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昏君誰是昏君?被罵了千年的少年天子,其實是晚唐最後的裱糊匠

2020-11-18 騰訊網

廣明元年冬,長安城大明宮內,在得知黃巢大軍渡過長江、兵鋒直指關中的消息之後,十七歲的唐僖宗強打精神,在宮苑的廣場之內,觀看了一場馬球賽。

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料到,這場再普通不過的觀演,竟會讓他的人設直接崩塌。「唐僖宗擊球賭三川」此事經過後世文人的曲解宣傳,最終渲染出來的結果,使得自己這個貪玩昏庸的罵名,竟背了千餘年之久。

那麼唐僖宗真的是個昏君嗎?很多人可能會說,看帶個「僖」字,就肯定不是什麼好鳥。

諡號——僖

周諡號,有過為僖,「僖」通常來講確實不是一個好諡號,所以很多人就武斷地認為,唐僖宗這貨是個昏君。

但仔細翻閱諡號的話,也不難發現,其實僖除了有過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含義。

比如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那麼唐僖宗這個「僖」到底是哪個呢?從《舊唐書》中對這位皇帝的總結來看,史官本身對唐僖宗這個小皇帝也是報以深切同情態度的。

這個年輕的皇帝,在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之中,所作所為其實已經很不錯了,若不是前後兩位皇帝太坑,他跟大唐亡國應該是沾不上關係的。

恭帝衝年纘歷,政在宦臣,惕勵虔恭,殷憂重慎。非僖皇失道之過,其土運之窮矣?悲夫!

唐僖宗接手時的大唐已經危機四伏、搖搖欲墜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坑貨老爹——唐懿宗。

一個坑貨老爹

邦家治亂,在君聽斷。恭惠驕奢,賢良貶竄。兇豎當國,憸人滿朝。奸雄乘釁,貽謀道消。

在史書的論述之下,唐懿宗統領的鹹通時代,給大唐禍害得不輕。

按說他接的是「小太宗」唐宣宗的班,老爹先前給自己打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在這麼好的條件之上,唐懿宗至少應該再進一步,才不枉是唐宣宗的兒子,然而他所治下的大唐,境內外戰亂頻頻,叛亂此起彼伏,四海鹹通最終成了一句空話。

作為老爹,唐懿宗給唐僖宗留下了兩大禍亂,而且還都是特别致命的那種:

江淮之亂,東南由此虛弱:

唐懿宗在位期間,南詔與大唐交惡。

一時間山南道、劍南道、安南都護府、嶺南西道,大唐西面的邊疆全部淪為戰場,戰火紛飛、生靈塗炭。而為了抗拒南詔,大唐不得不實施了兩項措施:

國內加重稅收,以供軍需。

從中原、江淮之地抽調了大量的兵員駐守西陲之地。

自古以來,戰爭打得就是燒錢,而戰爭的買單最終被層層分攤到了每個農戶人的頭上,具體表現就是加重賦稅。古代農民最苦,太平年代天災躲不過,戰亂年代人禍又來加碼。

最終被逼無奈的農戶們只能揭竿而起,而晚唐第一場動亂——裘甫之亂,也便由此產生。

農民受不了,軍人那邊也扛不住,相比之下在西面駐守的軍隊則更坑。出長差,沒有補助不說,地方上還不給換休,幾年不讓人回去,到了輪休時間就忽悠著讓大家繼續堅守,克服克服,誰家還沒有老人、小孩兒和媳婦?

最終忍無可忍的軍隊也開始作亂,禍亂江淮的龐勳之亂爆發。

隨後一系列的後遺症——徐州銀刀叛亂等等,更是重創大運河糧道,使得東南糧倉之地,被戰亂攪成了一鍋粥。

朝廷資財,仰仗東南,東南亂,大唐也就虛了。

沙陀之亂:

當初為了儘速平定東南叛亂,唐懿宗還引進了沙陀騎兵,找人幫忙自然要給人好處。

唐懿宗不僅給了物質上獎勵,還給了沙陀酋長以國姓待遇,而頂著國姓的頭銜,沙陀子嗣李克用就真的飄了。後來他在代北跟領導鬧翻,不僅剁了領導,還扯起了旗造反。

在朝內當值的李國昌,更是打著去勸孩子迷途知返的名義,也跑到了北面振武之地,自立門戶。自此沙陀開始頻頻南侵,長安北面再無一日安寧。

當唐僖宗登上皇位之時,面前的這些亂象令其頭疼不已。

爹,你留這攤子,也太爛了點兒吧。

怎麼辦,得收拾,然而,還沒等他開始收拾,老爹之前埋的一個雷,就爆了。

乾符二年,王仙芝拉旗造反,而隨後一個猛人也加入他的團隊,他的名字叫黃巢。

自此唐僖宗就開始了淚流滿面、縫補大唐的苦日子。

唐僖宗的朝局,不服就幹

唐僖宗上位之後,很快提拔了自己人——宦官田令孜,而這個田令孜也很長臉,很快便控制了朝局,從眾太監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人人唾罵的大奸臣。

