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廚師眼中的世界百大廚師是誰?哪幾位在中國開餐廳?

2020-12-23 騰訊網

編譯:Juliette Zhu

圖片來源:Le Chef官網/餐廳官網

如今餐飲評鑑可謂琳琅滿目,「米其林指南」的每一屆發布都會引發餐飲焦點,近年來「世界50最佳餐廳」和關注全世界主廚與重度美食愛好者的「OAD」也紛紛躍上世界餐飲舞臺,不斷創造新的美食話題。

而有一項餐飲評鑑「世界百大主廚榜單」(The 100 Chefs),在全球名廚圈熱度超高,已成為名廚們獲得肯定的最高指標之一。

由法國美食雜誌《Le Chef》於2015年推出,每年邀請世界各地共約500多位米其林二星或三星主廚,請他們列出五位心目中最佳廚師,統計後公布來年的「世界百大主廚」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兩位餐廳在上海的主廚進入世界百大名廚榜,分別是Paul Pairet(Ultraviolet,排名39)和Nicolas Le Bec(Villa Le Bec,排名82)。

主廚Paul Pairet在2019世界50最佳餐廳頒獎典禮, photo credit: Peray Hsiao

Paul Pairet,是紫外線Ultraviolet、Mr & Mrs Bund及Polux by Paul Pairet餐廳創始人。紫外線Ultraviolet是上海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家進入世界50佳餐廳榜單的餐廳(2019年排名48)。

Nicolas Le Bec參加2018TastyTrip餐飲產業論壇

Villa Le Bec主理人Nicolas Le Bec在31歲時便摘得米其林一星,33歲摘得二星。2014年他在上海打造了擁有獨具風格的法式餐廳Villa Le Bec,被公認為是上海廚師們最愛去的餐廳。

此外,唯一華人主廚江振誠今年連續6度蟬聯榜上(排名67),也是史上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及世界百大名廚榜的華人主廚界翹楚。2018年初關閉新加坡米其林二星餐廳Restaurant ANDR 後,他展開了在中國的餐飲計劃,前後擔任成都廊橋和澳門川江月的「創意暨廚藝總監」,以多種身份活躍在國際餐飲舞臺上。

江振誠在2019TastyTrip餐飲產業論壇的演說

另一位熟悉的法國主廚Eric Pras(排名42),將法國百年米其林三星餐廳Maison Lameloise海外分店開在上海,上海分店開業一年便一舉摘得米其林一星。

Maison Lameloise萊美露滋行政總廚Eric Pras

回到榜單,今年的世界第一主廚由去年剛拿下2019世界50最佳餐廳榜首的法國米其林三星Mirazur主廚Mauro Colagreco摘得,實現了大滿貫。

Mirazur主廚Mauro Colagreco

主廚Mauro Colagreco的出現打破了歷年世界第一都由法國主廚包攬的局面,歷年榜首分別為La Vague d'Or主廚Arnaud Donckele(2019),La Maison Troisgros主廚Michel Troisgros(2018), L'Arpege主廚Alain Passard(2017), Restaurant Michel Bras主廚Michel Bras(2016)以及Restaurant Pierre Gagnaire主廚Pierre Gagnaire(2015)。

進入榜單前十名的廚師當中有5位是法國人,去年排名第十的Noma主廚René Redzepi今年位列第五,另一位來自北歐的瑞典主廚Bjorg Frantzen則從81名大躍進至第9名(去年在歐洲OAD排行榜位列第一名)。

世界排名第五的Noma主廚René Redzepi, credit: Jocelyn Chen

排名世界第九的Frantzén主廚Bjorn Frantzén

自世界百大名廚榜設立以來,票選結果中,法國料理和法國主廚遙遙領先。2020榜單中有30位法國地區的主廚,2018年曾高達41位。雖看出榜單有意在逐年降低比例,仍頗具爭議性。除法國之外,隨後是西班牙、日本、美國和義大利地區的主廚較多。

2020世界百大主廚完整榜單:

