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障朋友,僅靠觸感和想像,會插出怎樣的花藝作品?」
這是姜思達策劃的一部有關於視障群體的短紀錄片《未見之花》,通過插花這一活動,採訪了四位視障人士,帶我們傾聽了來自視障者的聲音。
cr @Daghe
10歲的小女孩月月從沒有真正看到過花,對她來說,這個世界是混沌的,她不知道顏色是什麼意思,只能靠撫摸來感受。
35歲的蔡聰,曾經是奇葩說的辯手,也是雜誌主編,回到生活中他也是一名普通的父親,每天擔心的是,孩子上一年級了之後要和家人一起做手抄報怎麼辦。
31歲的張苒,有這一條叫做「小沙果」的導盲犬,她說相比於生活不便,她更害怕在外不被理解。
確實,視障朋友們的生活距離我們好像還有些遙遠,許多人還不能正確認識到他們的處境。
就讓Gapper帶你走進他們的生活,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
01
「視障就是盲人、瞎子。」
「盲人以後不就是去按摩店工作嗎?」
「盲人都沒法上網啊。」
許多人都對視障朋友有著類似的誤解。你有真正了解過視障群體嗎?
視障不完全等於全盲,而是視覺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需要透過輔助器具(如放大鏡)才能看清楚東西。除了全盲的情況,還有弱視、色盲、青光眼、白內障等。
這是什麼感覺呢?眼前像是有一團霧,但對光的照射還是有反應,也能近距離看到些許物體。
每個視障人士有不同的視力情況,可能一部分人出門只需要藉助放大鏡,一部分人則需要語音輔助,也有一部分人需要盲杖探路。
目前,國內預計有1800W視障者,相當於說,每10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視障人士。
在如此龐大的群體下,我們的生活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也想走出家門與我們社交。
在調查顯示中,視障人士的日常上網需求高達78%,他們也會通過「聽」手機在網絡上進行聊天、刷微博等社交活動。
所以,不要再對視障朋友們產生誤解啦!他們雖然生活行動上有些不便,但也熱衷於上網衝浪、快樂吃瓜,和我們一樣哦~
如果提起視障朋友可以做的職業,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推拿按摩。
但除了按摩以外,他們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化妝師、翻譯、咖啡師.他們也可以有無限可能性,去探索熱愛的事物。
☕️「手心咖啡師」
手心咖啡,坐落在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店內有9名視障咖啡師,有的是弱視,有的是全盲。
手心咖啡計劃第一期學員,也是咖啡店店長韋琳,25歲,視力情況是青光眼致盲,是國內第一批考取SCA咖啡基礎知識認證和金杯認證的視障夥伴。
手衝咖啡學習之路究竟多難?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閉上眼睛往杯子裡倒熱水,怕是也要灑出來燙到手吧!
這些視障群體學手衝咖啡,就是在手被無數次燙起泡中摸索出來的。
他們也總結出了許多手衝咖啡法則,比如需要92攝氏度的水,就把開水壺打開兩分鐘;還有電子秤自帶藍牙提醒功能,量咖啡分量的時候配合手機和耳機線就可以完成。
在手心咖啡計劃下,數十位視障咖啡師通過咖啡的學習,與生活重新建立了聯繫。
咖啡讓她們找到了生活的新目標,從家門口走出去,鼓起擁抱世界的勇氣,邁出了最勇敢的一步。
💬「有聲製作」
90後視障女孩馬寅青從高中起就喜歡廣播劇配音,畢業後決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創業,組建自己的有聲製作團隊,創作有聲讀物。
在她的團隊裡一共有16名全職人員,其中12名是殘障人士,大家來自天南海北,所以很多工作都放在線上進行,這也給視障夥伴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視力的劣勢,卻給他們帶來了聽覺的優勢,對聲音的敏感,讓他們對聲音的把控更到位,在音頻製作工作上也如魚得水。
從有聲書到動漫,從配音到出版,對這群敢闖敢拼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他們相信,除了推拿按摩,還有更大的一片天地可以去闖蕩。
「我看不到世界,就讓世界看到我。」或許是咖啡,也可能是聲音,打開了視障群體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讓他們也能追尋夢想,發掘自我的可能。
希望未來還有更多職業可供視障朋友們選擇,他們也能做到真正無障礙地與世界相處,擁抱世界。
03
你們有留心觀察過盲道嗎?在很多城市,盲道並沒有真正被利用起來,反而出現了如下的情況:
這哪是方便了視障群體的生活?
