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都愛亂lun?達爾文、巴赫、愛因斯坦全部中招...

2021-02-18 小僵哥


在古代中國,不能與同父系的男女結婚,比如堂兄妹,但可以表兄妹結婚,因為表兄妹不是同父系。這種表兄妹結婚的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就是他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甚至還有舅甥結婚的情況,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就嫁給了她的舅舅漢惠帝,這被看作是「親上加親」。

可見,古代中國只嚴格遵守同父系不婚,而同母系則可「隨便婚」。古代的朝鮮半島那裡更誇張,經常會在同父系的王族之間通婚,甚至連同父異母的兄妹也可結婚。

古代歐洲對近親結婚同樣很豪放,特別是王室之間的政治聯姻,表兄妹結婚的情況也很多。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牛的家族,他們一直通過近親結婚來鞏固家族的統治和保持血統的純正。

但是由於缺乏足夠優生優育意識,過分近親結婚,導致他們的基因並不優良。著名的「哈布斯堡下頜」就是證據,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大多是「地包天」和鞋拔子臉。

工業革命後,西方的近親結婚現象有所減少。由於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近親結婚的弊端,以及人類的文明進步,道德觀和價值觀也不允許近親結婚。但遠古留下的陋習仍然難以完全避免,近代歷史上還是存在大量近親結婚的情況,甚至包括一些名人。

1、羅斯福總統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人心目中的歷史地位,可以與華盛頓和林肯相媲美,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有一位遠方堂叔西奧多·羅斯福,也當過美國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嫁給了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就說,羅斯福總統和他的妻子都是羅斯福家族的人。不過他們的血緣是三代之外,從生物學上來說是可以結婚的。

2、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國作曲家,出生於1882年,被認為是20世紀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斯特拉文斯基在年輕的時候就愛上了他的表姐娜諾森科。1905年他們想要結婚,結果因為血緣關係太近,遭到家庭和教會的極大阻撓。但1906年他們生了孩子,生米煮成熟飯,於是順利結婚。

3、音樂家巴赫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也是近親結婚。1707年,22歲的巴赫和他的表妹瑪利亞結婚,生下了7個孩子。後來瑪利亞去世,巴赫又與女歌唱家瑪格達蕾娜結婚,又生下13個孩子。

巴赫運氣比較好,沒有出現因近親結婚,導致孩子有殘缺、有智障的情況。他有幾個孩子繼承了他的音樂天賦,成為當時代有名的音樂家。

4、科幻作家喬治·威爾斯

喬治·威爾斯是英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生於1866年。他寫的《時間機器》這部小說在全世界影響很大,讓很多人知道可以通過一個時光機從而進行時間旅行。

1891年喬治·威爾斯與他的堂妹瑪麗·威爾斯結婚,這是非常近的血緣關係。但不到4年他們就離婚了,因為喬治·威爾斯愛上了他的一個女學生。離婚後,喬治·威爾斯很快就與他的女學生結婚了。

5、美國總統傑斐遜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也是近親結婚。1772年傑斐遜與他的表妹瑪莎結婚。瑪莎此前結過婚,因為丈夫死了,又才與傑斐遜結婚。婚後,他們生了6個女兒。33歲那年瑪莎去世了,傑斐遜便沒有再婚。

6、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他的大學同學,來自匈牙利的姑娘米列娃。1909年,當愛因斯坦獲得教授職位後,關於他的桃色新聞便鬧得沸沸揚揚。但米列娃念在他們有幾個孩子的份上一直忍著。

沒想到後來愛因斯坦更加放肆,瘋狂地愛上了他的表姐艾爾莎。愛因斯坦跟米列娃攤牌,並提出一系列苛刻要求。比如,名義上保留愛因斯坦夫人的名號,但沒有夫妻之實。

根據要求,米列娃要照顧他的生活一日三餐;且不能對他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蔑視等等。這些條件米列娃當然不能接受,於是倆人又這麼將就過了幾年。當1919年愛因斯坦再次強烈要求離婚時,米列娃終於同意了,她受夠了這場婚姻。

但有一個條件是,如果愛因斯坦拿到諾貝爾獎,要分她一部分獎金。沒想到過了兩年,愛因斯坦真的獲得了諾貝爾獎。可見這位米列娃早就有預感愛因斯坦會得諾貝爾獎,畢竟她也是理工科高材生,她明白愛因斯坦的研究。

離婚後愛因斯坦就和表姐艾爾莎結婚了,倆人攜手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時光,直到艾爾莎去世。艾爾莎的去世對愛因斯坦影響很大,對妻子的思念使得愛因斯坦精神越來越恍惚,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7、達爾文

