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死、敬畏生命,紀錄片《生生》裡的「愛」與「勇敢」

2020-11-24 騰訊網

紀錄片《生生》直面癌症,採用全紀實的拍攝方式講述16個與抗癌息息相關的真實故事,帶領大家觸摸生命中最真實、最掙扎卻也最有力量的「重要關頭」,共同探尋生命的價值。

「這是一部離死神很近的紀錄片」;

「可怕的不是腫瘤,是生離死別」;

「愛與勇敢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

「和朋友談起如果自己也有那麼一天,希望得到的是有尊嚴地離開」;

「如果一個人連死亡都不敢正視,又如何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

近日,優酷聯合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推出一部以抗癌為主題的醫療人文紀錄片《生生》被網友稱為「年度催淚」作品。目前,微博話題#紀錄片生生#閱讀量超1168萬,各公號發布近10篇閱讀量10萬+文章,無數網友留下了自己的評論和感悟。

癌症,一個世界級的難題,雖然人類的醫療水平不斷在發展,但是離真正的攻克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談癌色變」仍是一個現實話題。紀錄片《生生》直面癌症,採用全紀實的拍攝方式講述16個與抗癌息息相關的真實故事,帶領大家觸摸生命中最真實、最掙扎卻也最有力量的「重要關頭」,共同探尋生命的價值。

紀實鏡頭展現直面死亡的勇氣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但人類的情緒卻會傳染。

《生生》以癌症患者為核心拍攝對象,講述癌症患者、家庭、醫務工作者及社會醫療體系與疾病抗爭的真實故事。鏡頭下,觀眾們可以看到元春「太陽不會辜負每個人」的樂觀,看到齊大姐「頭髮掉了,精神不能倒」的坦然,看到羅碩「火葬成珠,要帶父親去外面看看」的心酸,看到秋園「憧憬走出大山,卻進入醫院」的失落,也看到夢帆「只能與病魔為伍」的無奈。

彷徨、害怕、無助、掙扎……片中,癌症對於患者和一個家庭所帶來的強烈衝擊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些與癌症相遇的故事,打破了人看似平靜普通的生活,促使大家去思考人生意義,重新審視生活、敬畏生命,呈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輝光,收穫對生命意義與生活本質的全新認知。

《生生》出品人、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表示,《生生》講生死故事,但最終要探討的是如何生,如何求生,如何更好地生活。「我們希望這部紀錄片的播出,能夠讓更多人關注當下、熱愛生活,擁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生死問題,建立起一種更加科學的生死觀。」

靈活敘事記錄生死一線的真實

疼痛或許可以衡量,而痛苦卻無法計量。

不同於以往大多數醫療和生活類紀錄片,《生生》的敘述手法靈活質樸。全片以患者為中心,沒有固定的視角,所有的患者在影像敘事的穿插提及中不斷深入,而不是「用後即棄」。再者,紀錄片的拍攝沒有幹涉患者們的生活,這樣病人的處境、內心感受、情緒變化等都可以被真實感知,而這些動人的、向上的、充滿了人性閃光和生命的力量正是紀錄片的使命和價值,它使得癌症不再是個不能被大眾觸碰和探討的話題。

紀錄片《生生》的總監製、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劉健表示:「我們不斷在思考作品風格的問題,當我們真正走近拍攝對象後就找到了答案。紀錄片拍攝走出了手術室,走出了ICU,走進了看似最普通的病房,通過記錄病人的話語、動作、生活細節等,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一個個最鮮活的個體被看到。患者不是被貼滿標籤的『工具人』,他們會有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

該片用鏡頭向人們呈現了真實的與疾病抗爭的過程,展現生與死,愛與怨,希望與絕望的糾結,引導對生命意義及價值的重新詮釋與思考。

對於觀眾而言,紀錄片的意義不僅在於記錄本身,更重要的是啟示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以及對家人朋友的珍惜,堅信希望永遠都在,要擁有敢於面對生死的勇氣。

