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摔東西,是探索還是發洩?你一定要正確對待!

2021-01-13 父母課堂卓越

接納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這是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愛。

文/良子 父母課堂(ID:fumuketang)原創

@毛毛媽媽:我家的孩子現在3歲4個月,他只要一生氣就把他拿的東西摔掉,手裡沒有東西就拿起離他最近的東西摔掉,他摔得都是他自己的東西,他的玩具很多但是完好無損的基本沒有,都被他摔壞了,我真不知拿他怎麼辦,也訓了,也講了,還是那樣。

@大正媽媽:我兒子現在四歲了,生氣就會摔東西是三歲左右開始,後面通後和他溝通,罰他站立等後,在家不會摔東西了,但現在送學校了,生氣還是摔東西,老師都攔不住。

上面是育兒群裡兩個媽媽的苦惱,自己的孩子都是暴脾氣,似乎就會摔東西!說也說了,訓也訓了,似乎收效甚微!那麼孩子為什麼摔東西?

孩子為什麼會扔東西

1

對於這個低齡的孩子,扔東西是一種學習

1歲左右時,寶寶手的伸肌發育趨於成熟,能隨意鬆手,或是自然地向前方拋球。這個時期,他的思維也有很大進步,能有意識地拋擲玩具來觀察玩具落地的情景,並對此感興趣;通過拋擲不同質地的玩具,如絨毛狗、皮球、積木塊,他自己嘗試和區別物體的性質;父母不停地為他拾玩具,促進他與成人間的交往。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於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在孩子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大量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和快樂情緒,讓他能快樂愉快地玩、輕鬆地接受知識。但當他慢慢長大後,應注意逐漸淡化他的扔東西行為,以免養成不良的習慣。

2

孩子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時候孩子扔東西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讓你能和他一起玩。摔東西過程中,你越是搶,寶寶越是摔,當孩子看到扔出去的東西在第一時間被大人撿回來,他高興地手舞足蹈,甚至把這當成一種雙向遊戲,認為是大人在和他玩遊戲。此外,通常情況下當孩子扔了東西時,家長一般會來「管教」。家長一邊替他把玩具揀起來放回原處,一邊還要給他講道理,偶爾還會象徵性地輕輕打幾下,這無疑等於間接地給他注意,孩子會因此而得到滿足。

3

這樣做是為了發洩一種不良情緒

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特別是一些不良情緒。成人的不良情緒需要宣洩,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他們不知道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發洩,有時就會亂扔東西。所以他們發脾氣的時候自發的就會轉化成一些或強或弱的攻擊性行為——攻擊物或者攻擊人。在小的時候,攻擊物就會表現為摔東西,打東西等,而攻擊人就會表現為打別人甚至自己。這些行為表現實際上都是孩子表達感情的方式,在這時候,父母必須對他們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否則這些攻擊性的行為會對孩子一生都產生重大的影響。

父母應該怎麼引導

首先要認真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找出對策。有時孩子發脾氣是有道理的,此時可以給他講一些他有趣的事,或者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意識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有時孩子是因為一件力所不能及 的事情沒有做好而發脾氣,本想得到父母的誇獎,卻怎麼也弄不好,又不希望家長來幫忙,結果越弄越糟糕,越急脾氣越大。此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發脾氣扔東西一般要冷處理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如果說孩子是因為探索、感知去扔東西,那無可厚非,但如果他扔東西是因為要發洩情緒,爸爸媽媽就應該及時糾正了。要先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鬧情緒的原因,讓他感受到自己被重視,然後告訴他無論如何,這樣扔東西是不對的。

不要在孩子脾氣大時企圖說服他們,更不要此時打罵,想以暴力來壓住孩子的不滿。此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們出去玩一玩,或讓孩子找小朋友玩一玩,做一做遊戲,孩子的不良情緒很快就會煙消雲散的。

