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間》| 劇本殺測評: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2021-02-12 嘻哈妙探社

溫馨提示

1. 《一念間》不是按常理劇本殺套路出牌的本,玩家首先一定要代入、沉浸,才能體會作者環環相扣的創意和動機。

2. 很多機制的設定非常有趣,玩家之間,玩家與DM之間的互動很頻繁,體驗感豐富,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即興發揮。

3. 略有一點微恐效果,但在我這個膽小鬼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4. 盤兇不難,希望玩家別拿盤兇來評斷一個本子的好壞,這本最大的亮點就是特殊機制,節奏緊湊,酣暢淋漓。

5. 涉及到「賺錢」的體驗,玩家務必要保護好自己的貨幣,別怪我沒提醒你。(我曾經在玩其它本的時候被一玩家偷光了所有的貨幣,體驗感瞬間降到負面,大家都是花錢玩遊戲,何必呢?)

最近一部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大火,讓我想起之前曾看過的一部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同樣也是讓我看完極度鬱悶,沉重不已的劇情。兩部劇情都是短而精,反應出來的社會問題角度深遠刁鑽:我們怎麼來定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除了殺人犯一意孤行的有心殺人以外,受害者走不出心靈創傷而做出那些傷害別人的事情,算不算是新的惡?社會輿論的負面和誇大其詞是不是也是幫兇?人,到底是先有善還是先有惡?

今天要給大家聊的是一個城限本《一念間》,這是一本從劇情內容,機制設定,搜證方式,兇案還原,沉浸體驗上都讓玩家感受頗深,內容非常豐富的一部作品。一開幕就讓我們直視自己心底裡的罪惡,非常過癮,天馬行空,暢所欲言。可以很歡樂,原來大家尺度這麼大……可以很撕逼,原來大家內心這麼邪惡……總共分了四幕,前幾幕都有公共任務,不會造成閱讀障礙。劇情可分為兩條線,故事線和互動線,全部圍繞善惡來設定。 故事線就是跟隨劇本的引導完成各自角色的任務,還原劇情,盤兇推兇,看看每個玩家背後都背負著怎麼樣的悲劇。而互動線就是玩家彼此與DM之間在作者的設計下完成的公共任務,這部分是整本的精華,需要細品。

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面具:沒有人能猜中面具想要隱藏什麼

氣球:每隻氣容積都是有限的

術刀持有手術刀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殺手

罌粟:迷人的往往最危險

利刃:將你打磨鋒利的人想要得到你的庇護,卻忘了你可以刺傷任何人

選擇角色不分男女,對哪種物品最有興趣,可以選擇對應的角色,開啟邪惡之旅。我要說沒有對應後面的劇情,你們也不會相信的。

特別的機制和沉浸體驗會讓玩家覺得意猶未盡,DM如果不控時間可能會玩很久,作者的創意很奇特,傳統劇本殺裡沒有的機制,《一念間》裡都涉及到了,無論是新手還是老玩家都能很快的被代入,小小的微恐的設定能讓玩家對劇情印象更深刻。

DM操控性很大,可以很歡樂, 也可以很撕逼,作者在各個環節的設計上留了很大的空間,非常厲害!玩家是選擇互相信任抱團取暖還是生性猜疑單飛任性,都是各自的抉擇,全在一念間。

比較自由,鎖兇難度不大。但就我而言,衡量一個本子的好壞不會單純看盤兇和邏輯,而是看整體的劇情和機制的平衡。這本裡的每個環節都層層遞進,老少皆宜,你很難去吐槽說其中哪個環節有什麼毛病,反正大家都是惡人,就是來接受審判的,兇案不是最重要的,沉浸、體驗就行。 