一般能夠得到別人一致肯定的人,不管是不是正面的,都說明,這個人確實很有能耐。

在田令孜的幫助下,唐僖宗開始了反擊。

對於王仙芝,唐僖宗選擇的是剿滅,朝廷派遣大部隊前去平剿,幾年下來,最終將起義軍隊趕到了江淮以南,義軍首領王仙芝更是被曽元裕部陣斬,獻首都闕。

後來,黃巢收攏殘部,被迫龜縮在大庾嶺以南,按朝廷的部署,王鐸、高駢這兩個雙子座文武官員,鐵定能鎖死黃巢。

因此,認為問題不大的唐庭又開始騰出手揍沙陀。

對於沙陀,唐僖宗一點兒都沒有手軟,派出朝廷大軍幾次徵討,同時還聯繫塞北方面幾個跟李克用不對付的節度使,一起圍剿沙陀軍。最終幾經徵伐,沙陀軍徹底崩潰,李克用父子被迫逃亡塞北。

然而勝利的代價也是慘重的,朝廷的重心一時盡數在北,沒想到南面那個名將高駢、憤青宰相王鐸都是水貨,關鍵時刻掉鏈子,雙保險竟然最終成為了雙雙跪,就這樣放黃巢一路北上,過了長江,兵鋒直逼長安。

面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唐朝的國君都沒有君王死社稷的覺悟,反正先前都有人跑路過,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能?

唐僖宗被迫拋下了長安跑路,年輕人,誰還不要個臉面,一路上為了誰該承擔責任跟高駢還罵上了,罵歸罵,光復祖宗社稷是第一位的,亡國之君的帽子不好戴。

最終唐僖宗不得不飲鴆止渴,拉回了沙陀李克用,大兄弟,幫把手,幫我幹掉黃巢。幹成了,你先前一直惦記的河東道,就是你的了。

好嘞,放心吧!

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價錢合適,一切都好說。李克用憧憬著河東節度使的榮光,立馬率領數萬蕃漢騎軍南下,而他沒有料到,其實唐僖宗已經有了制衡他的後招。

帝王權術

黃巢被擊敗跑路後,沙陀李克用就開始放飛自我了,隱隱又成為了唐朝最大的敵人,屬於比後來秦宗權還要過分的那種。一時間,河東附近的節度使們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壓力,附近不聽話的昭義、河朔三鎮全部被他揍了個遍,儼然一副北方老大的樣子。

這種引虎驅狼的方法,讓唐僖宗很受傷,為此他又想了一個法子,你這麼強,我就培養一個比你更猛的。

唐僖宗為對付李克用刻意培養了另一個對手,那就是不久前投降唐庭的朱溫,朱全忠。

朱全忠投降後的忠貞表現讓唐僖宗感到很滿意,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信任的降將,畢竟對方已經投降過一次了,不盡忠朝廷,還能依靠誰呢?

當然,想要徹底獲得信任,還得納個投名狀,這個投名狀就是李克用的頭。

很快,機會就來了,李克用被朝廷派往河南道幫助朱溫打跑了黃巢,朱溫獲救,自然感恩戴德,請恩人吃飯那也是必須的。

但請吃飯的當晚,朱溫卻收到了朝廷使者的秘密口信,幹掉他。

喝的一塌糊塗的沙陀軍高層紛紛醉倒在上源驛裡,深夜,朱溫放了把火,一把幹掉了李克用三百人,李克用和李存孝等人趁著大雨雷電翻牆逃出生天,立馬灰溜溜地逃回了河東。

自此朱溫便青雲直上,成為了唐僖宗眼中的紅人,他覺得,自己培養出來一個更猛的,這樣江山就能平衡下去,然而他卻沒料到,自己雖然能罩得住宦官群體,鎮得住關內節度使,能把朱溫調教得服服帖帖,但自己的身體卻不允許他繼續修補大唐江山了。