END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相關焦點

  • 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因為視頻拍攝周期比較長,我找了博主早期的視頻看,其中發現了博主女兒在1歲左右的時期,也跟我家孩子一樣,喜歡抓著東西亂扔,總是拿著玩具玩著玩著就扔出去,讓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在發洩情緒還是單純的覺得扔東西好玩。
  • 孩子喜歡摔東西,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但是孩子不僅僅會帶給我們驚喜,還會給我們製造很多的麻煩,尤其是在孩子到了兩周歲左右的時候,即到了「可怕的兩歲」,會特別不聽話,比如孩子特別喜歡摔東西,無論是飯碗還是玩具,只要自己不高興了,就會把這些東西摔在地上,讓家長十分頭疼。
  • 兩歲孩子喜歡亂翻東西,是要規矩限制還是要讓孩子探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孩子兩歲,請問怎麼在「做規矩」和「不限制探索」之間找到平衡,比如孩子要爬桌子玩桌上的東西,水果紙巾食物或雜物,又比如要翻抽屜,雖沒有危險物品,但這習慣養成是不是不好?謝謝橙子。
  • 一生氣就罵粗話,摔東西,當孩子有極端情緒,要用「避雷針效應」
    這些行為影響著孩子,觀念的形成也影響著孩子的形象,孩子每當一生氣就只會摔東西罵出話,這種行為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有嚴重的消極影響。孩子總是如此容易就會有極端情緒,總是時不時就會向父母發脾氣,這影響著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 老公生氣就摔東西,他出了氣老婆卻鬱悶了,摔的不只是錢還是感情
    這些表明這個男人並不是不想要這個家了,他只是在發洩怒氣,他摔的東西應該多是妻子和孩子的,他自己的,他喜歡不會摔的。摔東西是他發洩的一種方式。摔完東西他又會自己善後清理,所以他並沒有不想繼續過,相信他在清理東西的時候也是後悔的,想繼續過日子的他在摔東西的時候,還保留著清醒。
  • 1歲孩子愛摔東西習慣打人,聰明的父母不呵斥而是這樣做
    ,自己不滿意的時候還會動手打人,脾氣特別暴躁,問了孩子處在同樣年齡段的其他媽媽們,都說孩子1歲什麼也不懂,不用過分的和孩子較真,等孩子3歲之後如果還是這樣再教育孩子也不遲,但我就怕孩子會變本加厲,越來越過分。
  • 孩子為什麼會摔東西、打人、發脾氣?這樣做讓他學會正確表達需求
    ;堅持和善而堅定的指導,保持耐心,孩子會慢慢掌握正確的做事方式;說到正面管教,也許不少人聽過,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清其含義。我很困惑,後來經過一位在育兒專家的指點,我才意識到自己整天忙於工作,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時間,孩子這是在發洩心中的不滿、委屈。所以,從那以後我會把家務放一放,晚上陪孩子看繪本、講故事,周末帶他去公園、遊樂場、爬山,儘可能多給他些陪伴,孩子之後就很少有摔東西發洩的行為了。
  • 孩子易發脾氣、摔東西、打人?都是情緒不穩定的鍋,父母要重視
    其實在帳號的後臺,我曾收到不少寶媽的私信,都說自己的孩子脾氣太過暴躁,管也管不了,罵又罵不動。甚至還動不動就在家裡發脾氣、摔東西、打人......要知道孩子雖然小,但是他的拳頭可不是棉花做的。孩子每一次打人,那都是下手不知輕重,拳拳到肉,分量十足的,有時候手臂、後背都青紫了。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被負面情緒操控的跡象。
  • 孩子愛咬人,老師希望孩子退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因為涵涵有一個愛咬人的習慣,在家裡也咬人,在學校也經常因為脾氣暴躁咬人,又一次直接把同學的手臂咬出血了,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夠正常學習,家長希望涵涵能夠在家學習。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孩子不光是咬人,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人,暴力行為十分嚴重,家長為此也感到很苦惱,這樣下去孩子交不到朋友不說,還會導致脾氣性格變得暴戾,面對暴躁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發脾氣愛摔東西,打罵不管用,聰明媽媽這麼做一招「治服」
    之後只要孩子發脾氣還是會想當然的摔東西以解自己的憤怒情緒,每當這時,揍他一頓都不解恨。那應該怎麼辦呢?看到有位媽媽分享的方法,她說自己家孩子也有發脾氣亂摔東西的毛病,小時候就是批評教育,但當大一點後,發現說教對孩子並沒有什麼效果,她想到一個懲治孩子的辦法,那就是孩子發脾氣可以,摔壞了什麼東西,就要進行照價賠償。
  • 《歲月神偷》:我們要正確地對待自己要珍惜的東西
    《歲月神偷》:我們要正確的對待自己要珍惜的東西人好像總是能夠在回憶裡找到酸甜苦辣鹹,在經歷的時候卻很難專注的去發現那些味道。演員的選擇真的很重要,影片中的父親是任達華大叔來飾演的,他身上自帶一種中年父親在歲月中侵染沉重和溫和。像極了很多人心中的父親這一角色,親近感也油然而生。
