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時代是王權文化的鼎盛時期,應運而生的宮廷料理即是韓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宮廷料理以從全國各地進獻給君王的食材為原料,由頂級御廚和廚房尚宮精心製作,烹飪方法和精湛手藝傳承至今。
獻給君王的貢品均為當地特產和第一批時令食材,選料嚴格、饌品新奇,因此豪華精美的節日飲食比較發達。宮廷料理經宮中的廚房尚宮和王室後裔的口傳以及宴會記錄流傳至今,彰顯韓國飲食文化之精華。
有關朝鮮時代日常膳食的內容收錄在1795年的編寫的《園幸乙卯整理儀軌》中。該儀軌詳細記錄了正祖從昌德宮出發前往水原華城再返回宮中的全程為期八天的所有筵席菜單。
君王通常一天享用五餐,清早吃補藥、米糊或粥,上午10點和下午5點用早膳和晚膳,中午和宵夜用簡餐。
君王享用的正餐叫「수라상」,由12道菜品組成,有兩飯、兩湯、湯鍋、燉菜、火鍋、泡菜和醬類。這裡的兩飯指的是白米飯和用煮紅豆的湯做的糯米飯。兩湯是海帶湯和精熬牛骨湯。
수라상由君王和王妃盤坐著進餐的大圓盤和挾盤組成,挾盤包括小圓盤和方形冊床盤兩種。
수라상菜點列表
沉菜類: 三種(蘿蔔塊泡菜、魚蝦醬泡菜、鹽水蘿蔔泡菜)宮中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定期舉辦的有正月、端午、中秋、冬至等節日筵席和宮內、宮外王族的壽宴。
在儀禮中,在君王、王后和太后的壽辰、花甲,世子冊封與嘉禮,以及招待外國使臣的時候都會舉辦盛大的筵席。這種慶祝宮中喜事的國宴被稱為「進饌」,而為王族舉辦的筵席則稱為「進宴」,此時,需要提前幾個月籌劃和準備筵席的整個流程,並作以記錄和保存。
在舉行進饌或進宴這種高規模的宮中筵席時,通常會將食物羅得高高的,這種形式被稱為「高排床」。「高排床」的最下端為扁平的年糕,其上放有各種色彩豐富的韓果、年糕及水果,看起來非常華麗壯觀。「高排床」的高度通常在40~60釐米,含有祈禱王室長壽、昌盛之意。「高排床」通常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為了觀賞。王在筵席上通常會吃些茶點,而不是「高排床」。所謂的茶點指得是在接受「高排床」前吃的簡單飲食,主要由麵條和小菜構成。
王族在生辰或節日時會以「面床」款待客人。屆時會在用面製作的料理、亦或是年糕湯、餃子中選擇一種。在用餐時通常會配有白切肉、生魚片、煎油花、神仙爐等配菜,用餐後則會以年糕、韓果等作為甜品食用。
舉行宮廷筵席的時候,賓客自不必說,就連樂工、舞者、兵卒和所有參加宴會的人都可以按照地位高低分配到相應的宴會餐品。筵席結束後剩下的飲食還將分給宗親和官臣,供家人享用。
* 宣廟朝諸宰慶壽宴圖–為紀念朝鮮時代宮中筵席情形所作的畫,從中可以觀賞到宮廷料理的場面。【 宣廟朝諸宰慶壽宴圖 】
延續五千年悠久歷史的韓國飲食文化歷經數次改朝換代後,在朝鮮時代升華為豪華精美的宮廷料理,成為韓國飲食文化的精髓。