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氣就罵粗話,摔東西,當孩子有極端情緒,要用「避雷針效應」

2020-12-24 王孝文文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越來越困難了,父母越來越沒有轍去對待孩子,去教育孩子,因為現在孩子是變得越來越嬌弱,越來越不堪一擊了。可以說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以捉摸,脾氣是越來越壞了,父母很難去應對孩子情緒的爆發,孩子的情緒就像天氣一樣說變就變,沒有一點徵兆。從而也使得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變得越來越困難,父母沒有任何辦法去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也沒能夠去預防孩子的情緒出現。

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爆發還是無可奈,現在大多父母都表示孩子真是難猜透,總是時不時就會爆發出一些情緒,脾氣比父母還大,架子擺得比父母還大。要是稍有不順心,孩子就會表現出消極情緒,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這些行為影響著孩子,觀念的形成也影響著孩子的形象,孩子每當一生氣就只會摔東西罵出話,這種行為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有嚴重的消極影響。孩子總是如此容易就會有極端情緒,總是時不時就會向父母發脾氣,這影響著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孩子為什麼有極端情緒

1、父母沒有情緒引導

孩子一生下來在慢慢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對情緒有認識,而在這過程中,父母需要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夠使得孩子擁有積極的情緒,不然的話,孩子在沒有父母的引導下會產生錯誤的情緒,會使得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孩子之所以會產生極端情緒,是因為平時父母沒有注重孩子情緒的引導沒有正確的去教導孩子應該要擁有什麼樣的情緒,父母沒有在生活中去引導孩子對情緒的正確認識,沒有去引導孩子該如何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孩子才會有錯誤的表現方式,會讓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

2、父母的行為影響

孩子會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其實跟父母平時的行為是有關係的,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動不動就爆發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做出一些極端行為,易生氣或者是一有不開心的事情,父母就會在孩子面前摔東西之類的,或者是罵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受到父母的行為影響,慢慢的就會形成這種極端的情緒,孩子會容易爆發出極端的情緒,孩子也會像父母那樣子在生氣的時候會做出罵人,摔東西的行為。所以孩子是會很受父母的行為影響,一旦父母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就會會去潛移默化的學習或者影響。

3、父母過於寵溺

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溺,父母在平時總是過度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總是將孩子捧在手上,不讓孩子受委屈之類的,總是去聽從孩子的需求。父母在生活中總是過度的去順從孩子,孩子也就習慣了父母的順從習慣了,事事都要以孩子為重,事事都要順心,因此一旦出現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容易爆發,出極端的情緒會產生一些消極心理,因此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

孩子之所以會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其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跟父母的行為是有很大的關係,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及教育方式,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在生活中去影響到孩子對於自身情緒的認識,對於自身情緒產生的錯誤以及消極的認識。因為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的話,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是有嚴重影響作用的,是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會導致孩子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導致自己的人生被終止。

二:極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1、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極端情緒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要是孩子總是容易出現一些極端的情緒的話,孩子的內心是積蓄了很多消極的心理會出現消極的想法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很不積極。這樣的話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孩子內心的成長,會使得孩子錯誤的認識,自身錯誤的認識生活以及人生世的孩子,整天心情都不好,整天都是很抑鬱,孩子很容易產生壓抑心理或者是暴躁的心理。這種心理是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以及性格,或者是在生活中的相處方面,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

2、影響人際關係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爆發一些極端的情緒,總是不問是非就向別人發脾氣,總是會去罵粗話或者是摔東西。這樣的行為是很讓人討厭的,而且人們也不喜歡跟這樣極端情緒的人相處,孩子總是有這種極端情緒總是容易就會爆發出來的話人們就對這類人很是討厭,而且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會因為這些行為導致感情破裂,使得孩子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沒有人願意和他成為朋友。因為畢竟人們成為朋友,都是開心的相處,和諧的相處,相信誰也不想和一個容易爆發極端情緒的人相處,誰也不想一和總是對自己發脾氣的相處。

3、威脅到孩子的生命

其實極端情緒還有一個嚴重的影響,那就是會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因為容易產生極端情緒的話,孩子就會一時困在消極情緒當中走不出來,扭不過彎來,孩子就會陷入死胡同中,沒有能夠去看開。孩子的生活總是充斥著極端的情緒,總是布滿著消極的心理,自然而然孩子對於生活以及生命就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一些錯誤的行為。孩子會因為自己一時的極端情緒去放棄自己的生命,或選擇去自殺或者自殘,從而導致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或者讓自己的生命在青春燦爛的時期凋亡。

極端情緒對於孩子是有著嚴重的影響,父母要重視起孩子的極端情緒,不要再將其當作指示孩子耍耍小性子發發小脾氣而已,只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才會這樣子。父母可千萬不要再這樣子想了,弱勢孩子的極端情緒繼續發展下去,是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人生的發展,父母要懂得去避雷,要避開孩子的極端情緒,讓孩子不擁有極端情緒。當孩子出現極端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懂得去使用避雷針效應,讓孩子避開這些消極極端的情緒。

