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護膝蓋,膝關節 什麼運動有助於膝蓋康復

2021-01-22 膝關節康復指南

人老先從腿老起。腿老又先從膝老起。

膝蓋不是身體中最常受傷的部位,卻是最薄弱、要求最高的關節,原因是它們經常承受的人的整個重量,而且由於活動範圍大,其結構使它們比髖關節和踝關節更在衝擊下更脆弱。

膝關節連接著大腿的股骨與小腿的脛骨和腓骨,上面還有膝蓋骨(髕骨)。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適安放髕骨,能非常滿意供髕骨在糟內上下移動,這些關節表面的軟骨能吸收震動,承受壓力,直到它們出現毛病。

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兩個大的軟骨盤,分別稱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軟骨,特別是半月板,在運動時,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分。

問題更大的是髕骨本身沒有血液和淋巴液供應,所以損傷後恢復很慢。膝蓋受傷都是因為軟骨、半月板之類不容易再生的組織受傷或損壞,這些組織不象肌肉可以很快地長出來,要想幫它們長出來,要吃很多Glucosamine(氨基葡萄鹽類的鹽,不是鈣),且效果有限,幾乎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在已經太晚的時刻,意識到這點。

由於髕骨的後側面大部分為軟骨結構,與股骨兩髁和髁間窩形成髕股關節。當膝伸直而股四頭肌鬆弛時,髕下部與股骨髁間窩輕輕接觸;當膝屈至90°時,髕上部與髁間窩接觸;當膝全屈時,整個髕骨的關節面緊貼髁間窩。膝關節在長期伸屈中,髕股之間反覆摩擦、互相撞擊,致使軟骨面被磨損而致髕骨勞損。時間長了就引起了磨損性損傷,出現活動不便、退變、跛行、殘疾等,如果用手按壓膝關節前方的髕骨,常有特殊的鈍痛和磨擦感。

髕骨勞損(髕骨軟化症)多發生於青年人,如田徑、登山運動員,舞蹈演員等。發病率達36.2%,尤以30~40歲的女性最為常見,發病率高達50%。而且如果不在早期治療和加以控制,會引起進一步的退行性病變。

髕骨勞損起病緩慢,最初感膝部隱痛、乏力,以後髕骨周圍按壓疼痛,勞累後加重,上下樓梯困難,嚴重者影響步行。從病理上來說,髕骨勞損開始先引起或淺表軟骨細胞的壞死,從而破壞了軟骨在滑液中攝取營養物質的機能,但X線攝片檢查早期沒有明顯的改變。由於軟骨失去了彈性和髕骨鄰近的骨膜繼發慢性炎症,所以髕骨周圍會出現水腫、血管擴張和增生,造成髕骨軟化,如果病情再繼續發展,髕骨還會發生龜裂、剝脫等一系列退行性變化。在X光片上還能反應出關節處狹窄,髕骨關節面粗糙不平,髕骨邊緣骨質增生,髕股關節間隙變窄等現象。

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內有潤滑液。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腿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膝蓋是練不了的,我們只能通過增加膝蓋潤滑和加強腿部肌肉來減輕膝關節負擔、保護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

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遊泳、騎車活動。避免如爬山和爬樓梯等使疾病症狀加重的運動。

一、增加潤滑夜

登山前要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夜對膝蓋的保護;

雙腿伸直平坐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覆一百次。注意!不能雙腿同時,要分開進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

伸展拉長的腿筋及髕股關節,有利減少膝損傷的機會。

二、增強腿部肌肉

很多損傷都是發生在體力不濟的時候。當大腿勞累的時候,人走路便會不自覺的鎖關節,鎖關節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自己的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使膝受衝擊傷,腳踝勞損,腳踝扭傷,以及腰肌勞損。

肌肉訓練 發達的肌肉,特別是股四頭肌,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鍊,儘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說負重深蹲),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為髕骨在股骨端糟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但無彎屈度不要超過90度,並應由健身教練指導。

下面七種運動有康復作用:

1負重提踵(踮腳尖)主要是練小腿的比目魚魚肌在提踵放下的時候大腿肌肉收緊,對大腿肌肉也是有練的,使大腿肌肉伸展拉長。

2仰臥床上,腿伸直,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3站樁練習:抱球樁、抱樹樁,膝微曲,似站非站,臀微沉,似坐非坐,每天半小時;馬步樁,曲膝、髖關節,但不得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鐘,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4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臥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儘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5遊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鍊。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鍊。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遊泳。遊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6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橋形拱身以及仰臥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覆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7等張、等速肌力訓練:到醫院或康復中心用特殊器械進行相應部位肌肉等張抗阻肌力訓練。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等速肌力練習,可以更好更快地幫助恢復肌力。