家人的愛給予未來可期的坦然

在《生生》中,濃烈的情感都被濃縮在一間間狹窄的病房裡,迴蕩在這座「白色巨塔」裡。

女兒親力親為,丈夫陪伴在側,一家人在一起,讓乳腺癌患者齊大姐覺得治好這個病希望是很大的。儘管經歷過50多期化療,她還是不改熱心快語的樂觀本心,永遠保持強大的戰鬥心態。

第29次入院的13歲小病人思諾從11歲就為了保住腿進行了手術,但術後恢復總不如預期。父母心疼流淚無能為力,但仍然忍痛取捨著。66歲的思諾媽媽說:「只要有命在,腿在不在無所謂,我會是她那一條腿。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淡化了許多對未知疾病的恐懼」。

婚禮,給冰冷的病房帶來了喜慶生機,但依然沒能留住羅爸爸的生命。為了讓病重的父親能在臨終前不留遺憾,親自參加自己的婚禮,羅碩專門將婚禮時間提前了兩個月。正如羅碩對父親所說的火葬成珠,這何嘗不是父親以另一種方式「生存」於世?

這些來自普通人的溫情和堅強,最能引發觀眾內心深處的震撼。

該片聯合總監製,優酷紀錄片中心總監張偉提到,通過這部紀錄片人們可以更加正視癌症,正視自己的生命。「人跟癌症的博弈過程中,你強大了,癌症就會變得渺小。我們堅信相信愛與堅強會讓一切變得更好」。

