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至上世紀的歐美文壇,似乎從來不缺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聲名顯赫的作家,麥爾維爾就是其中一位。活著的時候,麥爾維爾非但沒能靠代表作《白鯨》贏得很多關注,反而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經歷了讀者與批評家的批評與非議。直到麥爾維爾誕辰百年時,麥爾維爾復興運動的開始,人們才像發現了寶藏一樣,重新發現了《白鯨》以及麥爾維爾其他作品的價值,並將其譽為美國的莎士比亞,以及美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家。
在麥爾維爾誕生200周年之際,《蘋果木桌子及其他簡記》,收錄了麥爾維爾自1853年到1856年間的12個短篇小說,其中大部分作品沒有發行過中文譯本。《蘋果木桌子及其他簡記》,在麥爾維爾大師級的文字遊戲中,展示了工業革命後,英美等國各階層小人物的眾生相,在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中,亦可以看到麥爾維爾的人生故事。
01. 名門望族的小公子到捕鯨船上的水手海員
麥爾維爾出生於紐約富商家庭,祖父輩的軍人出身,也為麥爾維爾家族贏得了社會地位。但在麥爾維爾12歲時,父親在經歷了破產後積鬱成疾病逝了,少年麥爾維爾,一下子從衣食無憂的名門公子,到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什麼工作都可以嘗試的窮人。19歲時,為了擺脫貧困,麥爾維爾登上了一艘開往英國的貨輪當差,而後的幾年裡,他又跟著捕鯨船開始了航海生活。
年少家庭變故的生活落差,讓他看到了善變的人心:面對寬綽的富人時,他們可以舌燦蓮花地用一切溢美之詞給你最好的祝福,當面對螻蟻般的窮人時,則像畏懼疫病般皺著眉頭躲避。《蘋果木桌子及其他簡記》中的《吉米·羅斯》和《小提琴手》就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年輕時的吉米熱情好客,他有著精緻奢華的宮廷風別墅,並常常在家中大設宴席,廣邀賓客。附近的居民們,無論身份地位如何,幾乎都來參加過吉米的宴會,吉米也發自內心的讚頌每一位赴宴的嘉賓,讓每個人都享受到賓至如歸的熨帖。但當吉米破產後,這些人倏然就變了臉。他們有的人,因為吉米的破產間接損失了幾十美元,就憤懣不平,連聲抱怨,其實他當年在吉米的宴會上撈的好處也遠不止這些錢。
吉米落魄後,沒有人去拜訪他,所有人都把吉米看做瘟神,避之不及。吉米即使是窮到沒飯吃,也在盡力保持著一位紳士最後的優雅。富足時向窮人布施,窮困時發自內心地讚揚富人。在麥爾維爾眼中,這時的吉米亦是對富人虛榮心的施捨。
這種翻書級的變臉速度,少年麥爾維爾大概也是深有體會的。家族富裕時高朋滿座,家道中落後為了生計不得不輟學養家,但凡有父親生前的任何朋友出手相助,也不會讓一個從小飽讀詩書的小公子,去農場做工人,登上險象環生的捕鯨船的。
02. 麥爾維爾文字遊戲背後,日不落帝國精緻考究的貴族生活繪卷
讀《蘋果木桌子及其他簡記》,不時忍不住感慨,「你大爺就是大爺」。
麥爾維爾用詞考究,善於旁徵博引地玩神話梗和文字遊戲(此處要表白譯者,讓我們得以在中文中體驗英文梗的樂趣)。
在《蘋果木桌子》中,主人公第一次打開老舊閣樓時,看到了所有老房子標配的蜘蛛網和蟲子,但麥爾維爾說,「無數蜘蛛網懸垂此間,在夏天的正午灼灼閃爍,宛如巴格達的輕絲薄紗」。這句話,讓原本恐怖片場景般的逼仄閣樓,擁有了一絲哥德式的美感。
《我和我的煙囪》提到富人的煙囪,麥爾維爾說,「那是一座狀似格裡芬的宅子……四根使房屋倍增雅致的煙囪,以直立巨龍的形態,從它們的鼻孔往外噴煙」,格裡芬是希臘神話中鷹頭獅身的怪獸,以格裡芬飛禽走獸之王的架勢修建自家房子,工業革命後貴族的奢華生活可想而知。
《兩座聖殿》中的第一座聖殿,「沿路是一長溜金光閃閃的豪華馬車」,聖殿外等候主人的僕從「帽子鑲著金邊,佩戴著精美的飾品」,聖殿內部「三面皆是宏大的哥德式玻璃彩窗」,然而這華麗的聖殿是富人們禱告的地方,窮人是沒有資格染指的。
工業革命後,歐美各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機器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也讓貴族的財富積累駛上了快車道。奢華的房屋內飾,僕人們考究的制服,以及美酒不斷的笙歌饗宴,資產階級精緻的貴族生活,處處散發著金錢的味道。
03. 富人的人間天堂,窮人的悲慘世界
隨船奔波的航海生活,帶麥爾維爾見識到工業革命後,日不落帝國的強盛光鮮,也看到窮人們被工業發展壓榨的悲慘一面。年輕時的經歷,成為麥爾維爾日後寫作的重要素材。《單身漢的天堂與未婚女的地獄》、《窮人的布丁與富人的菜渣》中,就通過對比體現了貧富階層間生活的天淵差異。
英國的黃金單身漢有著定期的集會,他們選擇復古典雅的場所凸現自己的貴族氣質,餐點按照前菜主菜湯和甜點的順序,依次安排多種豐美的食物。紳士們用餐結束後,還會頗有教養地做互相恭維中,講各自的見聞。集會結束,這些風度翩翩的單身漢兩兩結伴地優雅離開。離開之後,還會讓人不禁稱讚他們良好的修養與風度。
而單身女性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工業革命催生了24小時不停工的工廠,這裡是未婚女性的地獄。工廠只招收未婚的女性,因為她們沒有任何牽掛,可以一門心思為工廠賣命。這些女工臉上沒有象徵年輕的紅暈,她們已經習慣於嗆人的工作環境,開合利落的裁紙刀,裁的是紙張,切斷的是姑娘們的生命力與青春。
城中黃金單身漢優渥體面的生活,與郊外未婚女工的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文中參觀者的話來說,簡直是「單身漢的天堂」與「未婚女的地獄」了。
在《窮人的布丁與富人的菜渣》中,變質的牛奶和肉是窮人們能夠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而城中貴族所能給到流浪漢最大的善心,就是自己前一天吃剩的殘羹冷炙。
麥爾維爾筆下的窮人窮卻善良,富人雖富有卻吝嗇至極。窮人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還擔心對客人招待不周,而富人拿出自己不需要的垃圾,卻希望窮人們可以感恩戴德。麥爾維爾的描述足夠風趣幽默,這種幽默亦是最辛辣的諷刺。
《白鯨》中,麥爾維爾說,「信念就像豺狼一般是靠墳冢為生的 ,它甚至還從這些死人的疑懼裡 ,搜集最重要的希望呢」。在創作《白鯨》時間線之後的這12個短篇中,也許充滿了對彼時資產階級的失望,但諸如《雞啼喔喔》中窮人苦中作樂的精神,就是那個時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