我想要愛,

想要去愛。

在問過許多人之後,發現大家原來都一樣。

恍然發現,原來真的是,

眾,生,皆,有,病。

-《我們與惡的距離》

END

微信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測評,那麼請點擊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或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我們的推文,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裡。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的距離有多遠?沒有想像的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沒有我們想像你的遠。每個人心底都有一粒惡魔的種子,有了適合生長的土壤和養分,在某種契機的觸發下,就會滋生成長。豆瓣評分9.5的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剛剛追求了幾集,看得人細思極恐。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會不會成為那片雪花。《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一個名叫李曉明的學生,在電影院槍殺了9人,並造成21人受傷。最高法院對李曉明的判決是死刑,二審依舊維持原判。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看完這齣戲,很多人都會依次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劇中的一個角色,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不過,今天我們仍然不談政治,不談香港,我們來看看人性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看看絕對自由下的人性會如何?我們與惡,到底有多遠距離?你來看看《我們與惡的距離》就知道了。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赤裸裸地撕開了人性最陰暗的一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去年,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意猶未盡,即便高開低走,軟硬傷皆有,但在華人圈中能有這麼一部所謂披著科幻外衣卻鞭辟入裡探討華人家庭教育的作品出現,聊勝於無。今年,早早地又橫空出世這樣一部現在可能還鮮為人知但目測厚積薄發的類型作品,實屬難得。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在所謂「權威人士」「隨大流」的不斷暗示下,僅僅72小時,這四個履歷良好的普通人就有三個選擇「殺死」受害者。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我們想像得要近得多。 最近,大熱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深入探討了人性。電視劇目前豆瓣評分9.4分,雖還未正式引進,但因其內容之深刻,已經在網上形成了巨大的討論熱度。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圖片來源 | iStock《我們與惡的距離》是 HBO 與臺灣公視合拍的一部電視劇,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對於喜歡看瑪麗蘇試偶像劇的網友,應該不是很能接受這部劇,因為整部劇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沒有主角間浪漫邂逅、也沒有男女間濃情蜜意的對白,更沒有所謂的床戲。《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以犯罪人、犯罪人家屬的角度拍攝的,讓我們試著去解析或讀懂每個犯罪人內心的想法。故事以一起兩年前一個叫李小明的在影劇院隨機殺人作為鋪墊,隨之帶出的是這起隨機殺人案分別帶給犯罪人家屬和受害人家屬以及作為正義使者律師的故事。劇中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故而看待問題自然也是截然不同的,而律師作為本部劇的關聯人物,猶如珍珠項鍊上的線,把每個人都緊密地連在一起。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推薦)去年大火的現實題材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只有10集的臺劇,雖然集數少!但真的沒有廢話全程精彩,讓我想要好好地寫一下觀後感。跟戲中如出一轍,但幸好現實似乎比戲中要有更多人明理,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辯護權,在留言裡反駁了這個網友的觀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又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又有多遠呢?這次的選角我非常喜歡,劇中飾演法律扶助律師的吳慷仁是我一直以為非常看好的男演員,在他演《下一站,幸福》的時候就非常覺得他不應該只是個男二。他在首映結束後接受採訪的時候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很好的回答:「不是邪惡的惡,也不是指邪惡跟善良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跟「自己」的距離。」
  • 曾春亮告訴我們,《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曾春亮告訴我們,《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震驚全國的殺人逃犯曾春亮落網了,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看到在網上有採訪他的家人,他弟弟說,他們也想知道他為什麼要殺人。這種情況讓我立馬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叫《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耳朵想先和大家,聊聊最近發生的5個悲劇。然後終有一天,他是否也會長成我們最討厭的模樣?耳朵不忍相信,這樣的未來會出現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馬丁路德金說:「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
  • 我們與愛的距離有多遠?
    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一個無差別傷害案件中以受害者家屬、犯罪者家屬、新聞媒體等多個角度探討社會中的善惡,主要角色更是在該案件的基礎上對正義、法律和道德展開了新的詮釋。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著以惡為起點的傷痛、過錯和善良,探尋人們離「惡」究竟有多近,林夕填詞的新作《我們與愛的距離》便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以愛為名的感情和自我中,詢問人們離「愛」其實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幾年後,臺灣公視和HBOAsia合作,根據這類真實事件改編拍出《我們和惡距離》。該劇一上線便受到廣泛關注,播出幾集豆瓣評分高達9.4分,網友們交口稱讚:「怕是金鐘獎預定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值得如此高分,在於它真實呈現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世界,讓你直面人性,殘酷至極。
  • 消失的13級臺階: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之間
    近期有一則社會新聞,韓國2008年素媛案的主謀即將被釋放,但據媒體報導他根本無悔改之心,並且再次犯罪可能性很大,這位兇手當年罪惡深重,但因為當時韓國刑期上限,僅僅被判12年有期徒刑,這引發了社會公憤。從一件陳年舊案引發的重重社會問題讓讀者思考,從2001年到2020年的今天,我們依舊在尋找一個答案。小說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死刑犯樹原亮,另外兩位是死刑執行官南鄉與剛假釋出獄的純一。這三者生活成長背景不同,作者對其進行了如剖析一般的心理描寫,讓讀者相信了這三個人的行動的內心驅使。
  • 豆瓣9.5華語大片《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2019/4/27星期六近來,一部來自臺灣的華語大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 演員|劇本殺測評
    分幕式讀本,除了第一幕的閱讀篇幅稍微有一些長,其他部分就很簡短了文字抒情且不煽情,言辭細膩且溫暖,不經意間一個細節或情感會打動到你劇本的末篇,還有作者用心送給每位玩家角色的一句話,耐人尋味的品鑑劇本遊戲體驗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成佛成魔,一念之間
    我們日常輿論會把重點放在譴責兇手上,這部劇則展示了受害人、兇手和辯護律師等各方面受到的傷害。善良和罪惡,關愛和暴力,一念之間……最終李曉明執行死刑,可是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媒體和民意的嘉年華落幕了,大家安心了,可是那些被害人的家屬呢?我們又要怎樣預防下一個「李曉明」的出現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樁九死二十一傷的隨機殺人案牽連三個家庭的悲與痛,對這樁罪案的後果作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全景式描繪。這三個家庭分別是兇手李曉明的家庭、被兇手奪去兒子生命的新聞總監宋喬安的家庭以及兇手的辯護律師王赦的家庭。這部華語片在2019年3月24日上映,一共分為十集。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有9.5分了。
  • 劇本殺《NARAKA》- 人性的善與惡沒法通過生活小妙招體現
    劇本殺測評-《NARAKA》#城限#機制#??(別問我為什麼這麼打標籤,問發行)   這個本約的很臨時,約的很巧合,還是網友面基,同時還是去一家我和老闆很聊得來他店裡打的。不料阿~打完以後,謝謝,有被空虛到。 劇本人數:6人劇本配置:3男3女體驗角色:6號劇本簡介:善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一寸,或是兩寸?人們常說,眾生皆為螻蟻在物慾和人慾交織混雜的世界裡有誰能夠遺世獨立,保持清醒又有誰背負著陰影蹈踽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