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美文化差異,美國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2021-01-09 抽屜電影

有時候,想要做到相互理解,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你不能完全的做到感同身受的話,就只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揣摩。而旁觀者的角度是最騙人的,沒有誰會真的從旁觀者的角度而完全的理解某一件事情。當理念不同的時候,自然會有著各種各樣的誤會和不理解。典型的不理解就是隔代差異,父與子,老與少之間因為身處的年代不同,對於一件事情自然有著不一樣的看法。而兩種人都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都在極力為自己的看法辯護,那麼最終會產生一種難以消除的誤會。

當然,這種誤會當其中的某一方真正的了解到另一方所說的觀點的時候,誤會自然會消除,但是曾經造成的傷害就不容易祛除了,傷害已經形成,即使是最後達成和解,過去的依舊是不能過去。

如果說不同年紀的人之間形成的那種代溝就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的話,那麼不同的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就可能更甚。舉個例子來說,東西方文化差異是一個歷史問題,身處不同的地域,可能對於雙方所不能完全認同的事情都會有普遍的看法。東方人重情,西方人偏理。在這樣的傳統理念之下,對於某些問題雙方一定會執完全不同的結論。

比如說教育問題,西方人對於父子的觀念以及家庭的觀念的認識,是完全建立在一種社會邏輯上,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關係,但是東方人則不同,他們既承認這種社會關係,但同時對於家庭以及親情的關係又會普遍的凌駕於別的社會關係之上。因此,東方人注重父子情深,西方人則更加注重父子各自的屬性。

同樣的一件事情,比如說教育孩子,東方人認為偶爾打罵孩子屬於正常的教育範圍,而西方人則是會將此事上升到虐待中去。這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地域性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一種偏差,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教育偏差而引發的故事,這種故事,看似最後能和解,但是造成的傷害已經彌補不回來了,這最為遺憾。

《刮痧》就是如同片名一樣的一個傳統的中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旅美華人一家身上,兒子是一個遊戲公司的工程師,他研發的一款遊戲獲獎了,因此,他決定帶著獨居的父親來美國生活。到了美國之後,父親為小孫兒用中國的傳統中醫——刮痧來治病,但沒想到,因為他的這一次無心之舉,卻引發了一場家庭動蕩。

美國的兒童機構認為這不是治病,而是虐童,因此,兒子一家被迫家庭破裂。夫妻二人分居,小孫兒被送往福利機構代為教育,傷心之餘的父親也獨自回國了。後來,兒子的同事親身實踐後,他了解到刮痧確實是一個典型的且傳統的中醫療法,他帶著證據找到法官,最終虐童的指控被撤銷,兒子一家還是走在了一起,故事看似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那些被傷害的人,被影響的家庭原本的氛圍卻再也回不去了。

本片算是有特色的,也算是沒有特色的。這個電影本身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無外乎將兩種不同的文化進行了碰撞,但最終的結果看上去令人歡喜,其實很無奈。而選取的這個故事卻很有中國特色,中美兩國之間的問題大都來源於相互不了解,其中美方對於中方的不了解往往會令問題的解決陷入到僵局。這也是影片著重要表現的。再有就是演員了,除去梁家輝和蔣雯麗兩人的正常發揮,每每到了朱旭登場的時候,作為觀眾的我就會感覺很舒服,不知道這是不是朱旭特有的個人魅力緣故。或許這就是一位老演員,老藝術家的獨特造詣吧。

為體現文化碰撞,影片一開始就為大家營造出來了一種氛圍。比如說兩個孩子之間的玩鬧,美國家長認為犯錯認錯就可以,而中方家長則遵循傳統的中國式禮儀,一定要當著美方家長的面教訓自己的孩子。爺爺來到兒子家生活後,一些中國特有的習慣,開始的時候也不被自己的兒媳婦接受。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傳統家庭倫理。孫子受傷,兒子和兒媳婦很焦急,他們一直以來培養孩子的邏輯就是努力的讓其融入到西方社會,但是真正到了關鍵時刻,他們暴露出來的依舊是東方社會的邏輯,例如找律師不分種類,只喜歡找熟人等。

文化碰撞的結果是需要相互理解,而僅僅是單方面的理解並不能促成大家消除隔閡。任何時候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一件事實的話,那麼問題並不會得到真正的處理。即使最後成功處理,之前造成的傷害卻已經抹不去了,兒子和兒媳雙雙辭職,父親回到老家,看似一切和解了,但是這種對家庭的傷害卻已經發生,這才是最可惜的。

