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就是董鄂妃?818電視劇中讓人無語的歷史錯誤

2021-02-07 南農青年


最近浙江衛視熱播的大型清宮劇《多情江山》因《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停播一天後,再奪黃金檔收視第一。

但是昨天這部劇上了微博熱搜榜的卻是這個詞,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一起看一下這部《多情江山》的劇情簡介,絕對能把你嚇得坐到地上:

該劇講述了一段清世祖順治與漢人歌女董小宛的唯美愛情故事。意氣風發的少年順治不顧清廷禁律,將漢女董小宛毅然帶入宮中並封為「董鄂妃」,引起了前廷與後宮的軒然大波。天性聰慧的董小宛用自己的善良與真心逐漸感化婆婆孝莊皇太后,巧妙的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機。

看起來完全是一部八點檔的地方臺婆媳劇的節奏,只是你為啥要披著歷史人物的真名真姓來狗血?

再看董鄂妃的介紹:

江南名妓,有著沉魚落雁之容,傾國傾城之貌,身陷困境之時遇到微服私訪的順治帝,與其墮入情網,她與順治皇帝生死相許,進入宮中。此舉觸痛清廷嚴禁漢人女子入宮接近皇室的鐵律宮禁,愛情遭到孝莊皇太后的強烈反對,歷經磨難,終二人於走到一起。

堂堂皇妃一秒鐘變成了江南名妓

要知道,董鄂妃和董小宛完全是兩碼事。

董鄂妃,姓董鄂,名烏雲珠,並非姓董。她是順治爺的寵妃,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雖然董鄂妃寵冠後宮,但她和順治有過一個兒子,但幾個月就夭折了。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

而董小宛則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秦淮八豔」,本是南京的名妓,遇到來青樓尋歡的名士冒闢疆,董小宛對他一見傾心,並有意嫁給他脫離風塵,於是董小宛苦苦「倒追」冒闢疆,後來終於如願以償,嫁給他做妾。

董小宛多才多藝,能詩會畫會刺繡,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是古代著名的美食家。最難得的是她對冒闢疆全家死心塌地,伺候冒闢疆可謂無所不至,但即使如此李自成攻佔北京,清兵人關南下的時候,冒闢疆逃跑只帶老母和妻子,一度想扔下董小宛,最後就連公婆都看不下去了,讓冒闢疆一定要帶小宛逃走。

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董小宛仍然把他看得比自己還重要,冒闢疆後來生病,董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最後冒闢疆的病好了,董小宛卻累倒了,而且再也沒有醒過來……

南京博物院掛著一張冒闢疆為董小宛畫的像,她是長這樣子的:


所以董小宛和董鄂妃,一個是明末時士大夫的妾,一個是順治的愛妃,完全不沾邊的兩個人……大家紛紛表示:明明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偏偏要寫成了孝獻皇后董鄂妃,我已經感受到了濃濃的雷劇氣息。

其實把歷史人物混淆,毫無忌憚的篡改歷史名人的基本經歷,以及歷史劇裡的常識混亂,已經成為今天古裝劇的主流,幾乎每一部古裝劇,都是一部穿越劇,家庭倫理劇甚至科幻劇……

其實作為電視劇,合理的藝術加工是必要的,完全終於歷史勢必帶來枯燥沒看頭,但也不能一點常識都沒有的瞎編亂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818古裝劇中那些常見的讓人無語的錯誤。

首先是大肆篡改人物的基本經歷,而且都是一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完全不顧一切的瞎編亂造,毫無節操。

比如《楊貴妃·王朝的女人》裡面楊玉環的第一個老公,壽王不但為了跟唐玄宗做交易,給楊玉環餵墮胎藥。而且安史之亂時,還主動請纓去戰場殺敵,戰死沙場……

其實壽王李瑁一直活到了大曆十年(775年),也就是唐代宗李豫時期才去世,並非電影中,比唐玄宗還早領便當。而且根本就沒去上戰場打過叛賊。

還有誰能告訴我:電影中叛軍一瞬間殺上來的時候,壽王怎麼有時間用狗尾巴草編了一直汪的?


