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育己母乳會,我是青青,現在是我們的故事時間;我們的口號的育兒先育己,順心做自己!
首先感謝這一期的故事分享者豆豆媽,這一期邀請到豆豆媽分享,主要是因為她的經歷有很多我們青春期的回憶,同時也帶給我很多的驚喜和感動,我想這裡也能夠給到更多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力量和信心。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豆豆媽的故事人生吧。
訪談的時候,豆豆媽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我是單側哺乳的媽媽,我的另一側乳頭凹陷,在產後多次嘗試親餵以至於皸裂嚴重,寶寶抗拒後就徹底放棄這一側親餵了,並且我也沒有嘗試移出乳汁,就這麼慢慢的讓它自己回奶了。」
對於一側乳頭凹陷的部分我有些好奇,於是邀請豆豆媽更多的分享一些,正是這一份邀請讓我知道更多青春期少女的羞澀和難以啟齒的不安。
對於A-的我來說,在青春期的體型更像是一個男孩子,完全沒有女孩子第二特徵發育的跡象,很多時候我會很羨慕那些身材凹凸有致的女孩子,那些女孩子不僅穿衣漂亮,也更受男孩子的青睞,可孰不知我眼中的這些美好在當事人眼中卻並非如此,特別是對於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而言,更是尷尬的事情。
少女時期的豆豆媽,發育的比較好,在青春期最初就有了非常明顯的女性特徵,乳房的不斷發育讓她感覺到了負擔,特別是夏天的時候,穿著普通的內衣,加上T-恤就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那個美好的輪廓。
彼時的豆豆媽對於這個存在是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當別人的眼光不小心掃過的時候都會覺得坐立難安,或許是心理作用,她總是能夠感覺到別人略帶不善的「注目」。
豆豆外婆從來沒有跟豆豆媽說過關於乳房、經期等等的事情,也沒有告訴她可以選擇一件較好的內衣穿,於是她還像往常一樣的穿著,只是在每天穿衣服的時候會默默的將RT往裡擠壓,避免更多的凸起,甚至有段時間她會將乳頭拼命的往裡塞,然後想辦法固定住。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驚訝,原來她的凹陷竟不是天生的!
是的,她的凹陷是後天造成的,我在訪談的時候聽到也是非常的震驚。或許是潛意識過於強大,以至於最後其中的一側竟直接變成了凹陷,並且無論如何刺激都再也無法凸出,深深的嵌進乳房裡。
那個年代的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很少,對於身體的自然發育也是懵懂的狀態,沒有人給予及時幫助與支持,只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採取這些措施。
我還記得我有一個發育比較好的同學,終日用厚厚的紗布將自己裹成平胸的樣子,即便是炎熱的夏天也是如此,終於有一天她的痱子長滿前胸後背,癢到每天晚上抓撓難以入睡,可就是這樣她仍然堅持每天裹著。
現在我們知道可以選擇合適貼身的內衣穿著,可是,那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沒有媽媽的陪伴與講解,如何能夠知道自己身體的這部分發育是正常要經歷的,或者說是美好的開始呢;有時候我們眼中她人的美好卻是她沉重的負擔,也可能是她羞恥感的來源。
乳頭凹陷的情況最後也成為了豆豆媽的負擔,她覺得自己的這個部分似乎是一個畸形的存在,一直羞於和他人說起,直到她自己成為一名母乳餵養諮詢師,接觸到更多的媽媽,才發現,原來和她有一樣困擾的媽媽還不在少數,面對這樣的媽媽,她也會更耐心的陪伴指導。
「為什麼會一直覺得自己的這個部分是畸形的呢?」聽著她的分享,我有些心疼。
「在我生孩子以前,我只跟我的媽媽說過這個情況,她有些懷疑的說過「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呢?」那個質疑讓我覺得好像在說這個是很不正常的,所以我就一直覺得我的乳頭是有問題的,直到後來生了孩子,出現餵奶困難,我更加懷疑我自己,更加覺得這是不正常的。」豆豆媽在說這些的時候有些無奈,有些失落。
「所以你也沒有去醫院看過?」
「是的,我覺得醫生應該不會看這個,我也不確定他們能不能幫到我。」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感受到面對最信任的人給到的質疑,青春期的孩子沒有辦法再去相信別人,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質疑和自卑,因此也不敢再去找其他人。
「我不確定他們能不能幫到我」,這句話我不僅在豆豆媽這裡聽到過,在許多媽媽那裡也聽到過,甚至還會有媽媽說「沒有人能夠幫得了我」,隱藏的後半段是「我只有我自己」,沒有辦法去依賴別人的感受是在最初想要依賴的時候被切斷的,同時還增強了對自己的懷疑和不自信。
「那生完孩子以後呢?你剛剛說寶寶抗拒凹陷這一側親喂,你後面又是如何靠著另一側實現純母乳親餵的?」對於孩子的拒絕,我在想豆豆媽那一刻對於這一側的乳房是否更加的失望了呢,我有些不敢深入。
「嗯,她也不是一開始就抗拒的,最初還是會吃一下,只是每次都特別的疼,而且隨著吃的次數增加,乳頭開始皸裂,並且傷口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我覺得我的哺乳姿勢是有問題的,可是在醫院的時候醫生只是跟我說讓我好好親喂,而家人,也就是婆婆看見我的乳頭只是默默的搖搖頭,也會說餵奶就是這麼疼的,熬著熬著就不疼了,我也就咬牙繼續喂。」說這些的時候,豆豆媽看起來很輕鬆,但我感覺整個環境都是特別的壓抑。
