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我們接受了失去,卻學不會告別

2020-08-20 夏夏的閒閒偶記

「家庭」是是枝裕和電影的永恆主題,只是,在《步履不停》這部影片裡,又加入了「死亡」。


1

老舊的房子,年邁的父母,不爭氣的兒子和一個特別的日子。

橫山一家生活在一個海邊小鎮,父親是小鎮診所的醫生,因為年邁,已經退休。母親是家庭主婦。

橫山家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女兒,小兒子。大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也是一位醫生,卻在多年前因為救人而溺水身亡。

小兒子亮不願順從父親讓他當醫生的意願,離家在外地工作。他四十多歲,與一個單親媽媽剛剛組建了家庭。剛剛失業。

又是大哥的祭日,女兒帶著老公和兒女,小兒子帶著妻子和繼子,回到父母的老屋,這是一家人難得的團聚。

母親一大早就在廚房裡忙碌,她準備著各種食材,又絮絮叨叨的和姐姐聊著家常。父親時不時在房間裡走過,他嚴肅又沉默。

亮的妻子和繼子是第一次跟他回老家,她們帶著對這個家的探詢,客氣又小心翼翼。許久不回家的良多,對著熱情的母親,和沉默的父親,熟悉、糾結、緊張又疏離。他故意避開工作的話題,在父母面前維護著自己的自尊心。

老屋的家具與陳設還是原來的樣子,空間被各種舊物佔據著。浴室的瓷磚都脫落了,牆上多了一個欄杆,那是為防止父母摔倒而加上去的。

亮、妻子、繼子和母親,走過一段很長的山路去給哥哥掃墓,母親說:沒有比在兒子墓前祈禱更難受的了!回來的路上,他們看到一隻黃色的蝴蝶。

2

親人死了,但他卻沒有離開。

大兒子純平雖然去世了,但他在這個家裡卻無處不在。

他是父親引以為傲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他的突然離世讓父親傷心、內疚、也讓他憤憤不平。為了救治病人,兒子去世時他都沒能趕到,而大兒子救活的小孩兒長大後竟那麼平庸……這些讓他終生無法釋懷。

母親還原樣保留著大兒子的房間,她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提起他,時不時的就要講起他的生前軼事,她最後悔的就是那天沒有叫住要去海灘走走的兒子。每年兒子的忌日,她都會邀請兒子救活的那個男孩來家裡,即使她完全看得出來那個孩子內心的不安和煩躁……

大哥去世了,姐姐成了家裡的老大,弟弟生活困頓,照顧父母的責任她自然就承擔了更多。弟弟和父親關係緊張,她就成了調和家庭關係的那個人。她知道父母再懷念哥哥,哥哥的靈魂也無法照拂他們了……

對於亮來說,大哥很優秀,父母曾把最多的關注與驕傲都給了他。他去世了,父母又經年停留在對他的懷念裡。同樣是兒子,他的內心應該很失落。後來,父母把對哥哥的期望放到了他的身上,但他是無法接受成為哥哥的影子的。所以,他不僅沒有順從父親的意願去當醫生,還選擇了離家出走;父親把他的出走視作對家庭的背叛。而他,也賭氣般的固執於自己的選擇。雖然混得落魄,卻依舊在故意父母面前炫耀自己的工作……

一家人都活在失去親人的創傷裡,這個創傷是那麼長久和深刻。雖然每個人都故作輕鬆、小心翼翼,卻掩飾不了內心的憂傷和失意,他們都沒有和去世的親人真正的告別。

3

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一次又一次望著彼此的背影,卻講不出再見

亮一家在老家住了一晚,一家人一起吃晚飯,聊天,聽音樂。氣氛好像有一些改變。

家裡的電話突然響了,原來是鄰居的家人犯病,他們向父親求救。父親已經無能為力,他只能指導著別人叫救護車。亮看著父親的背影,他住著拐杖,還在焦急的詢問急救員病人的病情。父親老了……

夜裡,突然有一隻黃色的蝴蝶飛到他們的房間。平靜的母親突然激動起來,她不讓亮把它趕走。她追著蝴蝶,一直喊大兒子的名字。亮知道,母親內心的悲傷依然那麼多。

第二天,亮和父親帶著繼子去海灘散步,在那個必經的長長的臺階上向下走時,亮故意裝作打電話,實際卻是為了走在父親後面,以便照看他。在海灘邊,他們談父親喜歡的球賽,還約好要打一場比賽……