……

你好,再見

相關焦點

  • 梁家輝主演的《刮痧》深刻的演繹了中美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
    電影《刮痧》就講述了一個關於中美文化衝突的故事,中國人許大同為了追求美國夢來到了美國,經過多年奮鬥,有了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他的妻子簡寧,也是一個中國人。大同雖然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可小的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處處可見。影片主要圍繞刮痧這一事件將中西文化衝突引向了高潮。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與衝突。
  • 《別告訴她》帶你體驗中美文化差異
    然而在從小生活在美國紐約的碧莉認為知道自己的病況是奶奶的權利,因此,圍繞在這個家庭中的中美文化差異產生了衝突。電影本身雖說講的是一個悲情的故事,奶奶患得了癌症,或將不久於人世。但影片處處都會為了體現中美文化的差異而表現出一些奇妙的小心思。
  • 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差異,「最愛的奶奶得了絕症,我該不該告訴她」
    如果談到中美差異,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長篇大論。不論是從種族、日常、社會風氣,還是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出中美的截然不同。那麼,對於親情家庭呢?當然也不相同。2019年底上映的一部電影《別告訴她》以小見大,將中美文化差異通過具體的故事娓娓道來。
  •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不過在二十多年前還不是這樣的場景,2001年上映的電影《刮痧》是一部揭示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的經典影片,主要反映了20世紀末中美文化交流中面臨的典型困境。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能還不會考慮到那些問題。
  • 中美文化差異美劇推薦
    此前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些中美文化差異知識,為了讓同學們更直接更多的了中美文化差異,今日小編給大家推薦幾部美劇,想要通過看劇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1.《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關於日常文化差異的美劇,小編推薦《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 《豆福傳》票房慘敗不是製作粗枝爛葉,是中美文化差異太大
    這裡的人都是由豆子化成人形而來,並且在一開始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修煉成仙。就故事內容而言,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東方的勵志大戲,角色的外形特點也比較符合國人的打扮。所以從故事內容和外形特點上,是可以判斷出這是一部國漫的。
  • 從電影《刮痧》,來看中美文化的差異與碰撞!
    導語:從電影《刮痧》,來看中美文化的差異與碰撞!看完鄭曉龍導演的《刮痧》後,只有一個感覺:見微知著。從一種角度看,《刮痧》講述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事件。但這個小事件只是《刮痧》的故事切入點,透過刮痧,影片展示給人們的是一個充滿著悖論的世界,他讓你哭,也讓你笑,讓你激動,也讓你反思,讓你不得不換個角度重新審視人類社會中種種合理中的不合理和不合理中的合理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尷尬,讓你不得不思考什麼樣的秩序才是最符合人性的秩序,什麼樣的文明才是最符合人性的文明。
  • 《記得你》我不想理解不想同情,也不想原諒。
    尤其是當他聽到兒子說了和李俊英一樣的話:人為什麼會傷害別人呢?人又為什麼不可以傷害別人呢?那顆種子有了「以為哥哥拋棄自己」的灌溉和李俊英的引導,最終將李民徹底變成了完全不知道也不會抵抗內心黑暗的「怪物」。李民變成了李俊英一樣的人——在面對常人很容易理解的喜怒哀樂上都有極強的困惑——並非享受而殺戮,也始終都不認為是「錯」。
  • 留學定居北美,如何適應和理解美國文化(人大校友分享)
    要想在以美國文化為特色的群體中進行有效溝通,首先就要理解美國文化,講座的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如何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理解美國文化如何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理解自己所在的公司的文化和團隊的文化相對的優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就是美國人在評估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時候,他是看你在你的群體裡面是否出色,是把你放在你所在的群體裡去衡量。
  • 美國人不理解:中國人怎麼那麼奇怪,飯館裡的汽水居然不讓續杯?
    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之間都會有很大的風俗差異,這都是因為地理環境、生活條件等原因導致的,很多時候我們通過網絡很難去了解到這些差異有多大。但是如果經常出國旅遊的人應該就會發現,實際上很多我們以為很正常的事情在外國人眼中卻很難理解。