TOP 10

1 Mauro Colagreco, Mirazur (France)

2 Cristophe Bacquié, Restaurant Christophe Bacquié (France)

3 Arnaud Donckele, La Vague d'Or (France)

4 Emmanuel Renaut, Flocons de Sel (France)

5 René Redzepi, Noma (Denmark)

6 Laurent Petit, Le Clos des Sens (France)

7 Dan Barber, Blue Hill Farm (Usa)

8 Jonnie Boer, De Librije (Netherlands)

9 Bjorn Frantzen, Restaurant Frantzen (Sweden)

10 Arnaud Lallement, L'Assiette Champenoise (France)

11~25

11 Yannick Alleno, Alleno Paris (France)

12 Alain Ducasse, Plaza Atheneé (France)

13 Seiji Yamamoto, Nihonryori Ryugin (Japan)

14 Pascal Barbot, L'Astrance (France)

15 Alain Passard, L'Arpege (France)

16 Martin Berasategui, Restaurant Martin Berasategui (Spain)

17 Peter Goossens, Hof Van Cleve (Belgium)

18 Virgilio Martinez, Central (Peru)

19 Andreas Caminada, Schauenstein Schloss (Switzerland)

20 Rasmus Kofoed, Geranium (Denmark)

21 Michel Troigrois, Maison Troisgros (France)

22 Victor Arguinzoniz, Asador Extebarri (Spain)

23 David Kinch, Manresa (Usa)

24 Eric Frechon, Epicure (France)

25 Joan Roca, El Celler de Can Roca (Spain)

26~40

26 Nadia Santini, Dal Pescatore (Italy)

27 Daniel Humm, Eleven Madison Park (Usa)

28 Christian Bau, Victor's Fine Dining (Germany)

29 Jerome Banctel, Le Gabriel (France)

30 Testuya Fujiwara, Fujiya 1935 (Japan)

31 Heston Blumenthal, The Fat Duck (UK)

32 Heinz Reitbauer, Steirereck (Austria)

33 Yoshihiro Narisawa, Restaurant Narisawa (Japan)

34 Clare Smyth, Core (UK)

35 Michel Guerard, Les Pres d'Eugenie (France)

36 Enrico Crippa, Piazza Duomo (Italy)

37 Grant Achatz, Alinea (USA)

38 Pierre Gagnaire, Restaurant Pierre Gagnaire (France)

39 Paul Pairet, Ultraviolet (China)

40 Dominique Crenn, Atelier Crenn (USA)

41~55

41 Andoni Luis Aduriz, Mugaritz (Spain)

42 Eric Pras, Maison Lameloise (France)

43 Hideki Ishikawa, Restaurant Ishikawa (Japan)

44 Franck Giovannini, Restaurant de l'Hotel de Ville de Crissier (Switzerland)

45 Yoshihiro Murata, Kikunoi (Japan)

46 Segio Herman, The Jane (Belgium)

47 Daniel Boulud, Restaurant Daniel (USA)

48 Massimiliano Alajmo, Le Calandre (Italy)

49 Hans Haas, Tantris (Germany)

50 Peter Knogl, Cheval Blanc - Hotel Les Trois Rois (Switzerland)