第二個太早被編劇強行領便當的,是《新三國》的漢獻帝,在劇中他被曹丕逼迫禪位,貶為山陽公,然後在坐船去自己封地的行程中,自己把自己的船鑿了一個洞,然後淹死了。

事實上,漢獻帝劉協不但在禪位後沒有死,還在封地好好的活了14年,並且和皇后一起行醫給當地百姓治病,留下了很多當地的故事。

如果說劇中小喬和諸葛亮玩曖昧,眉來眼去的算是藝術加工,關羽由他殺變成自殺尚屬「不要在意這些細節」的問題。那麼讓漢獻帝早死14年就屬於原則問題了。直接讓這部電視劇打上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標籤。


此外最近很多劇給一些歷史罪人洗白白的傾向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只知道弄權賣國,連「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都能說出來,晚年更是混帳無比,大興頤和園,這是導致甲午之恥的原因之一,更是對各國卑躬屈膝,禍國殃民的典範,拋出了「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名言。

這樣的民族罪人,是怎麼洗也洗不白的,但卻有不少電視劇不遺餘力的想給她洗白。《十三格格》為國為民、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當然更牛的是《大太監》,此劇中慈安變成毒婦,太監化身菩薩;慈禧垂簾聽政是因為皇帝無能,選侄為帝也是因為選別人會惑亂國政。把歷史罪人慈禧太后描寫成一個善良愛民的統治者。還做噩夢說有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慈禧憂國憂民痛恨列強,從睡夢中醒來痛哭流涕。為了國家,她甘願背上惡名。


這部神劇還把李蓮英從歷史上一個收受賄賂,幹涉朝政,中飽私囊的圓滑閹黨,洗白成男版聖母,就差說「存好心、做好事」等聖母話了。他為國為民,用盡心力匡扶大清,而且性格單純,直言進諫。

看過之後,真是讓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至于于媽做編劇的雷劇,把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黑的寫成白的,白的寫成黑的就更是打哈哈這麼容易了。

在於媽的《王的女人》中把歷史上賢良淑德,且色藝雙全,對項羽感情極為忠貞的虞姬,描寫成一個心腸歹毒,工於心計的女人,專門欺騙別人的感情,陷害自己的姐妹。最後虞姬自刎,在歷史上明明為了不拖項羽的後腿,好讓他突圍出去,而自刎身亡。但在於媽的筆下,虞姬最後自刎的動機,居然是想讓項羽和她一起殉情。

順便提一下,這部劇中項羽的真愛是劉邦的老婆呂雉……

最讓人不能忍的是桐華的大漠謠,抹黑民族英雄霍去病,把立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經典名言的霍去病,描寫成愛上匈奴女,最後為了愛情,果斷拋棄了國家,假死遁世的形象。

後來被抵制,也說明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除了人物瞎編亂造之外,歷史劇還普遍存在很多常識性錯誤:

1、服飾混亂

作為中國人拍的劇,都不願意請一個歷史顧問過來關注一下服飾,前秦兩漢唐宋元明清的服裝亂穿亂戴,有時候甚至就是從頭到腳一副網遊服裝的打扮。

在瑪麗蘇史詩劇《武媚娘傳奇》和《楊貴妃王朝的女人》中,編劇時不時的給老百姓灌輸一種:唐朝女人就是開放,胸前白花花一片的「歷史知識」。讓人誤以為唐朝就是要擠胸。



其實通過觀察唐朝的文物壁畫,以及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唐朝女子胸部不會擠得這麼誇張。」其實,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因為身材豐盈,胸部就會自然突出,但是她們不會刻意擠胸,唐朝服飾裡面的肚兜類似現代的抹胸。


拋胸只是這些劇的賣點之一罷了,倒成了給我們「科普」服飾歷史了。

再看《楊貴妃王朝的女人》中西方來的大使和大使夫人在唐朝宮廷裡穿的衣服更不對勁,這分明是十八世紀初歐洲才流行的洛可可式的禮服,而唐朝開元年間是公元八世紀,這足足穿越了十個世紀。

