等的靈性宇宙。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 楞嚴經25圓通白話淺釋06-10
    大佛頂首楞嚴經發願偈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 我億劫顛倒想。
  • 第二節 獨選耳根圓通
    阿難雖然多聞強記,能記誦佛所說十二部經,然而但以多聞,只限於聞思之境界,於修慧之道力(即三摩地)未盡心修學,故境界現前時,仍不免失去正念,而為外道之邪思所駕馭。 豈非隨所淪:這豈不是表明:若循聲而緣外之聲教,而不逆流返聞自性,便會隨著所聞之聲塵而沉淪。
  • 夢參老和尚 《楞嚴經》第六講(上)
    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從現在念的以下是正解說《楞嚴經》。咱們前頭所講的叫序分,從阿難見佛以下就為正宗分,最後是流通分。正宗分就是講最主要的修行禪定的目的,這個正宗就是專說楞嚴定的。  阿難遇了難,經過文殊菩薩救了回來,到了法會當中,見了佛,向佛表說。他說:我很悔恨,從無始來我只是多聞,沒有修定力。
  • 楞嚴經·卷七|結界建立道場,百日可入無為聖性流(03)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阿難對佛陀說:「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慈悲教誨,心已開悟了,自己已經知道如何修證,才能成就無學道。末法修行者建立道場,如何結界才能合乎佛世尊的清淨軌則呢?」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因咒之持誦功德,古今來不少入以《楞嚴經》屬於密宗。然以《楞嚴經》之全部脈絡義理觀察,明理、修行、證果,仍以歸入千餘年來最盛行的禪宗較為確切。且經中以律儀清淨為基楚,以密咒誦持為扶助,而正行則在反聞三昧;與純粹以咒儀為主者不同,實唯禪宗的修行法門為最相近。 從經的意義觀察,以救摩登伽之難為發起,制服劣欲,發達超三界、二乘之勝欲;從所明理,修所宗行,均合禪宗。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佛畫
    ,懊惱自己未修定慧,道力不夠,以至於自己在面對邪咒時,差點就失了身……佛陀伸出金色的手臂,摸摸阿難的頭,為他開示修行的法門,同時又邀請二十五圓通大士講述自身修行的經過和修行的法門。佛教中所說的「圓通」,是法性覺悟的意思,圓就是不偏不倚,通是沒有障礙的意思。所謂「二十五位圓通大士」就是證得圓通法門的二十五位菩薩。觀音菩薩也是二十五圓通之一,所以我們也把大眾最熟悉的觀音菩薩稱為「圓通大士」。阿難問道:「什麼根是圓通的本根?」二十五位佛菩薩說了自己最初成道的方便因緣及所選擇的圓通法門,就是《楞嚴經》中著名的二十五圓通。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只有人耳能接受全方位信息,眼鼻舌身都不行
    聖人證真可以由種種法門而入,但是初心修學者卻必須揀擇成就最快的方便法門。」【詳解】「覺海的體性是澄清湛然而圓滿含照十方的,圓含萬有而澄湛寂然的覺體本具妙用,本具妙明。元本妙明的覺性,非是由造作而有的,若一念無明妄動妄生能照之用,這樣就會妄生所照之妄境界;所照之境既已妄立,真正的覺性就亡失,矮化成阿賴耶識的能照的見分了。
  • 楞嚴經講解291:如果不持淫戒不斷淫,你有多大的智慧到最後還是會落入魔道
    今性修畢達,故曰圓明,即上明了其家所歸道路之義;得路未歸故悲,到家有望故欣,一時悲欣交集於一心也。自解已圓,愍後未悟,現欲利益未來末法諸眾生等。稽首白佛,稱曰大悲世尊:因如來悲心無盡故。我今已悟,成佛法門者:言我求成菩提最初方便,]他還加一個「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剛開始要怎麼樣守住戒律,如果是無量劫來的業力、習性,那我們就要持楞嚴咒,來掃蕩它、除去它,然後,反聞聞自性,那麼,性成無上道。
  •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佛的舍利,有《楞嚴經》就有正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菩薩不是自私人,將所修的善行功德,自己不留著,而完全回向。我們聽到菩薩這種的作風,應生大慚愧心。菩薩對我們這樣的慈悲,我們對待菩薩的恩惠,卻置之不理,豈不是辜負菩薩一片慈心。菩薩發大菩提心,修集種種善根。真如是遍一切處,所在無不在。菩薩以這種廣大無邊所修的善根,為眾生回向。
  • 156.觀世音菩薩十四種無畏【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我復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世尊!我復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我又以這種的反聞聞自性的功夫來燻修,得到這種金剛的三昧「無作妙力」,這種不需要用心意識去想。
  • 楞嚴法門的修持方式和楞嚴心咒的實用方法——2014年上海市之行開示之六
    那這個《楞嚴咒》、《楞嚴經》在我們中國是有著十分廣泛的傳播,尤其是在我們中國這個禪宗教法比較廣泛的國度中,《楞嚴經》就作為一個特別重要的一個修行的指導,在我們中國傳播得十分地廣泛,基本上許多人都會聽到這樣的名字,或者都會讀誦。一般呢過去把楞嚴七當做這種降服天魔外道的方法方法,令正法住世的方式方法。
  • 佛法楞嚴|耳入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耳入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可是,我們用手指把耳朵一塞的話,馬上就有感覺,耳朵就有聲音了,把手一放開,又沒有聲音,以這種方法來驗證,就很容易體會到耳根與聲塵都是虛妄的道理。在《楞嚴經指掌疏》中,對於「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這三句話,有所說明,認為這三句話有兩種意義:一、比例信真:以這比例來讓我們相信能聽聞的耳入與所聽聞的一切聲音,都是本於真性菩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