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達爾文也是近親結婚。作為一個生物學家,他難道不知道近親結婚的弊端?——他還真不知道,至少在他結婚的時候他不知道。

達爾文的妻子埃瑪是她的表姐,他舅舅的女兒,倆人是青梅竹馬,從小就相互喜歡。他們結婚後生了10個孩子,6男4女,卻沒有一個是健康的。兩個大女兒未長大就夭折了,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終身不育,其餘的孩子要麼是身體狀況很差,要麼是智力低下。

達爾文到晚年在研究植物進化過程時,才發現大自然「不喜歡」近親結合。達爾文一生研究進化論,卻沒有早早參透近親結婚不利於進化,悲劇啊……

8、美國作家愛倫·坡

愛倫·坡1809年生于波士頓,年幼時父母雙亡,然後被愛倫夫婦收養。27歲時,愛倫·坡與她姨媽的女兒維吉尼亞結婚,而那時維吉尼亞才14歲。他們是秘密結婚的,可是不被世俗所接受,不便公開結婚。

維吉尼亞20歲的時候就得了重病,年紀輕輕24歲便去世了。沒過幾年,40歲的愛倫·坡因精神壓抑和長期酗酒也去世了。

9、維多利亞女王

被稱為「歐洲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也是近親結婚的代表。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是阿爾伯特親王,他是女王的表弟,比女王小三個月。阿爾伯特親王20歲時,與表姐維多利亞成婚,婚後生了9個孩子。

可惜阿爾伯特親王英年早逝,才42歲。他死後維多利亞女王深陷悲痛之中,從此只穿黑色的服裝,以視對亡夫的悼念。而阿爾伯特親王身前一直所推崇的君主立憲,維多利亞女王也在逐步踐行,完成丈夫的遺願。

難怪人們說,與其他歐洲君主相對比,維多利亞女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領土,卻只擁有最小的權力。

10、傑瑞·劉易斯

傑瑞·劉易斯生於1935年,是美國元老級硬核搖滾歌手,他的表演以姿態花哨動作妖嬈而著稱。1958年,就在傑瑞·劉易斯事業最巔峰的時候,他娶了自己才13歲的小表妹麥拉,他的聲譽受到了無可挽回的損害,歌迷們紛紛離他而去。

都1958年了,還有人娶自己的表妹,而且是未成年人,人們當然無法容忍。儘管後來傑瑞·劉易斯贏回了一些人氣,但他的最巔峰時期,畢竟一去不復返了。


從有共同祖先的那一代計起,算第一代,依此類推。如表親結婚,雙方的外祖母屬第一代,雙方的母親屬第二代,表親結合就是第三代。我國婚姻法規定三代以內血親禁止結婚,包括第三代,即禁止表親結婚。

禁不禁止咱們先放一邊,各位妹子你們想想,如果家族裡有個哥哥或者弟弟對你的感情不是親情而是愛情,你不覺得很恐怖嗎?

最後再來個彩蛋:希特勒的母親是他表姐。

啥意思?希特勒老爸將姐姐的女兒過繼給自己做養女。養女25歲的時候,嫁給了49歲的養父,也就是說,希特勒老爸和外甥女結婚了。他們一連生了四個孩子,前三個全部早夭,第四個就是天才魔王希特勒!也許是前面三個孩子的能量都被第四個孩子吸收了,所以希特勒超乎尋常的成為了超人。