亮帶著妻子和繼子走了,父母來送他們。回去的路上,父親和母親說:他們新年還會回來!但,三年後,父親去世了,不久母親也隨他而去。母親沒有坐上亮買的車,他父親約定的比賽也沒有實現……

亮帶著妻子、繼子和女兒去掃墓,他重複著母親當年給大哥掃墓時的動作。回來的路上,他們看到了黃色的蝴蝶,亮對女兒講了母親曾經對他講過的傳說:蝴蝶如果在冬天的時候沒有死去,會變成蛹,來年春天就會變成黃色的蝴蝶……

結語

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我們匆匆趕路,步履不停。面對失去,我們只能接受,但也應該學著在還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在失去以後好好告別。


說明:

1.本文為作者夏夏原創,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2.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音樂: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
    一切都步履匆忙,路燈忙著發亮,黑夜忙著睏倦中醞釀,人們忙著和過往告別, 我忙著欣賞煙花的光,我收回眼睛,黑夜望向我。我與舊事歸於盡,來年依舊迎花開。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步履不能停,加油!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其實在《步履不停》中所表達的情緒很像那種困於世俗,但是又茫然無奈無法改變甚至有點享受現在生活的感覺。
  • 《步履不停》:這慢一拍的生活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是枝裕和曾表示自己「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甚至希望這部電影「除了細節別無他物」。是枝裕和因為對過世的母親的思念和懊悔拍攝了《步履不停》,他稱這部作品純粹從私人的感情出發,沒有絲毫的社會性,但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累加才構成了生活,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又似乎把所有人生都講完了。生活總是在繼續,而我們一直慢一拍,跟不上父輩們的腳步,到頭來又隱隱約約變成他們的模樣,才恍然大悟地遺憾起來。
  • 好看的日本家庭電影《步履不停》推薦,豆瓣評分8.8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是一部好看的家庭電影。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匆匆,為何總是有些來不及?
    是枝裕和是日本頗具盛名的電影導演,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等,而《步履不停》是最偏愛的一部。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一定會學會珍惜,時光能倒流嗎?—— 不能,所以我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
  • 步履不停 【吉他譜 伴奏】
    在這個非常時期,自己重溫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幾部電影,其中最喜歡的兩部是《如父如子》《步履不停》。
  •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 ——《步履不停》 成年後的子女,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親,心裡總有一點矛盾。雖抱著對父母養育的感恩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報得三春暉」,可言行卻是逐漸疏遠父母。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緬懷剛過世的母親創造的作品。比起沉湎於失去母親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懷念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於是,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步履不停》電影,並寫成小說。是枝導演說,這是一部為自己而做的作品,卻受到了意外的收穫。此片不僅在日本國內橫掃當年的電影獎項,還獲得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
  •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可即便是這樣,親人之間不會因為這些而不聯繫,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停滯,總會往前走,步履不停。思念不會隨著時間淡化,會步履不停大兒子純平15年前在海邊因為救溺水的方雄而死,如今方雄卻長成了肥胖油膩的小子。父母都覺得不值,可是又怎麼樣的,只能剩下無盡的思念。
  •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步履不停》是一部家庭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分。該片被評為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公認的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母親收起笑容,慢慢地說"不,我們每年都邀請他來,這樣他就不會在多年後忘記純平的死。如果連可憎恨的對象都沒有,我感到更痛苦。如果他不痛苦,那痛苦的就是我們。"看,也許有點自私殘忍,但是對於母親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天!我的優秀的純平被你奪走了,永遠奪走了!你,就是可恨的人!母親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深情執念的。
  • 只是我們學不會告別!