而且為了體現唐朝「萬國來朝」的天朝風範,讓各國使節穿著洛可可禮服跳交際舞。。。。。。

其實八世紀的時候歐洲人是這樣穿的。

只要服飾顧問稍加注意,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穿越場景。

其次我們經常看明朝皇帝戴這種金燦燦的帽子,其實這是給死人戴的。

皇帝生前不會帶著金光燦爛的翼善冠上朝,當時戴的翼善冠都是烏紗的翼善冠,黑的。烏紗冠很莊重典雅,而且透氣輕便,戴著很舒適,受到君臣的歡迎。


金絲的翼善冠可能是給已故的皇帝陪葬用的。黃金是一種密度很大的重金屬,金絲編的那個好幾斤沉呢,硬邦邦的十分笨重,天天帶著不怕把脖子壓壞了才怪。


2、提前從西域、美洲穿越過來的食物

在《楚漢傳奇》中,劉邦歸鄉,坐著拉草料的車子,仔細一看,居然是玉米杆啊,導演,玉米是從美洲引種,新航路開闢之後才逐漸引入中國,這傢伙一下提前了1600年。

網友吐槽:「原來中國人最先發現了新大陸啊!你看,連玉米都帶回來了!哥倫布、亞美利哥之流簡直弱爆了!為什麼帝戰SEGA不出中國?不過我有個疑問:範增為什麼不勸項羽定都在新大陸呢?其物產豐富,又有太平洋倚為天險,此豈非王霸之基?」

同樣在《尋秦記》裡,項少龍結識了一堆山野夫婦, 而且人家把所有的地瓜都給了他。但是地瓜這玩意在明朝之前中國是沒有的。

老版《封神榜》中,蘇妲己也嬌滴滴的拿一串葡萄來餵紂王吃。

還有《步步驚心》裡面若曦做點心給康熙和幾位阿哥食用,等等,雖然若曦你是穿越,但總不會攜帶著喜之郎什錦果凍一起穿越吧。

當然歪國人拍古裝劇也好不到哪去,還記得《大長今》中請明朝的官員吃長今做的「滿漢全席」的情節嗎?

這玩意就是滿漢全席


3、歷史劇稱號混亂

首先是多部歷史劇都直呼在世的人為「諡號」,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宮貴族死後才有可能有「諡號」,

但比如《孝莊秘史》就直呼在世太后的「諡號」,《康熙王朝》裡面斯琴高娃更是直接說「我孝莊」。

最搞笑的是《武則天秘史》武媚娘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皇上,我叫武媚娘,還有一個大名,叫武瞾。」額,武媚是李世民給她起的,武媚娘是後世稱的,而曌是她當皇帝後給自己起的。


還有我們的心機boy爾康,其實他的原型全名應該是富察·福康安,也就是說他的名字是福爾康,而不是姓福,名爾康……

《蒼穹之昴》中,戊戌變法失敗了,慈禧屠殺了戊戌六君子,逼迫光緒帝當著百官的面宣布回復舊制。

光緒帝明明人在,卻要拿一副自己寫的聖旨照著念,照著念就算了,最後一句還是「欽此」!


「欽此」這倆字,明明是皇帝不在的時候,其他官員宣讀是帶上的,意思是:猶如皇帝親臨下命令,皇帝在的時候,根本不加欽此。但光緒帝明明自己在卻還要欽此,這是什麼鬼?

順便8一下,古代的聖旨根本不會在封面上印上大大的倆字「聖旨」的。

聖旨應該長這樣:


影視劇中但凡聖旨出現,必然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不是所有聖旨都用這個開頭的!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是最鄭重的一種,一般來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除了冊封皇后、冊立太子(太子妃)、敕封諸侯王之類特殊大事,是不會用這種格式的聖旨的。

絕大多數聖旨,開頭就倆字「聖諭」或者「上諭」。

真是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正常情況下也絕對不會派太監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擔任宣旨欽差。

還有那雷人的滴血認親和麝香墮胎,曾經嚇得我表妹夏天都不敢塗花露水,因為裡面有所謂的「人造麝香」。

其實幾乎每一部古裝劇都會有各種和那種的錯誤,數不勝數,所以就拋磚引玉寫下了這篇文章,大家也可以談一談最讓你無語的一些電視劇中的常識性錯誤。一些小的錯誤還是無傷大雅的,但肆意篡改歷史,洗白罪人,瞎編亂造,歷史人物混淆不清,誤導小朋友的現象已經成為現在古裝劇整體的問題,很多大製作大投資的劇都是有錢加特技,沒錢請顧問和編劇……