針對性的肌肉鍛鍊的確有幫助,但也只是「幫助」而已。

三、減少對膝蓋的損耗

正經出去玩時對膝蓋損耗有時是沒辦法,但鍛鍊時也損耗就太虧了;進行有助於保護膝蓋的鍛鍊,有的是培養肌肉力量和對稱,有的是某些伸展運動。

腿步彎曲時,膝蓋內的軟組織密實接觸,潤滑液體不能很好的保護膝。長時間負重登山,造成膝蓋內硬性摩擦,導致軟組織老化。所有長時間膝蓋彎曲的動作都會導致軟組織老化。

1減肥,減輕自重是肥胖者保護膝蓋的首選任務,過重的體重時時刻刻的傷害著膝蓋。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不要只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應該儘量避免進行負重時的膝關節屈伸活動。要避免膝關節處發生急性和慢性軟組織損傷,特別是搬抬重東西時更應該小心。從事半蹲位工作或是常彎腰負重站起工作的人員,注意不要持續工作過長。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走路的技巧

可以發現各個地區的山民走路的時候就好比草上飛,其實可以發現,他們走路時腳底平貼地面滑行,腳抬的不高,膝蓋彎曲不大,依靠的是大腿和身體的前傾,這樣的在重心快速移動的時候,平穩和輕快的行進得以保證,而且震動非常小。

3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女性應選擇舒適的平底鞋,穿高跟鞋會給膝關節造成更重的負擔。選擇慢跑的,須選擇一雙好的跑步鞋,高強度訓練者2-3個月換一雙,中等強度訓練者半年換一雙鞋。

4每次訓練前須熱身,15分鐘走和拉伸都是很好的熱身方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自行車運動很少損傷膝蓋,但競速和山地的會增加損傷。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

7鬆軟的土地、碎石坡、雪地都對膝蓋很友好;避免在水泥地等硬地上跑步,跑步機應調整出一些坡度。腳部著地時應先由腳跟著地,依次由腳底、腳尖著地,讓整個腳平穩地滾過地面,並避免跳躍。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儘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拐杖、護膝、登山杖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登山杖最好是用兩根,一支帶避振,一支不帶避振。不帶避振的可作為背包的支具。

避振登山杖用來下山時主要的緩衝支撐,下山的衝擊積累很大,腳踝,膝蓋,腰椎,所以我習慣將杖放長,下山時先用杖支撐前面的路,好比四條腿走路,兩個手延長變成兩條腿,關鍵是力量用到位,這樣震動的力可以分擔在手腕和手臂上,減輕了下肢的衝擊,所以帶避振的登山杖又可以減輕手腕和手臂的疲勞。

四、合理負重

負重超過體重1/4,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超過1/3就要好好考慮怎麼減少衝擊。可考慮使用登山杖及支具。

喜歡背大背包自虐的人,可能在幾天內突破自己精心保養的膝蓋的承受力,落下多年都好不了的病根。

五、合理飲食

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英國謝菲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綠茶中有兩種化合物: EGCG (有譯為「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和 ECG (有譯為「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可阻礙破壞軟骨的酵素生成,有助預防骨關節炎。

六、中藥內服法

取丁香60克,木香60克,血竭60克,兒茶60克,熟大黃60克,紅花60克,牡丹皮30克,甘草2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天早晚各服10克,黃酒送服,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可選用中成藥小活絡丹口服,每次服3克,每天早晚各1次。具有溫寒散結,活血通絡之功效。

中醫認為,腎主腰膝,膝部的酸軟無力與腎虛關係密切,可選用龜齡集、補腎強身丸、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最好是請教醫生,辯證施治。

七、中藥外治法

取羌活、白芷、當歸、細辛、芫花、白芍、吳茱萸、肉桂各等量,連須赤皮蔥適量。先將前八味藥共研為細末,每次取適量藥末與適量的連須赤皮蔥搗爛混和,用醋炒熱,布包,熱熨患處,每天1次。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

取當歸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兒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補90克,紅花60克,元胡60克,防風60克,上藥共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膏,每天外敷患處1次。具有消腫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八、推拿按摩法

①患者取坐位,自患側大腿至膝關節,拿捏數次,先使肌肉放鬆,然後在痛處用揉按手法,由輕漸重,最後再取輕手法,徐徐按摩3~5分鐘,直至關節內沒有發熱感為止。

②點按患肢的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委陽、合陽、承筋、承山等穴位。

③術者一手握著患膝正中,手指分別握住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處,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

④將患肢屈曲,儘量使足跟接近臀部,隨即伸直反覆3~5次。

經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後,可緩解肌肉痙攣,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具有消腫止痛,解除肌腱粘連和肌肉萎縮之功效。

