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錢換命?無人區的生存法則告訴我們: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

2020-09-23 搜狐文化


國慶馬上要到了,你是否因為疫情決定待在家,心卻向著遠方、躁動不安?別急,這些公路電影讓你過過眼癮、解解饞!

搜狐文化與搜狐旅遊聯合推出「國慶特別輯」,對6部經典公路電影進行雙層解讀。

本期,搜狐文化邀你到西北荒漠無人區,來一場野性十足的探險之行。

△ 無人區路邊的提示牌

寧浩執導的國內首部大西北公路電影《無人區》講述了一個年輕律師潘肖遠赴西北,為一名盜竊國家珍禽、撞死警察的盜獵者打官司,而後在穿越無人區的歸途中所經歷的兇險歷程。

拍攝場地集中在我國的甘肅的敦煌和新疆的哈密、吐魯番等地的戈壁沙漠。

西部荒野上的野蠻故事

無人區,有五百公裡,這一條路上,沒有人,全是動物,故而稱之為無人之區。

影片伊始,廣袤無垠的荒漠、漫天的黃沙、呼嘯的北風、捕捉珍禽隼的獵人,各個角色悉數登場。

這裡沒有法律,沒有道德秩序,有的只是弱肉強食,生物最本能的生與死。

△ 潘肖(徐錚飾)

律師潘肖(徐錚飾)明確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

販鷹老大如同鬼魅,又似流蕩漠北的羅剎,沒有任何的人性和善念。

△ 販鷹老大(多布傑飾)

在電影中僅露一面的導演寧浩,在潘肖問路時一言不發,只是用力地朝空中吐了一口痰。「你問我路?我自己都不知道路在哪裡,去他的大路吧」,心中所想大抵如此。

人類在最荒蕪、最無力的情況下,選擇和決定就會變得簡單:無非是想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沒有道德與法律,人性如何救贖

東野圭吾曾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最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們總是渺小的存在。」

一隻鷹隼,到底值多少錢?100萬人民幣或10條人命。

△ 被獵人捕獲的隼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隼為了吃一口食物,從高闊的天空一躍而下,鑽進了牢籠。

人為了一百萬,不遠千裡,喪失理智,飛蛾撲火般葬送了自己性命。

在方圓五百公裡的無人區,選擇保留人性死去,還是帶著獸性苟活?

△ 黃渤飾演的販鷹者,為了取回價值百萬的隼,不顧生命危險在馬路中央攔截潘肖

矛盾點也正是在這裡,要知道動物是從來不會貪婪的。哪怕是最兇猛的老虎,捕殺獵物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貪婪的永遠是人性。

黑老大對潘肖說:我販我的鷹,你出你的書,你跟我是一樣的人,我們是朋友。

之後,潘肖反駁了他:不,我們不是朋友,我是吃素的,你是吃肉的。

其實,在利益面前,他們都是一樣的人。

鷹老大首次出場就是開車把警察撞死,他關心的只有鷹隼,而不是車上的同伴;

△ 雜貨鋪的黑心老闆娘正在問販鷹老大要錢

在加油站的雜貨鋪,當老闆娘道破販隼的秘密後,鷹老大轉身就開車將她撞死;

到了後面,又不擇手段決然殺害加油站老闆的傻兒子與收鷹商人。

在這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才是主宰。

小人物之惡與「禮失求諸野」,只是一種叢林法則的表述

昏黃的色調、破落不堪的畫面,人物陰影處理,猛獸般的卡車……它只能成為一種方法論而非價值觀,撒尿、吐痰的同時也可以嫉惡如仇。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這是現實的起點,道德的野獸必須學會拒絕廉價的施捨和救贖,昂首穿過那個險惡的「夜巴黎」服務區。

服務區的一家人,無異於是這裡的另一群野獸。他們黑心、狡詐,依靠壓迫和欺詐而生存。

△ 潘肖在夜巴黎花了1500元給車加油後,老闆又要求他加錢修補車燈

潘肖的成功,是處於他那如魚得水的法庭與交際場;而他的失敗,則在於其高估了理性與思維的力量。

當自以為是的現代文明代言人潘肖來到野蠻人的腹地,這些遵從著原始自然法則的生靈會只會毫無底線地榨取、撕裂他。

△ 潘肖帶著舞女嬌嬌逃命

潘肖和舞女嬌嬌就是無人區中待宰的羔羊。當以玩弄的態度來對待文明,又以這種文明去對待一片毫無理性的人群,結局之肯定已無需贅述。

當他最後為了去救舞女不顧個人生命弄翻了警車,又在最後點燃了打火機與鷹販同歸於盡,我們才看到了這個律師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的一面。

△ 影片結尾,為了救舞女,潘肖選擇與販鷹老大葬身火海

從人性泯滅到人性重生,潘肖在無人區裡來了一次輪迴。

放棄自私不是靠妥協和順從,而是自己心甘情願。

人之所以與獸不同,是因為我們在乎彼此。

這場西北荒漠之行,除了驚心動魄的探險,可別忽略了電影同款的「無人區」景觀走廊!