「沒有辦法,熬著熬著就好了,」這也是許許多多的媽媽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周圍人及自己給自己的理由。
「有一次寶寶吃完以後乳頭紅的能滴出血,我完全沒感覺到疼,乳頭上有些明顯的破潰,整個表皮的皮膚也是薄的『吹彈可破』,紅豔豔的,很難想像孩子怎麼能吃到這個程度。」豆豆媽的表情有些凝重,眼睛用力的眨了眨,開始陷入回憶。
「我的家人雖然沒有正面跟我說過別餵了,餵奶粉之類的,但是言語中還是有透露出我奶不夠的意思,我不甘心自己不能全母乳!憑什麼別人都可以,我不可以,如果我不能餵奶,那我和別人對孩子而言有什麼區別呢?!」豆豆媽的情緒略微有些激動,但始終克制著,因此聲音聽起來有微微的顫抖。
「他們不能理解我的心情,也給不了我更多的支持,我當時想的是,無論如何我都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哪怕只餵單側,只要寶寶夠吃,長得好,也一樣是可以的。」說到這裡的時候,豆豆媽眼神裡透著亮光,無比的堅決。
「他們給不了我更多的支持」就像那一句「他們可能也幫不了我」一樣,魔咒在循環,似乎「我只有我自己。」
「可是,當我看到他拒絕親餵的時候,我還是很難受,很心痛,甚至我還強迫餵奶過,我努力的嘗試讓他回歸乳房親喂,我越想他回歸,他就越抗拒,哭的越厲害,到最後一抱起來就開始哭。」豆豆媽終於忍不住拿起紙巾,可即便如此,她也不允許自己的眼淚滴下來,只是抬頭看著天花板,然後快速的用紙巾擦乾。
「最後我沒辦法了,終於還是放棄了,我曾想,只要我能堅持母乳餵養到半年就很不錯了,我家人也這麼認為,沒想到我妥協以後,一切卻越來越好了。」
我看著豆豆媽的笑容,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奈和無力,在她說完那些的時候,我有一種癱軟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好像陷入了泥沼地,不斷的下沉。
「是真的放棄了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問她。
「不,我只是妥協了,不再堅持餵凹陷這一側了,好的這一側我還是堅持餵的,即便這一側親餵的時候也會疼,」豆豆媽的眼睛裡依然閃著堅定的亮光。
「我當時找了很多的資料,主要來自網上的一些母嬰網站,從上面學習了很多的知識,幫助自己去實現純母乳親喂。」
「那為什麼不找個專業的母乳指導呢?」我有些好奇。
「我當時不知道還有母乳指導,催乳師我們這邊都很少,而且我也覺得那個時候好像只能靠我自己幫助我自己。」
「好像只能靠我自己幫助自己,」類似的話第三次聽到,我的內心有些震撼,也很複雜,心理學者武志紅曾說過,當一句話超過三次從一個人的口中說出的時候,說明這句話對於這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對她的影響也非常的大。
「不過我也確實在網絡上找到了許多的文章,現在看來可能有些是不靠譜的,但是在當時確實幫助了我很多,那會我就想別人兩邊乳房餵10分鐘,那我就一側餵20分鐘,甚至30分鐘,總歸是能夠餵飽孩子的,雖然現在我知道這樣的操作還有些不妥,我想的太簡單了,但正是這樣的簡單粗暴的操作,成就了我的純母乳餵養。」堅定有自信的狀態不自然的流淌著,這一刻的豆豆媽充滿了自信的光芒,臉上還有一些些小傲嬌。
當「我」徹底不再相信別人的時候,我始終如一的相信自己,並且迸發了身體裡全部的能量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曾經我以為我最多能餵到6個月就不錯了,現在餵了3年多,自然離乳,這個過程我自己都是驚訝的,我家人也是,整個母乳餵養的過程在我滿月以後就開始是享受的狀態,直到自然離乳還是非常的甜蜜。」小女生的幸福甜蜜溢於言表,聽著她說的時候我也覺得暖暖的,好像陽光也燦爛了不少。
「那你單側哺乳,有大小奶的困擾嗎?」這個問題有無數的媽媽問過我,我想豆豆媽應該是最好的說明。
「有啊,在寶寶一周歲以前都還是挺明顯的,特別是漲奶的時候,更加明顯了,但是寶寶一周歲以後就越來越不明顯了,現在離乳了,幾乎沒什麼區別,回歸到和孕前差不多的狀態,這是我非常驚喜的。」說著話的時候,豆豆媽無意中也挺直了自己的身體,驚喜於身體給予自己的反饋,更滿意自己作為一個母親所擁有的美好。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當媽以後就是一次重生」,這句話在豆豆媽身上得到了印證,重生後的豆豆媽渾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完全看不到她青春期的自卑,可我仍然能夠感覺到那個「魔咒」的存在,「沒有人能夠幫得了我,除了我自己。」
豆豆媽的故事或許有很多人經歷過,青春期的懵懂,產後的無助,這些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一些場景,而這其中,也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在不斷的重複一個又一個階段的模式,仿佛一場又一場的輪迴,直到出現轉機,改變了原本的軌跡。
我們今天的母乳故事會就要先到這裡咯,感謝你的收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分享。我是青青,育兒先育己,順心做自己,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