51 David Toutain, Restaurant David Toutain (France)

52 Olivier Nasti, La Table d'Olivier Nasti (France)

53 Quique Dacosta, Restaurant Quique Dacosta (Spain)

54 Gilles Goujon, Auberge du Vieux Puits (France)

55 Thomas Keller, Per Se (USA)

56~70

56 Bruno Oger, Villa Archange (France)

57 Angel Leon, Aponiente (Spain)

58 Jacob Jan Boerma, De Leest (Netherlands)

59 Albert Adria, Tickets (Spain)

60 Stefano Baiocco, Villa Feltrinelli (Italy)

61 Eneko Atxa, Azurmendi (Spain)

62 Olivier Bellin, Auberge des Glazicks (France)

63 Claude Bosi, Bibendum (UK)

64 Jannis Brevet, Inter Scaldes (Netherlands)

65 Yoann Conte, Restaurant Yoann Conte (France)

66 Paolo Casagrande, Lasarte (France)

67 Andre Chiang, Restaurant Sichuan Moon (China)

68 Alexandre Couillon, La Marine (France)

69 Sven Elverfeld, Aqua (Germany)

70 Alexandre Gauthier, La Grenouillere (France)

71~85

71 Ronny Emborg, Atera (USA)

72 Dani Garcia, Restaurant Dani Garcia (Spain)

73 Marc Haeberlin, Auberge de L'Ill (France)

74 Cristophe Hardiquest, Bon Bon (Belgium)

75 Dan Hunter, Brae (Australia)

76 Hitoshi Ishihara, Mizai (Japan)

77 Alexandre Mazzia, Am Par Alexandre Mazzia (France)

78 Martin Klein, Ikarus (Austria)

79 Arjan Speelman and Onno Kokmeijer, Ciel Bleu (Netherlands)

80 Dieter Koschina, Vila Joya (Portugal)

81 Normand Laprise, Toque I (Canada)

82 Nicolas Le Bec, Villa Le Bec (China)

83 Edouard Loubet, Restaurant Edouard Loubet (France)

84 Tadayoshi Matsukawa, Matsukawa (Japan)

85 Jean-Georges Klein, Villa Rene Lalique (France)

86~100

86 Motokazu Nakamura, Restaurant Nakamura (Japan)

87 Hans Neuner, Ocean (Portugal)

88 Norbet Niederkofler, St. Hubertus (Italy)

89 Jiro Ono, Jiro Honten (Japan)

90 Gaston Acurio, Astrid y Gaston (Peru)

91 Anne-Sophie Pic, Maison Pic (France)

92 Fabio Pisani and Alessandro Negrini, Il Luogo di Aimo e Nadia (Italy)

93 Julien Royer, Odette (Singapore)

94 Carme Ruscalleda, Cuina Estudi (Spain)

95 Andreas Senn, Senn Restaurant (Austria)

96 Ciccio Sultano, Duomo (Italy)

97 Yusuke Takada, La Cime (Japan)

98 Mathieu Viannay, La Mere Brazier (France)

99 Joachim Wissler, Vendome (France)