文 / 劉珊珊 ,審 / 任慧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直覺告訴我:正點。前兩集的鋪墊恰到好處,一條主線幾方人物逐一登場,而戰場則正是最需要真相新聞行業和律師行業。之前西南某地的學生食堂問題從發生到戲劇化的逆轉,還有沿海某省發生的爆炸,據說前去拍攝的某媒體的無人機因「不明原因」受到幹擾,還有一個能說明,就是隔壁家由李勝利牽扯出的巨大醜聞。三者的交集其實很簡單:真相。
  • 《無人區》,叢林法則下沒有人
    《無人區》整部電影共出現12個人物,除了徐崢飾演的律師肖攀是有姓名的,其他人都沒有姓名,只是無關緊要的someone。無人區中只有一人生還,餘男飾演的舞女,回到了她所謂的老家。無人區,再無一人。徐崢是一名新銳律師,遠赴無人區幫助獵隼大哥洗脫罪名,此時徐崢的心裡只有名利二字,只在乎官司勝負,不在乎真相和善惡。影片中徐崢經歷的大部分事情都與他的心裡預期背道而馳,他做任何事情,無人區都給他重重一拳,教給他無人區的"叢林法則"。影片中只有兩處的事情發展與徐崢的心裡預期一致,第一處是打贏官司,動物的徐崢贏了。
  • 職場法則:人性之弱,一念之間,則亦能載舟也能覆舟
    職場法則:人性之弱,一念之間,則亦能載舟也能覆舟職場的法則有什麼?單捏句意中的兩重點是為——職場與法則,而人性之弱又為何物?通俗之意則為人身上的不足與缺點。這三者又有何關聯,「職場」,「法則」,「人性的弱點」看似毫無牽扯,為何又因一念之差,便能載舟覆舟?
  • 豆瓣9.5華語大片《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有人說,人性本惡;也有人說,人性本善。 可是在這部劇裡,我們無法分辨絕對的惡與善。 李曉明是毀了九個家庭的殺人犯,可是從前的他在父母、妹妹眼裡是如此的乖巧、可愛、懂事,出事之後,為了不讓家裡受到影響,堅決不肯與他們見面。
  • 瑪莎拉蒂女司機醉駕案告終: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一念之間
    瑪莎拉蒂女司機醉駕案告終: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一念之間 11月6日,2019年轟動全國的瑪莎拉蒂醉駕案終於判了! 有人說,當一場悲劇發生以後, 我們要以此為戒。但我們在這場悲劇中又看到了什麼呢?第一,人性的惡。在這一場事故中,有一個倖存者,是寶馬車的司機王交通。事發時,他的身體大面積燒傷,五官盡毀。當天就被送往ICU重症監護室,至今仍沒有脫離生命危險。家人為了救他,花費約400萬元。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天價。
  • 一念決定佛或魔,一念決定善或惡……
    四欲得靈法在自修,洗心革面無汙留垃圾堆上蚊蠅多,高山峻岭樹木豐聖潔之地君子顧,顯達門庭貴賓多修人修到無我念,諸佛諸祖靈法臨五心清意淨靈法現,不求自得靈現身心性不真靈法離,正法不度妄貪人慾得靈法真修心,滅貪無欲種善因
  • 《烈日灼心》: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那些救贖是否能掩蓋罪惡
    講述了沉底七年的水庫滅門兇案,三個懵懂青年因一念之差成為背負罪孽的亡命狂徒。為了贖罪,三人拼命工作,低調做人。看完這部影片,突然有一種善惡無法用語言形容之感,壞人也會做好事,好人也未必不做壞事,那種無法定位好壞的錯覺在心中升騰起來。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沒有什麼好人做壞事,壞人做好事的模糊界限感。
  • 隱秘的角落:善與惡的距離,小到一念之間
    他們相互映射,就如同兩面鏡子,照出了人的內心善與惡的距離。若談善與惡,必談因與果。張東升不是無緣無故殺人,朱朝陽也是。一個長期受嶽父嶽母家庭的冷嘲熱諷,忍受妻子的冷漠無情進而出軌在外;一個長期被媽媽強勢性格壓制,看著父親和繼母組建的家庭和和美美,自己長期受冷落,還被繼母那囂張跋扈的小女兒欺負。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以犯罪人、犯罪人家屬的角度拍攝的,讓我們試著去解析或讀懂每個犯罪人內心的想法。故事以一起兩年前一個叫李小明的在影劇院隨機殺人作為鋪墊,隨之帶出的是這起隨機殺人案分別帶給犯罪人家屬和受害人家屬以及作為正義使者律師的故事。劇中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故而看待問題自然也是截然不同的,而律師作為本部劇的關聯人物,猶如珍珠項鍊上的線,把每個人都緊密地連在一起。
  • 《唐人街探案3》:善與惡之間永遠沒有絕對的邊界(內含劇透請慎入)
    小的時候,我們經常被教導要做一個好人。長大了我們又會感到疑惑:究竟怎樣的人才算是好人?善與惡又該如何去區分呢?比如影片中的小林杏奈,她不但是幕後的殺人兇手,而且還是一個非常貪心的殺人兇手,想一次性幹掉黑龍會老大渡邊和東南亞商會老大而且差點就成功了。但她真的是一個壞人嗎?
  • 人與妖之間,一念善惡;妖與人之間只隔著一層美人皮
    在我國歷史上,關於性善與性惡就已經引起了哲學家們的思考與爭論。為此,儒學家延伸出了兩大理論,即性善論和性惡論。無論是哪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又無從證實。而佛教則認為人性非善非惡,人性是無記的,即人性是中性的,不能記別是善是惡。也因此,這大千世界才有了好人和壞人。這個觀點則被很多人所認可。