    只是因為,我們學不會告別!小A告訴我,她的初戀也是一場暗戀。10多年前遇到那個讓她心動的男人,從心動那刻開始,就是一個錯誤。因為她喜歡的那個男人,早已為人夫,但是她喜歡上他的那一剎那,不知他的任何情況,就那麼一見鍾情了。她說:愛上一個人也是罪嗎?
  • 七日談 | 就算海枯石爛,我們還是學不會告別
    2018年終於進入了尾聲,最後幾個月裡我們陸陸續續經歷了太多的失去,《開到荼蘼》裡寫過這麼一句「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如今看來卻是一語成讖,而作為成長的代價來看,這些離別未免顯得太過殘酷。我一直自認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明明是個學經濟的學生,卻一直致力於文創方面的工作,或許也是這樣的緣故,面對那些失去的時候,我總覺得會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傷感,除了記憶和故事,每一次告別我都要多花費無數的情懷。我往往會抱怨沒有什麼好的題材可以寫,但是當這些題材真的出現的時候我又寧可它不曾發生過。
  • 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那隻飛舞的蝴蝶代表著什麼?
    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兩部作品《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也大量運用了蝴蝶這個意向,它化成了已逝的丈夫、兒子、父親,但作者對它們的安排卻非常的含蓄,沒有透露出具體目的。我不禁對此產生好奇,為什麼這兩部作品都出現了「蝴蝶」呢?作者又借「蝴蝶」來表達什麼呢?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字,是枝裕和都像在彈棉花的老匠人,把人最不想撥動的那根神經震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盪氣迴腸,洶湧澎湃。他想要呈現的家庭的細碎情感,纖細,敏感,讓人想碰又收回手。
  • 不要讓《步履不停》停下來
    偶偶然翻到《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作品,豆瓣評分8.8,入選TOP250電影排行榜,爛番茄新鮮度7.9分。兒子和母親與兒子和母親男主人公的母親每年都會邀請當年因為就那個小男孩來祭奠自己的長子,就是因為救這個小男孩他的長子才去世了,這個習慣,他堅持了10年,她久久不能釋懷,我相信也沒有人有任何資格去勸說她釋懷,也許在最後她想起相撲選手的那個場景中,她已經不再糾結於他的兒子是因為救人而去世帶兩,當然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步履不停》在我國也獲得好評,在豆瓣獲得了8.8的高分,一直居於推薦榜單。不僅因為《步履不停》的情感讓人溫暖,更是因為其家庭文化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因此更能獲得人們的情感共鳴和理解。是枝裕和很擅長通過家庭裡平淡的場景,來表達深沉的感情。
  • 從《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
    是枝裕和並沒有刻意為了大團圓結局而讓他們和解,而是當良多成為一名真正的父親後,感悟到:「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三年後父親去世,跟父親的球賽沒有辦成,母親也隨父親而去,最後還是沒有坐過一次汽車,對良多而言,是有缺憾的吧。相聚後分離,疏離後想念,時間從不會為任何人停留,那些隔閡終歸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淡去,直至消解。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希望爸媽老得慢一點
    32年後,他把自己的童年往事改編成劇本,故事的名字取自石田良子那首歌中一句歌詞,叫《步履不停》。或許再早上兩三年,我還是沒辦法喜歡上這樣的日式電影風格,因為它太慢了。如今從情感的層面去審視它,我愈發感受到《步履不停》背後的人生厚重感。在是枝裕和平淡如水的敘事下,壓抑的情感矛盾暗流湧動。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點猝不及防
    《步履不停》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生活化的電影,擅長拍紀錄片的導演是枝裕和,這次把鏡頭切到一家人的聚首,在一天的時光裡,道出了無數家庭的一生。,就像在折磨他一樣,只要母親心裡的痛在,永遠不會得到寬恕。 是的,我們不知道母親忍受了多少痛苦生活了15年,我們也不能輕易說讓母親就應該寬恕那個被救的孩子,生活總有很多不幸和真實,人性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高尚偉大。 由香裡跟兒子說,「人是不會真的走的。死去的人,還是會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
  • 步履不停,殘忍而溫柔
    文/世錦《步履不停》是我看的第一部是枝裕和,由此愛上這位導演,繼而去搜尋他別的電影看。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謂誰?不僅僅代表著「包容、溫情與簡練」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寫的也是他導演的劇情片,上映於2008年6月,主要講述了位於偏遠小鎮的橫山一家,因為祭拜去世的長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母親敏子想傾訴生活,但丈夫拒絕與她交流,所以夫妻二人總是吵架,敏子一邊哭訴自己沒了大兒子,一邊又不停地向二兒子抱怨,但即使是與丈夫不停地吵架甚至知道丈夫出軌的事實,但是母親敏子還是繼續著自己的職責,一刻不停,就像電影中母親對父親說:「你不要管我的手,你只要知道,不管什麼時候我都不會放開牽你的手。」
  • 草木深| 元藿蘘荷茗荷:步履不停
    傍晚我們幾位老師從山上步行下來,沿著水聲潺潺的河道走到白鹿小鎮,走到一家門口擺著十多種野菜的飯館前,又看到了這個「養活兒」,問服務員,她說這是野菜,也是不知其名。玲老師請客,點了這個菜炒肉絲,吃著有我不熟悉的香味,越吃越可口,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