  • 如果後宮也有閱讀理解,你能活到第幾集?
    是首部在美國主流電視臺播出的中國電視劇。當時看甄嬛傳,驚豔於那麼那麼多的情意切切,更為溫婉可人的軟語溫言所傾倒,翻譯成英文,似乎就哪裡不對了呢?有人說文化差異,有人說中美文化底蘊不同,其實我不這麼看,畢竟英文中的詩意和美好也讓無數人折服。
  • 《刮痧》|跨文化差異的縮影
    《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異的影片,主要講述一位事業有成的電腦遊戲設計師許大同及他靚麗照人的妻子簡寧,二人在美國勤勤懇懇地奮鬥了8年,終於有了立足之地,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慈眉善目的老父親也從大老遠的北京被接到美國同住,一家團聚,和和滿滿。
  • 假如你是一個同性戀者,面對大家的不理解,你是怎樣的心情?
    假如你是一個同性戀者,面對大家的不理解,你是怎樣的心情?回悟空問答:看到這個話題,很沉重。挺想推薦一部93年出品美國影片《費城故事》。因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不理解以及對愛滋病的恐懼(包括今天),沒有人願意承接此案。
  • 中美鋼琴教學有哪些差異?
    反思我國的鋼琴教學,在諸多方面與美國存在著很大差異。本文從開放性的角度比較中美鋼琴教學的差異,從中探求推進我國鋼琴教學的有益啟示。中美鋼琴教學在「開放性」方面存在的差異    從開放性的角度比較中美鋼琴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
  • 李安用這部電影告訴你,中西方文化差異,可不是中國式父子關係
    《推手》說的是一個旅居海外的兒子,接自己的父親到美國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然而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父親與自己的美國妻子並不能很好的相處。很多人說他拍的太過於規整,但是就是這樣的規整,甚至說是俗套,我們之後的很多導演們都不願意用。這才是悲哀。單純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電影不是沒有,我們可以看到後來的《刮痧》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甚至說可以和本片形成鮮明對比。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值得到電影院去看的是大片,其他的電影可以用流媒體去看了,因此就給拍電影的人提出要求,你不用花那麼多錢去拍一個不值得到電影院看的電影,如果你決定進入網絡電影,就可以適當節約成本;第三,中國和美國的電影合作是必然趨勢。無論從技術實力、發行渠道和電影市場來看,中美電影合作都是擋不住的。
  • 「孔融讓梨」被西方解讀為孔融作秀,美國人為啥不理解「禮讓」?
    可是當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到美國時,其內涵卻被美國人另類解讀,他們並不認同這種所謂謙讓的行為,反而認為這是小孩子在作秀,其所倡導的價值觀也是虛假的。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個典故在不同的國家會引起完全相反的兩種解讀呢?這主要取決於兩個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孔融讓梨典故始末孔融,字文舉,是東漢曲阜人。
  • 美國人常見的7種習慣,很多中國人都難以理解,你能接受幾件?
    美國人常見的7種習慣,很多中國人都難以理解,你能接受幾件?受文明起源的影響,東西方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各種差異,它不僅體現在文化傳承之中,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比如在小費問題,在美國給服務員小費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可在我們國內幾乎不存在這種現象,即便要額外收費也是納入服務費當中。除了小費的問題以外,美國人還有常見的7種習慣是很多中國人難以理解的,不知道你又能接受幾件呢?
  • 和男生聊天,他總是不理解你的意思?了解男女差異,促進溝通效果
    相信很多女生都有這樣的經歷,跟身邊男性聊天的時候,他總是不理解你想表達什麼,只能掰碎了跟他解釋。解釋了一遍不明白還要問,朋友真的是一瞬間火氣很大,就是一個十幾個字的搞笑段子 ,朋友還得說文解字。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桑德拉·維特森教授說:負責理解談話內容或文字意思的區域被稱為「韋尼克氏區」。在這個區域,女性的神經細胞數量要比男性多12%。這個結論可以很好地幫助人們理解為什么女性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比男性強很多。
  • 環球時報社評:中美不是價值觀衝突,而是利益之爭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社會、地理單元之間,不同文明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在縮小還是擴大呢?我們認為是在逐漸縮小的。原因在於經濟文化交往在不可逆轉地持續增加,全球化不僅僅發生在經濟和信息領域,而是產生了全面效果。人類逐漸進入了大體使用相同技術,生活方式越來越類似,同時關注相同話題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