100 Hajme Yoneda, Hajime (Japan)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米其林廚師眼中的世界百大廚師是誰? 哪幾位在中國開餐廳? | TastyTrip
    而有一項餐飲評鑑「世界百大主廚榜單」(The 100 Chefs),在全球名廚圈熱度超高,已成為名廚們獲得肯定的最高指標之一。由法國美食雜誌《Le Chef》於2015年推出,每年邀請世界各地共約500多位米其林二星或三星主廚,請他們列出五位心目中最佳廚師,統計後公布來年的「世界百大主廚」名單。
  • 上海米其林餐廳的這幾位廚師啊,一言難盡
    昨天冒雨去參加2018上海米其林指南發布會,米其林指南的評選對象是餐廳,榜單上出現的都是餐廳名字,授予的星級也都是給餐廳的,而不是主廚。
  • 廚師必看的10部關於米其林餐廳的電影(上)
    對於無法親自去對米其林餐廳一探究竟的廚師朋友們來說,欣賞此類美食電影無疑是能讓你了解米其林的絕佳視覺盛宴
  • 米其林廚師用麵包大秀刀工!中國廚師默默掏出一截蘿蔔,豔驚四座
    米其林廚師用麵包大秀刀工!中國廚師默默掏出一截蘿蔔,豔驚四座 網羅天下奇聞怪事,根本停不下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米其林餐廳吧,雖然不懂裡面的門道,但是就覺得很厲害的樣子。在法國,廚師可以說是屬於藝術家的範疇。
  • 世界名店「米其林」,在中國卻連連倒閉,廚師:外國人別定義中餐
    世界名店"米其林",在中國卻連連倒閉,廚師:外國人別定義中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吃過名聲響徹中國的"米其林餐廳",不過即使沒有吃過應該也都聽說過。米其林餐廳最初誕生於1926年,而在我們中國開始名聲響亮是從2016年才開始,共有18家餐廳得到一星,7家餐廳獲得二星,唯一一家中國大陸的米其林三星被唐閣獲得。可是經過4年的發展,米其林漸漸的從人數爆滿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想想當年的繁榮景象,提前一個禮拜預約,可能都排不上號,即便進去了,也是人擠人,米其林究竟為什麼變得不再熱鬧非凡了呢?中國廚師一句話揭露真相。
  • 米其林星級廚師餐廳Lucky Cat
    米其林三星大廚Gordon Ramsay的Lucky Cat餐廳將於今年夏天在Mayfair開業,它已經成為倫敦餐飲界備受期待的新成員。 在潛在的裝飾藝術影響下,布局的構思方式確保了餐廳中的每個桌子都有一個不錯的視角。
  • 廚師必看的14部關於米其林餐廳的電影
    1  大廚 Comme un Chef(2012)  講述法國米其林餐廳的三星主廚遭遇事業危機的經歷
  • 全球廚師收入排行榜前十,中國廚師工資不及人家零頭......
    收入:1200萬美元(約八千三百萬人民幣)艾倫曾三次獲得米其林之星,在拉斯維加斯擁有一家頂級規模的餐廳,同時一家上面幾位大佬的收入我們高攀不起,放眼全球的廚師都只有羨慕的份兒。那麼,世界上的普通廚師收入怎麼樣呢?首先說說法國的廚師,法國作為美食大國,法餐大廚在世界聞名。在法國,廚師的地位很高,其收入自然也不低,平均的收入每月大約為23000元,如果是做到行政主廚層次還能根據餐廳收入來提高。
  • 米其林廚師炫耀刀工,麵包切88片,卻被中國廚師用一塊豆腐碾壓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餐廳,一般都是以能夠評上米其林星級為榮,只要是能夠掛上「米星」的餐廳,不僅是環境和硬性條件出眾,更重要的是米星餐廳裡的大廚手藝,這種米星極餐廳的大廚,不僅僅是能夠做出美味的佳餚,刀工也是一流的,我們都知道一道菜的味道固然重要,是呈現在顧客面前的形與色也是非常重要的
  • 走近米其林星級廚師(上)陳嵐舒 食物的力量
    初見陳嵐舒,有些驚訝眼前這個清瘦的年輕女生就是亞洲最佳創意女廚師。她在臺灣所開設的樂沐(Le Mo t)法式餐廳,也是躋身亞洲50最佳餐廳的首家臺灣餐廳。雖然大學時候念的臺灣大學的外國語文學系,但畢業後,她不顧一切地奔赴法國學習廚藝,從甜品到法餐全班,巴黎費蘭迪法國高等廚藝學院(ESCF - Ferrandi)第一名成績畢業、擁有法國專業廚師證書 CAP de Cuisine 的她曾在頂級酒店H tel de Crillon 的餅房、高級點心房 Pierre Hermé、米其林二星餐廳 Le Relais d』Auteuil、米其林二星餐廳
  • 對廚師來說,擁有一顆米其林星星意味著什麼?
    因為米其林指南從未在中國大陸進行任何餐廳的評級,所以首次亮相的上海發布會吸引這麼多關注。幾個月之前,一位比較擅長吃喝玩樂的胖子朋友就跟我說,在9月21號之前去上海外灘吃飯是最划算的,因為每一家餐廳主廚都會拿出看家本領,力求每一道菜都達到完美的出品水準,來應對可能暗中探訪的米其林評委們。而在這一天之後,你很有可能排隊都訂不到位了。