還是希望歷史劇能多一些認真考據,少一些瞎編亂造。作為觀眾,我們發現一些比較嚴謹精緻的好古裝劇,也要多多鼓勵支持他們。

END

來源/八卦_我實在是太CJ了

責任編輯/高展

<南農青年微刊出品>



相關焦點

  • 相信董小宛就是董鄂妃,是因為相信人間還有希望
    ,相信許多人早有定論,但電視劇和一些傳說故事為什麼樂此不疲地宣傳她們就是改名後的同一個人呢?冒闢疆說,「姬在別室四月,荊人攜之歸。入門,吾母太恭人與荊人見而愛異之,加以殊眷。幼姑長姊尤珍重相親,謂其德性舉止均非常人。」愛妾董小宛剛進門,全家上下都很喜歡她,婆婆、老婆愛她,大姐小姑子和她相親,大家都覺得,她簡直就是墜入凡間的天使。而且,小宛女士並非初相見客氣,她是數年如一日,「越九年,與荊人無一言枘鑿。至於視眾御下,慈兒不遑,鹹感其惠。」
  • 董鄂妃、董小宛是不是同一人?她與順治帝是怎麼結下的情?
    歷史上的大清從入關到最後的整體滅亡,前後共歷經過十位皇帝。在這十位皇帝中,最讓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我覺得應該就是大清入關後的最痴情皇帝——順治皇帝關於他與董鄂妃,以及董顎妃與董小宛是不是同一個人?這個問題一度成為後人津津樂道、樂於追尋探秘的興趣所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順治帝、董鄂妃、董小宛之間的秘密。
  • 史上真正的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還是順治強佔了弟媳?
    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最專情的一位應該就是順治皇帝。他和董鄂妃之間的愛情讓人動容,但是關於他們兩人之間卻存在眾多謎團,其中最讓人疑惑的就是董鄂妃的身世。清朝時期的民間小說中,經常會認為董鄂妃和董小宛是同一個人。董小宛出身不凡但流落風塵,在當時極有名氣,是秦淮八豔之一,不僅長得極其貌美,而且在詩文書畫、女工音律上都十分精通。
  • 董鄂妃之謎
    清代十二位皇帝,若說情之所鍾,愛到死去活來的,無過乎順治帝與董鄂妃。後世有人附會到《紅樓夢》中寶玉出家的情節,說這對皇家愛侶就是寶哥哥林妹妹的原型。此外這一段佳話,又牽扯到幾樁清代著名的疑案,諸如:董鄂妃其實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董鄂妃曾經是順治帝的弟媳,董鄂妃之死導致順治帝出家,乃至,董鄂妃不是病死而是被神龍島毛東珠所殺(《鹿鼎記》的神來之筆)……
  • 順治帝的董鄂妃,到底是他的弟媳還是名妓董小宛?一個證據最關鍵
    常言「最是無情帝王家」,歷史上不少帝王為了帝業皆不惜拋妻棄子,背叛手足。可鮮有人知的是,清朝歷史上還出現過這樣一位帝王,偏偏不愛江山愛美人,獨寵一妃多年,他就是滿清的第三任皇帝順治。其實,坊間關於順治帝的傳聞有很多,一些野史甚至出現了「順治帝因寵妃董鄂妃去世遁入空門」這樣的描述。所以,不難看出,順治帝的確是一個多情種。
  • 五版「傳世明妃」董鄂妃:以為舒暢最美,看見霍思燕才真驚豔了
    根據歷史來看,順治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生前最寵愛的就是董鄂妃了。董鄂妃自幼跟著父親南徵北戰,在江南更是駐足了五六年的時間,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滯留了很久,因此她受到了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薰染,也使得她與其他貴族女孩有些不同。
  • 五版「傳世明妃」董鄂妃:以為舒暢最美,看見霍思燕才真驚豔了
    根據歷史來看,順治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生前最寵愛的就是董鄂妃了。董鄂妃自幼跟著父親南徵北戰,在江南更是駐足了五六年的時間,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滯留了很久,因此她受到了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薰染,也使得她與其他貴族女孩有些不同。
  • 武俠世界的董小宛,秦淮八豔的雙面嬌娃,你就是這樣的傳奇
    秦淮八豔的事跡,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豔。板橋是地名。當時的董白,還只能羨慕李香君的幸福。她自己還在尋尋覓覓之中。
  • 董鄂妃: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寵妃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悲歡離合多勞慮,一日清閒有誰知 情深若為利刃,相愛之人定當生死相隨。
  • 董小宛之後,世間再無董小宛,她短暫的28年人生值得每個人深思
