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堅紅在做公益科普講座。(浙大婦院供圖)
周堅紅太忙了。身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婦三科主任、主任醫師,看門診、做手術、探討案例、帶教學生等已讓她鮮有空暇。
但難得有休息時間,周堅紅也閒不下來。10年前,在與前輩、病患的交流中,她意識到更年期症候群給廣大女性帶來的傷害,便又攬下了「科普更年期知識」這一攤子活。
連周堅紅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條公益之路一走就是十年,且越走越寬闊。從「單兵作戰」到成立花樣年華科普講師團,如今,她所培養的數以千計的更年期專科醫生和近200名科普講師,正和她一起守護著全國各地女性的花樣年華,數十萬更年期女性的生活品質因此改變。
從「攢」病人到開講座
2010年,周堅紅在全省率先開設更年期內分泌綜合門診。此時,距離她從醫已經22年。
「婦科、產科、門診、計劃生育……我是個多面手,我們醫院臨床的大部分科室我都待過。」周堅紅回憶,早在1999年,自己就在接診過程中關注到了女性更年期症候群。當時,許多女性正因此經歷著生理和心理困擾,甚至影響家庭和工作,但這一病症的公眾知曉度卻非常低。
周堅紅決心迎難而上。在翻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和積累多年臨床經驗後,她開始倡導絕經期婦女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但因為當時很多女性對更年期缺乏基本了解,更難以接受看病治療,新方法的推廣舉步維艱。後來,雖然有一些症狀比較嚴重的女性慕名來求診,但一聽說要通過激素治療,幾乎都面露難色。
「因為患者缺乏醫學常識,很容易相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且往往難以描述清楚身體狀況,導致問診效率很低。」於是,周堅紅開始「攢」病人。她記錄下問診病人的姓名、聯繫方式,每積累到30至50人,就會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為她們做一次公益講座。
周堅紅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
做著做著,周堅紅髮現,自己越來越「火」了。
她的更年期門診已經需要秒殺才能搶到號,慕名來邀請她為女職工做公益講座的單位也越來越多。周堅紅在出門診時也明顯感受到,隨著城市女性越來越重視更年期疾病,病患依從性和問診效率明顯提升。
但她並未停下腳步,又開始前往全省各地進行公益演講,每年的送醫下鄉也成了雷打不動的約定。「農村女性對更年期認知淺,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周堅紅意識到,要做好更年期的公益科普工作,必須從「單兵作戰」改為團隊行動。
2016年3月,周堅紅牽頭設立浙江大學關愛女性健康公益基金,成立花樣年華健康科普講師團,並在我省11個市先後成立工作站。通過七期講師培訓,如今團隊已有近200名熱心公益事業的講師。她們深入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每年開展上千場健康科普,年均直接受益人達10萬餘人。如今,這個充滿愛和力量的團隊還在不斷壯大。
此外,周堅紅還招募更多人員參與公益活動,建立了「省-市-縣」點面結合的浙江省更年期保健網絡和服務體系。通過建立長效的聯動機制,越來越多更年期女性都能接受多學科結合的更年期健康指導、培訓和服務。
這兩年,周堅紅團隊又在青海、廣西及廣東潮汕地區開展農村婦女健康公益項目。團隊依託婦女健康研究會更年期專委會等,在「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理念牽引下,用一場場科普為偏遠、貧困地區的女性帶去亮光。
從線下授課到線上科普
在採訪時,記者翻看了周堅紅的全年講課和行程表,整張表被排得滿滿當當。「我經常上午看完門診,中午出發去縣市區做講座,回到家就晚上八、九點了。第二天一大早接著上班。」周堅紅說,哪怕是休息日,她也會帶著團隊轉戰幾地、連續開講。而每次去做講座,只要基層醫生有需要,她就會拉微信群為大家答疑解惑。「只有讓一方醫生有能力服務一方百姓,才能真正讓更多的女性受益。」
在工作、講座以外的時間裡,為了讓更多女性能有機會接受科普,周堅紅還通過微課、直播等方式為大家做科普。因為既接地氣又專業,她的微課基本都有幾十萬到上百萬的點擊量,直播間裡更是提問不斷。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網絡更成為周堅紅做科普的主戰場。從一開始內向不愛說話,到如今對著鏡頭就能侃侃而談,周堅紅說,這是公益帶給自己的力量。
「累嗎?」記者問。「當然累。但知道有更年期女性因為我們的科普獲得幫助時,一切辛苦皆化作甘甜。」周堅紅語氣堅定:「我會一直講下去,講到講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