  • 《美人皮》:善惡總在一念之間
    7月17日由電視劇《聊齋志異.連城》改編的電影《美人皮》在騰訊視頻播出,電影通過懸疑的展現手法講述了晉城最近謎案頻發,傳說是貓妖所為,女主連城和心上人喬公子面臨親情,友情,愛情的考驗,在人性的善與惡之間,講述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
  • 《一念間》| 劇本殺測評: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一念間》不是按常理劇本殺套路出牌的本,玩家首先一定要代入、沉浸,才能體會作者環環相扣的創意和動機。2. 很多機制的設定非常有趣,玩家之間,玩家與DM之間的互動很頻繁,體驗感豐富,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即興發揮。3. 略有一點微恐效果,但在我這個膽小鬼可以接受的範圍內。4.
  • 善與惡的距離
    這部劇講的是人性,善和惡的距離,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名字,中文名字太直白,沒有那麼含蓄和深沉。正如有人在影評中說,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我們和善的距離,也許就是一念之間,一個選擇,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毛主席教導我們,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 火爆玉雕圈的題材「一念之間」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人物賭場上的一念,可能關乎全家的得失,大人物的一念,關乎國計民生。所以一念雖小,卻要慎重,這也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一直強調「人之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的原因。一念之間的和田玉題材也是表達這個道理,它來自佛教用語,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似,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要警醒世人保持本心。一念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寫照,有惡的念頭要及時損止,保持原則不要迷失自我。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成佛成魔,一念之間
    我們日常輿論會把重點放在譴責兇手上,這部劇則展示了受害人、兇手和辯護律師等各方面受到的傷害。善良和罪惡,關愛和暴力,一念之間……最終李曉明執行死刑,可是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媒體和民意的嘉年華落幕了,大家安心了,可是那些被害人的家屬呢?我們又要怎樣預防下一個「李曉明」的出現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截止到目前,獲得12w+人在豆瓣9.5的超高評分。對於一部現代職場劇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高的評價,意味著這部劇足以稱為神作。雖然只有短短的10集,卻道出各種社會的亂象、現實的殘酷和價值觀的衝突。
  • 《蠅王》:我們與惡的距離,不過咫尺之間
    因為還有更加強有力的意念在告訴我,我不能這麼做,做到了不妄為。因此,我相信,世間的至聖至善之人,之所以修行得道,並非生來就是如此,定是放棄了無數次作惡的念頭, 堅持了無數次行善的意念,具備強大的共情能力,因而一點點有了神性。那,若是摒棄了善,一味地讓惡泛濫,會是怎樣的局面?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在他著作《蠅王》,為我們構想了這個問題與答案。
  • 《羅生門》生死存亡之際,我們應該選擇向惡還是從善?
    家將打了個大大的噴嚏,很是艱難地站起身來,想去羅生門的門樓上烤烤火,家將如壁虎一般躡手躡腳爬著樓梯,終於爬上頂樓,而後身體儘可能放平,脖頸儘可能伸長,戰戰兢兢地掃視樓內光景,只見到處橫屍遍野,腐爛的氣味使得僕人捂住了鼻子。只見一個身穿檜樹皮色衣服又瘦又矮,渾如猴子的白髮老太,正扶著一具女人屍體的頭部,一根根地拔下她的頭髮。
  • 一忍,一靜,一勤,一心,一善,一念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當我們遭受別人的冷眼,嘲笑,詆毀之時,千萬不要意氣用事。正所謂:「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既然如此,忍一忍,又何妨!當然,忍讓要有限度,否則,就變成了懦弱。你要知道,忍得好,一忍可以當百勇,忍不好,禍患可能就要降臨到你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