九、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

十、膝蓋內軟組織檢驗方法

平躺於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雙腿伸直坐在床上,雙腿一定要伸直,否則沒有感覺),用手的虎口對準膝蓋上延,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了,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十一、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則應看醫生。

↓精彩繼續

查看更多關於康復產品相關介紹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拯救你的膝蓋,食療靠譜嗎?做好這些,有助於減緩膝關節病變
    如何拯救你的膝蓋呢? 很多人都寄希望於食療,那麼光靠食療來治療膝關節,真的有用嗎?不管是食物還是保健品,都無法徹底解決膝關節的問題。當然,這也並不是說,飲食就對膝關節的恢復一點幫助都沒有,合理的膳食習慣,對任何疾病都有好處。 那麼,對於膝關節的疾病,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 經常運動的人如何養護膝關節?
    首先,你有這個意識就已經非常好了,很多愛運動甚至是不愛運動的人都會等到膝關節受傷後才後悔莫及,悔恨當初沒有早早地開始養護膝關節。而膝關節的養護也不像我們面部保養一樣單靠外敷就可以了,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膝關節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運動的量和強度不要過大就像我們人體有極限一樣,各個關節也有它所能承受的負荷,一旦我們運動的量和強度超過它本身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以疼痛、不適來向我們發出警報。
  • 膝蓋很嬌貴,哪些運動很傷膝蓋?運動時悠著點,避免膝蓋提前報廢
    膝蓋是很辛苦的,小小的膝關節,大小還不如我們的手掌大,卻要承受身體大部分的重量。膝蓋是有「使用壽命」的,隨著年齡的增加,膝關節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容易受到損傷。想要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壽命,應該適量的運動,鍛鍊骨骼和關節,保護膝關節。
  • 膝蓋不好適合什麼運動 保護膝關節還需要氨糖鈣片
    人到中年,身體的各項機能也大不如前,特別是膝蓋,人們常說「人老腿先老」,也是說明膝蓋很容易出現衰老的現象。另外,還有很多年輕人經常說由於運動過度等原因,導致出現膝蓋不適的困擾。不少膝蓋不好的人以為避免運動,就可以預防膝蓋疼痛的問題。但是長期不運動,反而會導致關節越來越僵,肌肉也越來越沒勁,膝蓋問題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
  • 膝蓋只能用60年?其實坐著晃悠雙腿也能保養膝關節
    此外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受疫情影響,近來大部分市民居家抗「疫」,運動沒跟上,現在一活動就受了傷。前幾日,60多歲的老蔡找到季衛鋒說自己膝蓋不適:「我就昨天出門掃個墓,想著很久沒出門就周邊爬了個山,晚上回來膝蓋就有點疼,今天都快站不住了。」之後檢查顯示,老蔡這是典型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面對這個結果,他大為驚訝:「不可能,我以前都好好的,怎麼說關節炎就關節炎了?」
  • 康復及強化膝蓋的訓練
    文章思路:膝關節差不多是全身最複雜的關節,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關節。幾乎所有的運動都需要膝關節參與-加速-減速-制動-變向以及旋轉-跳躍,這對膝關節提出很高的要求。我們知道,肌肉可以保護關節,但是很多情況下,運動員或者普通人的肌肉不足以保護關節,尤其是一些長時間進行高負荷訓練的運動員和青少年運動員。
  • 膝蓋疼痛原因要了解,百年扁氏建議,日常多對膝蓋進行養護
    膝蓋疼痛原因要了解,百年扁氏建議,日常多對膝蓋進行養護當我們年齡在不斷的上升,同樣的我們身體的各種機能也就在不斷的下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才會發現,有很多人只要是稍微一運動,就會出現膝蓋關節疼痛的情況。
  • 健身房膝關節康復訓練,練這4個動作,膝蓋越來越強健
    無所謂,無論你是膝蓋康復,還是膝蓋強化,下面這4個健身房膝關節康復訓練。都能幫助你,讓你的膝蓋一天比一天強健。踮腳走路很多人其實不覺得踮腳走路對膝蓋有什麼鍛鍊作用,但其實這個動作可以說最簡單,也最高效。
  • 膝蓋響是怎麼回事 如何保護膝關節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這種經歷,就是跑步或者下蹲運動的時候膝關節會響,膝蓋響並不會無緣無故的響,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具體的原因是有哪些呢?膝蓋響怎麼辦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保護膝關節吧!膝蓋響是怎麼回事膝蓋是身體的重要部位,我們走路就靠著它呢,一定不能讓它出現什麼問題,所以膝蓋響我們就要引起重視,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找到原因才能好緩解。