希特勒終生不娶,是不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是個奇葩?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後代,又一次踏上祖輩的路!
    1.保羅·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兒子保羅·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不僅嘗試物理學,還喜歡在業餘時間彈小提琴。他是偉大科學家的後代,在生活中將自己的生活與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小提琴家。
  • 簡述音樂大師巴赫的傳奇
    巴赫曾經獨步300公裡前往呂內堡城學習,在這裡,他結識並熟悉了該城的管風琴大師伯姆和他的音樂;巴赫還曾經多次徒步一整天前往漢堡聆聽賴因肯的演奏,還有一次徒步兩天策勒聆聽那裡法國風格的宮廷樂隊演奏。在巴赫成長的年代,貧窮落後的德國,交通和樂譜印刷尚不發達,要想向著名的大師們學習,除了抄錄他們的珍貴樂譜手抄報,就只有親自拜訪他們,聆聽他們的教誨,這對於家境貧寒的巴赫來說,註定了要一次次踏上一段艱辛的求學之路。
  • 盛原中山公園音樂堂奏巴赫 致敬大師為巴赫慶生
    著名鋼琴家盛原  搜狐娛樂訊 3月21日是音樂大師巴赫的329歲生日。為了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大師致敬,中山公園音樂堂將攜手著名鋼琴家盛原,推出 「巴赫,生日快樂!—盛原鋼琴獨奏音樂會」。  巴赫如同圍棋 複雜帶來挑戰與樂趣  談到巴赫,盛原說:「我喜歡巴赫的所有作品,每個時期,每個類型都喜歡。巴赫一生創作了大量鍵盤樂作品,所以每年的巴赫生日音樂會,對於愛巴赫的人來說,都會有新的驚喜。在學習巴赫的過程中,我經歷了較漫長的理解過程,我想很多音樂家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與感受。
  • 巴赫音樂特點極簡指南
    1928 年,德國一家《星期畫刊》給愛因斯坦寄去一封有關巴赫問題的信,請他回答,愛因斯坦未予置理,因為自從他成名後,人們對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經常幹擾他的工作。雜誌編輯等了一段時間未見回音,就再次寫信給愛因斯坦,這一次愛因斯坦立即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對巴赫畢生所從事的工作,我只有這些可以奉告: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大師的回答雖然有些「意氣用事」,但還是道出了不少真諦:音樂,尤其是巴赫的音樂有時是不可言傳的。    除歌劇以外,巴赫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
  • 影片《巴赫靈感》與通神性的藝術家巴赫
    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的體裁創作涉獵廣泛,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同時,巴赫確立十二平均律的原則使他的創作造詣達到了頂峰。這一系列的影片,按照巴哈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順序編列,第一部是跟女性的園藝設計大師茱莉摩爾梅瑟薇合作的「音樂花園」。
  • 為什麼人人都愛巴赫?深度揭秘巴赫和他的時代
    但如果加上「之一」,相信很多人的榜單上一定都會出現一個相同的名字——巴赫。巴赫在群星閃耀的大師雲河中,這位巴洛克音樂大師綻放著珍珠般璀璨的異彩,成為很多人心中永恆的大神。在教會的禮拜儀式中,音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會音樂的寫作在幾乎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曲家們在樂器選擇上多青睞於管風琴。而在相對世俗的場合——宮廷中,羽管鍵琴則被視為最重要的樂器。那麼,究竟什麼是羽管鍵琴?它是不是現代樂器鋼琴的前身?它是巴赫生前最愛的樂器嗎?
  • 「小溪」巴赫是如何匯聚成海的丨對巴赫音樂性格的思考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300年來人們的藝術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蘇聯音樂學家阿薩菲耶夫說:「巴赫是這樣的偉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強大的創作實驗室,其中鍛鍊著當時所有音樂上的創作技能、風格、傾向和嘗試。」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
  • 【小傳】巴赫養成記(下)
    巴赫的管風琴,天下一品。西方音樂史管風琴這一章,竟是巴赫一人天下。   管風琴是巴赫的愛之始,也是巴赫的愛之終。   此外,一個新教徒理應安貧樂道,可巴赫對錢的愛慕堅持一生。與愛因斯坦不同,巴赫是薪水談判高手,幾乎在每一個職位上,巴赫拿的工資都比前任高,而且居然也都比後任高。
  • 鋼琴大師郎朗錄製巴赫永遠的哥德堡變奏曲
    而後,郎朗在17歲背譜為艾申巴赫大師彈奏《哥德堡變奏曲》,這段經歷給兩位音樂家都留下了深深的回憶。郎朗隨後依次向詮釋巴赫領軍人物學習,包括指揮大師尼古拉斯·哈農庫特、羽管鍵琴演奏家以及早期鍵盤專家安德雷斯·斯塔爾。
  • 一不留神成巴赫
    、大哥託人推薦巴赫過去,連一分錢旅費也沒給他。被親人像垃圾一樣推出門去的巴赫與同學艾格格帶著乾糧,在陰晴不定的四月天徒步走到嵐堡。300公裡! 巴赫兒子巴佳愛在悼詞中說巴赫有「透徹嘹亮的出色聲音,音域寬廣,唱腔極好」,因此他和艾格格都被唱詩班錄取,巴赫還獲最高獎學金,上學和吃住免費,有零用錢,冬天有免費木柴。