文德元年,唐僖宗駕崩。他留下的朝局尚算平穩,宦官楊復恭掌握著朝局,關內儘是聽從宦官的朝廷嫡系節度使;關外朱溫還在為平定秦宗權叛亂,埋頭苦幹;李克用在河北依然沒有站穩腳,朝廷隨時有制衡他的資本。

大唐雖然虛弱,但只要細細調理,也不是沒有中興的可能,但誰讓上臺的是大唐的愣頭青——唐昭宗這位呢,在他的治下,幹宦官,幹沙陀,幹關內節度使,最終遍體鱗傷之後,被看不起他的朱溫收拾了。

唐朝隨之滅亡,但回過頭來仔細看這段歷史之時,當初的那位少年天子——唐僖宗,確實盡力了。

相關焦點

  • 「明朝昏君多,清朝鮮有昏君」,這句話誤導了大家多少年
    「明朝多昏君,清朝鮮有昏君」這個說法已經討論很多年了,但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導致結果也不一樣。而我個人認為,明朝之所以比清朝的昏君多,主要是因為「明朝的昏君是被罵出來的,而清朝的明君是殺出來的」。許多人都知道,明朝的讀書人不怕死,他們反正是一天不罵一次皇帝就渾身難受,而如果今天有誰被皇帝打了板子,那可是渾身散發著榮光,這是作為在坊市民間吹噓談資,皇帝今天做了什麼,只要他們不滿意就上疏大罵皇帝昏庸無能。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幾乎每個王朝都有昏君的存在,那麼堪稱頭號昏君的人物是誰?
    不過,不論其版圖大還是小,幾乎絕大多數的政權都會存在昏君,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號昏君是什麼人?這位老兄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還真不大,不過他一輩子幹過的荒唐事,還真讓人講不完,這位昏君就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皇帝蕭寶卷。
  • 公認昏君漢桓帝靈帝,黨錮之禍、賣官鬻爵,其實都為破局的手腕
    以標題而論,非譁眾取寵之舉,基於真相直言而已。很多人想必會問,桓靈兩帝的昏聵還用說嗎?一個寵幸宦官,一個賣官鬻爵,如此做派,不用說都是昏君之相,如何有翻案的可能。然後以此為槍匕,用歷史之公論,而迴避政治鬥爭的真相。桓靈兩帝雖非英主,但細細思索歷史,就能發現,這兩代君王絕非等閒之輩。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四大昏君又是誰?
    對於明君的定義,其實說起來並不複雜。通常來說,能被稱為明君的皇帝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最後,身為皇帝還要做到選人有術,用人有方,並且聽得進勸諫之言。根據上面這幾個條件來看的話,在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能夠被稱為四大明君的,分別是: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楊堅。他們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一代明君。
  • 公知:清朝比明朝強,無昏君?
    而就在這10帝中竟然無一昏君,這就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沒有昏君,沒有昏君清朝是怎麼被滅的?大家一起捋捋這10帝中究竟有沒有昏君。 首先順治帝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順治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
  • 史書上故意寫錯商紂王是昏君,其實隱藏著一個巨大秘密!
    後來爹死了,小受順理成章地繼位,成了大商朝最後一位君主。除了小受,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辛」,既然稱帝了,就叫「帝辛」,講到這裡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如果還沒轉過彎來,提醒一下,他的諡號叫「紂」,咱們一般都叫他商紂王。
  • 鹹豐帝:雖有苦命天子之稱,卻也難抵其昏君的一面
    提起奕詝,佢系清朝中史中最後一位手握實際朝廷大權嘅皇帝,素有「苦命天子」之稱。喺十歲嘅時候,阿媽就病逝嘞,而且自己都喺騎馬喎狩獵!嘅時候笪傷自己嘅腳,雖然喺後面畀封為太子治理國家,但系諗唔到接到咗個蘇州屎。
  • 為什麼《明史》對明憲宗評價很高,但現在人都認為憲宗是昏君呢?
    相信時人對明憲宗的印象,大多是在紅極一時的《明朝那些事》中了解的,我們縱觀他的一生,有少年離亂,有即位後的撥亂反正,有減免賦稅和刑罰,有任用奸佞,也有後宮鬧劇,更有價值不菲的鬥彩雞缸杯留給了後世,但是書中畢竟對明憲宗的篇幅也很簡略,導致現在很多人對他的了解很刻板。所以是明君還是昏君?
  • 暴君商紂王是昏君嗎?商朝的滅亡與他有關嗎
    嚴謹的回答這個問題,商紂王不是昏君。要說歷史上誰被黑的慘?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廣,也不是曹操,而是一直被認為殘忍的暴君「商紂王」。「商紂王」名號:帝辛,本名:子受,殷商王朝第三十一帶天子,而「商紂王」是後世對他的貶低所起的稱謂。帝辛在位時間30年,60歲殉國。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昏君:胡亥