癌症診室是所有痛苦的集中營,不僅病患本人,家人更為艱辛,但生命的魅力就是通過千萬個個體用堅韌和勇敢、信念和溫暖體現的。

紀錄片選擇更多地著眼於患者及其家庭,從更純粹的「人」的視角去探尋與疾病相處的全過程,展現生命在看似最脆弱的時候蘊藏的最珍貴、最強大的能量。

生命與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終極命題。紀錄片《生生》恰恰是教會我們如何珍惜當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生命裡》直面生死話題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死亡」一直是大忌,我們很少談論它,但它卻是每個生命體的最終目的地。在人生旅途的最後,人心中的絕望與掙扎、不舍與無奈,該如何被安放,是紀錄片《生命裡》嘗試呈現與探討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生命裡》由雲集將來製作,吳海鷹執導,騰訊視頻、嗶哩嗶哩視頻網聯合呈現,從臨終關懷的角度,拍攝了6000多個小時,真實記錄四十多位臨終者的故事。
  • 首部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
    攝製組歷時兩年時間,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市海澱醫院等多家醫院深度跟蹤拍攝,立足對生命的敬畏、對意義的探索,呈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光芒。,但當癌症已經成為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脅之一,當生死話題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需要去重新審視疾病與生命的關係,以更真實的視角走進癌症,探求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樹立科學的生死觀。
  • 《生生》不止來去,生生不已
    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當生命面臨危機與挑戰時,每一個普通個體內心的絕望與希望、堅持與放棄,更能感受到普通人在抗擊癌症過程中的信念與堅持,勇敢與溫暖。這部關於癌症的紀錄片,不只記錄生死和哀傷,更能記錄下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生意義的探索,能夠與觀眾一起發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閃光,收穫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解讀。
  • 我國首部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9月28日起優酷開播
    important}2020年9月28日,我國首部以抗癌為主題的醫療人文紀錄片《生生》在優酷上線播出。攝製組歷時兩年時間,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市海澱醫院等多家醫院深度跟蹤拍攝,立足對生命的敬畏、對意義的探索,呈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光芒。
  • 金鷹紀實衛視全國首播——我國首部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
    攝製組歷時兩年時間,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市海澱醫院等多家醫院深度跟蹤拍攝,立足對生命的敬畏、對意義的探索,呈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光芒。本片出品人、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表示,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疾病與生死,曾經是人們一再迴避與抗拒的話題,但當癌症已經成為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脅之一,當生死話題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需要去重新審視疾病與生命的關係,以更真實的視角走進癌症,探求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樹立科學的生死觀。
  • 醫療紀錄片《生生》,感受溫暖,令人動容!
    所以在選擇看一部醫療紀錄片之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它必定是能讓你淚目且動容的,也是必定讓你傷感且痛苦的。但神奇的是紀錄片《生生》讓我看到了醫療紀錄片的另一種角度,這個角度叫溫暖。《生生》是一部直面癌症的紀錄片,一直以來,癌症都是我們不願意去談論的話題,一個人只要和癌症扯上了關係,那麼多半生命線的終點在哪裡,就可以清楚地被看到。《生生》給了我們去理解癌症患者、了解癌症的機會,也讓我們感受這些家庭傳遞出的溫暖,或許你會再一次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認識。
  • 豆瓣9.7紀錄片《生命之旅》:每一個生命,都是危險而勇敢的旅程
    它們也會陷入孤獨、面對生離死別,在卑微的生與無聞的死之間,為了多活一天,與繁衍,它們需要終日乾乾,練就十八般武藝。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段危險而勇敢的旅程。對動物多一點愛護,對生命多一點敬畏,才不枉「萬物之靈長」的稱號。1.向死而生,生命是生命本身的饋贈在格陵蘭島的山谷,有一種大雁,臉白,體黑,所以被取名為白頰黑雁。
  • 用鏡頭記錄「平靜」下的洶湧波濤丨專訪紀錄片《生生》主創
    7集醫療人文紀錄片《生生》用16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帶領觀眾觸摸生命中最真實、最掙扎卻也最有力量的「重要關頭」,共同探尋生命的價值。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科學理性地看待癌症?又該如何正確面對生死?當我們不可避免地與疾病迎面相遇的時候,人類該如何與疾病相處?
