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開學那天,北京的末夏戀戀不捨,在漸涼的風中試圖把綠色再多留一會兒。我卻不知道那一刻即將出現未來對我最重要的人之一。
走進分配好的宿舍,看到門上貼的信息表,其餘三個都是北京的,我作為外地女孩兒,新鮮中夾雜了一絲忐忑。收拾好行李躺到床上看書,一個胖乎乎的小姑娘走了進來,明亮的音色跳出一口京片子,笑容滿面,我對這個城市的陌生與排斥瞬間被她拂去了。
後來得知,她報考清華失利掉到了我們學校,當時剛剛從號稱衡水第二監獄的衡中「出獄」的我根本不能體會上大學還會有愁緒。日子就在她偶爾感嘆環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中悄悄流走了,雖然我不置可否,還是和她約好一起出國,最初準備去美國,學了託福;又決定去德國,學了德語,只是,我在搖擺中學的,她在破釜沉舟的決心中學的。因此當我得知她大二準備休學全力衝刺德國本科,心裡覺得這太離譜了,國內的幾年就這樣放棄麼?首醫固然不能與清華比,也是學風很踏實的校園。在我胡思亂想的一年半後,她飛向了萊茵河畔的波恩,開始了全新的本科學習。我算了算,喔她畢業都要2016年了,這麼遙遠的年份,想都不敢想,「那會兒我就該工作好幾年了吧」。
其實是我那個時刻不懂得,人只有見識過若干種活法,對自己能夠擁有的活法才具備了想像力與執行力。
距離沒能改變友誼,我們仍然每天習慣性的通過各種通訊方式聊天,就像依舊生活在彼此身邊。原來,環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抑或,處於同一環境的其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人的氣質裡,含著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我們分享一切,每一本好書,每一段感情,每一個身邊的人,沒有脫離過最本質的調整:是不是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兩年一次的小聚後她的朋友圈)
就在每天的聊啊聊中,她拿著最高獎學金,做著波恩最好的中國廚娘,和留學機構德語老師;我拋棄了反感的需要每天動物實驗的碩士方向,考公留在了北京,也許這是一個外人看來挺好的結局。當我入職第一天,初次感悟到她大學入學時的無奈:桎梏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不思進取,過幾年我會不會也上班後涮水杯擦桌子看報紙、打開淘寶瀏覽一天、領導經過時趕快切換頁面假裝工作、下班後回家看幾集泡沫劇、然後睡覺迎接一模一樣的第二天?後來發現想多了,因為第二周,我就成了這樣的人。
這種生活好難,更難的是要跳出這種困難。別人的生活看起來好棒,我能過上嗎?我現在的生活沒有希望是暫時對嗎?我能跳出去往更有意思的地方對嗎?
這個時候,她已經瘦了二十斤,德語授課「桃李滿天下」,能熟練的做元宵和紫薯開花饅頭,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她想做卻沒做到的。當她有一天對我說:「我裸考託福成績出來了,還不錯,108。」——動機僅僅是讓她的德國導師看了開心一下——我做出了糾結已久的辭職的決定,機關的超強穩定性,讓我幾乎連單詞都忘光了。我不想和她差的太多,更不想和我曾以為我會成為的自己差太多。一年後,我重返校園,她拿到了C2級德語證書。雖然依舊有距離,可不那麼尖銳了。
(她在荷蘭)
我常常想,無論心理上還是實踐中,人們其實都沒真正意識到自己會死,因為如果意識到,人們往往不會選擇像眼下這麼活。多年前的一天王府井書店全場八折,雖然黑雲壓城,我倆還是毅然坐上了公交車。幾個小時後瓢潑大雨中每人抱著一摞書,打不到出租,兩個人只好黑暗中深一腳淺一腳走在南禮士路的水坑中,生怕把書掉落了,不知道前面還要走多遠,那個時候覺得做個溼透的落湯雞挺可憐的,卻也說不出的暢快。人會做很多選擇,我們只是想要無疑不會後悔的抉擇罷了。
嘿,親愛的天薇薇,生日快樂!我知道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願意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過上比那晚無力一百倍的日子,因為「活時盡興,去無所羈」。感謝你讓我明白追求自己的活法多麼重要,也感恩能夠陪伴彼此度過這一生,愛你。
【本期太雷人物】劉文文 法學院2015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