    美好的外表之下卻藏著許多女性的惆悵與哀傷,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董小宛,原名董白,人如其名,純潔又美好的女性,一個完美無瑕的女子,人生卻過得如此艱辛,以致於28歲就撒手人寰,有自己的原因,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 尤二姐就是董鄂妃,梨香院就是承乾宮,勸張書才拆偽曹雪芹故居!
    難怪有紅迷憤慨地說道:「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就是讓一些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話雖糙但理不糙。因為一部《紅樓夢》,實乃一部大清宮闈秘史。蔡元培發現的「太子魘咒案」僅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 杭州灣北岸的南北湖,董小宛在此隱居,藏有「董小宛葬花」的石碑
    然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關於南北兩湖岸邊董小宛的傳說。相傳明末清初,秦淮河八大美女之一的董小宛跟隨明末四子之一的茅香,隱居嘉興南北湖旁。立志「反清復明」的冒襄,曾經打算離開董小宛,成為南明政權的官員。傷心欲絕的董小宛,在南北湖畔含淚埋花,終於保住了茅香。到現在,南北湖邊還有一塊刻有「董小宛葬花」的石碑。
  • 電視劇《多情江山》董鄂妃
    《多情江山》這部電視劇想必大家都看過,講述的是順治和董鄂妃的愛情。為什麼董鄂妃被順治獨寵呢?,因為她有三大優點,不要說順治,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男人有董鄂妃這樣的妻子,都會覺得三生有幸。其一,董鄂妃和順治兩個人是靈魂伴侶,董鄂妃把順治當成自己的唯一。順治自幼就很喜歡漢文化,董鄂妃自幼和父親生活在南方,對於漢文化了解得頗為深入。所以董鄂妃和順治兩個人總有話題可以討論,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並且董鄂妃一直把順治當成自己的唯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順治她無微不至。
  • 同演董鄂妃,舒暢和霍思燕難分高下,她別具一格!
    其實同一個角色被不同人演繹,比較是難免的事,比如很多女演員飾演過董鄂妃,或天真、或柔美、或腹黑,各有不同。先上個原圖鎮樓。歷史上董鄂妃作為順治帝福臨的妃子,順治十三年八月入宮即被封為賢妃,十二月又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晉封速度之快,歷史上少見。行冊封禮時,順治帝還破格大赦天下,同時封董鄂妃之父為三等伯。
  • 候夢瑤你只知道《琉璃》紫狐,卻不知道溫柔董小宛,倔強花木蘭
    《琉璃》的熱播,讓觀眾看到了一隻痴情的狐狸,她善良美麗,深情專一,一千年都在為救出愛的人奔波,最後卻為了心愛之人而死,這個人就是紫狐。紫狐讓很多觀眾為她惋惜,飾演紫狐的人是候夢瑤。也許紫狐這一角色讓人難忘,她的另外兩部電視劇也非常值得讓人喜歡。
  • 董鄂妃原本是順治弟媳,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她的出身有何來歷
    文章引言:作為一個皇帝,順治皇帝,能夠名震歷史,大多是因為他與董鄂妃的愛情悲劇。董鄂妃的來歷一直是謎團,有人說他是明朝名妓董小宛,還有人說他是順治的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這兩種說法很明顯,董鄂妃是董小宛一說,純粹是一個民間的誤解,很簡單就可以澄清。
  • 董小宛:一生一世一雙人
    從此世間少了一個董白,卻多了一個秦淮八豔——董小宛。絕世無雙的美貌,清脫出塵的氣質,讓董小宛很快在秦淮河畔豔名遠播。但與生俱來的的孤傲清冷,又讓董小宛從不願曲意逢迎那些腦滿腸肥的客人。雖然淪落風塵,但賣藝不賣身依舊是董小宛不可動搖的底線。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讓她名動士林,並由此結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冒闢疆。
  • 董小宛是位跨界色彩光影大師/原創/邊角料藝話
    陳圓圓、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這一個個名字,一段段傳奇,溫暖了那個亂世的歲月陰冷。  董小宛大名鼎鼎,甚至有曾是清代董鄂妃的傳聞,江湖廣為流布,後世成謎。  假如把陳李董柳比作精通十八般武藝的江湖四大名姬,那董小宛還掌握了第十九般武藝——創新烹製出的珍餚美饌可列出一長串名單。
  • 順治最寵愛的妃子董鄂妃身世之謎?
    董鄂妃像董關於董鄂妃的身世,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清史稿.后妃傳》的記載她是「內大臣鄂碩女,年18入侍。上眷之特後,寵冠後宮。」順治帝像第二種說她是順治帝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王妃,襄親王死後,順治把董鄂妃收入宮中,並封為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