  • 世界頂級廚師盤點,中國能排在第幾名?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見識一下世界最有名的廚師top5,我不信你全都知道。博古斯的家族本事就是經營餐廳生意的,13歲給父親打下手,16歲被父親趕出餐廳,去到巴黎大廚學習烹飪技法,之後的六年,博古斯顛沛流離。23歲回家接手餐廳,三年後被米其林授予兩顆星,27歲在愛麗舍宮給法國總統只做晚宴,後被授予MOF法國最佳工匠稱號。他在全球擁有20家餐廳,而後創辦被稱為「世界廚藝奧林匹克大賽」的「保羅博古斯」世界法式西餐大賽。
  • 米其林廚師將一塊麵包切80片,中國大廚用蘿蔔闡述什麼才叫刀工!
    米其林廚師將一塊麵包80片,中國大廚用蘿蔔闡述什麼才叫刀工!不知道大家提到米其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都是什麼。估計很多喜歡車的人,毫無疑問想到的都是輪胎,這的確是人家的專業領域,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數的存在。但是如果你問老饕想到的是什麼,大概就是餐廳以及廚師技能評定等級了。
  • 廚藝比拼:中國廚師拿出一把菜刀,而米其林大廚笑著拿出背包!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小貓與線團推薦語:中國廚師廚藝精湛,光是刀工就甩外國廚師幾條街了吧!不過中外飲食文化不一樣,也沒有可比性,只能說各有優勢!廚藝比拼:中國廚師拿出一把菜刀,而米其林大廚笑著拿出背包!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於一個廚師來說,如何評判他的廚藝呢?
  • 重新認識食物 米其林星級廚師都在做什麼
    米其林餐廳以及在其中工作著的主廚們,不僅對於菜品本身,甚至對於整個服務環境、衛生、空間設計等餐廳中的每個細節都是有著自己的執著和嚴格要求。光是食材本身,就完全不同,而這一切的要求,最終都會要回歸到供應鏈這個最基本的層面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需求才會有生產的。而看著這些高要求的餐廳或者廚師,周圍肯定有人想要效仿,想要開同樣水準的餐廳,那麼,整個環境就會慢慢被帶動起來。
  • 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竟給年輕廚師、服務員頒了獎!
    以往,米其林只給餐廳評星,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一二三星之外,還有必比登榜、餐盤榜。然而這次,米其林卻破天荒的,給個人頒發了獎項!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第一個給個人頒出的獎項,是「2020米其林廣州服務獎」。獲得此項殊榮的,是廣州炳勝私廚的毛曉香。
  • 外國廚師廚藝PK中國廚師廚藝,外國廚師服了:師傅請受我一拜!
    外國廚師廚藝PK中國廚師廚藝,外國廚師服了:師傅請受我一拜!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國家,國家裡面有這樣那樣的美食。因為美食,造就了一部分人成為了廚師。尤其是很多大的國家裡,好的廚師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外國廚師相對於我們中國廚師來講,應該是各有各的特色吧!
  • 米其林女廚師炫耀刀工,麵包切成88片,中國拉麵師傅拿起了牛肉
    「手持廚刀銀光閃,削得冬夏與秋春」,一個廚師的刀功如何是最能體現做菜的水平,眾所周知,米其林餐廳的廚師都是廚師界的精英,而「米其林廚師」對於廚師而言更是「鍍金」的頭銜,米其林廚師的廚藝非常厲害,但大多數人都只聽過他們廚藝了得卻沒有見過,前不久有一位日本的米其林大廚在網上炫起了她精湛的刀工
  • 中國廚師刀工簡直逆天,土豆絲都能穿針引線,比米其林主廚強多了
    中國廚師的刀工可以說世界頂級,土豆絲可以切成細如髮絲,甚至能夠穿針引線的地步。連世界級的米其林主廚也難以和中國廚師比。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美食最好吃,一直是很多人喜歡討論的問題。但是往往討論半天,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國家的菜最好吃。
  • 廚藝界的壞男孩、傳奇米其林廚師Marco Pierre White
    這些影像記錄了在米其林光環下一個常人並不熟悉,喜悅和壓力交織的世界。出生於1961年的Marco Pierre White來自英國利茲,他是史上最年輕的米其林三星廚師,曾被稱為「現代烹飪教父」,他是包括馬雷歐·巴塔利等在內許多著名廚師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