    自始皇帝贏政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始,我國出了四百多位皇帝,自滿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結束,歷經2132年。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學大綱》裡提出何為昏君:荒涎不經,凡事幾平令人難信。這意思是說,君王不但昏聵無能,其行為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些昏君有個共同特點,第一,他們智力還算正常,有的甚至聰穎。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歷史上,同樣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就是清朝。 為什麼說清代沒有昏君?
  • 嘉靖皇帝是昏君?你被騙了!
    在一般人眼裡,這個皇帝不愛江山愛煉丹,不弄國事弄女人,地地道道的「昏君」——你們全被忽悠了。歷史不是評書演義鼓兒詞,朱厚熜一點都不「昏」,他刻薄精明,大權緊握,皇位坐得穩穩噹噹。一、嘉靖三十四年夏天的朝會上,朱厚熜發怒了。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昏君,荒淫無度,自焚而死(宣化上人)
    夏朝末代昏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嗜酒好色。寵妹喜,廢朝政。為取妹喜歡心,建造瑤臺,七寶所成,金碧輝煌。樹掛肉脯,地掘酒池,美女遊戲其間,仰可食肉,俯可飲酒,朝夕溺於酒色。忠臣諫曰:「好色為亡國之基。」桀曰:「朕聞庶民,男分女歸,暖衣飽食,出入共車,夫婦相隨。朕為一國之君,與妹喜共樂,何好色之有?」自命猶如紅太陽。故民謠曰:「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後被成湯所滅,放於南巢,自焚而死。
  • 前蜀宰相張格:受賄立昏君,一醜遮百俊
    小編之前講過晚唐宰相張濬的故事,今天要講的是他兒子張格的故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話說晚唐大軍閥朱全忠為了篡唐,大肆誅殺忠唐大臣,其中就有在洛陽長水縣退休的張濬。曾受恩於張濬的永寧縣吏葉彥聞訊報信,張濬知道自己難以倖免,就安排張格離開。葉彥率三十義士送張格渡過漢江,張格改名換姓由荊江上峽逃到了西川,投靠了西川節度使王建。
  • 昏君漢靈帝為什麼要提拔曹操
    漢靈帝時期,曹操最後一個官職是典軍校尉 曹操被任命為典軍校尉前最後一個官職是東郡太守,當然曹操沒有赴任稱病回家了。典軍校尉是什麼官職?漢靈帝是昏君代表,卻提拔了曹操 校尉,前面提到其實是比較低的軍職,在中郎將之下。何進當時是大將軍,蹇碩只是個校尉,卻可以節制他。
  • 堯、舜禪讓制度,是為人民選擇賢明君主,避掉昏君誤事
    禪讓政治:最後要特別談禪讓政治。禪讓的禪是指告天,經過上天的同意,傳位給這個繼承的人;讓是指禮讓賢能者,所以禪讓是為公不為私。堯開始這樣的德政,舜承襲之。舜見大禹治水、行政能力與個人德性都十分賢能,就把禹推薦給上天,讓禹代理天子職務。
  • 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亡了呢?
    請問這是誰說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鈺、明孝宗朱佑樘等等這些難道是昏君?
  • 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這句話是否正確,朱元璋、乾隆等皇帝怎麼說?
    文/小蟲 標題: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這句話是否正確,朱元璋、乾隆等皇帝怎麼說? 在百姓的眼中,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的皇帝就是好皇帝,而那些喜歡引發戰爭又加重百姓賦稅的,無疑就是一些昏君。自古以來,這種標準都沒有任何的問題,在現如今的和平時代,有人在鑽研歷史時,按照這個標準得出了一句話「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
  • 影視劇中被黑的很慘的九大歷史人物,昏君楊廣排名第三
    幾千年來,在中國人心中,商紂王不僅是中國古往今來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經成為邪惡勢力和罪惡人性的象徵。直到今天,經過從西周起至今後人三千多年的加工和渲染,紂王的形象已經成為被定性了。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他的名字並不叫紂,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紂」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醜惡諡號,「殘義損善曰紂」,也就是指兇惡不義的意思。其實帝辛也做過功在千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