  • 紀錄片《生命裡》之一 | 死並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以及一部叫做《生命裡》的紀錄片。這部影片如實地記錄下了一群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人。觀眾評論說:許多人教過我怎麼來到這個世界,怎麼和世界和平相處,《生命裡》第一次教我,怎樣離開這個世界。就連見慣生死的新來護士,也說這裡好像「地獄」。她們無法延長病人的壽命,只能讓他們「走得更坦然、舒適一些」。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充其量,我只是透過本書的內容而開始靜下來思忖生死的關聯與意義,開始認真看待生命。此時,我想從死亡的觀照、生命的無常以及認真看待生命三方面來直面我們的人生。「學會怎麼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麼不做奴隸。」如果沒有死亡這個原點,就無法賦予生一切價值。以死之眼觀察生,尋得生的意義,這是一切宗教要傳達給我們的。抄送生死書裡的一句話作為結語:不管多麼絕望,都要接受你的痛苦。它是無價的禮物,讓你通過修行發現悲傷背後的真相。路米寫道:「憂傷,可以是慈悲的花園。」
  • 《入殮師》——點燃你的生之渴望與死之敬畏
    日本文化在表達本民族的生死觀上有獨到之處,影片以小見大,用鏡頭直面普通人生離死別的故事,使觀影者不知不覺間跟隨小林的視角進入一個介於生死之間的世界,它帶給觀眾的不是那種純感官上的刺激,而是精神世界的滌蕩,小林從心底裡接受這份工作的過程就是觀眾接受的過程。
  • 「我們用什麼樣的姿態,為了奔流入海而去」 ——紀錄片《生生》裡...
    24歲的羅碩在北京海澱醫院的病房裡舉行了特殊的婚禮,完成父親的心願。 (優酷供圖/圖)2008年,何苗的父親查出癌症,十年後離世。這期間,父親不願意參加任何人的婚禮,認為自己身患絕症,會破壞別人喜慶的氛圍。最近幾年,何苗身邊的兩位年輕朋友相繼患癌,他漸漸意識到癌症開始趨於年輕化。
  • 展示生命的力量,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9月28日優酷上線
    當生命的「紅燈」不斷亮起,當生與死的話題越來越頻繁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或許都需要一個可以重新審視生命意義與生活本質的機會。紀錄片《生生》圍繞「遇見」、「疼痛」、「選擇」等主題,採取多故事線平行交叉剪輯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地講述了16個真實的抗癌故事。紀錄片共7集,在今天上線的第一集《遇見你,在春天裡》中,身患乳腺癌的元春、凱瑜和楊靜因為年紀相仿,境遇也相似,因此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 我國首部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上線 帶我們一起翻開生命的日記
    當生命的「紅燈」不斷亮起,當生與死的話題越來越頻繁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或許都需要一個可以重新審視生命意義與生活本質的機會。  紀錄片《生生》圍繞「遇見」、「疼痛」、「選擇」等主題,採取多故事線平行交叉剪輯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地講述了16個真實的抗癌故事。
  • 《生生》這是一部看似沉重,卻充滿陽光的紀錄片
    一直以來,癌症都是我們不願意去談論的一個詞彙,哪怕自己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癌症,很多人的內心也只能是感慨一下生命的無常,然後開始默默地走上養生的道路。但是,其實我們一直忽略了癌症患者這樣一個群體。如果不是因為看了《生生》這一部紀錄片,或許我們很難去真正地理解癌症患者、了解癌症,也很難有機會去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看完第一集《遇見你,在春天裡》之後,熱心快語的58歲乳腺癌患者齊大姐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了治病,她已經經受了五十多期的化療,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充其量,我只是透過本書的內容而開始靜下來思忖生死的關聯與意義,開始認真看待生命。此時,我想從死亡的觀照、生命的無常以及認真看待生命三方面來直面我們的人生。「學會怎麼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麼不做奴隸。」我想索甲仁波切要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人類的謎題不止死亡一項,不能因為我們在現有的學理上無法確認,就否定它的存在。
  • 敬畏災難,敬畏生命,《緊急救援》極限狀態下的「神操作」
    作為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題材的華語電影,《緊急救援》再現了中國英雄「將生的機會留給別人」的中國救撈精神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同時也喚醒了觀眾心中關於「林超賢式炸燃」的硬核記憶。
  • 紀錄片《生門》——「生」的執念
    本來我是不愛看紀錄片的,而《生門》在真實之中給人以激動澎湃之感,讓我看得忘乎所以。這不,才看了四集,就忍不住來說說自己的感悟。「生」的執念,指的不是生存的執念,而是生孩子的執念。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面臨產婦生死以及胎兒生存的問題上,很多人還是會猶豫。簡單來講,儘管胎兒已經威脅到媽媽的生命,他們還是在猶豫。不論是媽媽本人,還是丈夫以及身邊的其他人。一個還未出生的胎兒,它不知能否活下來的「命」,卻能夠和母親這一條活生生的生命相提並論。所以說,人們對生孩子有著非一般的執念。
  • 紀錄片《生命裡》給全社會補「告別課」
    在死的邊緣,回憶生之幸福,這是否是只有在虛構的電影裡才會出現的場景呢?一部叫作《生命裡》的紀錄片,以兩年時間,記錄了四十多位臨終者的故事,片中流淌的是枝裕和式溫暖、平和、深邃的生命觀,深深打動了每一個看片的人。《生命裡》所關注的議題是:人應該怎樣離開這個世界?沒錯,這是一部關於死亡的紀錄片。
  • 專訪丨導演劉家成:以「向陽而生」的姿態,溫暖探討生死話題
    作為都市健康題材劇,《向陽而生》改編於真人真事,講述了青年漫畫家熊頓在遭遇情感與職場雙重挫折時,意外檢查出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身處逆境的她,卻勇敢與病魔抗爭,堅持笑對人生的故事。 對於《向陽而生》的劇名,劉家成解讀說:「劇中的女主角熊頓是一個弱小的女孩,卻能如此堅強、釋懷、勇敢去面對災難。我們想直白一點,以她去展現普通人面對不幸遭遇時該如何去勇敢面對,傳遞出一種對生命的豁達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