三:使用避雷針效應

1、及時疏導

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極端情緒,要對孩子的情緒變化適時地觀察,當孩子出現緊張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去疏導孩子的極端情緒,讓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有正確的認識,讓孩子擁有正確的發現自己情緒的方法。父母在發現孩子有極端情緒的時候,要懂得去介入疏導孩子的極端情緒,讓孩子擁有正確發洩自己內心不滿以及消極情緒的方式,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出去散散心或出去一起發洩。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在平時中也要避免孩子去產生消極極端情緒,父母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及形象,父母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爆發自己的消極極端情緒,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摔東西。父母的這些行為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產生,父母要懂得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或者發現情緒,父母在生活中要維持一個溫和的父母心,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到情緒。父母要懂得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因為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影響是深遠的,且是很有效果的,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用好的榜樣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3、父母多和孩子談心

有些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其實跟他們心裡的安全感是有關的,由於現在的一些父母沒有經常的陪伴孩子,總是忙於工作時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越來越少,使得孩子會容易產生一些消極心理,從而導致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情緒。所以父母想要避免孩子產生極大的情緒,父母就得多抽時間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談談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需求,為孩子排憂解難,那讓孩子有個傾訴的對象。

現在的社會是出現越來越多孩子產生極端情緒而作出的一些行為,還一些孩子總是會由於一時的極端情緒而去放棄自己的生命,從而使家庭陷入痛苦之中。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也是跟孩子的極端情緒有關,而現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是越來越多的,這也是跟孩子的極端情緒有關,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多注重孩子的極端情緒,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父母要懂得去避免孩子產生極端情緒,當孩子出現極端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懂得去應對,不讓其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以及心理健康。父母要懂得用辦法去應對孩子的極端情緒,要懂得去避開孩子情緒的雷電,防止這個極端情緒讓孩子的人生中有消極影響。

