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是怎麼形成的?事實上,民間流傳著各種說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母乳是由母親的血轉變而來。為證明這一說法的正確性,另有一些人曬出了自己的「證據」,稱自己將母乳擠入奶瓶中並放置幾天,顯然看到母乳從乳白色變成了血紅色。回答真的是這樣嗎?肯定不行
哺乳期婦女所吃的食物,經過身體代謝而轉化。
事實上,乳汁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哺乳是女性在妊娠後期至哺乳期,受垂體分泌的催產素的影響,腺細胞將體內的營養物質及各種蛋白質,轉化為乳汁。這說明母乳的形成主要依賴於母親分泌乳汁的機制以及婦女身體的營養。它不會變成血。
哺乳期的媽媽分泌足量的乳汁給寶寶喝,要付出很多代價。
也許有些人認為,既然母乳的分泌主要是母乳的分泌機制,營養,是不是說哺乳期的婦女除了貢獻一點營養就沒有幹嘛?要是有人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然而,母乳的形成過程是清晰的。不過,哺乳期的媽媽分泌足量的乳汁給寶寶喝,要付出很多代價。
第一,哺乳期的母親必須每天保持寶寶吸吮乳頭的頻率。由於母乳的分泌量與寶寶的吸吮次數有關,寶寶一旦減少吸吮次數,母乳的分泌量就會減少。因此,雖然哺乳的過程是艱苦的,如會增加嬰兒的奶量,咬住嬰兒的乳頭會疼痛等等。哺乳的媽媽,還是需要定時定點餵寶寶。
第二,哺乳期的母親要儘量保持心情愉快。乳汁的分泌,也會直接受到哺乳者情緒的影響。情緒長期低落,情緒低落的寶媽,也很難如願純母乳餵養寶寶。正常的人的喜怒哀樂都能表達自己的願望。但哺乳的母親,只能儘可能地保持心情愉快。
此外,哺乳的母親也應該放棄塑形的需要。女性都是愛美的,希望自己有好身材。但哺乳的母親,要攝取足夠的營養,保證母乳的分泌,就必須放棄塑形。
嬰兒喝的母乳,不僅僅是乳汁分泌的機制,還有營養作用。事實上,母乳更是哺乳者放棄了許多東西,承受了許多艱辛,凝結而成。因此,哺乳期的母親是很偉大的。
尊敬,體貼的哺乳母親。
儘管,堅持給孩子餵奶都是母親非常辛苦的。但他們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例如,有人質疑哺乳期媽媽外出工作,在家餵寶寶是偷懶;哺乳期媽媽奶量不足遭到家裡人的指責;哺乳期媽媽長的東西都是亂吃…其實,沒人比哺乳期媽媽更希望寶寶健康成長,也沒有人捨得為寶寶犧牲。因此,我們都應該尊重,考慮到哺乳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