當然了,這樣體驗感0分的設計已經逐漸落後淘汰,有很多設計工程師為了視障群體融入生活設計出了許多優秀的產品。
比如現有的蘋果的Voiceover和安卓的Talkback,可以在盲人點按屏幕時通過讀屏的方式告知他所點按的信息,讀屏系統的發展給視障群體帶來社交的可能,讓他們得以與人和世界聯結。
還有許多創新的設計,調度了視障者的其他感官,讓他們能夠用新的角度「看見」世界。
🤖️「用AI傳感器「看見」世界」
淺川智惠子14歲因事故致盲,在感受到盲人生活的諸多不便後,她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研究所合作,試圖將物聯網傳感器、智慧型手機和認知技術結合起來,為盲人帶來新一代「認知助手」,成為他們的另一雙眼睛。
目前,智惠子的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了NavCog應用,利用現有的傳感器和認知技術,NavCog能夠幫助盲人近乎實時地識別他們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並通過耳機進行交流。
團隊的研究人員還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們試圖利用AI技術「逆轉」失明的生理加心理創傷。
例如,如何利用NagCog檢測正在走近的人員及其情緒。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經過盲人身邊並說出」你好「時,NavCog就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這個路人是在跟他打招呼還是講電話。
我們也期待這項新技術的實現!
🧤「用手也能「看」世界」
德國設計師Jakob Kilian針對視障人士設計了一款可穿戴的感官替代設備unfolding space,這款手套外形的設備可以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讓他們可以用手看世界。
手套上分布了多個振動馬達,每個馬達代表了不同的方向,設備內置的深度攝像機可以生成佩戴者周圍環境的3D 圖像,計算出周圍障礙物與佩戴者的方位和距離,通過手套上的振動馬達反饋到手背,振動的強度越大則代表距離越近。
Jakob Kilian希望這款設備能代替傳統的導盲杖,讓視障人士以這種深度感知交互式地探索周圍環境,以便在陌生的環境中躲避障礙物並實現自主導航。
曾有一位視障工作人員說:「當每一次新科技到來的時候,作為盲人的我更加恐懼被新的時代所拋棄,然而,我興奮地發現,科技讓我拿到了越獄的鑰匙。」
科技的發展無疑給了視障群體生活的全新可能性,我們期待著科技的持續進步,能讓視障者更多角度的「看見」世界。
——
在《未見之花》中,這四位視障朋友僅依靠觸覺和嗅覺製作了一束花送給了最重要的人。
小女孩月月做了一個花籃,送給喜歡種花的舅媽做移動花園;蔡聰、肖佳夫婦送給彼此一束有獨特意義的花;還有張苒,給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小沙果」做了一頂小花環。
即使不能很清晰的看見,充滿愛意的花束依舊具有美的意義。
你看,視障朋友的生活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其實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都在尋找自己要走的路,用心又努力的生活。
讓我們多給他們一些包容和尊重,未來和他們一起「看見」多彩絢爛的世界。
👀
1.諮詢郵箱:info@gappernet.org(2個工作日內回復)
2.微信客服Gapper小雷鋒:Gapper002(添加時請備註意向項目)3.諮詢電話:400 606 5502(諮詢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9:00am - 12:00 am / 2:30pm - 6:00 pm)可可西裡、內蒙古、新疆、甘南、四川、廣西、雲南維西、雲南鎮雄、雲南玉溪、貴州廈格、海南、上海、廣州.
不負熱愛
賦能前行
2021,遇見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