我是王孝文文,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生氣就亂摔東西?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
    孩子一生氣就亂摔東西?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情緒突然變得糟糕時,潛意識會選擇比自己弱的弱者發洩,就像是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等到回家之後,就把不聽話的孩子批評一頓,孩子又繼而把委屈發洩在身旁的貓身上。這個道理看似很深奧,但並不代表孩子無法理解。
  • 控制我們的情緒,避免「踢貓效應」
    這個效應來源於一個小故事, 公司老闆因為在家因為和太太吵架了,到公司就把主管罵了一頓,之後這個主管越想越氣,憑什麼無緣無故來罵我,於是乎又對自己的下級發了一次火,這個下級肯定也是滿臉的不願意,果然帶著脾氣下班後到家又跟妻子吵了一頓,妻子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鬱悶的又把在認真做作業的兒子罵了一頓,兒子本來上了一天的課就很累了,又被媽媽這樣無緣無故的罵了一頓,又不敢和媽媽吵起來,看到正在好好休息的貓
  • 老公生氣就摔東西,他出了氣老婆卻鬱悶了,摔的不只是錢還是感情
    寶媽說:老公摔完了,平息下來之後,會清理好摔碎的東西,摔壞的東西該修就修,不能修的會買新的,自己善後。可是表面的東西能清理好,破碎的東西可以用錢換回來,但這樣的老公會給妻子和年幼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和傷害,這個老公難道會不明白?用摔東西來出氣,摔的是夫妻感情,父子(父女)感情。
  • 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01 孩子老愛哭,多半是找罵嗎?周末我去參加了好閨蜜的婚禮,在婚禮上我被一孩子的哭聲吸引住,小姑娘眼珠子紅紅的站在那裡,媽媽奶奶齊上陣,怎麼哄也哄不住,一直在嚎啕大哭,嘴裡說著'我就要,我就要',看得出媽媽奶奶很抓狂。奶奶還在旁邊一直說,在婚禮上哭很喪氣,不能再哭了,這個小姑娘聽後覺得更加委屈,哭的更兇了。最後媽媽罵了幾句,就在那裡瞪著小女孩,不說話了。
  • 孩子喜歡摔東西,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我建議鄰居多一些耐心,在沒有改掉孩子亂摔東西這個壞習慣之前,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明面上。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摔東西這個壞習慣。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摔東西?1、孩子在發洩情緒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有一定逆反心理,會有自己的主見,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會通過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 孩子愛摔東西,是探索還是發洩?你一定要正確對待!
    文/良子 父母課堂(ID:fumuketang)原創@毛毛媽媽:我家的孩子現在3歲4個月,他只要一生氣就把他拿的東西摔掉,手裡沒有東西就拿起離他最近的東西摔掉,他摔得都是他自己的東西,他的玩具很多但是完好無損的基本沒有,都被他摔壞了,我真不知拿他怎麼辦,也訓了,也講了,還是那樣。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原因一:心理承受力不強。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裡的寶貝,不管他們遇到了什麼難題,家長總要擋在前面,替他們解決掉。這樣的孩子已經習慣了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心理承受力得不到應有的鍛鍊,當他們偶爾遇到挫折的時候,心理自然會扛不住壓力。
  • 踢貓效應:你的壞情緒,正在傳遞給孩子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的詞彙來形容這類社會現象,叫踢貓效應。它指的是人的惡劣情緒會沿著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情緒傳遞過程中,如果沒有人主動隔離,控制欲望,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最無辜、最弱小的人受傷最深,因為他處在情緒鏈的末端。在社會中,這個人通常是窮困者,而在家庭中,這個人往往就是孩子。
  • 孩子易發脾氣、摔東西、打人?都是情緒不穩定的鍋,父母要重視
    其實在帳號的後臺,我曾收到不少寶媽的私信,都說自己的孩子脾氣太過暴躁,管也管不了,罵又罵不動。甚至還動不動就在家裡發脾氣、摔東西、打人......要知道孩子雖然小,但是他的拳頭可不是棉花做的。孩子每一次打人,那都是下手不知輕重,拳拳到肉,分量十足的,有時候手臂、後背都青紫了。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被負面情緒操控的跡象。
  • 《菲菲生氣了》: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氣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情緒疏導
    這本書最傑出的地方就在於,作者用色彩準確清晰地表現出了情緒這一抽象的內容。她用大片地明黃、粉紅、鮮紅、墨綠、深藍、白色……營造出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情緒氛圍。菲菲的外輪廓線隨著她情緒的變化而變化著:黃色——生氣前;紅色——生氣時;橙紅色——趨於平靜時;黃色——回到家時。
  • 巧用「三明治效應」,讓孩子愉快接受
    朋友說,她家的孩子做錯事了。批評他幾句,他就關起門生氣,跟他說話理都不理。有次,孩子語文考試沒考好,可數學考了滿分,當朋友批評孩子不重視語文學習,才考得這麼差。孩子忽然委屈地大聲說,你只知道看到語文不好,怎麼沒看見數學考了滿分啊?你就只會整天批評我。
  • 丈夫一吵架就摔東西,會不會演變成家暴?
    從你簡單的描述中,智大叔也很難確定他是否有暴力傾向。但是大抵上,男人吵架就喜歡摔東西,主要目的是:一是想表達不滿和抗議:通過摔東西,讓你知道他生氣了,他對你的言行不滿。二是紓解憤怒的情緒和壓力:要知道,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自己情緒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我們會通過某種渠道發洩出去,最常用的就是摔東西,這個時候他還是有一些理智在的,不然就會直接對你動手了。三是保護自己,恐嚇對方:希望通過摔東西,讓你感到害怕,從而停止令他不愉快的言行。
  • 《生氣的亞瑟》:孩子無緣無故生氣?揭秘孩子情緒的真實景象
    他非常、非常地生氣,氣到足以把整個宇宙都震成碎片……但突然之間,亞瑟忘記了究竟是什麼惹得他如此生氣……《生氣的亞瑟》這本中所講到的情緒就是普通孩子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現象,為小孩子描繪了難以捉摸和言喻的情緒——「生氣」,這是孩子經常會看見的現象了。還有一種的現象,愛發脾氣的孩子比較缺乏理解和表達自己情緒的語言能力。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所以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其實是共同存在的,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且成正相關的關係。這個定理我們可以用「鐘擺效應」來解釋。所謂鐘擺效應,是心理學所定義的名詞,其意義是指人類情緒出現高低擺蕩的現象,如同人的正負情緒一樣。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孩子的抗壓性變差 如果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當中,那麼對孩子自身的傷害是比較大的,因為孩子的抗壓性會因為這樣的狀態持續走低,變得非常脆弱,只要一丁點的傷害就會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而崩潰。
  • 2~5歲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大叫?3個方式讓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我媽越想越著急,因為這幾年看侄子脾氣越來越大,不高興就扔東西,或者原地跳,原地打滾,原地哭。媽媽說她很擔心侄子以後的性格,怕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網上,人們喜歡用「可怕的年齡」來形容2~5歲的孩子。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話音剛落,樂樂便又要大哭起來。樂樂媽媽趕緊打斷道「那你考到了多少分呢?」樂樂委屈地說道「考了99分!」樂樂媽媽一聽很是無奈,隨即安慰道「差一分就滿分了啊,那你也很棒啊!」可是媽媽的話並沒有安慰道樂樂,樂樂還是狠狠地大哭了一通。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有時孩子會因為一個東西壞了而難過很久;有時找不到一個玩具了,孩子會先喊爸爸媽媽,這時,找到了玩具倒還好,要是沒有找到的話,孩子哭得能把天給掀了。像其他家長一樣,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阿明夫妻會加以制止,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嚴重時,他們也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孩子引起警惕。
  • 幼兒發脾氣,摔東西,又找不到原因,父母可以用這4個原則來處理
    最近一直在說青春期孩子的問題,今天咱們來聊聊幼兒的情緒問題。這是一個媽媽的求助!她家兒子兩周多了,能說簡單的名詞,爸爸,媽媽一類,聽得懂大人說的話,就是脾氣不太好。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不高興了,然後會摔東西,她發現問題後並沒有指責寶寶,而是把危險的物品收起來,任由寶寶撒氣。在這期間她會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會,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