  •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
    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猶太人,愛因斯坦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他的父親是位平靜、溫順的好心人,愛好文學和數學。他的母親個性較強,喜愛音樂,並影響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從六歲起學小提琴,從此小提琴成為他的終生伴侶。愛因斯坦的父母對他有著良好的影響和家庭教育,家中瀰漫著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氣氛。這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在童年時是個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的孩子。從小,他就被看成是個笨頭笨腦的孩子。
  • 音樂家那些事 | 鄉村掃地僧巴赫
    他的名字非常缺乏新意——他的曾祖父、父親、七個叔叔、四個哥哥,都叫約翰(老外起名字實在是太偷懶了)。不過他的姓在當時的音樂圈裡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巴赫這個家族是四裡八鄉有名的音樂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叔叔、堂兄弟,都是音樂工作者,他將來的孩子裡,也有四個兒子走了職業音樂家的路線。這裡需要澄清一下「音樂世家」這個概念。
  • 一不留神成巴赫(上)
    、大哥託人推薦巴赫過去,連一分錢旅費也沒給他。被親人像垃圾一樣推出門去的巴赫與同學艾格格帶著乾糧,在陰晴不定的四月天徒步走到嵐堡。300公裡! 巴赫兒子巴佳愛在悼詞中說巴赫有「透徹嘹亮的出色聲音,音域寬廣,唱腔極好」,因此他和艾格格都被唱詩班錄取,巴赫還獲最高獎學金,上學和吃住免費,有零用錢,冬天有免費木柴。
  • 薦碟/鋼琴大師:希夫「巴赫平均律」的權威詮釋者——學習復調必聽專輯!
    第一次聽希夫的演奏是最早買的一套《巴赫平均律》專輯,之後再買的大師「李赫特」的平均律就再聽不進去了,我認為還是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更好些。 安德拉斯.希夫簡介: 希夫是匈牙利出生的英國古典鋼琴家 生於1953年12月21日,自幼接受音樂及鋼琴教育,,贏得了包括葛萊美獎在內的眾多獎項,成為了當今世界琴壇中的一位大師級演奏家。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巴赫的人生正是這些平凡人的典範,如同巴赫對自己唯一的評價:「我工作努力。」——當你《感覺身體被掏空》時,要記住巴赫一生都在爭取漲工資!他曾說:「我們生活極其節儉,卻常常連房租都交不起。生活何等艱難!」 肖復興的《小溪巴赫》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配讀文章。在肖復興的文章中,通過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繫,充分表達了對巴赫平凡而又偉大的讚美。
  • 對巴赫音樂性格的思考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300年來人們的藝術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巴赫性格的四個標籤 提到巴赫,人們自然會把它同人類文明相聯繫起來,因為他的音樂藝術是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愛因斯坦:破解宇宙密碼的人?
    長期以來,愛因斯坦被妖魔化,其中包括他被推為聖徒。2015年4月18日是他逝世60周年紀念日。在當下,迫切需要的是將愛因斯坦這個神話打破。  多年來,相對論被神秘化了,「一切都是相對的」成為了時代口號。愛因斯坦作為傳奇人物出現在照片和繪畫中。他的頭像成為大眾文化符號的一部分。
  • 小提琴作品中的巔峰之作:巴赫《恰空舞曲》---紀念小提琴大師海菲茨逝世32周年
    今天,謹以海菲茨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紀念大師逝世32周年。巴赫《恰空舞曲》 小提琴獨奏:海菲茨    我第一次聽到巴赫的《恰空舞曲》就被那恢宏的樂曲徵服了,多年來視其為至寶,一有空就坐下來靜心地聆聽,欣賞。小提琴聲那強烈的節奏,飛快的速度,磅礴的氣勢,扣擊著我的心胸,令人陶醉不已 。
  • 愛因斯坦的血肉愛情
    ,為了更好的辨析這個聲音,他們會選擇一種遠離人群的生活。,是個快樂的中產家庭少女,米列娃知性,清冷,終日埋首於實驗室和圖書館,瑪麗與他同年,米列娃則長他四歲,瑪麗是個金髮美少女,而米列娃則是個樣貌平平的跛子——我看過愛因斯坦的情書集,那真是一大陀一大陀花團錦簇的廢話,充滿了濃鬱的人工甜味,像電影院門口賣的苞米花,第一口,甜美的讓你想讚美上帝,慢著,再嘗一口吧——接著你就想打擊造假,愛因斯坦本人並不信任抒情氣質,但他成功的用這些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麻醉倒了瑪麗
  • 紀念音樂家巴赫逝世270周年:他讓神聖人性,讓人性神聖
    如舒曼所言,「隨著時間的飛速流逝,彼此的創作源泉越來越接近,例如貝多芬不需要全部研究莫扎特已研究過的東西,莫扎特也不需要全部研究亨德爾的,亨德爾也不需要全部研究帕萊斯特裡那的,因為他們都已汲取了前人的成果。只有一個創作源泉使大家總可以獲得新意——那就是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