  • 孩子亂扔東西,多半是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
    張女士的兒子現如今已經一歲了,但是在孩子身上卻有著一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孩子特別喜歡亂扔東西。明明那些書本都擺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可是當孩子看到了這些書本之後,他就特別喜歡把這些書本給撕掉,並且扔到了較遠的位置。
  • 丈夫一吵架就摔東西,會不會演變成家暴?
    從你簡單的描述中,智大叔也很難確定他是否有暴力傾向。但是大抵上,男人吵架就喜歡摔東西,主要目的是:一是想表達不滿和抗議:通過摔東西,讓你知道他生氣了,他對你的言行不滿。二是紓解憤怒的情緒和壓力:要知道,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自己情緒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我們會通過某種渠道發洩出去,最常用的就是摔東西,這個時候他還是有一些理智在的,不然就會直接對你動手了。三是保護自己,恐嚇對方:希望通過摔東西,讓你感到害怕,從而停止令他不愉快的言行。
  • 4歲女孩愛摔東西,孩子錯失的敏感期如何補救?父母做好3點是關鍵
    一個學期下來,原本愛說敢說的楠楠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而且越來越抗拒上幼兒園。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果斷地給孩子轉了幼兒園。如果孩子在敏期感發展期間,受到大人的阻止和破壞,那孩子的這一敏感期就會滯後出現。就如開頭的例子中講到楠楠摔東西,這個本應在孩子2歲出現的空間敏感期,楠楠卻要到了4歲才出現,關鍵原因是楠楠的成長環境阻礙了她敏感期的發展。因為楠楠媽媽特別愛乾淨,總是把家裡收拾得整理又有條理。
  • 至少請不要再摔東西了
    我這個一生氣就摔東西的毛病真的很折磨我。我並不經常生氣,生氣也很少到要摔東西發洩的程度。摔東西本身就是懦夫又激進的行為。不論如何都不應該把氣撒到別人身上,別的東西也一樣。我經常是手邊有什麼東西就摔什麼東西,摔得最狠一次是把手機給摔了。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90後父母「冷漠式」對待,妥協就輸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每個孩子都喜歡買玩具,看見一些好看的玩具總會想要擁有,而家長帶孩子逛街最怕的就是孩子要買玩具,家裡玩具一大堆,說不讓買拉都拉不走。父母跟孩子說家裡有很多玩具了,下次再買,但是孩子哪能聽的進去,自己喜歡就是想要,父母不給買就開始哭,用哭的方式來以此脅迫。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到底對不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了孩子堅決不離婚,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很多夫妻之間明明已經沒有了感情,甚至兩個人之間充滿冷漠爭吵,但是他們覺得為了孩子一定要維持家庭的完整性,那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真的會感覺好嗎?心理學家就此做了一些實驗,做了一些測試。他發現當夫妻感情好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給他的濃濃愛意,並且他會學習到兩個人之間相處之道,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但有時候孩子扔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判定孩子扔東西的目的性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孩子哦,正確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先搞清楚為什麼,然後再是怎麼做!發洩情緒當孩子一點點的長大後,他們的思維跟情緒發展也開始完善,這個時候孩子如果出現不開心的情緒,也會用丟東西來發洩。
  • 熱愛摔東西的人,原來有這些性格,看看你是這樣的嗎?
    此時,心理承受力稍微低的人,就會選擇怒摔東西因為東西摔出去瞬間,大腦頓時放空了,剎那間,心情就會好多了。不過,這也只是短暫的緩解罷了。雖然小編幹過摔東西的事,哈哈哈,還是不建議的啦!後面會說。性格:世界太現實,而你太善良小編曾經怒斥過愛摔東西的鄰居,因為他家夫婦吵架,我去勸和,結果反被他家丈夫扔過去的椅子砸中了腳,腳瘸了半個多月左右。
  • 孩子一生氣就亂摔東西?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
    孩子一生氣就亂摔東西?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情緒突然變得糟糕時,潛意識會選擇比自己弱的弱者發洩,就像是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等到回家之後,就把不聽話的孩子批評一頓,孩子又繼而把委屈發洩在身旁的貓身上。這個道理看似很深奧,但並不代表孩子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