  • 跑步不傷膝蓋的方法——中醫如何防治膝關節損傷
    但跑步時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這應該怎麼辦呢?我向朋友及病友推薦跑步時,常有人擔心,跑步會傷膝,不敢跑。其實,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很多研究都表明跑步比不運動更有助於膝蓋的養護,跑步傷膝只是以偏概全。可是,的確有人跑步後導致膝蓋疼痛。
  • 什麼情況需要做膝關節置換?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鍛鍊膝蓋?
    關節炎發展到最後,一定要做膝關節置換嗎? 在二三十年前,關節炎不管發展到什麼嚴重的程度,都只能靠吃止痛藥來忍著。逐漸喪失勞動能力,行走功能甚至生活能力;有些患者因為疼痛難忍,最終做了膝關節融合,甚至是截肢。
  • 膝關節是有壽命的!過了50歲,該如何保養膝蓋,延長膝關節壽命?
    由於人體不論是在行走還是在站立的狀態之下,都會導致膝蓋部位受到極為嚴重的壓力,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人們的膝蓋對於力量的承受僅僅只為三十五公斤,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膝蓋就會不斷的發生退化的表現,膝蓋的壽命就會不斷的減少,只有短短的五十年。
  • 跑步的時候膝蓋痛是因為什麼?長期跑步如何保護膝蓋?
    跑步的時候膝蓋痛是因為什麼?長期跑步如何保護膝蓋?[山東省立醫院袁林]近年,周圍的人不論男女,都喜歡上跑步這種健身方式。現在各個公園,健身步道不僅僅是早上可以看到帶著耳機,聽著音樂跑步的人了。到了傍晚,也有越來越多的下班後的人們加入夜跑的行列。
  • 杜絕走路「膝蓋痛」這8個動作你必須學會!可延長膝蓋壽命二十年
    但小動君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此「不敢使膝蓋」。要知道,膝蓋越不使用,壞得越快。運動損傷專家說:關節一定是在運動中康復的。膝關節的形狀,決定了它的穩定性差,所以需要周圍的肌肉、韌帶來保持關節穩定。所以,假如你患上了膝蓋痛,一定記住:平常要多加強膝周腿部肌肉力量練習。
  • 12個既運動又保護膝蓋的方法,非常實用!
    主要看你進行的是什麼運動: 普通走跑不需佩戴護膝。 籃排羽球、爬山等對膝蓋衝擊大的運動,以及膝關節病患,可以佩戴護膝。這是為什麼呢?如退化性膝關節炎,中老年人偏多,再經常爬樓梯/爬山,只會加速膝關節的磨損和退化。05保護膝關節,什麼運動最好?要問誰是「膝蓋友好型運動之王」?
  • 膝蓋之傷,自我康復理療方案
    膝關節受傷,的確是跑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傷病。如果對跑者做一個調查,相信膝蓋的損傷是大部分跑者都碰到過的熱門問題。很多人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比較激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覺得自己的體能越來越好,每次跑量也越來越大,後來慢慢地膝蓋就開始疼痛,這才意識到問題。在跑步的過程中,腳落地的瞬間膝關節所承受的力量約在體重的2-3倍,隨著時間和距離的拉長,每一次接觸地面,膝關節都受到一次衝擊。如果下肢肌肉群不夠強健,跑姿不夠正確,受傷幾乎就是必然的。
  • 保護膝關節,鍛鍊膝蓋周圍的肌肉,增強膝蓋的穩定性
    膝蓋是人體的重要部位,位於大腿和小腿的連接部位。膝蓋是最容易損傷的關節之一,很對的人膝蓋都存在著問題。
  • 膝關節的鍛鍊方法及日常保養,膝蓋受傷的康復鍛鍊
    膝蓋酸困、疼痛到底能不能運動,適合做什麼運動? 文/神農養之道 膝關節的問題,現在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由於運動不當或是長期的受涼等原因,也開始出現膝蓋的酸困、疼痛,那麼這些問題到底能不能鍛鍊,眾說紛紜,有說法是可以鍛鍊
  • |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膝蓋積液|...
    膝蓋積水也就是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一般膝關節扭傷後或者是多種關節內遭到損傷後就會出現膝蓋積水這種情況。膝關節積水怎麼治療最好?滑膜炎積水貼什麼膏藥消積液?1、膝蓋積水會自然好嗎在現實生活中膝蓋積水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
  • 膝蓋無力是什麼回事?膝蓋容易患哪些疾病?如何減輕膝蓋負擔?
    很多原因會引起膝蓋不適,膝蓋無力和疼痛,既能單獨出現,也能一起發生。為了保護膝關節,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膝蓋不舒服的原因,以及哪些疾病會讓膝蓋不適,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問題。膝蓋無力,原因有多種膝蓋無力,可能是膝蓋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全身性問題,影響了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