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王蒙
當代人的心理總是這麼矛盾,一邊喊著要減肥,一邊深夜點外賣;一邊收藏帕梅拉視頻,一邊喝著半糖奶茶。於是,輕食代餐成了許多人控制體重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成為2020年食品市場的一匹黑馬。
與此同時,代餐市場中,女性消費群體的亮眼成績也吸引著母嬰行業的注意。
市場現狀 去年代餐品牌增至3540個
代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見的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來自CBNData的數據指出,2019年市場上的代餐品牌數量是2837個,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3540個。
去年「雙11」,Smeal成為天然粉食品類目下的新代餐類目銷量第一;wonderlab在兩個小時內賣出了50萬瓶代餐奶昔;憑藉著蛋白棒打天下的ffit8全渠道訂單總量同比增長了2003%。
代餐品牌業績表現足夠亮眼的另一面,是龐大的消費人群基數。根據《2017~2022年網際網路+減肥產業行業運營模式及市場前景研究報告》數據,目前中國肥胖、體重超重人數已達3.25億人。歐睿國際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代餐市場規模為200億元左右,預計2022年將達到1200億元,這意味著近兩年就有千億級的市場空間爆發增長。
行業啟示 女性消費者佔優勢,代餐市場吸引母嬰店目光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allInno⁃vationCenter)發布的《2020功能零食創新趨勢》顯示,2020年天貓功能零食市場增速達40%,購買人數上漲50%,而功能零食的消費者中70%為女性。
在一位深耕母嬰食品行業近10年的專業人士看來,這也向母嬰行業傳遞出一種信號,如果門店能夠擴充相關品類的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也會更有利於門店朝著全家化的方向發展。
代餐行業在歐美的佔比達到了90%,在國內的市場滲透率僅為40%,他指出,這也意味著在2021年代餐市場很有可能爆發巨大的潛能。如果門店提前布局這片領域,也會更容易乘勢而起。
現實之困 資本熱情下的冷思考
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現實之困。對此,某代餐品牌河南區域代理負責人坦言,目前的困境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首先是部分廣告存在誇大產品功效的現象。因為缺乏行業標準,代餐產品在生產時只需要達到食品安全標準,而針對產品減脂、減重等功效並未有明確的數據標準,部分產品在宣傳中存在誇大功效的問題。
另外是代餐產品的同質化。市面上常見的代餐品牌多為貼牌產品,很容易產生同質化競爭。加上新老品牌不斷湧入市場,一方面同質化嚴重,容易讓消費者陷入選擇困惑中;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強技術壁壘,產品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
丁香醫生在今年發布的《代餐行業營銷洞察報告解讀》中指出,52%的代餐消費者選擇了放棄,食用1個月內的消費者中,只有7%表示會一直堅持使用代餐。可見,要佔領用戶心智,成為被長期選擇的消費品,代餐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